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根据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五因素模型框架,构建了低碳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对2007年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低碳经济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我国省域低碳经济发展水平总体上呈由西部向东部逐渐提高、由北部向南部逐渐提高、局部地区表现突出的格局;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禀赋及其利用情况和政策扶持力度等因素决定了各地区的低碳发展水平;中、西部地区的低碳经济建设是我国低碳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云南省七条经济走廊发展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整体上说,云南省中心地带经济发展以昆明市和安宁市为主,而云南省其他地区没有出现能明显带动周边经济发展的县市。云南省七条经济走廊所经过的县市,是云南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地区,GDP、人均GDP、GDP增长率都高于云南省平均水平,但与其他县市相比,其发展差距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下。云南省要形成七条经济走廊带动云南省经济发展的局面,凸显七条经济走廊的发展优势,需要政策的大力扶持,以及对沿线产业的布局进行进一步研究规划。  相似文献   

3.
当前,两部大开发成为经济领域的热点问题,许多学者都从选择、培育经济增长点的角 度提出加快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与此不同,笔者认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首要不在于选择增长点,而在于明确经济市场化的发展方向。 一、经济市场化——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首要指导思想 在计划经济以及经济“双轨制”时期,为加速某一产业或某一地区发展,在资源配置上往往采取“政府主导型”策略,即政府通过行政干预或经济干预等手段对此类产业或地区实施倾斜性资源配置。此种策略短期内往往有效,但长期效果欠佳。政府如在经济发展中充…  相似文献   

4.
在经济下行的形式下,银行利率的调整对经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及时适当调整银行利率,能够全面抑制经济下行的现状,并逐渐将经济发展趋势带回原来的轨道上去。所以加强宏观调控,利用调整银行利率的方式方法稳定国内经济,确保我国经济快速恢复平稳状态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本文对经济下行形势下银行利率对经济发展速度的影响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东西部经济发展水平差距逐渐拉大,严重影响到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协调、均衡发展。加快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问题。文章从我国经济在区域分布上的特点入手,深入分析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阐明了西部地区的生态经济建设策略,并提出了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应重点发展的产业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部地区是我国县域经济发展比较薄弱的地区,也是县域经济在中部经济中占有比例较高的地区。因此,发展中部地区的县域经济至关重要。通过大量详实资料对中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技术资源约束进行论述,阐述了技术资源的内涵以及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并针对这种约束产生的原因,提出在技术资源约束下中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性建议,从而促进中部县域经济的发展,为“中部崛起”提供更大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7.
任何一个地区或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都必须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经济模式。在经济转型时期,我国各地通过长期经济实践,逐渐形成了苏南模式、浙江模式、广东模式和重庆模式。这些模式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相互竞争、相互借鉴、相互融合,正在生成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由于我国地域广袤,各地自然和人文环境差异较大,新的发展模式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将经济发展的普遍性与各地的特殊性结合起来,探索出一种因地制宜、行之有效的科学经济发展模式,实现国有与民营、基础与创新、计划与市场、强国与富民的有机结合,促进经济科学发展,实现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8.
农村市场化与非市场化的发展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小云 《经济论坛》2006,(18):102-103,110
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轨迹,在西方发达国家主要表现为农村经济逐步纳入到市场经济体系中,成为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相对还不成熟,农业化与城市化、工业化发展相比还显得非常滞后。为此,中国农村经济发展在纳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逐步成为整个社会经济分工体系重要一环的过程中,农村发展遇到了市场化与非市场化的历史机遇和选择路径。基于中国农村经济发展所面临的现实条件以及客观的历史发展阶段,中国目前农村经济发展应该是由市场化与非市场化同时并举的路径选择,最终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中国农村经济的路径依赖。  相似文献   

9.
金碚 《经济纵横》1991,(4):31-39
我国地区经济发展的地理分布基本上呈现为由东向西的梯度状态:东部沿海地区发展水平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关键在于强化国内外市场竞争,提高经济效率,中等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克服地区经济壁垒,积极实行全方位开放,后进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打破封闭状态,大力开展地区间经济交流和合作。地区经济的发展程度虽然各异,但90年代的共同前景是大力发展商品经济,积极实行对外开放,促进技术进步和资金积累,从而导致经济增长率的回升和经济的繁荣。  相似文献   

10.
翟鹏 《经济师》2023,(8):125-126
在现代社会稳定发展背景下,我国国民经济逐渐进入到了高质量、高水平发展阶段,这也意味着中国社会进入了全新的发展时期。在当前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的过程中,群众生活从奔小康逐渐进入到了对美好生活期盼的全新阶段。所以在全新的历史时期下,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和不平衡发展之间的矛盾予以解决,也给我国相关工作的开展提出了严格要求。在此期间,不仅要对资源型地区进行工作内容进行平衡性调节,还要充分进行经济发展问题与生态建设问题的调节,从而在提出全新工作要求的同时,迎接更严峻的挑战。对此,文章进一步论述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发展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1.
粤东地区经济发展在广东整体经济中的作用(一)粤东经济发腱指标占广尔伞省的比重粤东经济的发展埘广东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由下表1可以看出2007—2009年粤东地区生产总值分别占全省的比例南6.4%到6.7%逐年上升,  相似文献   

