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钊言 《中关村》2004,(3):63-63
据统计,中关村地区电子市场的人流每天8-10万人次,2002年电子市场供应面积约6万平米,2004年将会达到20万平米。显然,市场面积与人流及其消费严重不成比例,由此,客流量势必成为各电子市场竞争的焦点。这就使服务提到日程上。那么,作为中关村电子市场的“龙头”,海龙电子城将怎样做?  相似文献   

2.
中关村科贸电子城,是中关村地区新开业的大型电脑卖场。2004年2月21日开始营业,它位于中关村黄金地段,携核心IT商圈之天然优势。考虑到其浓郁的高科技氛围,经营者在建筑、装修、设计、布局等内容上充分考虑IT行业的经营特点,力图创造出具有强烈时代感的“IT航母时尚先锋”。该城汇集了国内外最知名的电子数码产品及其制造厂商,提供最丰富的IT产品服务。中关村科贸电子城的经营者是NOVA登峰国际有限公司。这是一个台湾最具实力的电脑卖场经营者,1996年7月建立了台湾第一家大型资讯卖场,是现代数码卖场模式的缔造者,成功开创了台湾电脑零…  相似文献   

3.
王缉慈  张勇 《中关村》2005,(6):64-64
这么多年一直在研究中关村,觉得中关村很费解,中关村这样一种复杂的现象是什么现象。中关村到底是商业的,还是生产的,还是技术研发的。电子一条街从80年代开始就有了,到现在是经久不衰,建了很多的大楼,而且还在不断的发展。关于贸易型的公司,中关村的贸易型公司还有发展型公司都是集中在一起形成了贸易市场。中关村的电子市场由于政府的控制法规严格之后,建立了很多的电子市场。这个可能是给某一个公司做广告,就是创新公司代理太古公司海东专门店开业。他们这个公司在全世界都有分支机构,中关村只是其中一个点。中关村的产业集群到底是靠中…  相似文献   

4.
在人们的眼中,中关村就是知识、高科技、IT的代名词。而作为全国最大的IT行业中心,IT产品的汇集地,也就必然需要一种形式将中关村的产品呈现给世人,正是这种客观的需要,促使了一家家电脑城的崛起。中关村的电脑卖场一直以来就是中国IT产业的晴雨表,各大电脑商城经过多年的发展,笼络了几乎所有有活力的经销商,并成为京城甚至全国广大消费者、特别是电脑发烧友购买电脑和数码产品的首选之地。各大卖场相互竞争又各具特色,像主营电子计算机及外围设备、电子元器件、耗材的海龙电子城;经营重心倾斜于数码产品、偏重于中高端电子产品的太平洋数码电脑城;被广大电脑爱好者称为“攒机者的天堂”的硅谷电子商城;第一家商场式的电子商城——鼎好电子商城以及刚刚开业不久的中关村科贸电子城等等,它们的市场定位呈现鲜明的互补性,在方便IT产品用户的同时也为中关村平添了一分靓丽的色彩。■  相似文献   

5.
王宏伟  汪细林 《中关村》2004,(10):67-68
进入21世纪,中关村的发展速度是惊人的,随着中国入世进程的加快和行政许可法的推出,在这个高科技聚集地会出现一大片政策空白地带,这空白地带容易滋生一些不良文化,这对于任何一个区域发展都是有害的。8月13日,海龙、鼎好两家电子市场在道路问题上发生了冲突,对这一事件,中关村资深人士认为,表面上看只是两家之间的道路问题,但是折射出了中关村电子市场的深层次问题还有待解决。专家认为,中关村要充分发挥各种各样行业协会、中介组织和传媒的作用,对于中关村这样一个正在蓬勃发展的区域经济来讲,不论是市场上的空白,还是政策上的空白,既是机…  相似文献   

6.
是谁组织着中关村的电脑卖场?当然是海龙、硅谷、太平洋、鼎好,还将有科贸,中海园……还会有更多的卖场吗?长久以来,中关村发展一直面对着“技工贸”,还是“贸工技”的路线问题。而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中关村依旧是一个买卖电脑的地方,是一个商贩云集,货车扎堆的电脑超市。显然,在高层决策者的宏观思考与普通民众的刻板印象之间,中关村的形象和将来是错位的。  相似文献   

7.
《中关村》2008,(10)
从电子城的兴起到中关村企业雨后春笋般崛起,从若干中关村第一到中国科技进步一等奖,从创业者到企业家,中关村的20年,也是这些创新英雄拼搏的20年,更是中关村品牌的20年!  相似文献   

8.
李政  高晓莉  曾颖 《中关村》2004,(9):13-16
现在的中关村从哪里走出?原点是清华北大和中科院,是它们赋予了中关村硅谷式的原始素质与气质,包括科研能力和人才资源,以及最初的对于计算机产品的需求所带来的市场。“没有大学和科研院所,中关村不会有今天。但是,中关村起源于贸易,这是不争的事实。没有‘电子一条街’,很难想像有今天的中关村。不论是科技产业还是电子市场,都萌动在‘电子一条街’时期。而‘电子一条街’时期(1980-1988年)的中关村,所谓的高科技公司基本上都在做贸易。在这个意义上,贸易成就了中关村,成就了高科技产业。”鲁瑞清沉思着说。鲁瑞清,北京海龙资产经营集团董…  相似文献   

