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银行不良贷款对一个国家而言相当是一种"金融环境污染",它产生了负效用,它是与低碳经济格格不入的,因为它是高能耗、低效率。文章在设计的银行不良贷款社会效用函数模型的基础上,利用中国的银行不良贷款数据对中国效用的相对大小做了模拟,并发现:(1)当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增长率从7%下降到1%时,中国的社会效用将从-208.626单位增加到55.524单位。(2)从2003—2050年当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增长率保持7%时,中国的社会效用下降。从2040—2050年中国的社会效用将从-100下降到-200单位。文章研究了银行不良贷款对中国的福利产生负效用的相对程度,为我们进一步研究银行不良贷款对北京的负效用的相对程度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伴随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放缓,银行不良资产持续膨胀,农发行虽然作为一个农业政策性银行也概莫能外,不良贷款防范与处置已成为农发行的信贷业务中急需解决难题的重中之重.本文对农发行不良贷款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3.
银行信贷集中模型表明银行具有扩大房地产信贷的动力,但银行的乐观主义以及对嵌在无追索权的抵押贷款中的看涨期权的低估,导致房地产价格上涨并超过基础价格。房地产价格波动导致银行脆弱性加强,房地产泡沫破灭导致银行资产负债表恶化、信心危机和"信贷紧缩——不良贷款"陷阱。国际经验表明,银行信贷扩张带来很大风险。我国的经验也表明:我国房地产价格的膨胀很大程度上是银行信贷的支持,这种共生性导致银行风险的积聚。我国部分地区商业银行已经凸现房地产不良贷款加快上升的局面。  相似文献   

4.
银行不良贷款是产生金融体系脆弱性的主要原因,高不良资产对经济有重要影响。大量积聚的不良资产,成为金融业的沉重负担,威胁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全。因此,弄清银行不良贷款对金融体系脆弱性的影响不仅有一定的理论意义,而且对金融体系与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经济增长伴随着一定的风险,通货膨胀、银行贷款的违约均是这种风险的表现形式。经济增长的不良贷款效应讲的是经济增长速度与不良贷款率呈正相关关系,该效应的存在源于高收益总是与高风险相伴而生,其中不良贷款是社会冒险性创新的成本之一,而冒险性创新带来的宏观经济收益就是经济增长。本文建立了一个简单的理论模型,利用142个经济体的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经济增长与银行体系的不良贷款率具有密切的正向(因果)关系。同时,同样增长水平的国家,有的国家不良贷款率高而有的低,存在不良贷款效应异常分野的现象。本文阐释了不同国家的制度差异与不良贷款效应的关系,实证结果也进一步表明制度质量的好坏对不良贷款率的高低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经济师》2017,(6)
县域农商行作为区域性的法人金融机构,由于业务的区域高度集中性和密切的关联性,在地方经济下行、信用环境恶化的趋势下,不良贷款持续暴发,对农商行的经营和发展造成重大影响。文章以苍南农商银行为例,从不良贷款现状、影响、对策等方面,阐述苍南农商行的不良贷款管理之道,总结不良贷款处置的经验,为县域农商行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催收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商业银行,有问题贷款比重加大,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商业银行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目标的实现。商业银行必须加强不良贷款的催收与管理。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形成,主要有内部、外部、体制和制度等原因。不良贷款的预警信号包括企业在银行的账户反映出的预警信号、财务报表所反映的预警信号、企业人事管理及与银行关系方面的预警信号、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预警信号。不良贷款催收与管理的途径主要有发出催收通知、不良贷款的转化、不良贷款的重组、不良贷款的清收、不良贷款的核销等。  相似文献   

8.
当前,银行经营中最大的风险莫过于不良贷款。虽然近几年政府、银行都加大了降低不良贷款的力度,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国有商业银行目前20%以上的不良贷款仍十分严重,不仅严重困扰国有商业银行自身机制的转换和发展,而且也严重困扰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乃至影响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稳定。因此,在信贷资产业务发展的过程中,要十分注重风险防范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不良贷款是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消极产物,作为国有五大商业银行之一的中国农业银行,与其他三家银行相比,不良贷款率位居首位,资产质量最差.文章结合中国农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从几个方面对中国农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了GDP增长率、货币供应量增长率、资产负债率、贷款与总负债比例和银行相对规模与农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减少不良贷款是降低银行风险、维护金融稳定的重要举措之一.本文以生产理论为指导,将不良贷款视为银行经营活动中伴随利润等期望产出而来的一种不良的非期望产出,进而利用非参数的DEA方法构建了测度不良贷款降低潜力的定量化模型.以此为基础,对我国14家商业银行2007-2010年的实际情况展开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有所进步,并呈现出改善的优势,但53.5%-61.7%比例的降低仍是可能的;各银行可减少的不良贷款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和波动性,兴业银行是潜力相对最小的银行,年均5.4%,农业银行、广发银行和华夏银行的潜力较大;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可降低比例和绝对额度都显著大于股份制银行.最后本文给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当前国有商业银行整体效益滑坡,主要是由于信贷资产质量的低下造成的。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的低下,主要表现在结构失衡,大量信贷资产沉淀,逾期和呆滞、呆账贷款居高不下等方面。银行不良贷款的增加不仅对银行本身的正常经营发展带来负面影响,而且对国民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起到了消极的作用,它是社会经济运行中各种矛盾和问题的集中反映。要处理和解决不良贷款,提高银行信贷资产质量,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一、提高对银行不良贷款问题的认识银行贷款质量低下,不良贷款增加,不仅成为银行经营效益差的直接原因,而且已经对银行的生…  相似文献   

