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都市圈的建设对于推进城市化的进程,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都市圈的发展离不开产业的协调发展,因此研究济南都市圈的产业状况,有利于促进区域内产业结构的布局以及各城市的产业定位.本文根据区位商理论及方法,对济南都市圈的产业进行了分析,就计算结果对济南都市圈的优势产业进行了划分,并提出济南都市圈产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空间引力模型”测算了北京市和京津冀都市圈的其他主要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量和经济隶属度,指出北京市和其他城市的经济联系量从2001年到2011年得到了提升,但除了廊坊和唐山,其他城市对北京的经济隶属度出现下降,反映了北京对周边城市的经济辐射能力比较低下。然后从定位、区位、产业结构等方面分析了北京市经济辐射能力薄弱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增强北京经济辐射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张家口处于京津冀都市圈的上风上水区,旅游资源丰富,生态功能显著。明确张家口在京津冀区域旅游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及其职能分工,对优化资源配置,加快区域旅游经济增长意义重大。通过采用旅游资源情况及空间差异对比法、城市空间旅游经济联系度模型分析法及区位商分析法,得出的结论是张家口在京津冀都市圈旅游业中处于中等地位。张家口市今后在区域旅游合作中应提高自身旅游品牌知名度,加强区域旅游合作;破除行政区划的阻碍,优化旅游发展规划,从而提高其在区域旅游发展中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中欧班列作为国际物流陆路运输骨干,分析其物流空间联系有利于节点城市物流资源的整合和协调发展.本文以中欧班列20个节点城市为研究对象,基于因子分析的TOPSIS综合评价法测算物流发展水平,并采用修正的引力模型研究城市间的物流空间联系,最后提出合理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5.
南京都市圈从规划至今,在基础设施建设、发挥城市特色、加强经济合作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但都市圈实质性建设的关键问题--要素整合依然举步维艰.本文在对目前南京都市圈要素整合的主要障碍进行深入剖析的基础上,归纳了都市圈内要素整合的基本原则,并提出了要素整合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6.
《商》2015,(31)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以大城市为核心的都市圈逐渐发展起来,都市圈经济是国外城市发展的重要模式,世界各大都市圈的发展对我国城市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本文分析了都市圈的特征,并以东京和纽约都市圈为例,对二者的经济发展进行了比较研究,旨在为我国城市的发展提供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7.
南京都市圈地跨江苏安徽,包括南京、镇江、扬州、淮安、马鞍山、滁州、芜湖和巢湖,本文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确定了都市圈旅游发展中心城市及各层级,并着力分析以中心城市为起、止点的旅游流及其影响因子,以及中心城市目标市场层级划分.研究表明,南京都市圈各城市,从旅游业综合现状和旅游流集散能力来看,其发展具有一定程度的不平衡性.造成这一不平衡性的主要因素是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旅游产业规模、旅游资源状况以及客源接待和盈利能力等.  相似文献   

8.
黎菲 《江苏商论》2014,(5):6-9,12
本文对会展业与城镇化相关理论进行研究和梳理,以杭州都市圈为例,分析了会展业支持新型城镇化的基本逻辑,以及杭州城镇化建设与会展业发展之间的关系。从都市圈会展业联动的耦合机制入手,提出在城镇化进程上,会展业可以采取点——轴发展空间模式、政府指导市场化运作的运行机制,并对会展业区域合作的可能模式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长三角都市圈生产性服务业分工必要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三角都市圈在近几十年中发展迅速,但因地区内产业分工缺乏协调性阻碍了其进一步发展。从古典到现代的分工理论,均证明都市圈内产业分工、同一产业内分工的必要性。从长三角都市圈生产性服务业分工现状和对国际成熟都市圈发展的比较分析中,找出长三角发展的差距和启示,以促进长三角地区经济的进一步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陈薇  马东山  简青 《中国市场》2009,(10):62-63,86
"十一五"规划把长三角、津京冀、成渝地区、东北地区等跨省区的经济区发展纳入国家层次的规划,列入"政策关照区",四川和重庆将迎来新的历史发展机遇。本文在国内外学者对都市圈竞争力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都市圈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和基于面板数据的评价模型,并进一步对长三角、珠三角、津京冀与成渝都市圈的比较研究分析提出了思路。  相似文献   

