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江辑 《经济纵横》1994,(3):52-54
1994年吉林省经济体制改革的十大任务江辑一、积极探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有效途径股份制改革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途径。1994年全省股份制改革主要是上水平,扩领域,开拓新局面。上水平,是指完善和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工作重点放在完善已组建公司经营机制的...  相似文献   

2.
我国投资体制改革的总体回顾与深化改革的设想佟国顺,李华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投资体制改革的滞后性越来越明显,并且成为全面改革的制约因素,八届人大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1994年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投资体制改革,要在投资体制上实现...  相似文献   

3.
随着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逐步完成,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即将在全国全面推开。回顾和总结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改革就是机遇。文化产业将伴随文化体制改革的到来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历史性的发展机遇面前,如果我们能抓住机遇,不仅河北文化产业能够实现历史性的跨越,而且能够大力提升全省的综合竞争力,为推动全省GDP增长和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4.
继续推进和深化河北省经济体制改革□邹本真1997年河北省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方针为指导,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建设经济强省为目标,按照大力推进“两个转变”、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提...  相似文献   

5.
2005年,历时两年的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初战告捷,按照国家的总体安排和部署,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总结试点经验,促成文化体制改革工作的全面推开。年末,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未来五年必将是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化之年。  相似文献   

6.
部委新政     
《时代经贸》2011,(7):8-9
1、国务院:研究部署2011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4月20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2011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7.
中国政府网5月25日公布了《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关于2009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意见的通知》,同时全文发布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2009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意见》。意见指出,要大力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和节能环保体制改革,努力转变发展方式。继续深化电价改革,建立与发电环节适度竞争相适应的上网电价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8.
山西是全国最重要的煤炭资源生产基地,煤炭经济举足轻重,不仅对全省经济发展、社会事业、民生改善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而且对全省文化理念、政治生态有深刻而广泛的影响。这种局面的形成,与煤炭资源与煤炭管理体制的市场化改革滞后有深刻的联系。按照市场化的改革方向,深化煤炭管理体制改革,对全省推进煤炭资源市场化配置、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优化政治生态,形成弊绝风清、富民强省的局面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叶亚南 《时代经贸》2006,(11Z):108-108,F0003
从引发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原因认识二者之间的关系。经济体制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前提和基础,政治体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不能割裂。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一轮改革中,协调好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的关系和前进的步伐,使政治体制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使之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0.
《广东经济》2013,(6):57-57
中国国务院近日批转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2013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意见》确定今年要在行政体制、财税、金融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大改革力度。  相似文献   

11.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是实现湖北走在中西部前列奋斗目标的关键一年,也是加快全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改革和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一年.做好2006年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对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政治领导,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 (1)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作为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运行机制,是改革十年来对社会主义经济再认识的科学总结。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刚刚开始时,陈云同志就把社会主义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理论与我国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结合起来,明确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重要思想,为经济体制改革指明了正确方向。后来,为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改革的步伐,党中央作出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商品经济的科学论断,为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基本理论依据。此后,经济理论界着重探讨了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运行机制,提出了一些有益的见解。江泽民同志在建  相似文献   

13.
2005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省各行各业和全省人民的共同努力,吉林省经济保持了较快和健康发展。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起好步、开好局,对后几年的经济走势将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考虑到当前及明年全省经济生活中面临和可能出现的困难,我们对经济增长进行了一些政策性的思考,望能引起重视。一、加快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注重解决影响经济增长中的深层次矛盾,努力改善经济运行质量改革完善企业制度是提高经济调控效率、质量和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应在巩固现有改革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各项改革举措,并…  相似文献   

14.
中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韩继云 《财经研究》2002,28(4):15-22
为了加快中国外向型经济发展以及中国经济与国际经济接轨,在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成功的基础上,又进行了一系列新的外汇体制改革,并取得了圆满的效果。本文认为今后中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方向将是逐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推行比例结汇形式的意愿结汇制、建立符合国际规范的外汇市场、扩大中国金融业的开放程度、完善国际收支申报体系和法规。确保中国经济真正融入国际经济主流。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实现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从而打开了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崭新局面。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开始了新的历史性突破,经济体制改革渗入到文化领域,文化经济体制改革成为了文化体制改革的有机重要组成部分,推动着文化经济的大繁荣大发展,逐步使文化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前,必须坚定不移  相似文献   

16.
把握大局扎实工作集中力量抓好国有企业改革□河北省副省长郭世昌一、正确认识企业改革的形势,把国有企业改革放到经济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1996年,河北省的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企业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视企业改革工作...  相似文献   

17.
为了贯彻全国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会议精神。湖北省国资委于2005年3月31日至4月1日在武汉市召开了由全省各市(州)国资委负责人和分管市(州)长及出资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院长、社长)、党委书记参加的“全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会议”。会上。湖北省副省长任世茂作了重要讲话,对扎实推进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作了重要指示;省国资委主任邱思胜作了工作报告。总结了2004年全省国资监管工作的成绩和体会。部署和安排了2005年的工作和任务;武汉、荆门、宜昌、成宁市以及武汉市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介绍了推进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改革和开展国有资产经营的经验;省国资委主任邱思胜与10家首批省出资企业法人代表签订了年度经营业绩合同,这标志着湖北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改革和新的机制建设迈出了极其重要的一步。现将湖北省国资委主任邱思胜在会上所作的工作报告中关于提高做好国有资产监管工作能力和水平部分发表如下——  相似文献   

18.
产权新论     
丁建中 《经济师》1993,(3):14-18
产权问题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问题。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出“两权分离”理论,对深化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期我们发表了丁建中同志的《产权新论》,对“两权分离”说提出质疑。作者认为,“两权分离”说与经济发展史和现实的经济运行有三大矛盾,因此难以更好地指导当前的经济体制改革,认为应当以“产权分配论”取代“两权分离”论。 为了使广大经济师更好的了解产权理论的现状,我们本着百家争鸣的方针,还拟陆续发表有关这方面的理论文章,以更好地促进广大经济师解放思想,从多方面思考经济体制改革的深比问题,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9.
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成就、难点和对策刘迎秋一、1993年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成就1993年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更大成就的关键的一年。就财政体制改革来说,一年来所取得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从财政包干、分灶吃饭到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事...  相似文献   

20.
辽宁产业结构存在问题、成因分析及优化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结构问题一直是困扰辽宁经济发展的顽症之一,亦是全省上下极为关注的重要课题。尽管在一些基本认识问题上全省已初成共识,但一些深层次的理论问题以及具体操作性问题仍需深入探索和研究。本从世界产业结构演进的规律入手,分析了辽宁产业结构发展所处的阶段和基本走向,探索了在深化体制改革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优化辽宁产业结构的思路与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