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一、稻田主养青虾 该模式主要利用稻田水域的优越条件,以养商品虾为主,一般亩产商品虾可达20-40千克。其田间工程建设及水域环境条件应按主养青虾要求,进行规划和建设。 二、稻田鱼、蟹、虾混养模式 这种混养模式可以鱼为主养对象,也可以蟹为主养对象,青虾作为搭养品种。因而田间工程建设及水体环境条件的布置,均按主养对象要求进行,对青虾出池的单产水平不作严格要求。  相似文献   

2.
读者信箱     
<正> 江苏省如东县新林乡读者徐希和来信:“我地蟹虾鱼混养水域(池塘、稻田养殖等)中的螺蚌成灾,应该用什么药物及方法来清除保证蟹虾鱼正常生长?”答:在池塘、稻田等养殖水域中大量滋生的螺类、蚌类,不仅增加混养水域的养殖密度,而且由于螺类、蚌类争耗水中溶氧,摄食水中浮游生物,会大大影响蟹虾鱼的正常生长。另外,螺蚌类也是鱼类某些疾病的带虫者,如黄蚬是车轮虫的传播者,螺蚌类还是复殖吸虫的中间寄主,这不仅危害鱼虾蟹,而且还严重威胁人、畜的身体健康。防治方法:1、彻底清塘消毒,消灭水体  相似文献   

3.
梭鱼,又名肉棍子、红眼鱼,其适盐、适温范围广,海水、咸淡水或纯淡水均能存活,是以植物性饵料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其生长适温范围为1℃-30℃,最适温度为12℃-25℃。梭鱼不仅能在海水和咸淡水中养殖,还可在淡水池塘、水库和湖泊中进行养殖。援鱼既可以主养,也可以与淡水鱼、蟹、虾混养,是提高水体养殖效益的有效途径,是极具市场发展潜力的养殖品种。  相似文献   

4.
一、养虾稻田的选择与改造 选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无污染,保水力强,面积(2000~4000)m^2的稻田作养虾稻田,加高加固田埂,并开好虾沟虾凼。在稻田四周距田边1.5m处,开挖一圈环沟,上口宽(1.5-2)m、深0.8m左右,并在田间开挖“田”字型或“井”字型田间沟,同时在稻田一端开虾凼,深1m左右,面积(20-50)m^2,以便暂养虾苗,在稻田水浅时,虾苗有栖息场所,沟凼总面积应占稻田总面积的15%-20%。因养虾稻田放养的虾苗幼小,为防止野杂鱼、虾随水进入稻田和放水时虾苗逃逸,进出水口各设木框尼龙筛绢纱窗,一般放养体长0.8cm以上淡化虾苗,用(40~60)目筛绢,如放养体长(3-4)cm长的虾苗,可用密眼网作拦网。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我国沿江、沿海地区天气特别异常,各地降雨量增大,气温升高变化快。由于鱼、虾、蟹等水生动物属水中变温动物会深受其害,影响将更加直接,程度会更加急烈,水产养殖业的危害在所难免,严重者洪水淹没池塘,堤崩鱼逃,损失惨重;轻者则会使大量雨水进入池塘,水域环境发生巨大变化,鱼、虾、蟹等应激反应迅速,发病较多,造成大量死亡的现象。每年4-11月正是各地陆续到来的梅雨季节和台风天气,  相似文献   

6.
淡水龙虾稻田沟凼式养殖,是将池塘和稻田养虾技术有机地结合到一起。既可充分利用稻田所提供的水、肥、饵等资源,又可按照池塘养虾的要求,实行人工投饵、培水、合理密养,达到精养高产的目的。这种养虾模式,由于龙虾的生活环境宽畅。活动、摄食范围大,因此污染和病害少,生长快,其品质显著提高,属无公害“绿色”虾,倍受广大消费者青睐。现将稻田沟凼式精养淡水龙虾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罗氏沼虾又名马来西亚大虾,是一种大型淡水虾,1976年由日本引入我国。近几年来,广东、福建、江苏等省广泛开展稻田养殖罗氏沼虾,使养殖业和种植业科学地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稻田水、土、光、热等资源。养殖方式,有的采取单养;有的采取鱼、虾混养,或鱼、虾、蟹混养;有的在早稻后养虾,均获得了高产高效。1995年江苏省邳州市在连片的510亩稻田中养殖罗氏沼虾,每亩平均放养虾苗6000尾,经4个月饲养,平均亩产  相似文献   

8.
<正>稻田养殖是利用稻鱼(蟹、虾)互利共生原理而进行的一项系统养殖工程,是在稳定水稻生产的基础上,利用稻田适度开展鱼(蟹、虾)类养殖,是提高稻田综合产出效益、促进农民增收、发展生态农业的一条好路子。2018年我们响水县水产养殖技术指导站在响水县黄圩镇东盛村进行29.6亩稻田蟹虾养殖技术的推广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该试验初步报告如  相似文献   

9.
水产养殖池塘台风暴雨后的管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受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沿江、沿海地区天气特别异常,各地降雨量增大,气温高变化快。由于鱼、虾、蟹等水生动物属水中变温动物会深受其害,影响将更加直接,程度会更加急烈,水产养殖业的危害在所难免,严重者洪水淹没池塘,堤崩鱼逃,损失惨重;轻者则会使大量雨水进入池塘,水域环境发生巨大变化,鱼、虾、  相似文献   

