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财源建设始终是财政经济工作的基础和中心环节。面对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过程中新的形势,推进财源建设,必须创新发展的思路。首先,政府财政部门应提高对财源建设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确立“四个需要”意识。即培植财源是转变财政工作职能的客观需要,是根本上缓解地方财政困难的需要,是保证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成功的需要,是增强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实力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作为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方针,指导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经过20多年的转轨历程后,我国已进入后转型期,其典型特征是失业问题及贫富两极分化严重。根据变化了的形势,从而要求在后转型期我国政府的工作重心应适时转到“为人民服务”上来。  相似文献   

3.
积极推进“两个转变”、振兴财政,为实现福建“九五”计划筹集和供应资金,是“九五”财政工作的重要任务,要把此项任务完成好,必须大力抓财源建设。“九五”期间我省培植财源的总体思路是:按照“经济—财政—经济”的辩证观,在“生财——聚财”两个环节上齐抓并举,真正把促进经济发展,强化财政管理同财源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立足省情,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分类指导,点面结合,整体推进。 生财有方,构筑财源建设新格局 支持农业发展,培植基础财源——把培植农业基础财源摆在财源建设的首位,是基于以下两方面的原因:其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财源建  相似文献   

4.
河北省财源建设现状与政策取向一、河北省财源建设的现状与问题“八五”以来,河北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培植财源,加强收入征管,财政收入规模不断扩大,由1991年的90.7亿元,发展到1996年的258.6亿元,年均递增高达23.3%。这一时期,是我...  相似文献   

5.
一、财政危机的现实表现 1.“钢丝财政”。 中国的《预算法》规定:“各级预算应当做到收支平衡”。因此,地方政府的财政不存在赤字似乎是公认的事实。但是,只将视点集中于中央财政的过度负债实际上是忽视了隐蔽的危机。地方政府在坚持“预算平衡”的同时,已经走上了“钢丝财政’,之路。“钢丝财政”是指地方财政过分依赖于单一的财源,财政运行风险重重的现象。财源的单一,使得地方政府将税利的征收重点集中于一个或几个企业。单一的产业结构使得相当多的地方走上了“钢丝财政”之路。为了维系这条钢丝不断,地方政府付出了极大的成本。钢丝断裂,地方经济稳定受到严重冲击的事例比比皆是。  相似文献   

6.
近两年来,农行方城县支行在向商业银行全面转化过程中,牢固坚持“改革不减投贷力度,转轨不转支农方向,确保自身效益与扶持效益两统一”的市场定位原则,紧密围绕方城县委、政府确定的“富县富民,财源建设,工业振兴“三大工程,累计投放信贷资金23058万元,重点...  相似文献   

7.
农行方城县支行支持农业产业化成效显著●陆建刚刘延军近两年来,农行河南省方城县支行在向商业银行全面转化过程中,牢固坚持“改革不减投贷力度,转轨不转支农方向,确保自身效益与扶持效益两统一”的市场定位原则,紧密围绕方城县委、政府确定的“富县富民、财源建设、...  相似文献   

8.
田夫 《经济前沿》2006,(6):I0006-I0007
近年来,我区实施积极稳健的财政政策,大力发展经济,培植财源,依法理财,实现了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和全区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但随着我区城市化加快推进和社会管理服务范围扩大等带来的财政增支因素,我区财政收入矛盾日益加剧。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建设中明确提出,未来五年要努力实现城市化与现代化目标的“双赶超”和特区内外、龙岗区域内“双协调”的可持续发展,对政府理财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做好当前财政工作,是对政府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我们要按照“责任风暴”和“治庸计划”的要求,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加强财政资金监管,确保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提高政府理财水平。  相似文献   

