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货币渠道以完善的金融市场为依托 货币渠道和信用渠道是货币政策传导的两种不同渠道。其中,货币渠道(包括利率渠道、资产价格渠道、托宾的q渠道、财富效应渠道、汇率渠道等)是以完善的金融市场为依托的,其有效性建立在金融资产可完全替代、金融市场具有完全和对称的信息并以价格(利率)出清的假设之上。然而在现实之中,这些条件是极其苛刻的,因此,现实经济中货币政策经由货币渠道的传导都会受到具体经济条件(如事实上的信息不完全问题和金融市场的自身结构问题)的约束,而呈现出不同的传导效率。信用渠道理论就  相似文献   

2.
黄敏 《北方经济》2007,(23):70-71
一、市场约束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 (一)发达的金融市场市场 约束要充分发挥作用,首先需要有一个健全的金融市场体系,即要求具有完整、统一开放的金融市场,各个子市场(如资本市场、货币市场等)发展均衡,不存在市场分割(如地区封锁、部门封锁等),并要求资金能够自由地流动,价格、利率等能够对资金供求状况的变化做出灵活的反应.  相似文献   

3.
黄敏 《北方经济》2007,(12):70-71
一、市场约束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 (一)发达的金融市场 市场约束要充分发挥作用,首先需要有一个健全的金融市场体系,即要求具有完整、统一开放的金融市场,各个子市场(如资本市场、货币市场等)发展均衡,不存在市场分割(如地区封锁、部门封锁等),并要求资金能够自由地流动,价格、利率等能够对资金供求状况的变化做出灵活的反应。  相似文献   

4.
丁军 《改革与战略》2013,29(1):49-51
利率是资金的价格,只有市场化的利率才能真正反映市场资本的需求状况,从而提高经济资源配置效率.当前我国的利率管制政策不仅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而且缺乏应有的公平.政府对金融资源的垄断使得整个金融市场分化和畸形.利率市场化改革不是洪水猛兽,要客观辨析利率市场化的内在涵义,防止陷入认识误区.当前应高度警惕既得利益集团主导、误导乃至阻碍利率市场化的改革进程,这是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难以有效推进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5.
利率市场化是指金融机构在金融市场经营融资的利率由市场供求决定,它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换句话说,就是将利率的决策权交给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自己根据资金状况和对金融市场动向的判断来自主调节利率水平,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引导,各种利率保持合理利益和分层有效传导的利率体系.利率市场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资本要素有效配置的重要条件,但是,在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也存在很大风险,利率市场化改革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并要有计划分步推行.  相似文献   

6.
张瑞杰  刘倩 《北方经济》2006,(22):55-56
一、推行房地产证券化的迫切性和意义 (一)分散和化解金融风险的需要 目前我国金融市场是以银行为核心的,因此,银行面临的风险也将影响到整个金融市场.银行信贷面临四种风险,即信用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和提前偿还风险. 1.房地产资产证券化有利于分散利率风险.住房抵押贷款期限一般比较长,通常是10-20年,甚至是30年,利率波动的可能性很大,利率波动对住房抵押收益的影响也会越大.目前住房抵押贷款银行实行的是单一品种的浮动利率贷款,商业银行随时可以根据人民银行利率变动而上浮或下调利率,买房者也承担了较大的利率风险.一旦通胀率提高,利率随之提高,消费者借贷的热情必然降低.银行对住房抵押贷款的呆账率也会提高.解决这一问题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实行固定利率为基础的贷款,这样购房者的风险降低了,但银行仍然要面对利率风险,通过房地产资产证券化,银行将贷款一次性出售获得收益,利率风险则随贷款也转移出去了.  相似文献   

7.
石斌 《环球财经》2014,(6):72-77
20世纪70年代开始,全球兴起了一股金融自由化的浪潮,利率市场化改革是这股浪潮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利率市场化改革并不单是放开利率管制那么简单,而是相关的一整套金融制度的改革,是一项“牵涉到金融机构改革、金融市场建设以及金融理念转变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8.
一、2000年国际金融市场的简单回顾 2000年以来,国际金融市场呈现如下几个特点: 1.美国的股市经历了长期的震荡和下跌.对3月提高利率的预期导致股市下跌,利率提高以后由于经济增长一直居高不下,第一季度经济增长为4.8%;第二季度为5.2%,第三季度的结果迟迟未能及时公布,因此整个金融市场对是否继续提高利率和是否存在通货膨胀压力的担心和疑虑一直没有消除,给股市造成了长期的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9.
关系型融资是应对信贷市场信息不对称导致的融资困境的一种自发解决机制,这种机制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信贷约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实际GDP年均增长率高达9.6%,中小民营企业功不可没。但鉴于中国正规金融市场发展的不完善,中小民营企业普遍存在着融资困难的现象。近年来,中小民营企业关系型融资在实践上逐渐成为应对信贷约束的一种方  相似文献   

