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文旅融合是时代的选择,也是绍兴古城保护利用的良好机遇。文化和旅游如何深度融合,守正出新,传承绍兴古城文化内涵,让千年古城进一步活起来,让老城区居民和游客乐起来是古城保护的重点。本文通过对绍兴古城的价值研究、保护的必要性论证,提出了古城保护和文旅融合发展的多项举措,实现绍兴古城保护的复兴。  相似文献   

2.
杨宇 《中国商论》2024,(6):79-83
文旅融合是国家文化公园战略的四大目标之一,也是大运河高质量开发建设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展示大运河文化底蕴,并融入时代和社会需求,推动地区联动发展。在大运河文旅资源和特色内涵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大运河文旅融合动能爆发的若干途径,并深入挖掘文化遗址,打造特色文旅品牌和文创产品,与乡村振兴战略相融合,积极探索“大运河+X”的文旅开发方向,创新文化旅游开发模式,促进大运河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和持续上升。  相似文献   

3.
徐丽娟 《商展经济》2023,(23):60-63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这既是对我国文旅融合发展经验的高度总结,又为新时代新征程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近年来,我国文旅融合持续深入推进,取得了积极成效,为促进经济增长、传承中华文化、推动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文旅深度融合、相互促进,需要在路径探索与模式创新上下功夫。在城市发展中,将城市文化和旅游进行融合创新,是现阶段文旅融合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文旅产业改革发展的要求,城市文化旅游的融合创新发展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前提,以数字技术为根本依托,对改造传统文化旅游业态起着积极作用,不断推进文化旅游发展,为城市发展提供新动能。以此为研究契机,本文简要阐述了数字经济及文旅产业,重点探析了数字经济下城市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模式与路径,为打开城市文旅融合的新发展格局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文旅融合发展问题是当前的热门话题,在政策推动和产业发展的作用下,文旅融合已成为当前转型发展的新动能。本文研究发现:当前,我国文旅融合深度不够,西南民族地区表现出文旅资源共用共享界面窄、特色文化资源挖掘层次浅、产品沉浸式消费功能弱、文化和旅游产品结合花样少、文旅产业链协同性水平低等现象,并提出今后应从资源的充分挖掘与整合、产品与市场精准化融合、产业链的延伸三个层次的深度融合模式出发,助力西南民族地区文旅高质量发展,利用科技创新推动文旅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5.
王莹  陈家骥  魏志宇 《商展经济》2023,(13):103-106
文旅融合背景下,文化产业长期顺应并引领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只有激发文化旅游的潜在市场需求,才能实现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当前,思政元素应用到非遗产品之中普遍存在缺少思政元素的深度应用与缺乏优质非遗产品等问题。基于此,本文以文旅融合为背景,分析思政元素应用到非遗产品的可行性,探索并提出思政元素应用到非遗产品的策略与方法,以供行业参考。  相似文献   

6.
伴随数字时代的到来,以数字经济赋能文旅产业,推动文旅高质量发展是品牌国际化建设的新举措。数字经济是无锡"三大经济"的重中之重,政府应重视数字经济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因此,无锡应乘势而上,以数字媒体夯实文旅品牌国际化建设,通过数字媒体手段让无锡形象和地标在国际上加快传播并识别;以数字内容供给为无锡文旅与科技融合发展增添新活力,将非遗文化数字化,打造文旅品牌国际化建设和文旅融合多元化发展;以举办各类展会和节事节庆活动打造全球文旅融合交流合作新平台。未来"十四五"期间,应深化"互联网+",开发新型优质数字文旅产品和服务供给,把文旅品牌做强做优,提升文化旅游整体竞争力,打造现代化文旅产业新高地,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无锡。  相似文献   