10.
<正> 青虾是目前特种水产养殖业中具有很大发展优势的养殖品种,现已在里下河地区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养殖,其养殖模式主要为虾与鱼、虾与蟹或虾与鱼蟹混养,这种养殖模式可在原单一养鱼、蟹的基础上多产商品虾几十千克、亩增效益几百元。为了让养殖户在青虾养殖生产上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笔者根据我县2000年承担实施省水产三项工程——推广5万亩池塘混养青虾项目,经抽测核产获得平均亩产鱼310kg、蟹18.9kg、虾20.5kg,亩增养虾收入630元的好收成,并结合周边市县养殖青虾的经验,现将“青虾与鱼、蟹混养技术”总结如下,供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11.
过去稻田养鱼只是养鲤鱼、鲫鱼和草鱼等少量品种,目前已发展到放养罗非鱼、鲢鱼、鳙鱼、鳊鲂鱼、鲶鱼以及河蟹、泥鳅、罗氏洲虾、青虾等多品种,还可以发展萍、笋、菜、食用菌等乍产进行综合养殖。不同地区可根据不同情况选择放养品种。原则上讲,适于池塘养殖的所有种类都可以在稻田中养殖,但稻田一般以养鲤鱼为主,也可以养一些鲫鱼、罗非鱼等。  相似文献   

12.
<正> 池塘、稻田等水域灭除螺蛳、钉螺清塘消毒是发展人工养殖虾、蟹生产的重要环节之一。在池塘、稻田及湖沼、渠道等浅水区域,大量滋生的水螺、钉螺等低等动物,不仅增加虾、蟹养殖水体的饲养密度,争耗水中氧气和竞争食物,而且还严重威胁人、畜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3.
《致富之友》1999,(5):17-17
池塘养殖青虾成虾有三种形式,即以鱼为主的鱼虾混养;以虾为主的虾鱼混养;青虾池塘单养。现将池塘养虾的基本方法介绍如下:一、池塘选择青虾耗氧量高,不耐低氧环境,又属底栖动物,游泳能力差,常喜欢在池底或岸边活动,故池塘要求面积不宜过大过小,一般以2—5亩为...  相似文献   

14.
正公元222年,东吴析华容县东境置县,因地富鱼稻,令官"监收渔盐之利","监利"作为一个昭示"鱼稻"资源丰富的县名正式出现于历史舞台。其鱼、虾、蟹、稻等产业优势地位的奠基至今已有近两千年历史。监利黄鳝广泛分布于池塘、沟渠、湖泊和稻田之中。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县渔民从1980年就开始人工养殖,到1996年开始推行网箱养鳝,现已发展到70万口网箱、80余万平方米养殖规模,年产黄  相似文献   

15.
<正> 此模式是利用稻田资源优势,养殖成蟹、青虾和鱼虾蟹混养以及培育蟹种的生产方式,按照此模式要点实施,养殖成蟹的稻田,亩产蟹30kg-50kg;养殖青虾的稻田,亩产青虾15kg-30kg;鱼虾蟹混养的稻田,亩产鱼30kg-40kg,虾5kg-10kg,蟹10kg-20kg;培育蟹种的稻田,亩育蟹种1万只以上。养殖稻田亩产稻谷均在350kg以上,亩效益1000元以上,高的达万元。 一、养殖稻田的准备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在众多鱼、虾、蟹价格波动或下降的情况下,鳜鱼价格则相对稳定,一直畅销市场,并具有强大的市场竞争优势,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鳜鱼的养殖方式有主养和套养两种方式。主养需要配备鲜活的饵料鱼,养殖技术要求较高;套养可适合不同的养殖水体,尤其是在养成接和养成鱼的池塘中,由于生长着较多的野杂鱼,通过套养当年繁殖的小鳜鱼,既可减少野杂鱼对主养品种的争食争氧的危害,实现低质鱼的转化,又可不影响主养品种的生长。  相似文献   

17.
<正>池塘养殖中尤其是老塘或死水塘,经常遇到鱼、虾或蟹突然死亡现象,而造成严重损失,但往往养殖户还不知其为何致死。我们经多年的生产实践总结,可从如下几方面与养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宝应县安宜渔场养蟹专业户李绍久,多年以来,经过不断探索,初步摸出了种草养蟹、套虾、放鱼的综合养殖新路子(草蟹互利、鱼蟹共生良性循环),开创池塘生态养殖的新局面,取得了产量高、品质佳、效益好的新成绩。2004年,16亩养蟹水面,共收获成蟹1000kg,平均亩产62.5kg,亩效益  相似文献   

19.
一、生产意义沿江地区低洼稻田高效综合养殖是根据沿江地区稻田水质清新、阳光充足、溶氧量高、天然饵料丰富的生态条件,选择与其生活习性相适应的蟹、虾、鱼等水产养殖品种,进行稻鱼结合.以渔促稻的一种高效水产养殖。沿江低洼稻田综合养殖可以改变历年来沿江低洼稻田产量低.农民收  相似文献   

20.
稻田养殖鱼鳝虾蟹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田养殖鱼、鳝、虾、蟹、鳖,为鱼、鳝、虾、蟹、鳖等提供了水蚯蚓、部分害虫等各种饵料生物和良好生态环境,养殖对象对水稻的生长起到了松土、追肥作用,从而达到了稻渔共生,相得益彰,降低养殖成本,提高稻田生产综合效益的目的。它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等优点,为农民增收提供新的途径。现将鱼、虾、鳝、蟹、鳖养殖技术综述如下:一、稻田选择与整理。选择通风透气、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无污无毒、排灌方便、土壤保水性能好的田块作为养殖稻田。面积1—2亩为一单位,最好连片开发。对选择的稻田,在移栽前要进行整田。具体方法:在田中开挖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