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西部12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构建模型面板模型,运用索洛残差法,选择C-D生产函数,估算西部各地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增长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研究表明:西部各省、市(区)全要素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均存在一定的差异,总体均值小于全国的平均水平,进一步证明了全要素生产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1978年~2007年江西省全要素生产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索洛余值法及C-D生产函数原理,以第三产业劳动力投入占总就业人口的比重作为技术水平替代变量,以社会就业人数作为劳动力投入,细致估算了1978年~2007年问江西省资本投入,并结合相关实证数据,运用SPSS软件进行回归分析,估算出江西省1978年~2007年间的总量生产函数及全要素生产率,得出了江西省经济增长模式还处于粗放型的结论,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江苏省1990~2010年的相关数据和C-D生产函数,运用协整模型测算出江苏省经济增长的资本产出弹性和劳动产出弹性,并以此为基础测算出江苏省全要素生产率。同时运用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法对外商直接投资与江苏省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滞后期为两年的时间里,我国外商直接投资是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重要原因,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并不是外商直接投资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采用C-D生产函数法,利用索罗残差公式,测算了河北省1991—2014年间全要素生产率的相关指标,并进行了分析,发现目前河北省经济增长方式是以粗放型为主导,并且此种趋势仍在不断增强;该经济体应付外部金融危机或是经济危机的能力比较差,这一进步证明了其经济增长方式的上述特征;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是互相促进彼此增长的关系,并且很有可能是一种互为因果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从人力资本积累、制度变迁、技术进步三方面比较分析了上海市与广州市经济增长质量的差异:采用份额法计算劳动和资本的产出弹性,利用TFP核算公式计算出上海市和广州市1979~2004年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结论表明:(1)1992年以前,上海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远远低于广州;(2)广州的全要素生产率在1994~2000年间保持相对稳定,而上海的这一指标从1997年开始则持续快速上升并逐渐赶上广州;(3)2000年以后上海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乏力而广州的这一指标则缓慢上升.  相似文献   

6.
赵奕楠 《华商》2008,(18):59-60
科学技术是增强国家竞争力和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R&D的经费投入是保证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也是经济增长的内在源泉,但是它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经济的发展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本文基于河南省1990~2006年的投入产出数据,运用C-D生产函数,采用两步分解的方法定量分析R&D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第一步测算出全要素生产率(TFP)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第二步测算R&D投入对TFP的贡献率,从而进一步定量揭示R&D投入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并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7.
利用河北省统计局经济年鉴,选取1978-2008年的统计数据,使用C-D生产函数,利用索洛余值公式,估算河北省金融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情况,并对河北省金融业TFP增长和经济增长关系做简要分析。分析表明,河北省金融业TFP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低。  相似文献   

8.
左菲菲 《现代商业》2014,(24):153-154
本文根据索洛余值理论,运用计量方法测算出安徽省1980-2012年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并且分析各种投入和因素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安徽省平均全要素生产率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10%左右,资本存量和劳动投入的增长决定安徽省的经济增长速度,而技术发展较为滞后。安徽省应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对于GDP增长的贡献率,使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速度相匹配。  相似文献   

9.
葛虹  黄袆  李玉昆 《商业研究》2006,(11):49-51
一个评价单元的等效益面生产函数是这个单元的技术效率与前沿面生产函数之积。来自于投入要素以外的经济增长(泛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率)就是等效益面生产函数的相对垂直移动。由此,可将一个评价单元的泛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率分解为四个驱动力的代数和。这四个驱动力分别是:技术进步、技术效率的改善、偏生产率的变化和规模效应。基于等效益面生产函数上的这个代数分解式既能解释经济增长的原因,又具有明确的几何意义,从而为进一步测算各驱动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索洛余值法及C-D生产函数原理,利用19782011年全国产出、资本、劳动数据进行回归,得到资本和劳动的产出弹性,并在此基础上对各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增长因素主要来源于资本,劳动和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小。这种粗犷式的经济增长方式是不可持续的,所以中国亟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重视人力资本积累和技术创新,优化资源配置,不断提升经济增长质量。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取了索洛余值法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率进行估计,并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和经济增长渊源做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2.
经济增长因素研究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采用全要素生产率的分析方法对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经济增长的源泉进行了定量分析,探讨了资本因素、劳动力因素和广义的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发现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资本要素投入的增长,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引起的经济增长非常小。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选择使用扩展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法测算了技术进步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结果表明,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要素投入驱动,要素投入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为52.7%,技术进步对经济拉动作用不足,为20.7%,且产出弹性较小,仅为0.13。技术进步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至关重要,贡献率为43%,其他因素对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作用较小。同时通过国际比较发现,我国研发投入总体力度较小.研发资本存量不足,全要素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远远低于韩国等发达国家。  相似文献   

