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9 毫秒
1.
从吉利收购沃尔沃看中国的海外并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每年都在快速增长。作为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形式,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规模和金额也在不断扩大,。中国企业逐渐走出国门,进行海外并购,开拓国际市场。最近,中国民营轿车企业吉利成功收购沃尔沃,成为中国企业今年的最大收购。本文将从吉利收购沃尔沃的分析开始,谈谈现阶段众企业进行海外并购的动因、所面临的问题及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中国汽车业最大的海外并购——吉利收购沃尔沃,始终备受瞩目。吉利收购沃尔沃,不仅获得了沃尔沃的多项技术,也提升了吉利汽车的品牌形象。本文通过对吉利汽车2009~2013年的财报,分析吉利汽车收购前后相关财务数据的变化,认为收购案促进了吉利的发展,打破了"中国民企海外并购必败"的魔咒。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我国资本市场兴起了一股海外并购浪潮.通过海外并购,实施走出去战略,开拓海外市场是我国企业近几年发展趋势.然而,通过并购,是否能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成为学术界研究热点.本文以备受关注的吉利收购沃尔沃为例,采用会计研究法,从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运营能力三个维度对并购后的吉利第一年财务绩效进行了数据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并购后的吉利财务绩效并未得到改善,吉利第一年的并购整合并未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吉利收购沃尔沃为案例进行分析,从战略的角度探讨了海外并购对于汽车公司自身以及汽车整体行业的影响,并就我国汽车行业进行海外并购的策略与管理方面提出了几点建议,为我国汽车自主品牌更好地走向国际进言献策。  相似文献   

5.
吉利汽车以18亿美元收购沃尔沃,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企业并购之后的整合对于企业非常重要。借助吉利并购沃尔沃这一案例,分析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之后面临的战略整合、管理整合、员工整合和文化整合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策略,以期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相关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2008年1月18日,李书福第一次与布斯见面时就表达了吉利收购沃尔沃的正式意愿,到2010年3月28日,双方签订并购协议,整个交易历经800天。作为一家成功的民营企业,这次的并购案对吉利来说具有跨时代的意义,对于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也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本文从吉利并购沃尔沃的历程为主线,着重进行吉利并购沃尔沃的财务分析,并对其中的可行性和绩效分析分别探讨。对并购重组前后可能产生的一些问题,以及针对这些问题的对策给出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民营企业的海外并购在国内企业界大肆兴起。吉利并购Volvo在国内引起了巨大轰动,其目的之一是获得Volvo的自主知识产权。结合吉利收购沃尔沃的案例并与一汽进行比较,通过分析无形资产对企业业绩的影响,对目前国内企业海外并购的并购动因进行梳理研究。  相似文献   

8.
吉利成功收购沃尔沃,令全球汽车行业为之一惊,但是,收购后的吉利能否使沃尔沃扭亏为盈,并且进行成功整合,提高整体经营绩效成为又一个焦点。本文将从财务视角分析吉利收购沃尔沃后的财务比率,并与收购前比较,分析相关问题,浅论吉利收购成败。  相似文献   

9.
浅析民营企业跨国并购的风险——以吉利收购沃尔沃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民营企业的海外并购在国内企业界大肆兴起。跨国并购对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但是跨国并购同样面临巨大的挑战。本文结合吉利收购沃尔沃的案例对我国民营企业海外并购面临的风险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选取了2010年8月吉利成功并购沃尔沃这一事件,使用事件分析法研究此次并购对吉利股价影响。作为近年来一起典型的海外并购案例,这次并购曾被比作"蛇吞象"的行为,外界评价褒贬不一。为了评价此次并购,本文选取了此次事件的三个关键时间点,通过计算超额收益率和累计超额收益率来评估整个收购过程中的股东收益变化情况,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并购具有较为良好的绩效,市场表现较为积极,股东收益也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1.
在大并购的关口,民营企业更灵活、更务实。吉利成功收购沃尔沃,可以说是企业体制、机制的成功,它为我们进行国际并购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商》2015,(31)
<正>2010年8月2日,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18亿美元成功并购福特旗下沃尔沃轿车公司100%的股权以及相关资产(包括知识产权、生产线、供应商体系等),这是一宗典型的"蛇吞象"并购案。标志着吉利实现了对沃尔沃"成功的并购"。但是"成功的并购"不等于"并购的成功"。收购的完成才是万里长征刚刚走完了第一步,并购后的整合才是决定并购成功与否的关键。到目前为止,吉利已经入主沃尔沃五年之久,这五年间,可以看到  相似文献   

