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增长,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在此背景下,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体系进入了全面改革和发展时期。新时期,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必须紧跟社会发展步伐结合市场竞争环境,综合分析毕业生所面临的实际就业情况,探索和研究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体系的改革方向、解决措施、创新目标、服务内容、服务方式,从而建立科学有效的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服务体系,更好的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创业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2.
当前毕业生就业难已经成为社会热点话题,这就需要针对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建立起完善的帮扶体系,引导大学生主动就业、积极创业,让就业问题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更新办学理念、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已成为关系高校生存和发展的大课题,创业教育应成为新时期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把创业教育作为推动大学生素质教育,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战略选择.创业教育应成为新时期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大学生改变就业观念,增强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技能和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不仅是素质教育的需要,而且是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扩大就业、缓解就业压力的需要.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教育体系建设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4.
我国高等教育已正式进入普及化阶段。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多,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以创新创业带动就业成为高校就业工作的新着力点,大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的素质能力是创业成功的前提条件。文章提出培养和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能力的重要性,阐述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能力现状及问题,提出培养和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能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市场营销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来,高等学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解决毕业生的就业问题需要政府、高等学校、用人单位、毕业生等多方的努力。我们认为在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中需要遵循市场竞争的规律,需要运用市场营销理论来指导毕业生就业。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营销的内涵,接着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营销战略和市场营销策略进行了论述,最后指出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营销中需要做好的一些工作。  相似文献   

6.
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是全国各层面都非常关心的问题。由于扩招的膨胀因素等诸多方面,构成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困难。要解决这个问题找到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创业出路,除国家政策、社会关注外,最基本途径是改革高等教育体制,调整高等教育结构,加强创业教育,强化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提高高校毕业生自身素质,方能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难问题,达到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仝欢欢 《商》2014,(48):41-41
2014年,我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面对高校毕业生数量创历史新高以及经济增速放缓和结构性矛盾突出的压力,坚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的首要位置,大力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大胆创新政策,夯实工作基础,强化就业创业服务,力促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2014年我市生源高校毕业生6.4万人,回我市54225人,实现就业53499人,就业率达98.7%,登记失业率保持为零。  相似文献   

8.
杨萍  姜玲  刘朝阁 《消费导刊》2014,(12):234-235
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是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重要举措。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是提升城市经济活力,实现城市发展战略的需要。本文在对唐山市大学生创业状况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创业教育的现状和问题,积极构建科学的创业教育模式,旨在改善创业教学效果,提高就业率,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高校在校生人数和毕业生人数的上升,大学毕业生"未就业,先失业"的就业困难现象凸现,就业问题日益突出,使得大学生自主创业逐渐发展成为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模式,同时也成为了缓解当前大学生就业压力的重要途径。文章从当代大学生创业现状入手分析,提出了从国家、高校到个人的多方面帮扶措施,并提出了提升大学生创业率需要整个社会的关注与支持,需要国家、高校和学生等方面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采取一系列措施,为大学生生就业创造条件,并相继出台了各项政策,如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鼓励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鼓励骨干企业和科研项目单位积极吸纳和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等。文章就其中的"村官"政策进行分析,找出其中需要改进的地方,提出一些建议,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一个更好的平台,也能更好的加快"三农"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11.
《商》2015,(29)
现在中国每年毕业的大学生日益增加,高校毕业生就业难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在这种形势下,政府提出以创业促就业的积极就业政策。现在的大学生对创业是什么态度,他们是否具备一毕业就创业的能力,我们就此展开论述。进而分析如何帮助大学生进行创业,政府、社会和高校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在高校毕业生创业所面临的问题中,政府对创业大学生金融支持力度不够、融资渠道单一、大学生自身创业能力欠缺、风险意识不够成为主要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建议和对策,力争解决高校毕业生创业的资金难题,支持高校毕业生创业,缓解毕业生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13.
《商》2015,(44)
<正>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转入大众化,高校毕业生人数日益增加。预计2015年,我国将迎来继2003年以来大学生就业的第二次"洪峰"。在这种大环境下,自主创业作为新时期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一种新选择,已成为高校毕业生一种全新的、更高层次的就业形式。而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现代农业发展急需大量高素质人才,农村地区成为广大大学生大展拳脚的崭新舞台。因此,引导高校毕业生返乡科技创业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崭新课题。  相似文献   

14.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我国逐渐进入到经济新常态发展阶段,同时在高等教育普及化的引导下,高校不断扩招,毕业生人数逐渐递增,就业难问题成为社会主要问题之一。经济新常态下大学生就业创业存在更多机遇的同时也面临一定的挑战。因此当前国家和政府出台多项政策措施帮助大学生就业创新。本文主要对基于经济新常态下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5.
《商》2015,(46)
高校大学生是国家重点培养的人才,但是随着高校毕业生数量的增多,社会就业岗位已经呈现了饱和的状态,因此,大学生就业成为一个热点问题,这就要求学校做好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工作研究,提高服务水平,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从而为大学生解决创业和就业问题。本文分析了大学生就业创业现状,并分析了大学生就业创业难的原因,并提出了几点相关的工作策略。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由于大学毕业生日益增多、经济快速增长对就业拉动效果削弱、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不匹配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在就业形势日益增大严峻、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背景下,以创业带动就业成为分流毕业生的重要途径。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创业引起高校和社会的高度重视,社会各界予以广泛。很多大学毕业生选择自主就业,各种新创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该文针对大学生如何更好地自主创业,从创业应做的准备对其予以分析。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高校陆续开设电子商务专业,但是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却不乐观.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势和创新教育现状,探索能够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培养策略,以促进电子商务专业的毕业生顺利就业和创业.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大学生创新创业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力量。国家有关部委及各省的相关调查报告都充分显示大学生就业形势非常严峻。一项调查数据显示,当前,全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最高的浙江为4%,中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平均为2%,这一数字与欧美国家大学生创业成功率20%有整整10倍的差距。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国务院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列为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政策措施的重要督查内容,积极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发布制度。近年来,国家、各地政府不断出台扶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2014年5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的通知》,不少大学生也加入了青年创业的大军。  相似文献   

19.
大力发展创业教育是我国就业形势和教育发展的需要。每年人口不段增长,高校毕业生也一年多一年,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因此高校教育应面向市场,培养学生自主创业能力,让学生创造出更多的新产业和新的职业岗位,解决就业难的问题。文章分析了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此提出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构建高校团组织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鹏  朱李楠  陈皓 《消费导刊》2009,(5):254-255
面对当前大学生就业的压力和形势,如何担负起时代责任,积极探寻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工作着力点是当前高校共青团组织的重要工作。本文从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现状分析入手,旨在探索构建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共青团工作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