14.
基于已有文献在研究全要素生产率时不考虑环境因素,或者仅考虑环境因素而忽视能源投入的现实,文章将资源和环境因素同时纳入生产率研究框架,对1996-2009年中国省级经济单元的全要素生产率(TFP)进行了测算,并将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分解为技术效率变化和技术进步变化;对技术效率变化进一步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变化和规模效率变化,实现了TFP增长的动态分解,并研究了TFP变动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考虑资源环境约束,我国整体TFP较低,还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TFP增长的主要源泉在于技术利用效率的提高,而技术进步和规模效率的作用并不明显.工业产值所占比重、资本/劳动比率上升不利于TFP的提高,外资引入对TFP改进具有拟制作用,降低国有经济比重和政府对市场经济的过度干预、增加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有助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在生产效率(或经济增长效率)的核算中,忽略资源环境因素的冲击,有可能导致经济增长效率被高估,由此得出的政策建议会带有一定的误导性.  相似文献   

15.
全要素生产率是反映经济增长来源的重要指标。本文利用经典的Solow生产函数,以资本存量和就业人数代表资本和劳动投入,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生产函数进行了回归估计,测算出资本产出弹性和劳动产出弹性,并在此基础上测算出我国全要素生产率数值及其变动率。结果表明中国资本产出弹性远高于劳动产出弹性,这意味着我国经济增长过程中过度依赖于资本要素的投入,而全要素生产率的整体水平在下降。  相似文献   

16.
根据2004-2008年中国23个省市奶牛场统计数据,采用多产出随机距离函数估计方法,测算全国和各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研究结果表明,原料奶生产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较为缓慢,技术效率改善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动力,规模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潜力较大,技术水平退步是阻碍TFP增长的主要原因;主产区与非主产区之间存在增长差异,且非主产区的全要素生产率进步更快。  相似文献   

17.
为了促进广西农业经济的增长,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方法测度广西农业全要素生产效率,通过对广西2012-2019年间的农业数据进行测度进而测量出广西农业要素生产率(TFP)。通过实证分析测量分解得到的各项指标表明,农业技术的进步是促进广西农业生产效率的最主要因素;广西14个地区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波动较强;此外,影响广西14个地区的农业生产效率因素具有地域性、时段性差异。为提高广西农业生产力水平,可以采取提升农业研发投入,合理化投入要素规模,发挥各自区域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等政策。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分析江苏经济增长的要素供给增长率,得出江苏经济供给侧改革的关键在于优化要素供给机制,推进供给体系质量和结构;改善传统以资本和劳动投入为主的发展方式,重视并努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供需两侧发力,增强创新投入、人力投入以及市场制度改革的"保驾护航"作用。以便努力构建江苏经济增长新动力机制,进一步激发江苏经济发展的潜在增长动力。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装备制造业1995年-2011年分行业的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综合考虑劳动、资本、能源消耗等投入要素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对装备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动进行分解,发现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得益于技术进步;从分行业的角度看,17年间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最快的是电子及通信制造业。  相似文献   

20.
城市是区域发展的核心,城市经济增长对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运用2004-2007年新疆主要城市的面板数据(paneldata),采用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方法,分析新疆城市经济增长过程中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状况,并将其进一步分解为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研究结果表明,要提高新疆全要素生产率水平,需要同时重视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水平的提高.单独依靠一个方面,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将是有限的.因此,采取有效城市规划,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较快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