9.
应当说,第六届中关村电脑节取得了成功。中关村科贸商圈和海淀绿色生态办公区(EOD)都很吸引人。但本文主要谈一些问题,以有助与电脑节与中关村。  相似文献   

10.
《中关村》2008,(10):44-47
从电子城的兴起到中关村企业雨后春笋般崛起,从若干“中关村第一”到“中国科技进步一等奖”,从创业者到企业家,中关村的20年,也是这些“创新英雄”拼搏的20年,更是中关村品牌的20年!  相似文献   

11.
10月28日,中国首家进行 IT 类产品仓储式售卖的华人数码会员店在中关村开业,引起了业界与消费者的瞩目。电子卖场是电子市场经营的主流,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但电子卖场是否是一个“终结者”的角色,却要画一个大大的问号。就中关村而言,从电子一条街的街道店面式经营一变而为海龙、硅谷等模式的立体大卖场式的经营,这一过程是市场不断成熟的产物,而且这一过程也重新结构了中关村的市场,由此甚至影响到中关村的整体发展。也许,中关村的现代与国际化,首先来自于这种市场经营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四季轮回的5月,应该是中关村最美的季节。远望西山如黛、街头柳绿花红。然而,2003年的5月,在中国的高科技之都,在 IT重镇中关村,谣言与街头驶过的急救车的轰鸣此消彼长:“海龙电子城被封了!”“中关村是非典重灾区……”昔日繁华热闹的中关村大街顷刻间变得冷冷清清,平时车水人流的沿街各大公司门前,变得戒备森严,限制一切外来人员进入。  相似文献   

13.
有人戏言,中关村,特别是电子市场,看起来更像一个集市。这也就难怪20年来,村里成长起来的大企业只有屈指可数的几家——我们无法寄希望于生意人摇身一变为企业家。众多的小公司,谁该出局?准能长大?  相似文献   

14.
张颐武 《中关村》2004,(9):36-37
二十年前,一个来自上海的天才少年在洛杉矶奥运会上没有跳出理想的高度,黯然地离开了赛场;但今天的雅典,一个同样来自上海的天才少年却第一个达到了终点,冲到了世界尽头。二十年前,一个来自科学院的研究员第一次走上了中关村的街头,用一个小生意的铺面开始了一个地方的新的命运。他也黯然地离开了这个地方,回归泥土;但今天,这个叫做中关村的地方已经成了中国“和平崛起”时代的未来的象征。这两件事在讲述一个共同的梦想。当年开始的道路今天已经有了一个让人欣慰的结果。尽管未来还需要无限的努力。但这两件事可以象征一个国家和他的人民的…  相似文献   

15.
张越 《中关村》2014,(10):28-31
从海淀图书城到中关村创业大街,这是一个时代的变迁和洗礼。这个中国互联网创业的标志性街区,正如硅谷的沙丘路,这里是中国互联网的未来。  相似文献   

16.
2003年12月5日,中关村软件企业出口联盟在中关村软件园正式成立,似乎为“刀光剑影”的中国软件业带来一点和平。联盟的成立比较低调,更不同寻常的是,成立大会更像一个工作会,直接探索联盟以何种方式发挥作用。这个联盟的重要性在于,在中国软件的重镇中关村软件园,正试图开始一种成熟的集团与联盟行为。现在,在中国,软件联盟已经成为一种潮流,那么,中国的软件业是否进入“联盟”时代?  相似文献   

17.
提到中关村人们就会想到高科技产业,科技变革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最直接的冲击,尤其是在这个转折的年代,人们在十年前还无法想象手机、互联网会如此地深入我们的日常生活,而如今,这一切都来得那么迅速。如今,中关村在风风雨雨中经历了二十年的改革与发展,我们就选取几个人物作为中关村高科技的代表,看他们如何在中关村为整个中国,乃至整个世界带来了新的技术革命。  相似文献   

18.
海归潮涌中关村“高聚工程”聚英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磊 《中关村》2010,(2):20-21
中关村是一个需要海归的时代,也是一个成就海归的时代。2010年1月8日,旨在为高端人才聚集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提供服务的北京市海外学人中心服务大厅、中关村西区协调管理委员会、首都创新人才发展大厦揭牌。  相似文献   

19.
中关村数字物流港是海淀区委、区政府响应中央及北京市政府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号召,结合中关村科技园区高科技产业发展的需要而提出战略构想,由北京超市发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具体运作的项目,是世界首座融专业化数字物流与配套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物流服务设施。市场需求与政府推动素有中国硅谷之称的中关村,是高新尖端科技产业、信息数字化的密集地,电子企业、高科技企业、数码制造业集成的中心区,各类高科技产品的集散地。仅中关村核心区上规模的电子市场就多达10余家,总面积70余万平方米。同时,周边遍布北大、清华等68所高等院校和以中…  相似文献   

20.
《中关村》2014,(2):17-17
柳传志先生有句行话“电子卖场是IT产业链的终端”。在中关村电子一条街发轫之初,中关村大街一号即海龙的发祥地,成为一种新的业态模式。之后,鼎好、中关村e世界、太平洋、科贸等商家相继问世,逐渐形成了具有盛名的“IT航母”大卖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