7.
文旅事业作为“朝阳产业”,正逐步成为我国经济结构转型期一个新的增长点。文旅事业也是旅游文化名城扬州“十四五”期间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本研究对近年来扬州文旅事业情况进行了分析,梳理了日本旅游经济发展现状与特点,结合五大方面:着手步行城市建设;创新本土民族节庆活动;开发乡村特色休闲旅游;降低入园门槛,给景点门票做减法;开发地方特色的“限定”类文创产品,来介绍近邻日本在实施“观光立国”政策中值得我们借鉴的有益之处,以期为扬州文旅事业的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大众旅游时代,公众对文化和旅游的需求不断增加,游客越来越热衷于人文历史景区,文旅融合成为文旅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而文旅公共服务的融合又是文旅融合的难点和重点。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具有天然的耦合关系,二者的融合既要充分发挥旅游公共服务设施的文化传播功能,又要发挥公共文化设施的旅游服务功能,使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资源充分涌动。本文以天津市为例,根据实地调研、访谈和查阅相关资料,梳理了天津市文旅公共服务融合现状,并对文旅公共服务融合的优势和挑战进行分析,最后提出文旅公共服务融合的路径,主要包括抓住游客体验,创新文旅公共服务供给手段;注重对公共场所文化氛围的营造;引导社会力量,打造社区化文旅公共服务;挖掘文旅公共服务需求,倒逼数字文旅产品升级。  相似文献   

9.
赵昊琛  王慧 《北方经贸》2023,(3):141-143
当下,“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文旅产业融合已成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大势所趋。通过梳理分析国内外典型案例,从产业链角度可以将目前文旅产业融合模式归纳为“特色文化主导型旅游产业链、旅游主导型文旅产业链、文旅主导型衍生产业链”等三种基本模式,上述模式各有其优势及适用性。沈阳市唯有从自身实际出发,借鉴其他地区成功经验,根据各类资源的不同特点,选择富有本地特色的融合发展之路,方能推动当地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卢宏  宋雪莲 《商展经济》2023,(17):50-54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成为当代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经济现象和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要更深入地理解产业融合的内在规律和本质,需要对产业融合的机制展开分析。本文尝试从文旅融合的基础、必要性与可能性、实现机理和融合方式等方面对文旅融合的内在机制展开研究。并从产业属性、产业互动关系、资产通用状况、政策导向四个方面解析了文旅融合的基础,在分析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特征基础上重点探讨了文旅融合的必要性与可能性,解析了文旅融合过程中的产业价值链解构和重构机理,最后探讨了文旅融合的两种方式。文旅融合机制分析为进一步研究文旅融合的具体路径奠定了理论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1.
张娜  徐童  葛学峰 《对外经贸》2019,(10):66-68
伴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传统单一的旅游形式已不再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逐渐成为时代新趋势。而IP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开发核心之一,拥有着优质的核心内容和庞大的粉丝用户群体,利用文化旅游IP的粉丝经济效应可以成为旅游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结合目前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的发展特点,梳理了在文旅产业融合背景下文化旅游IP融合的各种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2.
文旅产业不仅被视为幸福产业,还是有效促进消费的新蓝海。在新时代背景下,有效激活文旅消费成为满足居民美好生活需要、助推文旅产业结构升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围绕“鼓励玩”“玩什么”“去哪玩”“玩得放心”“玩得好”五个环节,从涵养文旅消费氛围、打造优质文旅产品与服务、加强旅游目的地宣传推广、建立常态化应急管理机制、建设智慧文旅等方面着手营造出环境好、市场旺、品牌火、场所优、体验爽的消费氛围,进而实现有效激活文旅消费之目标。  相似文献   

13.
孔捷 《中国商论》2023,(13):27-31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发展乡村旅游是实现这一战略的有效途径。乡村旅游在我国既有一定的时间积累,又有一定的经验积累。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及旅游市场的日益成熟,乡村旅游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走文旅农融合之路,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在阐述乡村旅游研究进展的基础上,从文旅农融合的视角分析了乡村旅游发展的条件及面临的问题,并提出文旅农融合的乡村旅游发展路径,以期为乡村振兴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正>乡村旅游是一种依托乡村资源,以乡村自然景观、农耕文化、红色文化等为基础的旅游形态,满足消费者游览观光、认知和情感体验等个性化需求的旅游方式。文旅融合则是强调重视旅游文化内涵建设,挖掘乡土特色,通过本土文化的嵌入凸显旅游文化特色,提升乡村旅游文化旅游辨识度。本文以大余县丫山旅游度假区为案例,来探讨乡村旅游在产品端、营销端、服务端如何做好文旅融合。  相似文献   