11.
燕艳 《商业时代》2012,(22):136-137
国内外的实践证明都市圈作为一种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形式,在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与提升、保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平衡与协调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当前,推动都市圈发展带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模式已经成为多数学者和政府部门管理者关注的对象。本文从分析影响多中心网络化都市圈形成的关键在于现代服务业在新的城市中心集聚入手,以广东佛山沥桂新城的开发为例,探讨在都市圈发育过程中新的都市中心形成所应具备的条件。以期对珠三角、甚至全国新时期的都市圈培育和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孙静  康敏 《商业时代》2022,(6):119-122
城市物流是畅通区际流通产业要素流转的基础,对流通产业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本文通过收集2010-2019年城市物流数据,采用熵权法对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物流发展情况进行测度,并在此基础上运用空间自相关模型对区际流通下城市物流空间结构的时空演化特征展开研究.结果显示:区际流通下中国城市物流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趋...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物流经济发展滞后导致兰州都市圈经济社会发展缓慢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和归纳,创造性地提出了依靠现代物流加快都市圈整体协调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魏书威 《商场现代化》2009,(18):104-105
物流地产是制约西北地区物流产业发展的"瓶颈"。本文通过调研兰州都市圈物流地产发展现状等,探索性地提出了该区域物流地产发展思路,为西北落后地区物流地产发展提供研究基础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成渝都市圈以成都和重庆两个超大城市为龙头,是我国人口规模最大的都市圈。利用2005年和2006年成渝都市圈各等级城市非农业人口、市区非农业人口等指标对成渝都市圈的城市体系规模结构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长三角都市圈总部经济形成发展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总部经济及其产业价值链与空间价值链为纽带的都市圈生产系统,正在成为都市圈经济发展的新形态,成为提升都市圈的产业竞争力与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方式。长三角都市圈是我国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都市圈之一,以上海为核心。杭州、南京为副中心的总部经济,应继续加强与长三角都市圈的联动发展,从长三角都市圈的自身优势出发,明确发展目标,做到有的放矢;政府部门要加大都市圈内各种区域资源的开发立法力度,为总部经济与都市圈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长三角各级政府之间要加强合作,重视政府在总部经济和都市圈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加强引导,避免盲目发展。  相似文献   

17.
县域经济是都市圈的有效支撑,是都市圈发展的现实推动力和潜在增长极。要提升都市圈的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单靠中心城市的拉动作用是不够,应当以旅游业的竞合发展为突破口,推进县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以杭州都市圈为例,通过阐述县域旅游业竞合发展的现实意义,分析了制约都市圈旅游业竞合发展的相关因素,并提出"区域联合"和"错位发展"等对策建议,以实现都市圈县域经济的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18.
姜峰  刘俊杰 《商业时代》2015,(3):124-126
本文立足空间相互作用视角,以广西14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借助SPSS主成分分析法和空间联系强度模型,评价了广西各城市旅游综合竞争力,得出相关结论,揭示区域旅游空间非均衡发展格局。最后提出广西各城市互动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9.
崔红军  姜楠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17):115-116
都市圈及其规划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城市化快速发展过程中的新生事物。目前,长江三角洲都市圈(以下简称长三角都市圈)是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总量规模最大、内在潜质最佳、发展前景被普遍看好的首位经济核心区,也将成为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率先融入世界经济的重要区域。以美国纽约都市圈和日本东京都市圈为例,分析我国长三角都市圈的发展问题及瓶颈,并提出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京津冀都市圈可持续发展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妍君 《中国市场》2011,(48):96-97
京津冀都市圈是我国最重要的经济核心区域之一,但发展中存在着产业、社会、生态等诸多问题,制约了京津冀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分析目前京津冀都市圈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从协调经济、社会、生态和谐发展的角度,提出促进京津冀可持续发展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