9.
刘俊华 《生产力研究》2005,(10):142-144,159
贫困地区做大财政“蛋糕”关键在于抓好财源建设,发展经济和调整经济结构。本文实证分析商洛经济财政状况,剖析影响商洛财政增收因素,围绕新的经济增长点,认为应采取强制性制度变迁,并从政府运行模式、政府行为方式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农村综合改革的深入,加快县乡财源建设、壮大县乡财政能力,从而更好地为农村提供公共服务已经成为各级政府的共识。本文从财源建设的内涵出发,探讨了加快县乡财源建设的必要性,并在对江西、西藏、沈阳、大连、青岛等五个地区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县乡财源建设的基本状况及存在问题,进而从合理划分财政收支范围,为县乡财源使用提供政策支持;完善转移支付制度,为县乡财源提供有力保障;建立科学的政绩考核机制,为县乡财源发展提供科学支撑;营造和优化财源建设发展环境,为县乡财源发展提供坚实基础等几个方面提出了推进县乡财源建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莫连营 《经济论坛》2000,(16):17-18
目前,各级财政都比较困难,摆脱财政困境的出路在于不断深化财政改革。财政改革的方向则是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运行相适应的“公共财政”框架体系。但一种较为流行的观点认为“公共财政”即“吃饭财政”,使得“公共财政”的经济建设职能在人们认识中大打折扣。在构建“公共财政”框架过程中,财政是否具有财源建设功能,基于“公共财政”思想的财源建设思路是本文要探讨的主要内容。 一、“公共财政”仍然具有财源建设功能 1.“公共财政”与“吃饭财政”相提并论是理论误解。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政府职能…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中国已全面进入社会转型期,各类社会矛盾凸显,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是解决社会转型期新矛盾新问题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各级党委、政府执政能力的重大举措。建设服务型政府,要从法治、民生、责任、效能四个维度着手,强化公民本位理念,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必须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必须强化法治建设,保证政府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相似文献   

13.
王进才 《经济论坛》1999,(19):33-33
培植财源重在夯实基础行唐县是农业大县。为了解决“一产重、二产弱、三产慢”的结构性矛盾,从根本上扭转长期依靠上级财政补贴的拮据状况,1995年初,我们提出了“实干三五年、齐心培财源、年年上台阶、建成亿元县”的“九五”奋斗目标。在工业上,扶持60个骨干企业,可增税收800万元;在农业上,1996年扶持开发红枣3万亩、种植烤烟3万亩、培育高产示范果园3万亩,年增农业特产税收300万元;1998年,又把调整工业结构、发展企业群体、建设特产基地、作为重头戏,财政收入向8000万元冲刺。在实施培植财源过程中…  相似文献   

14.
新的分税制财政体制下,财源经济建设必须不断调整思路,以便更好地适应政府职能的转变。句容市作为一个农业大县(市),多年来一直坚持从实际出发,顺应形势,立足县情,以实现农业现代化为突破口,通过财源的广泛培植,增强财政收入的经济基础。经过数年的探索,财源型经济已渐成规模,并在防止财源流失、优化支出结构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建设效益大为提高。一、树立财源型经济发展意识,思路明晰,一以贯之“全力建设财源型经济,不失时机地加快发展”,是句容市委、市政府新时期以来始终坚持的指导思想。财源型经济的实质就是以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实现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转变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小康目标,促进城市经济快速发展新的重大举撒旦,土地是政府最大的存量资产,也是最具活力和增值潜力,是政府的重要财源,经营城市土地资源是通过投资建设和市场化动作,使土地作为资本参与城市经营以扩大政府的土地收益。  相似文献   

16.
1994年税制改革之后,中国初步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地方税体系。但是随着分级财政体制的建设,中国地方税制问题凸显,特别是国内税收竞争即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以及地方政府之间的税收竞争对贫困省份税源造成巨大侵蚀,地方政府缺乏自主财源,因此,探讨地方主体税种的选择与完善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由外商投资企业创造的财源增强了广东地方经济发展后劲,促进了地方财政收入增长,是确保广东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坚实基础。培育财源,发展经济、做大财政"蛋糕"是地方政府永恒的主题。本文站在财政角度上,结合广东社会、经济实际情况,对培育财源,特别是涉外财源建设,增强地方经济发展后劲,促进地方财政收入增长问题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举借国债通过引致政府债务支出并弱化政府预算约束,对政府支出的规模有扩张之效。[1]这种扩张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国债的还本付息带来的财政支出扩张;二是国债增加了政府部门“财源”,弱化了政府预算约束。  相似文献   

19.
本从财政与经济相关理论角度,通过建立“财政与经济的模型”,对辽宁财政与经济发展协调程度及其比例关系进行量化分析,提出促进辽宁财政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笔认为,做强大辽宁财政,归根结底要从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扩张经济总量做章;努力开拓新兴财源、建设后续财源,建立财政与经济结构调整相适应稳定增长的机制;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税制,减少并规范各种收优惠与减免,为财政收入的稳定持续增长提供制度保证。  相似文献   

20.
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对于正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经济将是必不可少的,这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之一。加速转型期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其重点就是要通过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改变政府管理职能出现的“越位、错位和缺位”现象。通过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政府规制改革,完善政府宏观和微观管理机制,建立高效、透明的宏观经济管理体系,提高政府宏观调控效率,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环境以及面临的主要矛盾发生了重大变化,在经济增长模式和发展战略的选择上,应把就业作为宏观调控的优先目标,变“增长优先”为“就业优先”,从过去单纯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向兼顾增长和就业的方向转变。通过宏观调控手段创新,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