10.
资本项目自由化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国内形式市场化的利率,因为市场化的利率对资本跨国流动、汇率波动、金融市场效率以及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都有重大影响.在利率市场化这一过程中各国要考虑实际情况,采用适宜的改革模式,降低改革风险.  相似文献   

11.
曹玲 《理论观察》2005,(5):151-152
实现利率市场化,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也是我国金融市场开放的内在要求.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利率市场化已有相当的基础,但从总体上讲,我国的利率市场化程度仍比较低,因此必须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  相似文献   

12.
商业银行强制性信息披露的非对称信息范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金融产权的特征与非对称信息的相互作用所造成的金融市场的萎缩为逻辑起点,说明了金融市场萎缩对商业银行、投资者以及社会(政府)利益的损害,阐述了信息劣势方借助信息甄别行为,强制商业银行进行信息披露,消除非对称信息,消灭金融市场萎缩现象的问题.指出,由于投资者信息甄别行为的规模不经济以及外部性问题,致使强制商业银行进行信息披露的主体是政府而非投资者;提出了商业银行强制性信息披露的目标是形成对商业银行的分离均衡,遵循的原则是参与约束和激励相容,以此为基础,论证了商业银行强制性信息披露的边界.  相似文献   

13.
惠香园 《辽宁经济》2006,(10):47-48
利率市场化是经济市场化的必然.利率作为连接商品市场和金融市场经济主体的枢纽,在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只有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才能发挥利率调控金融的杠杆作用和对金融资源的配置功能.  相似文献   

14.
《海外经济评论》2007,(20):33-33
美联储(FED)在9日的利率会议上继续将利率维持在5.25%,这是自今年3月末因大幅改写其政策声明而导致金融市场动荡后,美联储首次召开公开市场委员会(Federal Open Market Committee)会议。  相似文献   

15.
当下,美国长期利率极低的状况是不可持续的,这导致了债券和其他证券存在泡沫风险。当利率上升时,泡沫就会破裂,这些证券的价格将下跌,令持有者蒙受损失。由于银行和其他高杠杆金融机构是这些证券的主要持有者,因此泡沫破灭可能导致破产和金融市场崩溃。毫无疑问,美国长期国债的超低利率为当前金融资产错误定价提供了一个明显的例证。十年期美国国债的名义利率还不到2%,由于通货膨胀率也在2%  相似文献   

16.
为什么民间金融市场在中国重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构建一个信息不对称的寡头垄断的融资模型来研究民间金融市场。研究表明,当投资者的监督强度较高时,均衡融资利率较低,融资额较大,企业家投资好项目;反之,均衡融资利率较高,融资额较小,企业家投资坏项目。在中国农村地区,因为投资者和企业家之间的相互了解程度较高,且企业家往往投资于生产技术相对落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所以投资者易于监督企业家。因此,民间金融市场均衡是低利率、高融资额、企业家投资好项目的均衡。这样,本文可以部分地解释Allen et al.(2005)的经验研究结果:在中国,虽然法律没有很好地保护投资者利益,但民间金融市场发达,支持着非正规部门的发展。本文的研究还表明,可能正是低效率的正规金融体制才导致高利率均衡的存在,从而易于诱发地方性的金融危机。因此,政府可以通过提高正规金融体制效率和建立中小民营银行来有效地遏制地方性金融危机。  相似文献   

17.
张长征  唐鹏 《特区经济》2004,(12):222-222
一、利率风险管理创新的轨迹分析在银行传统的业务中,尤其是20世纪60年代以前,由于实行的基本上都是固定利率制度,利率没有市场化,同时金融市场也不发达,人们对利率风险的管理基本上属于空白阶段。银行按照规定的利率吸收存款,并根据规定的利率发放贷款。所以,无论是存款利率还  相似文献   

18.
与正规金融市场相比,非正规金融市场不仅资金价格高,而且不能保证时间和数量上的充足供给.现实中,正规金融体系之外始终存在着非正规金融市场.通过对比非正规金融与正规金融融资方式,发现正规金融固有的"隐性约束",将借款人克服"隐性约束"成本作为变量引入三方均衡,发现正规金融"隐性约束"对借款人具有挤出效应.通过实地调研问卷和运用Logit模型,从借款人自身条件出发,解释借款人是否愿意克服"隐性约束"以及在正规金融市场和非正规金融市场间如何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9.
中国金融市场基准利率选择的经验分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本文在总结金融市场基准利率基本属性和评析国外基准利率选择的基础上,围绕基准利率的四个属性,系统比较分析了中国利率体系中各种利率,并对相关利率关系进行统计分析和Granger 因果检验,认为以银行间债券回购市场利率作为当前中国金融市场短期基准利率优于其他利率。  相似文献   

20.
章旌 《沪港经济》2006,(4):30-31
2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1月24日开始推出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试点,从而标志着人民币利率衍生工具在中国正式登场.对于我国金融市场而言,利率互换只是起步.伴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和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利率期货、利率期权以及信用风险互换、收益互换、货币互换等金融衍生交易也将陆续展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