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性毕业设计应符合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方向和要求.当前商务英语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存有诸多弊端,与专业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脱节.针对上述问题,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根据岗位群能力要求对2014届商务英语专业毕业设计进行了改革,采用“汉英互译”、“国际商务函电”和“商务主题展示”三个环节考察商务英语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通过改革,毕业设计的应用性得到提高,同时促进了学生对核心专业能力的重视,提高了师生对毕业设计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日益剧增的求职压力要求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既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更需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坚持终身学习,才能满足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岗位需求。因此,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是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辅助工具,可以应用到商务知识专业课程的自主学习中,帮助商务英语学生构建并完善自身的商务知识体系,并提升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适合于现代商务活动发展要求的本专业培养目标,重新构建了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体系,阐述了课程考核办法,围绕着课程体系提出了强化商务英语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措施。对于培养学生国际商务综合能力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我国逐渐融入了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国经济不再是一个封闭的经济体系,而成为世界经济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适应国际商务活动的发展,各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招生规模也逐年递增,对学生的国际商务综合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各个院校的重视,陈旧的课程体系和落后的师资力量已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自信心和成才的速度,阻碍了当前院校商务英语专业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加上社会对这类院校培养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需求作了重新定位,对商务英语专业提出了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改进、完善和发展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以及合理搭配和优化现有商务英语专业师资力量已成为摆在院校面前最需要予以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主要对加强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未来宽口径就业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杨晓红 《北方经贸》2011,(12):174-175
从改革高职高专商务英语课程教学出发,结合高职高专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现有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商务英语专业办学情况,构建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的商务英语情景教学模式,整合课堂教学资源,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引入学习情景教学方法,从而为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改革提供参考依据,为培育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社会竞争力提供实践操作方案。  相似文献   

6.
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通过走访和电话回访的方式,了解用人单位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商务英语专业人才自身现状,探讨提高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应用能力,提升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更好地适应未来人才市场变化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从商务英语人才需求看商务英语教学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用人单位对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满意度的调查问卷,发现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不高,认为毕业生综合能力较差,实践能力缺乏。以社会需求为标尺,重新审视目前的商务英语教学,存在着教学指导思想不明确、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实践教学所占比重小等问题,因此应根据社会需求采取调整商务专业课程、加强学生的商务英语基本技能培养、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等教学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8.
经济全球化趋势使得既熟练掌握商贸业务且具有较高英语水平的专门人才成为了社会需求的热点。因此,提高经贸专业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是经贸专业质量教育的一种基准,也是该专业商务英语教学追求的目标。为满足培养应用性商务人才的需要,国内一些商务英语教学实践者依据教育部提出的以提高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改革指南,正在进行着各种改革尝试。本文作者试图通过对商务英语特点的分析,以及对经贸专业本科生开设商务英语课程的必要性的阐述,进而探讨在商务英语教学中运用任务型教学法以培养经贸专业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可行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9.
商务英语是专门用途英语下的一个重要分支,作为一个专业在我国发展历史短暂,潜力巨大。但是到目前为止,只有适用于本科专业学生的商务英语教学大纲,而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却只能参照本科专业学生的大纲进行课程设置,而其所培养的人才,体现不出高职教育的特色。因此在苏州高职商务英语中引入CIMA证书,既符合以市场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又能够符合苏州外向型经济的特点,使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具备职业性,真正服务地方经济,推动苏州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对高素质的英语商务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开设商务英语专业的高校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本文以笔者所在高校的商务英语专业改革为例,对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改革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建议,高校应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通过丰富教学方法,合理设置课程,更新教学理念及加强师资力量,从而使我校商务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在社会上有更强的竞争力和适应力.  相似文献   

11.
商务英语专业是商科院校普遍开设的应用语言类专业之一,其学生的培养应该以专业实际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为重心。为分析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特点,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实地了解等方式,对哈尔滨商业大学2010届毕业生进行了较大范围的调查。本文详细分析了调查结果,并针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相关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跨境电子商务蓬勃发展、国际贸易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商务英语专业应紧跟行业发展趋势,明确培养目标定位。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培养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核心能力,加强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辅以真实的创新活动和创业竞赛,对培养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3.
李琰芬 《商》2014,(33):43-43
本文通过分析目前外企对员工的英语口语能力要求和高职在校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口语学习情况后,对如何以就业为导向提高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口语的能力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高职高专的商务英语专业的校内实训直接关系到学生职业能力水平的培养。本文分析了商务英语专业的职业岗位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提出应遵循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规律,科学构建校内实训课程,优化实训项目,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需求分析理论视角下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以及市场经济的日益完善,近年来许多高校相继开设了商务英语专业,由于传统的英语院系开设的这种新兴专业时间短,经验尚且不足,缺乏相应的理论研究作为依托,因此在课程设置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本文联系教学实际,介绍了专门用途英语的需求分析理论,阐述了需求分析理论对于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指导作用,探讨了基于需求分析理论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  相似文献   

16.
《商务英语》是钟山职业技术学院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也是本专业学生学好《单证实务》与《外贸函电》这两门专业课程的基础。在近几年的教学过程中,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该门课程时存在很多问题,学生学习兴趣低。学习态度不端正,缺乏合适的教材和配套的实训场所。改革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商务英语滁程教学,应采用中英文双语教学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采用分组角色扮演法,作业形式多样化,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意愿,促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广与挖掘各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元素,旨在更好地展现专业课程育人教育价值,落实立德树人的育人任务。课程思政融入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教学在推动学生学习并掌握商务英语专业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养成符合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切实提高学生的家国情怀、思想高度以及文化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POA即产出导向法,该理论既注重产出结果,又强调产生过程,能促进课程思政方式转型,从而落实课程思政的意义。本文以POA产出导向法为指导,融合我国与西方国家传统教学理论与实践经验的优势,探析POA与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思政融合对策,以期提高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效率与质量。  相似文献   

18.
邓毅群  钱芳 《商场现代化》2007,(32):304-305
本文针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在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师资队伍所存在的问题,讨论了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应如何科学合理地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以及如何培养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培养更多实用型的商务英语人才。  相似文献   

19.
珠三角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政策为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提供新的机遇和挑战,按照"服务业→细分领域→岗位群→专业模块→专业课程"的思路构建课程体系和课程群,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改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商务英语学科属于应用语言类研究范围。应用英语专业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必须通过实践教学环节来完成。只有在商务语境中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对经济、贸易、财会、管理、法律和文化诸多学科领域对人才培养的复合需求。首先从专门用途英语(ESP)的角度界定了商务英语的涵义,按照学术质量标准对其科学定位,并从商务英语课程设置、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目标及教学改革等方面着手,分析了实践教学环节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应用型本科商务英语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包括三大模块,即英语基础能力训练模块、商务专项能力训练模块和综合能力训练模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