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建辉  赵一 《经济》2007,(4):70-71
在"超级女声"之类电视选秀节目泛滥成灾的中国电视屏幕上,央视的<赢在中国>是一个非常另类的电视选秀节目,它让观众见识到,严肃的商业较量,其娱乐性与刺激程度比之纯粹的娱乐节目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且能让人获益匪浅.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娱乐性文化的需求也在增加,为了满足观众的需求,各个电视台都相继增加了娱乐性节目的数量.虽然数量有所增加,但据统计数据表示,能大量吸引观众眼球的,仍然是一些拥有王牌主持人的娱乐节目.由此可以看出,一个好的娱乐主持人才能确保其节目可以受到观众的喜爱.主持人自身功力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娱乐节目的成败.本文中笔者就针对主持人自身应该具有的素质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李志 《财经研究》2006,32(1):133-144
文章在电视产业规制实践的基础上,把节目编排作为衡量电视传播企业的主要产出,在理论上证明了当观众的总需求固定时,三类电视频道都存在基于DEA的广告收入上限,其规制涵义在于,当把广告收入看作规制者给予电视传播企业的一种转移支付的形式时,基于DEA的广告收入上限给出了促进三种经营方式竞争的规制框架,因此,国家对广告收入上限的规制有着合理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经济师》2018,(1)
电视音乐娱乐节目是娱乐节目的重要形式,也是满足受众音乐娱乐需求的重要方式。在电视音乐娱乐节目运营中,许多节目的经济效益状况并不乐观,品牌效应也比较差。为此,应当通过创新节目策划方式、创新节目内容等方式,提高音乐娱乐节目的收视率,推动音乐娱乐节目发展。  相似文献   

5.
综艺节目是一种娱乐性的节目形式,它已经越来越成为电视收视和吸引受众的主要节目形态。湖南电视台作为地方电视台,其综艺节目长期处于国内的领军位置,引发了业界的效仿和受众的持续关注。在全国省级卫视的发展中,湖南卫视在区位、资金、市场等方面几乎没有任何优势,它为何能从省级卫视中突围而出,引领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盛极一时的湖南卫视娱乐节目却又为何走向衰落呢?  相似文献   

6.
孙春龙 《经济改革》2011,(11):33-35
很多人记住杨剑达,是从电视上,陈晓楠主持的“冷暖人生”或者是柴静主持的“看见”都制做了“老兵回家”的专题节目,也都用了他唱《松花江上》的一段视频。这首歌,唱的人忧伤,听的人心碎。尤其最后那句“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在一堂”,老人因为哽咽再也无法唱出,歌声就此戛然而止时,很多观众眼泪都顷刻决堤。  相似文献   

7.
本文建立了一个电视平台竞争的理论模型。电视台、厂商和观众之间通过一个三阶段博弈决定了电视台的广告数量、收视费用(付费模式下)和节目质量。研究表明:虽然付费模式下电视台向观众收取费用,但是节目质量仍可能低于免费模式并且总是低于社会最优水平。当单个广告给观众带来的干扰成本和电视平台之间差异程度都充分小或者都较大时,付费模式下的社会福利比免费模式下更高。  相似文献   

8.
为了适应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更好的满足精神文明需求,近年来,我国广播电视传媒产业随之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观众渴望在有限的时间里能够得到更多的信息以及更实惠的服务,所以在银屏上出现了许多新类型、新形势、新内容的新节目,电视购物节目就是其中一个主要的节目类型.本文就浅析了当前电视购物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定位和普遍存在的问题等,希望能对电视购物节目主持人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王新 《时代经贸》2010,(10):259-260
电视谈活节目,是指通过人际交往中自然交谈方式实现大众传播的特定功能的节目样式,是最接近生活原生态的节目,通常由话题、主持人、嘉宾和现场观众4个因素组成。其中,主持人是谈话类节目现场调度、营造氛围、掌控节奏的关键,同时也是媒体与受众双向交流、沟通、契合的最直接和真正的“桥梁”、“纽带”与“中介”。  相似文献   

10.
李芳 《大陆桥视野》2014,(8):117-117,120
自上世纪80年代,电视谈话节目传入我国。90年代开始,电视新闻访谈节目因能满足人们对社会转型期对信息及话语空间的极大需求而得到电视人和观众的喜爱。在访谈类节目大受观众欢迎的同时,绝大多数的访谈类节目都为电视台带来了不错的收视率。本文从分析电视新闻访谈节目的特点出发,简要分析了主持人和编导在节目中的重要性,并提出如何做好电视新闻访谈节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商周刊》2011,(12):106-109
当地时间5月25日。美国最资深的脱口秀节目《奥普拉·温弗瑞秀》(The OprahWinfrey Show)播出了最后一集。这也标志着“奥普拉-温弗瑞秀”从此将告别观众。脱口秀女王奥普拉·温弗瑞在节目的最后含泪告别观众。面对自己做了25年、影响了整个世界的节目的终结,这位“脱口秀女王”并没有浓郁难解的留恋之情,她表示自己要微笑着离开,“因为我已经没有一点遗憾。”  相似文献   

