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开放性。其一,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个发展性的理论体系,中国具体实践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要拓展。其二,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放性出发,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需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坚持国际与国内相结合,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途径;坚持基础与发展相结合,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法。其三,结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推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项事业发展,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一步发展,需要大力培育并弘扬时代精神,发展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方法,拓展马克思主义的全球化视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2.
冯康 《科技和产业》2020,20(11):54-58
探讨了中国环境治理领域的技术发展周期,从而了解中国环境治理领域的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根据Logistic模型对中国环境治理领域的专利文献进行分析研究。中国环境治理领域处于技术发展萌芽期,即将进入发展期。此外,中国环境治理领域存在一些问题,如技术发展周期较长、技术发展水平不平衡、技术发展能力较弱、缺乏关键技术和优势企业等。在对中国环境治理领域专利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从发展现状及趋势的角度提出相关建议,从而促进中国环境治理领域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改革开放30年在发展方面一个值得重视的成绩,是既顺乎潮流,又特立独行,为人类贡献了一条有中国特点的发展模式。中国已具备经济和社会现代化发展的有利条件,当前应从三个层面把握中国“发展方式的转变”。扎扎实实地推进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应成为新阶段中国现代化的新内涵,也是中国发展模式的五大支点。  相似文献   

4.
韩萍毅 《中国经贸》2011,(6):175-175
文章通过对现代设计的认识与了解,及对日本现代设计发展历程的研究,着重对中国与日本设计发展的差异展开讨论,通过分析日本现代设计发展对于中国现代设计所产生的启示,反思中国设计发展的限制因素,并努力探索出利于中国设计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5.
王兰 《魅力中国》2010,(26):69-69
中国特色的政党理论从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了理论范畴,是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中国政党制度必须与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及政治体制改革保持同步。政党理论研究应当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突出中国特色,适应中国实际,符合当今中国发展进步的要求,同时为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我们始终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国进民进,是中国模式发展道路的一个突出特征,如果以中国模式依然存在很大改进空间为由否定中国模式(坚持中国模式的人士从未说过中国模式不需要改进升级),那么我们只能认为,当今世界不存在任何发展模式,因为没有缺陷、不需要改进的发展模式是不存在的。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邓小平“‘和平与发展'是当前世界发展的主题”的思想和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理论为指导,运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经济学理论,研究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状况,对中国-东盟和平发展的前景进行分析。认为在中国-东盟和平发展过程中,尽管会遇到一些问题,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和发展,将对亚洲乃至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中国与东盟的和平与发展之路前景光明。  相似文献   

8.
孟庆荣 《魅力中国》2011,(8):100-100
政治学在中国恢复至今已30多年。在这30多年里,中国政治学在与中国政治发展的相互作用中相得益彰。政治学发展对中国政治发展的贡献是一种复合性的和内在性的贡献。事实证明,中国政治发展不能没有政治学的贡献和支持。中国政治学这30多年的发展经验,对政治未来发展有积极的启示和意义  相似文献   

9.
叶萌 《魅力中国》2010,(11):129-129
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关系迅速发展,东盟已成为中国重要的经贸合作伙伴,它将对中国与东盟国家经贸关系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随着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和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计划的实施,中国与东盟经贸关系将在广度和深度上不断发展,双边经贸合作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0.
《中国西部》2009,(11):60-63
今年恰逢新中国六十年华诞,回顾几十年发展之路,中国的政治经济都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变化。中国的慈善事业,近些年来也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为了进一步推进中国的慈善事业的发展,《中国西部》杂志精心组织和策划了此次中国十大慈善城市榜的编排。希望能为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1.
梁坤 《魅力中国》2010,(36):168-168
中国品牌现在在十字路口.随着人民币升值,中国劳动力成本的增加,东盟贸易自由化的发展等等因素.中国的的产业链分工重组已经迫在眉睫。中国企业要放弃加工贸易和贴牌生产,真正走发展自主品牌之路。那么在中国发展自己品牌的道路上,必须要解决社会责任,企业诚信,社会道德和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翻看中国经济的发展历史,可以发现,毛泽东等人在1949年之后把中国经济的发展锁定于重工业化的道路,到后来的邓小平时代中国经济则选择了开放和出口的发展路径。期间,中国经济完成了由内向到外向的成功转变。这种转变与成功,以林毅夫教授的观点看,是认知改变的结果,也是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因旧有的发展模式无法持续而改弦更张的结果。现在,中国经济的发展模式依然存在一个无法忽视的问题,即外贸依存度过高。而尚不见底的金融危机却让人提前认识到,中国经济过于依赖外需的发展模式最终将是无法持续的。  相似文献   