15.
举办旅游发展大会是各地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湖南省自2022年起每年召开一届旅游发展大会,张家界获得首届大会的承办权,其优势在于典型性和影响力、战略性和创新力、可塑性和成长力、引领性和贡献力4个方面。张家界承办首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对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展示旅游发展成果、重振旅游发展信心等具有重要意义。张家界在文旅融合方面具有可供参考的创新实践:一是掘出文化的精髓,让文旅融合更显深度;二是插上科技的翅膀,让文旅融合更具广度;三是注入管理的基因,让文旅融合更有高度。  相似文献   

16.
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在回顾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应在遵循高质量发展要求下加快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基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解读,剖析了当前文旅融合发展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揭示了高质量发展对于文旅深度融合的指导意义。研究认为,促进深度融合的内部动因由生产互融、技术支持和产业升级构成,外部动因则体现在消费需求、体系共享、创意经济、体制与政策五个方面,外因促进内因,两者紧密关联;高质量发展视野下文旅深度融合的驱动机制表现为“渗透交叉—重组促进—创新驱动—多元协同”四重递进机制。  相似文献   

17.
目前,文旅融合发展迅速,IP已成为文旅融合发展背景下的重要创新路径。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作为国内冬季最热门景点之一,面临着品牌升级的严峻挑战,需要解决景区文化创意吸引力不足的难题。采用SWOT分析方法审视景区文化旅游发展现状,提出设计个性化景区IP、开发文创旅游产品、跨界品牌联合推广、塑造独特的文化价值体系、设立全年旅游活动项目、完善景区产业链的对策,探索打造景区文旅IP的新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8.
文旅融合是旅游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现采用理论结合实证的方法,分析了贵州都匀毛尖茶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可行性和融合驱动因素,提出了力塑"毛尖之都、山水桥城"茶旅品牌;创新体验式茶旅融合模式;设计捆绑式茶旅精品路线等融合发展路径,以期更好地推进都匀毛尖茶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9.
蔡利 《现代商业》2023,(1):31-34
目前我国的旅游产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随着旅游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在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深入的背景下,以旅游为主的特色小镇应运而生,而如何促进特色小镇文化旅游深度融合,让文旅融合助推特色小镇的经济发展,成为我们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芙蓉镇特色小镇不仅拥有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资源,还有便捷的交通条件,随着张吉怀高铁的开通,芙蓉镇区位优势更加凸显,这些都为芙蓉镇特色小镇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在建设过程中也显现了旅游内涵挖掘不深、旅游与文化、农业融合不够、旅游服务品质不高等问题,因此深度挖掘芙蓉镇特色小镇文化内涵,全力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将“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发展思路贯穿在芙蓉镇特色小镇建设中,通过旅游拉动地方经济发展,以“一业兴”带动“百业旺”,助推芙蓉镇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渐提升,人民日益增强的需求从物质转变成了精神需求。当今,我国的旅游产业开始进入"品质"时代,产业链条的延伸开始出现"文化+旅游"的运作模式,旅游行业的消费升级改变了传统游乐园、景区景点的消费内容。虽然文旅融合背景下旅游业逐渐兴旺,但是缺乏内涵和生动性的旅游文化无法引起游客的兴趣和信赖,IP的出现恰好能缓解该情况,如何采用IP的方式做到"互联网+"是旅游业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对文旅融合背景下IP构建路径进行研究,分析目标市场、市场定位、市场细分应当采用的IP建设模式,以期为文旅融合背景下IP建设的商业模式提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