12.
为了加快经济发展,逐步缩小沿海发达地区与内地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差距,近几年来党和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扩大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经济发展战略和优惠政策,加快了发展步伐,促进了欠发达地区经济迅速发展。但由于投资环境、经济基础、技术装备等综合因素先天不足的影响,使欠发达地区在引进和筹集建设资金方面仍受到一定限制。在国家连续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货币政策的宏观经济环境下,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与资金紧缺的矛盾更加突出。欠发达地区如何面对现实,充分用好有限的财力、物力,在挖潜改造,推进技术进步方面花大力气,下大功夫,逐…  相似文献   

13.
以长江中游城市群41个地域空间单元2000—2012年社会经济数据为基础,运用探索性数据分析(ESDA)及地理加权回归(GWR)等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研究了多变量影响下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空间格局演化驱动机理。研究发现:1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空间格局总体上表现为地区之间较强的负相关性,经济发展异质性较强,差异性显著;2产业结构与生产率、地区经济效益、科技与教育投入在空间上具有正相关性;对外开放程度在空间上具有微弱的负相关性;发展成本呈现随机排列态势,不具有地理空间上的相关性。3多数变量演化过程大致相似,但不同的时段在不同的局部各有差异。产业结构升级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经济产生的影响范围逐渐由武汉城市圈向外围扩大,地区经济效益对长株潭城市群影响程度及范围逐渐扩大,对外开放程度对武汉城市圈经济发展影响程度最大,科技与教育投入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由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长株潭城市群—武汉城市圈逐渐减弱,武汉城市圈经济发展对资源依赖程度有减弱趋势,而长株潭城市群和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经济发展受资源约束程度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4.
东北老工业基地在传统体制下形成的经济技术基础和投资效果的不同,构筑了产业结构的重型化与地区实际产业状况的脱离.在经济发展落后的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发展的环境和条件处于相对弱势状态.要实现经济发展的起飞,采取部门不平衡发展战略,把有限的资源用于发展具有关联效应的主导产业,带动其他部门的增长.改革开放以后,跟随世界性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发达地区产业结构迅速升级,其辐射和带动作用为推动老工业地区产业结构的更新换代创造了难得的契机.主导产业在内外因素的导引下形成了升级冲动力.主导产业的越迁对提升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落后状态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经济能否保持稳定、持续的长波增长,一个关键因素是能否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解决好中国西部的经济发展问题。近年来,虽然西部地区经济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落后于东部很多。随着改革的深入,西部地区逐步陷入了发展的困境状态,如何构建一个整合的西部发展体系便成为当前解决西部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同步优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金融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紧密联系,区域经济金融协调发展是我国经济改革发展必须把握的一项经济指导政策。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金融政策没有考虑区域间经济的发展差距,金融政策在施行的过程中,使得地区经济差距逐渐扩大,延迟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区域经济金融的协调发展,应该从金融经济的作用机制入手,统筹规划,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徐州全 《生产力研究》2000,(1):28-29,43
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本质上是资源流动和组合的结果,其根源在于一国资源在区域之间的流协具有倾向性。区域之间的资源流协一旦选择了某一条路径,它的既定方向在以后的发展中会得到自我强化。没中着既定的路径,资源流入区域有可能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而保持区域内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流出区域有可能陷入恶性循环的轨道而使区域经济 定在相对低迷的状态。本文从一国资源在区域之间的流动倾向这一理念出发,分析了区域经济不平衡的现  相似文献   

18.
赵巍 《经济论坛》2006,(15):14-15
世界城市化的历史和经验表明,城镇密集区在带动区域整体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的发展经验已经证明,城镇密集区在城市化推进的过程中促进了区域经济区的形成和发展,并且密布的城镇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骨架,形成由中心城市、其他各规模等级不同的城镇以及主要产业部门和辅助产业部门等构成的地区经济有机体。因此,加快发展我省的沿海城镇密集区,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已经带动全省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而着力培育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不断扩大海洋产业群,加快临港产业发展,是实现沿海和腹地互补共赢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在金融抑制的状态下,非正规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愈来愈突出,国际与国内曾经对于非正规金融的影响评判从一直处于争议状态转向逐步趋于缓和,就不同国家以及同一国家的不同地区而言,由于其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致使非正规金融的发展规模、形式等都有所差异,进而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也会出现不同,随着经济的逐步增长,近些年来青海省农村地区非正规金融也在不断的发展。非正规金融在提高农民收入、向民营企业提供融资支持、促进区域和省际经济增长等方面都发挥了其特有的优势,并已成为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把通货紧缩放在体制转轨,经济发展的阶段性与对外开放等相互关联的三个条件下展开论述,指出通货紧缩是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体制因素是其基础,在货币内生性需求起主导作用的背景下,各种因素交织在起,不仅共同导致了我为当总体物价下跌的通货紧缩,而且也规定了我国未来物价至多呈温和上升状态,由此说明经济中通货偏昆缩的状态已逐渐成为我国经济的一种常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