13.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近五年来,中国GDP年均增速稳定保持在10%左右。高速发展同时,也潜藏诸多风险,涉及中国参与世界经济的市场风险及中国自身经济的结构性风险。对于中国未来十年面临的经济发展风险,政府应当采取政策和措施予以规避,以保障中国经济平稳运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英国《金融时报》12月16日】一个月前,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先生在伦敦金融城市政厅发表的演讲中指出,要了解中国的发展方向,最主要的是要了解中国选择了什么样的发展道路。他明确地告诉大家,中国选择和坚持和平发展道路,中国的发展是和平的发展、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他从中国国情、中国历史文化传统和当今世界发展潮流三个方面,阐述了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一种必然的选择.这里,我想围绕胡锦涛主席提出的论点以及在中国和平崛起中的中欧关系,谈十点具体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王善于 《发展》2008,(6):79-80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这些话铿锵有力,落地有声,明确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地位,也宣示了我们党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的坚定决心。要实现新时期、新阶段的发展任务,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必须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相似文献   

16.
五十年代,在美国多次核威胁、中苏同盟愈加密切的背景下,中国决定依靠苏联发展核武器。但中国争取苏联援助发展核武器是导致中苏同盟破裂的重要诱因之一。六十年代上半期,美苏联合压制中国,坚定了中国早日拥有核武器的决心。六十年代下半期至七十年代,中国核力量的发展,一方面促使中关关系缓和,另一方面挫败了苏联对中国军事侵略的企图。  相似文献   

17.
吴晓梅 《魅力中国》2013,(25):305-305
纵观中国古代设计史,它的发展并不平静,朝代的更替、中西方文化的交流,文人士大夫的参与、官民工艺并行不悖的发展。都促进了中国传统造物设计的波浪推进式发展。本文欲以中国设计艺术史为借鉴,以具体艺术门类的发展历程为依托,浅析中国传统造物设计的美学规律,为现代设计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刘群 《科学决策》2008,(9):62-63
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当前中国企业发展的关键是要进行精细管理,它已经是中国企业发展的必然前提。由于市场竞争的加剧,中国企业正逐渐从粗放型管理向精细管理转变。这是中国企业发展的一大进步。只有搞好精细管理,才能促使企业内部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保证企业更快更好的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9.
刘群 《科学决策》2008,(10):128-128
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当前中国企业发展的关键是要进行精细管理,它已经是中国企业发展的必然前提。由于市场竞争的加剧,中国企业正逐渐从粗放型管理向精细管理转变。这是中国企业发展的一大进步。只有搞好精细管理,才能促使企业内部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保证企业更快更好的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20.
唐莉  成龙 《理论观察》2023,(5):10-13
习近平关于金融工作重要论述,在中国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形成和发展,先后经历了萌芽阶段、初创阶段和系统化阶段,系统阐述了新时代为谁发展金融、发展什么样的金融、怎样发展金融这一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产生了一系列原创思想,实现了金融工作的理论和实践创新,形成了系统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理论,解决了资本主义金融体系无法克服的内在矛盾,为新时代中国金融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为世界发展中国家金融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