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文章以温州民间借贷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温州民间借贷的规模和利率变化,结合民间借贷对中小企业的影响,剖析了温州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民间借贷的产生原因,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政策建议。这些政策建议主要包括:在法律上给予民间借贷合法地位;在政策上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正规金融;大力发展民营中小金融机构;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相似文献   

2.
《现代经济》2014,(7):41-45
民间金融作为正规金融的补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民间借贷利率是民间资金使用价格指标,反应了社会资金需求程度和民间投资活跃程度。本文以民间借贷活跃的温州为例,通过对民间借贷利率现状、特征分析,结合资金供给、需求、宏观政策及信贷投放等民间借贷利率影响因素,并选取可量化指标建立VAR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提出了防范民间融资风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温州经济2011年经历了异常的阵痛,众多中小企业经营困难,半年多的时间里多家中小企业的老板出逃,企业相继破产。纷繁的现象背后,是高利息率的民间借贷、扩张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恶化的经营环境及民间金融制度的先天性缺陷,诸多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了温州中小企业的发展困境。文章针对原因提出了温州中小企业走出困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民间借贷市场可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主渠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我国正处于转型时期,现有金融制度存在不足,导致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同时,却有大量民间资金闲置,诱致性地促动民间借贷制度的产生.这种诱致性制度变迁内生于中小企业经济环境,揭示了民间借贷制度存在的合理性.中小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民间借贷的支持,我国应该进行金融制度创新,放松直接融资的管制,发展民间借贷市场,使之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主渠道,“合理、合法、公开”地发挥作用,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从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相似文献   

5.
民间借贷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企业和个人财富逐步积累、产业资本向金融资本转化、正规金融尚不能百分之百满足社会需求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民间借贷在发展过程中因为缺乏有效的法律支持和监管措施。相应的也伴随产生很多社会问题。应当尽快颁布相关的法律,让民间借贷有法可依;正规金融机构应切实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支持,解决企业的“民贷依赖症”;政府应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适当放松利率管制;最后对金融监管进行改革,加强监管,让民间借贷阳光化运作。  相似文献   

6.
民间借贷危机的发生反映出我国民间资本供求无法有效"对接"的问题。本文从民间借贷危机产生的原因出发,借鉴国外在平衡民间资本供求方面的成功经验,分析我国社区金融存在的问题以及设立社区银行的必要性和优势,并对我国设立社区银行提出政策建议,以期社区银行的设立能够有效地实现民间资金供求的对接,为中小企业和家庭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务。  相似文献   

7.
延安市民间借贷作为金融融资有益和必要的补充,在缓解中小企业、"三农"等经济组织资金困难方面显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民间借贷游离于金融监管之外,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约束,其健康发展需相关法律制度的规范.日前央行表示,我国将加快制定<放贷人条例>,企业和个人都可能成为"只贷不存"的放贷人,这无疑为迅速增长的延安民间借贷提供了法律依据,成为民间借贷健康发展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金融体制不健全、宏观经济政策调控不力以及法律监管存在漏洞造成了整个经济的不稳定,引发了民间借贷危机。这不仅造成中小企业财务危机,而且还将风险波及银行系统和实体产业。为解决民间借贷危机、促进中小企业融资,必须建立健全正规金融体制,消除融资“双轨制”,完善民间借贷监控体系,从适度干预的角度促进中小企业民间金融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关于我国民间借贷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民间借贷的发展,一方面是由于存在着金融抑制、交易中的信息不对称以及对中小企业而言的低成本;另一方面,数量庞大的民间资本亦为其提供了丰厚的土壤。民间借贷虽然具有一定积极作用,但是对其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文章对此作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一些对策建议供有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0.
论如何规范我国民间借贷的经营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间借贷的存在和发展有其逻辑合理性和客观必然性,是整个金融活动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民间借贷行为的不规范对正规金融和实体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我国应从政策法规上规范民间借贷的经营行为。  相似文献   

11.
温州金融综合改革实施近两年来,相继成立一系列民间融资机构,如小额贷款公司、民间借贷服务中心、民间资本管理公司等,某种程度上缓解了企业融资难融资责问题,但也出现了成交率低、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文章以温州民间借贷服务中心为例,从功能制度安排、业务创新拓展、利率定价模式创新以及盈利模式等方面,来探讨民间融资机构的发展思考。  相似文献   

