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周末回老家,一进门就看到爷爷奶奶两个不太立挺的背影,他们看到我回家,开心地忙碌起来,说是要做点好吃的。我笑了,站在奶奶身后,看着他们忙碌的身影:一身朴素的布衣,相互扶持、辛苦操劳的大半生,但我觉得却是这样安好。午饭后,奶奶为了省几块钱,站在阳光下自己染头发,可是手不够长,便招呼我来帮忙。这时爷爷一声不吭地接过奶奶手中的小刷子,小心翼翼地帮奶奶刷着耳边的白发,轻轻的,柔柔的,脸上伴着微笑,嘴里还叨念着:"你奶奶  相似文献   

2.
正我家有两个可爱的宝宝,哥哥叫壮壮,弟弟叫咩咩。家里自从添丁第二个宝宝后,我们的生活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其中有苦也有乐,当然更多的感受是累并快乐着。一地鸡毛2015年3月6日,咩咩降生了,全家人都沉浸在添丁的喜悦中,而唯一感觉不适应的是哥哥壮壮。2014年年初,我把壮壮送到姥姥家上幼儿园,但是我每天驱车30分钟回去陪他,可以说,壮壮一直在生活中占据中心地位。现在大家把重心放在弟弟身上,周末他回来看到的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围在咩咩身边,"咩咩会笑了""咩咩  相似文献   

3.
挚爱     
<正>爷爷被人从炕上抬起的一霎那,一直呆呆坐在他旁边默不作声的奶奶,突然一下子发出了一声歇斯底里似的嚎叫,那真正的是撕心裂肺一般,大家谁也没有想到,已经年近九旬,满嘴几乎没有一颗牙的奶奶,竟然还会有如此大的爆发  相似文献   

4.
正再过几天就是爷爷的祭日,回忆起爷爷生前的点滴,竟恍若昨日。爷爷去世那年84岁,是在我结婚后的第五天,所以我后来想,为什么爷爷会选在这个时间安然离去,后来懂了,因为我是家中老小,成家大事完成后,家里已没有什么让爷爷再牵挂的了。其实爷爷身体一直很好,80岁的时候还能在地里干活,离去那天是因为心脏病突发。爷爷很勤劳。听爸爸讲,在自然灾害的那几年,爷爷在地里种了很多红薯,就是那几亩地的红薯养活了一家子十几口人,挺过了那些难挨的岁  相似文献   

5.
我老家门前有一棵很高很高的木棉树,听爷爷说这棵树是他小时候种下的。我的童年是在木棉树的伴随下渡过的。每年当木棉花开的时候,我和爷爷会把木棉花一朵朵拾起来,晒干作药引。我就常常坐在门前小椅子上,看着木棉树希望它如开花的时候一样,一年四季只开花不长叶。直到有一天,爷爷告诉我木棉树的叶子甘愿牺牲自己,冬天的时候落下,化做肥料,滋养着木棉树,第二年春天的时候木棉花才会开得如火一样的红,化作彩霞染天空。爷爷还告诉我那棵木棉树历经了无数清苦,那两年连续的旱灾,村里的许多树木都枯死或枯黄了,而木棉树却傲然耸立,绚丽、灿烂的…  相似文献   

6.
文冬 《现代班组》2008,(8):54-55
好作品,刻骨铭心,滋养心灵,值得一生品读,甚至改变你的人生——编者寄语父亲是个硬汉,他15岁时爷爷就去世了,剩下他和奶奶孤儿寡母。虽然他顶了爷爷的职去厂里船工人,但家里家外大事小情都落在他单薄的肩上。他变得沉默寡言,一张脸总是冷冰冰的,但他很能干,从最基层的车间做起,一步步往上升当了厂长,后来又调到经贸局当了副局长。他给人的印象总是很冷峻,几乎不近人情。  相似文献   

7.
爷爷     
<正> 爷爷去世得早,但爷爷的形象在我的记忆中无法抹去,至今异常清晰。 爷爷是个普通农民,常年穿一件黑色旧袄,长长的胡须留到胸口。他的脸上时常挂着微笑,在村里村外人缘很好。爷爷是个骟匠,他骟牛的过程在我幼小的心灵上打下了难以忘却的烙印。他用一根一丈长的麻绳,迅速地把牛的四条腿捆绑在一起。用力一  相似文献   

8.
上次出差到表弟处,在他电脑里翻出一张旧时的照片,黑白的,是他奶奶、姥姥和爸爸的合影。年代大约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照片是表弟在老家时翻拍保存在电脑里的,尽管离现在年代久远,但上面的人物影像还是很清晰的。他的奶奶也就是我姥姥,他的姥姥其实我也叫姥姥,这个远亲的姥姥还来过我们家,我父亲母亲的婚姻就是她牵线凑合而成的,所以得感谢这位姥姥,不然怎麽会有现在的我呢。  相似文献   

9.
正中秋月圆,月饼蕴含着多少美好的寓意,寄托着多少浓浓的情思,承载了多少串联的记忆,自有一种幸福醇厚的味道。每次看到商家包装得十分精美的月饼,我不再有儿时那种欢愉的心情,那种甜蜜、期盼的感觉,却更怀念爷爷的"土"月饼,因为饼里珍藏着爷爷对儿孙们深深的爱。小时候,每到中秋节,爷爷便会做月饼,还笑称:爷爷做的有点粗糙,不像外边有精美的包装,我们的是土味月饼。记忆中的中秋,为了能第一个吃上爷爷  相似文献   

