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波  木风  若思 《云南金融》2007,(3):14-15
由于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体系越来越深的融合,中国民众对世界经济状况的关心程度要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高。反观,中国经济的发展状况也对全球经济走向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新年伊始之际,我们有必要来透视一下2007年全球各个地区的经济走向。  相似文献   

2.
卢荣 《金融博览》2009,(1):12-12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近日表示,2009年中国经济“保八”不成问题,我们对中国经济要有信心。  相似文献   

3.
当前宏观经济政策取向,又到了一个决策的关键时期。美国“9·11”事件以后,国际局势更加复杂多变,不确定因素增加,中国经济怎样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应当如何正确应对当前世界经济变化?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目前,由于对国际形势估计不同,对中国究竟如何应对的问题,产生了不同认识,这很正常,但要正确制订2002年的经济方针,必须要有一个基本的思想统一。本文拟就2001年世界经济与我国宏观经济基本情况、2002年世界形势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2002年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基本取向等问题作一些评析。2001年是极不寻常的一年,我国宏…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改革和金融改革提出了严峻挑战。根据中国政府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2006年中国农业和金融业要进一步放开。中国要参与国际竞争,作为薄弱环节的农业和农村金融问题显得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5.
银行监管如何适应监管环境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晓勇 《中国金融》2006,(15):47-48
近年来,在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市场化改革逐步深化。2006年12月11日,随着加入世贸组织过渡期的结束,中国经济与全球经济的融合将进入新的阶段。新的环境要求政府进一步转换管理经济的方式,制定经济管理规则和实施管理行为既要考虑本国国情,又要遵循市场经济原则,并且符合或参照相关的国际准则和通行惯例。从银行监管来看,既要遵守加入世贸组织时银行业对外开放的承诺,又要面对银行业改革与开放使政府对银行业直接影响力弱化的现实,顺应环境变化,转变监管理念,转换监管方式,更多地依靠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实施有效监管,转变对行政手段和纪律手段的路径依赖,着力提高监管有效性,应对银行监管面临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6.
《现代商业银行》2006,(3):10-11
目前,中国的经济前景为全世界所看好,象征着中国对富的中国金融业要扛起肩上的重担,为中国经济提供强有力的保障,还有一段路程要走。在这个路程上既有金融业自身要完成的事业,又有全社会共同配合的重要工作,在全世界目光的关注下,祝愿中国金融业一路走好!  相似文献   

7.
要讨论并判断中国经济何时复苏,必须先要搞清楚中国2008年第四季度的经济运行下滑与经济运行困难的成因。有人把目前的现状称之为“经济危机”,我认为准确的表述是经济低迷。中国目前经济低迷的成因,可分内因与外因:内因是中国经济周期规律发挥作用、外因是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外因只是加大了中国经济周期调整中的下滑速度,使中国经济周期变化的拐点更鲜明。无论是从1988-2008年中国20年的经济周期变化规律看,还是从中国经济周期与世界经济周期相随性规律看,  相似文献   

8.
黄益平 《新金融》2007,(12):9-10
人民币汇率是老生常谈。但在过去五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之一就是今天的中国经济和五年前的中国经济有根本性的区别,中国经过了五年高速增长,在世界经济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具体介绍我的看法以前.首先介绍一些结论。第一,人民币汇率的政策问题.应该放在中国作为大国在世界经济崛起的背景下。这和小国经济的汇率政策有根本性的差别。第二,关于人民币汇率本身被低估了多少,在学术界并没有一致的看法,完全取决于使用什么样的数据、考虑什么样的因素。从总体来说,关键的问题不在于要在多长时间内做出调整,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逐渐从封闭走向开放,与世界经济的联系不断加强。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同步波动,或者说中国经济开始融人到全球经济体系,是从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开始的,而近年来,中国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者,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之间开始进入到相互影响阶段,在贸易、金融等方面的关系不断深化。  相似文献   

