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农村信用社是为农村提供金融服务的主要力量。随着新农村的建设,农村的经济不断发展,对金融的需求也不断增长。农村信用社在为农村提供金融服务时没有及时改正以前的服务方式和服务作风,以至于在商业银行开始为农村提供金融服务的时候,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受到了挑战。本文就农村信用社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改善农村信用社金融服务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的资金需求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作为主要面向“三农”服务的农村信用社,必须认真研究农村资金需求特点,满足农户多样化贷款需求,实现农户和农村信用社的双赢。一、当前农村资金需求特点从农户的资金需求看,主要表现为生活性金融需求和生产性金融需求。生活性金融需求主要有教育、医疗、住房、婚丧等;而生产性金融需求,主要表现为非传统型农业生产金融需求,它可分为经济作物种植金融需求和工商性金融需求。其资金需求具有以下特点:1.差异性、多层次。吉林省农村幅员辽阔,自然和社会条件差别很大,农村金融需求也必然…  相似文献   

3.
王斌祥 《经济师》2008,(6):262-262
文章从不断改进金触服务,增强支持新农村建设的能力;坚持“三农”服务方向,进一步拓展农村信贷市场空间;搞好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为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增强经济活力等几个方面,就如何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的支农主力军作用,不断提高金融服务水平,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展开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4.
黄容光  梁艺 《经济师》2002,(6):286-287
我们广东省高州农村信用联社下辖30个信用社 ,173个营业网点 ,现有干部、职工 10 6 9人。近年来 ,我社以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为己任 ,努力实践“三个代表” ,立足创建金融文明 ,创新金融文明服务 ,建设文明企业 ,取得喜人成绩。先后被评为“全国支农先进单位”、“全省支农先进单位”及“茂名市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高州市文明单位”。事实表明 ,创建金融文明 ,不但促进了自身业务发展 ,而且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目前 ,我社存贷总量达 43亿元 ,居全市金融系统前列。一、树立文明观念 ,确立文明目标跨入新的世纪 ,金融行业面临日趋激烈…  相似文献   

5.
王金尧 《经济师》2000,(7):169-170
我国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农村信用社,自其诞生之日起,就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农村信用社的合作性质得以恢复确立,经营的自主性也逐步强化,其内外生存环境也发生了较大变化。面对农村信用社生存空间和现实状况,我们必须一方面积极深化改革,确立全方位服务的经营策略,提高农村信用社在激烈的商业银行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另一方面则必须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规范自身经营管理活动,加强监管力度,确保一方金融平安。本文拟就农村信用社目前面临的问题及强化其管理途径、措施,谈…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国家在解决"三农"问题上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积极适应了我国农村以家庭经济为特点的分散性和小规模的生产方式,有效地配合了农村经济政策和产业发展政策的实施,扩大了农村生产和消费需求,拓展了农村信用社服务群体和空间.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户的金融信贷需求以及农村信用社开展的小额信贷业务的优势,探讨了农村信用社开展农户小额信贷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在以农户为主要生产单位的农村地区,农村信用社进行合作制改革既有必要,也有可能。合作制的农村信用社存在的必要性在于它兼顾了效率与公平,而其存在的可能性在于它已经存在。不应该把合作制原则或合作金融特徵作为合作制农村信用社的衡量标准。互助融资是合作金融的基本目的,同时也应该是衡量合作制的农村信用社的主要标准。  相似文献   

8.
徐继红  黄永会 《经济师》2000,(9):163-164
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合作金融组织 ,服务农民、农业和农村的“三农”思想是信用社的宗旨 ,是服务与发展定位的最佳选择。他是农民自己的银行 ,同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有着“鱼水”关系 ,这是由其性质和自身发展的特点所决定的。我国作为农业大国 ,农业的稳产丰收牵扯全面的稳定 ,为农业提供信贷服务是农村信用社所肩负的重要职责。 5 0多年的经验证明 ,信用社只有通过信贷支持 ,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自己才能得到发展壮大。所以 ,信用社要以支农服务为己任 ,认清形势 ,抓住机遇 ,采取灵活多样、切实有效的措施 ,大力支持农村经济快速…  相似文献   

9.
李萍 《经济师》2024,(2):122-123
农村信用社作为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金融机构之一,在服务“三农”建设,推动农村经济稳步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核心。在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农村信用社作为支持和鼓励乡村金融经济发展的重要部门,在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在股份制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大力发展下,加上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冲击,我国基层农村信用社必须要积极做好应对措施和转型升级战略,才能够确保自身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模式能够积极应对时代发展的趋势,才能更好地在经济环境中占据自身的稳定位置。文章通过分析在新常态下推动基层农村信用社转型发展的现实意义,进一步分析在新常态下农村信用社进行转型升级面临的阻碍和限制,从而帮助基层农村信用社转型升级发展,更好地应对经济发展新形势。  相似文献   

10.
今 年 6月 2 7日 ,国务院以国发 [2 0 0 3 ] 15号文印发了《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 ,明确了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指导思想、具体措施和工作目标 ,为改进农村金融服务、促进农业发展、保障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进行积极的改革。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总目标是“明晰产权关系、强化约束机制、增强服务功能” ,具体要求是把农村信用社逐步办成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社区性地方金融机构 ,以更好地支持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本文试结合农村信用社深化改革 ,就农村信用社如何扩大农村金融市场的占有份额 ,提几点意见与大家共同探讨。一、农信社经营现状从 195 0年中国人民银行召开的第一届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确定试办信用社开始至今 ,农村信用社经历了 5 0多年的风雨 ,也有过几次大的改革。建国初期 ,农村信用社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管理 ,5 0、 60年代先后交给人民公社和贫下中农管理 ,从 1979年至 1996年由中国农业银行领导和管理 ,1997年与农业银行脱钩 ,由地方政府和人民银行监督管理。截至今年 6月末 ,全国信用社法人机构 3 490 9个 ,其中基层信用社 3 2 3 97...  相似文献   