13.
穆相如 《商》2014,(19):177-177
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海外并购已成为企业长远发展不可避免的一种战略选择,这一行为充满了机遇与挑战。本文以吉利收购沃尔沃为例,基于对中国汽车行业国内外环境的分析,通过研究汽车行业海外并购的可行性及战略措施,对我国汽车行业并购面临的困难和风险防范提出了合理的实施战略。  相似文献   

14.
《商》2015,(37)
随着经济危机蔓延全球,欧美一系列发达国家的汽车市场开始大幅的滑坡,在这种经济状况下,全球拥有最大汽车的市场,并连续享受了10年高速度增长的中国自主汽车品牌,进入了海外收购的步伐。从腾中重工收购悍马,到北汽集团收购萨博,再有上汽收购双龙,以及比亚迪意欲吞并顶级豪华品牌迈巴赫,但这些并购都以失败告终,于是吉利的成功并购沃尔沃引起了多方关注,这中间的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并购是否有利于吉利的汽车市场发展,这中间存在着怎样的风险与收益,对此,本文将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5.
今年3月末,吉利集团成功收购沃尔沃汽车公司,成为继腾中收购悍马失败之后又一起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典型案例,吉利董事长李书福也因此被西方媒体称为中国的亨利·福特。在业界看来,吉利收购沃尔沃是福是祸,目前还是一个未知数。尽管李书福信心满满,然而,资金流、技术瓶颈、海外工会、人才团队、经营模式等等,无一不是穷小子吉利集团深陷泥潭的潜在因素。是馅饼,还是陷阱?在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大背景下,吉利的个案有什么特点?被誉为疯子的李书福,敢做通用公司做不了的事,是冲动,还是远略?处在媒体风口浪尖的中国小子吉利集团,是娶回了洋媳妇,还是结拜了洋兄弟?为此,本刊广开言路,邀请了社会各界名家、学者及汽车行业知名人士展开研讨,发散思维,解读李书福的梦想,展望中国汽车的未来。以下即是部分专家发表的精辟观点和看法。  相似文献   

16.
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海涛  于峰 《现代商业》2011,(8):250-251
一度被外界视为"穷小子"的吉利,上演了全球汽车业为之一惊的"蛇吞象"壮举。吉利成功收购沃尔沃成为中国汽车产业海外战略的关键性转折事件,颠覆了全球汽车业的传统秩序。吉利收购沃尔沃,是充实自己,实现互利共赢的一道良方,还是会导致"消化不良"的一剂苦药呢?文章对此案例进行了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17.
在全球经济下滑,车市大幅萎缩、通用等跨国汽车巨头不得不破产重组的形势下,作为我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吉利控股的产销量却大幅增长,并成功收购沃尔沃。但由于我国本土企业跨国并购后整合失败的居多,因此本文采用折现现金流量(DCF)模型对收购沃尔沃之后的吉利进行价值评估,以初步判定收购效果。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入,公司收购兼并和资产重组活动日益频繁,我国企业也纷纷通过并购国外企业,谋求对外发展,开辟国外市场,但海外并购之路并不平坦,它的前景充满希望,但由于文化差异等因素,在并购过程中存在很多风险及问题,本文由吉利并购沃尔沃一案引发了对跨国并购中所存在问题及风险的思考,同时也提出了相应的防范建议。  相似文献   

19.
2009年伊始,中国汽车业界曾经有过一次引人注目的大讨论:全球金融危机是否给中国汽车带来了一次抄底海外的好机会。那次讨论的基本结论是谨慎的:中国汽车有资本抄底,但有能力完成海外并购并实现顺利对接的企业却不多。岁末年初,京西重工收购德尔福悬挂和制动系统业务、北汽收购萨博相关知识产权、吉利收购沃尔沃这样的重量级海外并购却接连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20.
中国外汇储备庞大,金融危机又致并购机遇,企业正越来越多地介入海外投资和并购,如四川腾中收购通用悍马,吉利收购沃尔沃,这令人振奋,但需保持清醒。成功并购难度很高,需要人力、物力、财务和管理者智慧等全部到位,只有极少企业能够做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