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蔚松 《上海国资》2013,(9):82-82,84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2013年7月20日起,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倍的下限,由金融机构根据商业原则自主确定贷款利率水平。紧接着,央行行长周小川于8月19日表示,央行已经做好了存款利率市场化在技术和条件上的准备。这意味着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正在提速。  相似文献   

2.
在人民币汇率与利率市场化改革尚未结束之前,中国在资本账户全面开放上仍需谨慎。近日,中国央行宣布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此举意味着,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再次取得了重要进展:目前除对金融机构存款利率1.1倍的上限管理外,所有其他利率都已经市场化了。  相似文献   

3.
蔡亮 《产权导刊》2013,(9):11-13
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七折的下限,由金融机构根据商业原则自主确定贷款利率水平,这是我国利率市场化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步骤。7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放开贷款利率下限管制,这意味着利率市场化又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正款款而来,渐行渐近。蹒跚而行17年利率市场化是指存贷款利率均按照市场供需定价,完全由市场调节。以1996年放开同业拆借市场利率为起点,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迄今已经历了17年时间,碎步慢走,蹒跚而行。  相似文献   

4.
从1996年我国放开同业拆借市场利率起,经过10多年的改革历程,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已进入最后的攻坚阶段.2013年7月20日,央行全面放开对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的管制.如何“安全地”取消对存款利率的限制,成为我国下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的关键.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国际上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并结合我国现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和培培 《中国经贸》2013,(22):105-105
目前我国利率市场化逐步推进,央行自今年7月20日起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取消贷款利率0.7倍的下限。在此背景下,研究总结其他国家的利率市场化经验,将对我国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王铮 《上海国资》2013,(8):46-48
市场更为关心的是存款利率上限放开的时间表,这是利率市场化的最后一步、亦是最为艰难的一步利率市场化大门突然打开。7月19日晚间,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7月20日起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此次全面放开贷款利率管制的内容包括3项: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倍的下限,由金融机构根据商业原则自主确定贷款利率水平;取消票据贴现利率管制,改变贴现利率在再贴现利率基础上加点确定的方式,由金融机构自主确定;对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不再设立上限。  相似文献   

7.
朱沙 《发展》2002,(9):72-73
今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在不同场合多次指出,央行今后要更好地发挥利率杠杆的作用,进一步扩大贷款利率浮动幅度和范围。稳步推进人民币利率市场化改革。总的来说,在外币利率改革顺利推进后,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大体步骤是先放开农村的存贷款利率,最后放开城市的银行存贷款利率。用3年时间基本实现贷款利率市场化。6月末,据有关报道,人民银行向国务院提交方案,拟允许商业银行对所有企业实行浮动贷款利率,并扩大利率浮动范围。那么,利率市场化将给我国商业银行带来哪些影响呢?银行压力加大实际上,变相的利率浮动在我国一…  相似文献   

8.
政策动态     
《首都经济》2013,(8):28-29
金融央行全面放开贷款利率管制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3年7月20日起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规定: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倍的下限,由金融机构根据商业原则自主确定贷款利率水平。取消票据贴现利率管制,改变贴现利率在再贴现利率基础上加点确定的方式,由金融机构自主确定。对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不再设立上限。为继续严格执行  相似文献   

9.
《宁波经济》2013,(9):36-37
央行宣布自7月20日起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取消贷款利率下限。  相似文献   

10.
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总体思路 呼唤已久的人民币利率市场化改革终于来到了。2月下旬央行出台了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总体思路: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孰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 据央行有关人士透露,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水平的利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基本原则是,正确处理好利率市场化改革与金融市场稳定和金融业健康发展的关系,正确处理好本、外币利率政策的协调关系,逐步淡化利率政策承担的财政职能。  相似文献   

11.
张文海 《首都经济》2013,(10):40-42
2013年7月,央行公布取消贷款利率下限等一系列决定,表明始于1996年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进入关键一步。预计随着存款保险制度等相关措施依次推行,存款利率浮动区间也会逐步放开,我国将全面实现利率市场化。  相似文献   