10.
何毅 《会计师》2009,(3):77-78
<正>2008年12月在北京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必须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明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要着力在保增长上下功夫。2009年的到来是给中国经济翻开崭新的一页,也是中国经济回暖关键的一年,因此,笔者就经济保增长方面提出一些看法,具体分为以下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2010年。中国经济会不会发生通货膨胀备受关注。因为。这个问题对2010年的中国经济至关重要,其重要的程度位列所有议题第一。更是2010年中国经济所有经济政策的基石。  相似文献   

12.
2009年4月16日,中国国家统计局权威发布的一季度经济数据虽然不是太“好看”,但仍传递着经济有所回暖的信息。于是,经济界人士喜不自禁,“中国率先复苏”的判断更是撩拨着人们兴奋的神经。可是,透过表像,笔者却感到一丝寒意——中国经济后面的预期并不乐观,全面复苏要比人们期待的时间更长。  相似文献   

13.
2014年,是近24年来中国经济增速最低的年份。国家统计局称,前三季度GDP平均增速为7.4%。经济专家预期全年增速也在7.4%左右,为1990年以来最低。看上去并不太美的数据背后,却是经济转型曙光的初现。这一年,产业结构发生了变化,服务业和新兴产业崛起,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推动开始发力;增长动力结构发生了变化,消费取...  相似文献   

14.
《金融博览》2009,(17):38-38
韩国《朝鲜日报》8月11日刊文认为,中国今后将在亚洲经济增长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文章中说.在贸易和资本方面同中国大陆关系密切的韩国,新加坡、台湾地区占据了最有利位置,能在中国经济复苏过程中受益。中韩贸易过去几年飞速增长,中国经济复苏对韩国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5.
1978年以来,中国大陆施行改革开放政策,经济随之快速增长。运用回归分析法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大陆的经济增长与台湾地区进口贸易规模的变化正相关,印证了近20年来中国大陆经济增长对台湾地区的进口贸易影响具有正面效应。  相似文献   

16.
资讯     
《理财》2012,(3):6-7
标普称中国经济将软着陆 标准普尔发报告称,中国经济将在2012年软着陆。标普信用分析师曾永兴表示.预计中国经济增速将在2012年进一步回落至8%左右.预计GDP增长率降至7%的可能性为四分之一.降至5%(即硬着陆)的可能性为十分之一。标普方面还预计.欧洲债务危机和美国经济复苏乏力将降低需求.从而对中国依赖于出口的经济增长造成拖累。  相似文献   

17.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对中国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如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并探讨应对措施的得失就成为一项重要的科研任务。从区域经济这一独特的视角研究本次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可以为中国在后危机时代更好地发展经济提出可行性更强的建议。通过深入分析投资和消费在金融危机期间发挥的作用,特别是分析投资在轻重工业...  相似文献   

18.
《深交所》2010,(4):14-18
祁斌:关于资本市场发展的三点体会:第一,资本市场20年的发展取得辉煌成就,规模已居全球第三。发展的根本原因有两条:一是中国经济的崛起,需要资本市场的支持,二是不断推进的改革促进了资本市场发展;第二,中国资本市场发展要服务于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中国经济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新世纪到来之际,一方面美国经济减速,石油价格上涨,巴以冲突升温;另一方面普京政权趋于稳定,欧洲联盟合作加强,中国加入WTO在即:谁也说不清楚新的水晶球里究意隐藏着什么秘密。但是,中国的老百姓,企业家还有政府官员,却迫切需要了解世纪之交的中国经济走势。老百姓要据此做出个人择业、消费、储蓄等方面的决策;企业家要据经制定自己企业的生产、营销和投资计划;政府官员要据此选择改革措施出台的时机和决定今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取向。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2001年中国的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和宏观经济政策的特点,同时对2002年中国经济可能的发展态势做出了展望。总体来看,在正确方针和政策的引导下,2002年仍然可以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