10.
2016年农历正月初七,离奶奶的生日只差一天。这一天的上午9点多,88岁的奶奶因心力衰竭永远离开了我们。"最疼爱我的人又少了一个,此生做孙儿的缘分已尽,今生到哪里也找不到至亲至爱的奶奶了。"回去奔丧的路上,我悲痛欲绝,泪如雨下,满脑子只有这个念头。奶奶今生与矿山结缘。她生在矿山,长在矿山,把一生都奉献给了矿山。侣岁  相似文献   

11.
张晓辉 《广西电业》2012,(Z1):75-76
前不久出差到表弟那儿,在他电脑里翻出一张旧时的照片,黑白的,是他奶奶、姥姥和爸爸的合影。年代大约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照片是表弟在老家时翻拍保存在电脑里的,尽管离现在年代久远,但上面的人物影像还是很清晰的。他的奶奶也就是我姥姥,他的姥姥其实我也叫姥姥,这个远亲的姥姥还来过我们家,我父亲母亲的婚姻就是她  相似文献   

12.
曹娟 《广西电业》2007,(5):53-53
一天,一个人整理书橱,看见书橱的一角静静躺着一大摞旧信件。目光触及这些“陈年古董”,悠悠往事随着逝水的年华已成为人生隔岸的风景。这些信件都是我年少时的同学和朋友写来的,在我结婚以后,它们一直被我遗弃在父母家的老屋里,直到数年前我回去,偶然间惊喜地发现了这些旧物,忍不住把它们带回来了。  相似文献   

13.
"奶奶,你醒醒呀,你不能死呀!我不是故意要吓你的……"在长春市中心医院,一个11岁的少年而对从急诊室被推出来的盖着白布的奶奶,大声地哭喊着,他怎么也没想到, 自己煞费苦心给奶奶买的礼物,竟然将奶奶吓死了。  相似文献   

14.
我踏上中学讲台已近30年。在这30个春秋中,我尝尽了在教育这块土地上耕耘的艰辛,然而我得到更多的是通过艰辛劳动后的欢乐。翻开我曾教过的学生名册,其中不少人现已成为工程师、厂长、科技工作者、律师、医生、记者、翻译……。然而,更使我感到欣慰的是,不少差生通过我的帮助也进入了先进的行列。那还是在1988年5月,当时我正躺在省肿瘤医院的病床上。一天,一个身材高大,衣着整洁的年青人带着妻子和他呀呀学语的儿子跨进了病房,站在我的病床前,青年人叫儿子喊爷爷:"祝爷爷早日康复!"听到这亲切的话语,我从昏沉中惊醒。睁眼一看,这不正是几年前全校有名的调皮  相似文献   

15.
玫瑰藿香茶     
玫瑰藿香茶。我是在一个下午突然间想起它的。想当年,表姑奶奶一杯玫瑰藿香茶,即可香飘数邻家呀!表姑奶奶泡茶时很有讲究。她泡前,总先汲上井水,然后用壶煮。煮时她也特别注意水温,烧开便停。她还认为青色瓷  相似文献   

16.
马云 《化工管理》2013,(17):111-111
我爷爷认为我父亲不如他,我父亲一直以为我不如他,但是我们一代胜过了一代。很多人都在抱怨社会环境不好,没有机会,但你承不承认,今天的官员比十年前更加廉政能干,企业家更有担当,老师更加勤奋和渊博,医院也比十年前更好。  相似文献   

17.
案例一:谁动了我的房子? 2006年春王毅去世了.孙子王军手持爷爷的遗嘱,要求继承遗产.姑姑王萍找出了爷爷的存折,还有单位给家属的抚恤金共计56800元,全部给了王军.王军还要求房子的所有权.姑姑拿出产权证给王军看:2001年办理的产权证上,产权人的名字是姑姑王萍.王军说,1995年爷爷就写了遗嘱把所有的东西给我,你们2001年瞒着我把房子私下作了变动,是侵害了我的利益!于是一纸诉状将姑姑推上被告席.王萍接到侄子的起诉书后,痛哭不已.   ……  相似文献   

18.
老街     
梁奇 《广西电业》2003,(2):49-49
终于搬进了属于自己的新居。家有了新的感觉,窗外的街也赋于了新的韵味。倚窗凭栏,在知了鼓噪的晌午,比整座小城更为喧嚣的是我的心。 透过面前的窗户,公园翠绿的细叶榕树弥漫出的清新空气扑面而来,街道上不断的车流人流映入眼帘。当现代文明如雨夜春笋破土而出的时候,那老街、老屋如曝光的底片,虽然褪色,却总在眼前浮现,是那样始料不及的亲切。  相似文献   

19.
正我的家乡在秦皇岛,一个从来不缺少历史故事的地方。秦始皇东临碣石,姜女寻夫、魏武挥鞭的典故想必大家都熟知了,今天我来给大家讲一则与我们电力人相关的历史故事。这话得从我爷爷的爷爷那会儿(1898年)说起,为了"振兴商务",光绪帝朱批"依议钦此"打开了我家大门(秦皇岛港)。  相似文献   

20.
有人说,现在中国人是前半生拿命换钱,后半生花钱买命。身体透支了,花钱还可以做一定的弥补,事业透支了,是没有办法弥补的。要基业长青,就必须在“预防”上多想办法、多做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