12.
万家驹 《中国经贸》2014,(13):157-158
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一直在稳步的推进当中,2013年7月20日央行决定放开贷款利率,标志着我国贷款利率的全面放开,在利率市场化上迈出了实质性的一大步。而利率市场化带来利率波动、利差缩窄、以及失去了行政定价的资金价格,必会对我国金融业影响巨大。我国商业银行的收入结构亟需由利息收入主导,向利息收入与非利息收入均衡发展的收入结构转型。本文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收入结构现状,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收入的影响,并提出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3.
王韶辉 《新财经》2013,(8):42-43
市场主流观点认为,取消贷款利率下限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这是央行对银行业的"温柔一刀",虽指明了利率市场化的方向,但并未伤及皮肉。业界期待已久的利率市场化迈出重要一步。7月19日,央行在晚间突然宣布从7月20日起取消金融机构贷款七折利率下限,同时还将取消票据贴现利率管制、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上限等。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2013年7月20日央行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已过半。利率市场化这柄"双刃剑"早已成为金融市场关注的焦点,而农村信用社面临的挑战大于其他商业银行,更应未雨绸缪、迎难而上、内修外炼,积极应对利率市场化带来的冲击。一、农村信用社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劣势分析(一)对传统存贷业务的依赖性较高农村信用社由于在技术网络、产品创新和竞争机制等方面处于劣势,中间  相似文献   

15.
国内扫描     
《中国经贸》2015,(11):9-10
央行年度二次降息 人民网北京日前电,继2月28日降息后,5月10日央行再次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央行决定,自2015年5月11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5.1‰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25%,同时结合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3倍调整为1.5倍;其他各档次贷款及存款基准利率、个人住房公积金存贷款利率相应调整。  相似文献   

16.
俞佳 《改革与开放》2014,(7):15-16,4
正2013年9月24日央行副行长胡晓炼在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成立暨第一次工作会议上表示,近期有序推进利率市场化的任务,一是建立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二是开展贷款基础利率报价;三是推进同业存单发行与交易。10月25日,贷款基础利率(LPR)集中报价和发布机制正式运行,12月8日央行发布了《同业存单管理暂行办法》。仅仅三个月时间,三项利率市场化的步骤就已完成,足见利率市场化改革步伐之快。本文首先回顾了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化的进程,然后分析了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定价的影响,之后  相似文献   

17.
王瑞 《黑河学刊》2010,(1):74-75
农村信用社放开贷款利率上限,有利于其适应利率市场化,使之和其他金融机构公平竞争,有利于农村信用社的发展。放开贷款利率上限需“稳步进行”,需国家相关政策和地方财政部门给予利率补贴等支持,使农村信用社充分发挥支农的主力军作用。  相似文献   

18.
央行日前决定,自2012年6月8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并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1.1倍,贷款利率浮动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0.8倍。这是2008年12月以来的首次降息,就长周期来看,属于货币政策常态调整。相比之下,央行首次双向扩大存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尤其是存款利率允许上浮),堪称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历史性跨越,其后续效应,大可以比拟为"一石激起千层浪"。  相似文献   

19.
利率市场化改革呼唤利率风险防范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伊始,中央银行进一步扩大了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贷款利率可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上浮70%,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可上浮100%。这是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入关键阶段后迈出的重要一步。随着利率市场化的纵深发展,利率水平表现出较大的多变性和不确定性,利率风险变得日益突出,并将逐步成为商业银行面临的最主要风险。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金融市场改革进程中,2013年7月19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当天傍晚,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从7月20日开始全面放开贷款利率管制,这标志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迈出了关键的一步。虽然当前全面取消贷款利率管制的实质影响要小于其象征意义,但贷款利率市场化将会倒逼金融机构加快经营转型,提高利率定价能力,进一步奠定利率市场化终极目标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