12.
万莹 《经济论坛》2011,(11):137-139
娱乐节目近年在内地电视行业的发展壮大使其越来越成为炙手可热的节目类型,中国娱乐节目从刚起步时的亦步亦趋、中规中矩到今天的娱乐大众,只用了不到10年的时间。娱乐节目的成长和发展无法脱离各大广电集团所在区域经济文化的影响。不可避免的南北差异、经济差异都是决定决策者在体制和机制上不同的重要因素。经济的发展为娱乐节目的成长营造了优越的环境,在梳理我国娱乐节目从起步到发展的历程时不难看出,这也是其自身最终走向市场并最终职业化和产业化的过程。在满足日渐挑剔的观众口味的同时,如何兼顾正确的舆论导向和产业自身发展,确是媒体人所应该考虑的,也是中国娱乐产业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3.
张立伟 《商周刊》2012,(15):8-8
在选秀节目过去十年已经做烂的中国,突然冒出一档《中国好声音》的节目征服了观众,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这个引进《Thevoice》版权的节目在中国定位为“大型励志类专业音乐评论节目”,突出了“励志”和“专业”两个特征,第一季在浙江卫视公映后被认为传递了正能量。  相似文献   

14.
刘学悠 《江南论坛》2005,(11):61-62
2005年10月27日19时,是一个令我终身难忘的时刻:中央电视台晚间新闻节目一开始,就预播出“荣毅仁同志在京不幸病逝”的消息。我一时愕然,对着在旁一同看电视的老伴惊呼:“不好,荣毅仁老师病逝……”作为荣氏家族创办的江南大学学生,在校和离校后,虽与荣老师接触不多,但在他逝世  相似文献   

15.
最近,笔者在电视中看到一档企业名家的访谈节目,当时邀请的嘉宾是国内一知名私企的董事长,其中主持人问到嘉宾一个问题:“会不会请刚毕业的高学历的人才任公司高层领导?”当时嘉宾的回答耐人寻味,他说:“我们曾经聘请一位管理学的硕士,在他来公司任职前我们在一起吃了一顿饭,吃到一半时这位硕士就起身离开了,等了很久不回来,我以为他有什么事了,结果出来时却看见他坐在大厅休息,一问才知道他觉得自己吃好了,就没有必要陪我们一起吃。从此以后,我们在也不敢请高学历的人才做高层领导,感觉他们的礼貌程度不能带好一个团队”。这一问一答给笔者留下的深刻的印象。在之后笔者对一位企业家的的采访中,也问到这一问题。结果这位企业家的回答和上面那位董事长的回答大同小异,他也表示曾有过失望的经历,所以他的公司选拔人才更偏中人才和能力,学历只放次要位置。  相似文献   

16.
孙峰 《江南论坛》2001,(9):44-45
一、电视竞争概况 在报业广播业激烈竞争的时代,电视的出现给了它们不小的冲击,但它们都迅速意识到自身的优势,在电视时代找到了自己不可替代的位置。今天,电视媒体同行业的竞争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白热化状态。众多电视台纷纷将自己的节目送上卫星,到2001年5月1日,全国已有41个电视频道上星,这就意味着国内各电视台节目的竞争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这种竞争已不只是“工作好,业务精”的政治评价,各地方台也不再是“兄弟台,手拉手”的关系,而是有一个客观存在且被人们普遍接受的经济效益标准在衡量着…  相似文献   

17.
郝青 《经济师》2011,(6):64-64
近年来,电视娱乐节目的传播像浪潮般在世界范围内一发不可收拾,但相对于世界,中国内地娱乐仍处于发展的初步阶段,与此同时,中国大陆娱乐节目的不成熟使得观众对于"快乐"的追求超越了对"美"的欣赏,娱乐形式的单一和娱乐文化内涵的缺乏使得娱乐传播在一定程度上陷入困境。纵观我国目前的电视娱乐节目,早已被严重商业化,大众媒介教育功能被压制,娱乐功能却被无限制放大。因此只有从宏观的角度重新审视娱乐,将娱乐节目的重点放在创新传播形式和娱乐的文化特征发展,并且坚持以人为本,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新的娱乐节目,从而走出国内娱乐节目的困境。  相似文献   

18.
《资本市场》2007,(12):127-127
本智力题得名于一位美国电视游戏节目的主持人蒙特.他曾在多年之前主持一档名为“成交”的节目。在其中的一个游戏中.蒙特向竞猜者展示了三扇门。有一扇门之后是一辆小轿车,另两扇门之后是空房间。蒙特事先知道门后是什么.但您并不知道。  相似文献   

19.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电视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电视节目主持人作为电视连接观众最直接、最能沟通情感的中介,是电视节目最积极、最能传情达意的主导人物。因此,电视节目主持人如何在不同的栏目中表现自我的才华、气质和语言特色,使之产生的艺术魅力更能吸引观众、赢得观众,也就成为了初涉或想要加入此行列的人的必须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杂技都是在创新的道路上前进。所以,“推陈出新”方针最深刻的意义就在于它反映了艺术发展的规律。一切艺术都要不断创新,这是它们的共同性问题。就杂技的创新而言,有两种倾向是值得注意的。一种认为杂技是高难度艺术,主要是一学二演,在创新面前却步,甚至不思改革,不谋创造,认为杂技节目“雷同”是理所当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