12.
徐辉  李健  钟惠波 《金融评论》2012,(3):29-40,123,124
本文以1999~2010年12年间国内14家商业银行样本数据为基础,立足于随机前沿效率分析原理,利用参数估计SFA分析法,评估分析金融改革以来银行业不良贷款与银行效率分布及演化趋势。研究表明:(1)是否引入不良贷款变量对银行成本效率测算存在显著影响。(2)在引入不良贷款的估计模型中,国有商业银行成本效率存改善趋势,否则,呈下降趋势,而股份制商业银行则无此特点;股份制银行成本效率整体高于国有商业银行。(3)未发现资产规模、权益与银行成本效率之间的显著性相关关系,但不良贷款对成本效率具有负效应。(4)在中国银行业利润效率测算中,则不适合引入不良贷款变量。  相似文献   

13.
作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重要中介指标,利率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形式和路径因各国经济金融制度不同而存在差异。以中国银行业为研究对象,选择16家上市银行为样本,就2002~2013年间利率对其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良贷款率而不是风险资产比率更适合衡量银行风险承担行为;利率水平与不良贷款率之间的确存在着显著的反向变化关系;银行风险具有动态性和延续性;银行异质性与利率的交互作用尚没有对银行风险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我国银行不良贷款问题之法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瑞 《现代财经》2001,21(4):22-25
银行不良贷款问题已成为目前困扰我国经济的一大难题,为解决该问题,理论界和金融界曾经作过多方面的研究和尝试,然而绝少从法律角度探索者,本文旨在从法律角度寻找不良贷款问题结症之所在,揭示不良贷款产生的体制原因,弥补债保护的法律缺陷,探求防止和化解不良贷款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5.
对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引言银行不良贷款通常指不能给银行带来正常利息收入甚至已经或未来难以收回本金的银行贷款。作为我国银行业主体的国有商业银行不仅其不良贷款额占我国银行总不良贷款额的约 80 % ,而且其不良贷款率也最高 ,面临的不良贷款问题最严峻 ,已成为我国金融体系稳定运行的主要隐患。我国的银行体系脱胎于计划经济时期的“大一统”银行体制 ,从 195 3到 1979年 ,只有中国人民银行一家银行 ,既是中央银行 ,又是商业银行。从 1979年到 1984年 ,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先后恢复或成立 ,但只是作为国家专业银行而存在 ,仍然是行政机构 ,不具有商业性…  相似文献   

16.
"量稳价升"是2011年银行业经营相对较为确定的事件。但是,对未来不良贷款的担忧,却始终困扰着投资者对银行股的把握。  相似文献   

17.
银行的企业债务损失,是我国银行不良贷款长期居高不下的一个重要原因。在自由经济中,由于信息不对称、不完全契约和信用的次优博弈等市场缺陷的存在,银行的企业债务损失不可避免。校正市场缺陷,需要依靠必要的制度安排和非制度约束。监管的加强和提高发放贷款的谨慎度,属于宏观层面的适应性反应,在导致企业债务损失的微观机制没有得到根本治理的情况下,对于防止银行的企业债务损失意义不大。目前,运用制度创新的手段,改善微观经济运行环境,是解决企业债务损失和银行不良贷款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王广慧 《经济师》2012,7(2):209-210
为积极应对国际国内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继续深入推进信贷结构调整,全面提升银行市场竞争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某银行将2010年确定为"贷后管理年",该行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深刻认识到健全完善贷后管理长效机制对全面提升银行长期竞争能力的战略意义。文章针对该行近几年来不良贷款贷后管理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一些加强公司类信贷业务贷后管理工作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以来,我国的经济呈现中高速增长.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常态同时使得许多问题暴露出来,其中之一就是由于经济结构转型导致的生产过剩企业破产而产生的不良贷款明显增加.据中国银行监督管理委员会2017年2月22日发布的《商业银行主要指标分机构类情况表(2016)》显示,大型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四个季度平均约为1.69%.同比2015年的上涨了0.18%.(如图1)面对不良资产的增长,银行的盈利基础被削弱,银行急需一种化解金融风险、稳定银行经营的不良资产处置办法.不良资产证券化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20.
周兴 《经济导刊》2007,(9):41-42
重庆渝富资产管理公司利用各种地方政府资源,以土地为杠杆,以国开行贷款为枢纽,处置工行重庆分行不良贷款及重组重庆商业银行资产屡屡成功,包括对中国工商银行重庆分行157亿元不良贷款,重庆市商业银行、西南证券、重庆农信联社等金融机构的债务进行了大规模财务重组等.从不良资产处置,到参与国有企业的投资和资产重组,再到搭建金融控股公司的成功都获得成功,喻为"渝富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