11.
随着国有商业银行在农村机构和业务的收缩,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就农村信用社信贷现状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之间的矛盾,以及农村信用社如何充分发挥金融“杠杆”作用;调优信贷结构,以适应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要求进行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2.
农村信用社是中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基础,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改进农村金融服务,关系到农村信用社的稳定健康发展,事关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大局;然而,农村信用社目前存在的产权不清、不良资产负担过重、资金大量流失的问题,已严重制约了其正常发展与生存。把农村信用社逐步办成由农民、农村工商户和各类经济组织入股,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社区性地方金融机构,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农村金融主力军和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作用,更好地支持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3.
农村信用社是支持地方经济尤其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金融机构。但长期以来广大农村社员乃至信用社的员工都已习惯了官办模式。要重树信用社“合作制”形象 ,把信用社办成真正的合作金融组织 ,必须坚持合作制原则 ,深化体制改革 ,才能走出困境 ,步入健康发展规道。首先 ,要深化体制改革 ,使农村信用社真正成为合作金融组织。信用社必须坚持“合作制”原则 ,坚持社员入股 ,社员民主管理 ,主要为入股社员服务的宗旨。建立健全理事会、监事会、社员代表会的“三会”制度 ,强化民主管理和监督制约机制 ,消除官办作风 ,建成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地方合…  相似文献   

14.
关于农村信用社改革问题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蔡则祥 《经济问题》2001,(3):13-15,46
按照合作制原则规范农村信用社的改革方案是一种强制性的强度安排,存在诸多缺陷;按照合作制原则改革农村信用社忽视了合作金融的国际变化趋势,同时,也脱离了我国农村经济和农村信用社发展的实际。因此,我国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应从中国国情出发,按照市场导向原则进行,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从发展趋势看,地方性、股份制农村合作银行(或农村商业银行)是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目标模式。  相似文献   

15.
张广洲  贺继存 《经济师》1999,(10):80-80
按照《国务院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农村金融体系已经初步形成了商业金融、政策金融和合作金融并存的格局,作为农村金融的基础——农村信用合作社先后与农业银行脱离了行政隶属关系,并按合作制原则进行了初步规范。随着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产生和暴露了一系列严重制约和障碍农村信用社生存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而化解这些矛盾的关键在于农村信用社能否立足自身实际,准确定位。立足农村,支持“三农”是农村信用社的宗旨,是服务与发展定位的最佳选择。农村信用社离开了农村、农民、农业求生存求发展,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相似文献   

16.
农村信用社起源于农村,近年来农村信用社改革的首要目标也是加大金融支农力度,改革的方向是让信用社成为服务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社区性地方金融企业。但不能忽视的一个现象是,随着中国城市化、城镇化进程的发展,许多原先农村、城郊已经成为城市,农民已经变为市民,传统的种养殖业已无踪影,取而代之的是高楼大厦、车水马龙。在大中城市周边和发达地区,农业、农村、农民的概念正在逐渐淡化,出现了"有农村无农业,有农业无农民,有农民无农活"的现象。与此同时这些地区的农村信用社步入了在城市发展的时代,农村信用社在城市怎样才能发展得更好,对此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是一个长期问题,它需要金融的支持。国有产业银行撤并后,农村金融服务由农村信用社提供。农村信用社由于历史因素,许多方面不完善,应加速健全、完善,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支持。  相似文献   

18.
谢作炯 《经济师》2011,(3):246-247
随着强农惠农思想的不断加强和强农惠农政策的深入贯彻实施,农村经济和农业生产持续发展。在新形势下,农村信用社如何经营管理,更好地为农村经济和农业发展服务,是摆在农村信用社面前的重要课题。文章就农村信用社明确定位、发挥优势特色服务;优化业务结构,实行差异化管理;强化内部控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村政策性金融的国际借鉴与改革思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现行农村政策性金融制度安排存在较大缺陷,已不仅是通过业务范围的扩大、现有体制下的机制转型就能解决的;不能就农发行谈我国农业政策性金融改革,必须以创新的观念和方法重新构建我国的农村政策性金融体系;我国农村政策性金融改革不能只注重机构的存在形态,更要注重农村经济对金融资源多层次、多元化需求和农村政策性金融制度整体功能的发挥;我国农村政策性金融改革不能走机构路径,应是一种制度、一个体系,它包括现有农村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和重新定位、商业银行县域机构社区再投资制度安排、农村信用社以服务“三农”为宗旨的综合改革以及农村信用担保体系和农业政策性保险机构的建立。  相似文献   

20.
吉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自2004年成立以来,不断深化改革试点工作,创新经营理念,牢牢把握为“三农”服务的方向不动摇,支农贷款占全省金融信贷机构投放的95%左右。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了全省农村信用社的健康快速发展,吉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农村金融的主力军。《经济视角》杂志是吉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信息发布平台,是吉林省一级综合类经济月刊,自1982年创刊以来,始终坚持“传递经济信息、借鉴成功之道、搭建合作平台、引导投资导向”的办刊宗旨,深得省委、省政府各级领导的支持、爱护、关心和好评。已成为省内外经济工作者决策的参谋、工作的助手和交流的园地。吉林信合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有很多好的经验和做法值得全省各行业学习、借鉴和推广。为此,吉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特别在本刊开办“改革发展中的吉林信合”专栏。目的是为了宣传、推广、介绍吉林信合系统为“三农”服务的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为省委、省政府领导及各地区、各部门领导解决“三农”问题提供有操作性的经验,为吉林农村经济“快跑”加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