12.
民间借贷是正规金融的有益和必要补充,客观上拓宽了农户、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民间借贷的产生有其深厚的经济背景,这是治理民间借贷所衍生的社会、经济问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实行的是政府主导型经济增长模式,即使是改革开放以后也大体如此。具体到金融领域就是政府通过绝对控制银行等金融机构主导了金融资源的配置,以民营经济为主的中小企业则基本被排斥在官方金融体系之外,其结果是一方面民间资本被禁止或变相禁止进入金融领域,另一方面民营企业求资若渴却告贷无门。民间借贷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适应市场需要日益活跃兴旺的,它通过服务于中小企业和“三农”,为民营经济的崛起和“中国奇迹”的创造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但近年来,民间借贷呈现规模迅速扩大、资金来源日益广泛、利率不断攀升等新特点,带来了借贷纠纷和案件频发、中小企业融资成本不断上升、国冢宏观调控难度加大等新问题。究其根源在于制度的越位与缺位,即政府对金融的绝对控制和民间借贷缺乏法律规制。因此。解决民间借贷问题需要从加快我国金融市场化改革和法制化建设等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14.
供应链金融与P2P借贷平台为中小企业摆脱传统银企授信提供了新的融资模式。为保护投资者以及P2P平台的利益,度量与完善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体系评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P2P借贷平台与融资企业的博弈分析,发现供应链金融模式可以有效降低中小企业融资的贷款违约风险,并运用Logistic模型对供应链金融模式下的中小企业进行风险度量,测度结果与现实情况高度相符,最后针对P2P借贷平台提出控制风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从2008年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以来,延安民间借贷行为更加活跃,呈现出"利率提高、规模扩大、用途多元"的特点.供求双方资金紧张是民间借贷活跃的主要原因,基准利率上调为民间借贷利率的提高提供了参照,高收益率是民间借贷活跃的内在动力.值得关注的是,从紧的货币政策下民间借贷行为对金融机构经营造成一定影响,增加了信贷调控的难度,影响区域社会稳定.建议通过加强对民间借贷行为的监测和分析、制定合理的民间借贷法规、正确引导民间借贷行为、组建区域性的小合作性质的金融机构等,规范民间借贷行为.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民间金融发展政策的不断完善,在发达地区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规模,如温州、广州等地。但欠发达地区的民间金融发展现状又是如何呢?笔者对甘肃省庆阳地区辖内庆城、镇原和环县三个县2007年上半年的民间借贷调查样本进行了以下分析。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我国对民间借贷的认识一直处于模糊状态,在现行金融体制无法满足中小企业需要的情况下,民间借贷成为很多中小企业缓解融资困境的选择。研究发现,无序的民间借贷不利于社会的安定;资金去向脱离实体经济导致产业的空心化;民间借贷的高额利率导致企业的财务负担加重;同时,民间借贷风险开始向银行渗透。论文以中小企业为切入点,围绕民间借贷现状及其融资影响进行分析,探究民间借贷所产生的交易、社会和政策性风险,并针对中小企业如何规避风险提出合理性建议。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我国对民间借贷立法的规制始终都很薄弱,直至2015年8月6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官方颁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这一司法解释,终于对我国民间借贷领域的空白部分进行了填补,但是这些规定始终无法完全克服实践中民间借贷行为所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本文着重分析民间借贷行为在司法过程中存在立法不清、高利贷行为、信任风险与其对国家金融秩序造成的危害,同时也着重对完善该司法解释在实践中未能完全解决的部分风险的防范提出建议,以期为今后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工作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12年3月3日、5日召开的"两会"上各代表纷纷热议的一个重要话题是:如何发展民间金融。民间金融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拓宽投资渠道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近年来随着民间金融爆发性增长,其风险也在大增,各地频发民间借贷案,规范和发展民间金融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0.
我国中小企业借贷利息风险的形成、发展及爆发过程中,博弈参与主体的信息往往是非完全的、非对称的,这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借贷风险积聚的可能性和突发性。利用贝叶斯博弈理论,分析社会网络关系下中小企业民间借贷经济行为,认为应从拓宽中小民营企业融资渠道、开展中小民营企业借贷的第三方服务机构专业信用风险评估服务、对中小民营企业借贷行为进行一定程度的监督等方面着手,规范和引导中小民营企业借贷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