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娟 《国际市场》2007,(1):44-44
作为为期一周的2006上海国际创意产业活动周的分场活动,2006年11月23日在创意产业园区之一的卢湾区8号桥,由荷兰领事馆主力的“荷兰创意产品展”正式开幕。荷兰王国驻上海总领事丰德浩先生出席了荷兰创意日酒会并致辞。  相似文献   

2.
张建华  傅瑜 《上海商业》2014,(11):52-56
上海的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且一直呈持续增长态势,产业规模不断扩大,2010年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已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约为9.6%。据了解,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在“十二五”的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力争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2%左右。  相似文献   

3.
小智 《中国广告》2007,(2):92-95
在英国首次提出创意产业这个概念之后,世界各国都纷纷聚焦在创意经济上。最近两年中国创意产业园区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也让我们着实感受到了这种风潮。以上海为例,上海的创意产业园区不论在数量上、面积上,还是发展的速度上,在国内都可算名列前茅。从2005年4月上海市政府对第一批18家产业园区授牌以来,上海现在的创意产业园区已有75家,可见速度之快。而且上海的创意产业园区越办越大,据报道,2006年11月22日,上海借2006年度国际创意产业活动周之机推出第四批创意产业集聚区,全部27家园区的总建筑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接近前三批48家创意产业园区建筑面积总和。在这场创意大潮中,每个人都要上去淘把金。中国的许多城市都在争先恐后地办创意产业园区。似乎要发展创意产业,就必须先要有一产业园区。但我们也不禁要问,拥有了创意产业园区,是否就拥有了创意?是否就能从实质上促进创意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分析研究创意产业对上海新一轮发展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对上海创意产业目前的现状与问题进行了简单的评述,并就如何推动上海创意产业的发展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本文提出上海应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将创意产业作为重要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大力培育和扶持创意产业发展,以此来提高上海的城市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当今世界,文化创意产业已不再仅仅是一个理念,而是有着巨大经济效益的直接现实,文化创意产业成为各国所瞩目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它作为国家“软实力”在经济领域的体现,已形成全球蜂起的发展趋势。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市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上海市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速,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对上海经济的贡献也日益加大。本文研究并分析了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效应,对上海文化创意产业的集聚发展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黄德锡 《商业时代》2006,(29):93-94
本文首先分析了创意产业的特征,指出上海具有发展创意产业的文化、设施、地理优势,并提出培育创意产业园区,推进创意产业化等发展创意产业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信息与经营》2011,(10):20-20
为丰富上海旅游节内容,同时为共同推进上海创意城市.设计之都建设由上海旅游会展推广中心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共同主办.上海工业设计中心上海市家具行业协会协办中国隶具协会上海市创意产业协会指导的首届“上海设计周”于今年上海旅游节期间举行。  相似文献   

8.
文化创意产业从出现开始就在一国的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地位,而中国的创意产业自2004年在上海举办的中国创意产业论坛以来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前发展。南京创意产业园的建立标志着南京走在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路上。本文以南京财经大学新闻学系对创意东八区的调研为基础,并以创意东8区为缩影探讨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9.
单一的著作权保护已经无法满足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需要,应该建立多种形态知识产权相互协同的复合型知识产权战略。文化创意产业的“文化”、“创意”、“产业”三维本质,以及知识产权自身所具有的客体无形、种类多样、功用互补的特点,共同决定了文化创意产业的知识产权战略必然是一种复合型战略。文化创意产业复合型知识产权战略在建构上,应该是以著作权战略为核心,以专利权、商标权、商业秘密权和反不正当竞争战略为辅助因素。政府、行业协会和创意企业应该合力推进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战略的部署和实施。  相似文献   

10.
随着创意经济时代的到来,创意成为关键生产要素,创意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并成为其他产业的智力支撑,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创新也成为必然.文章探讨“冠福家用”创意家居的成功经验,揭示创意产业与传统陶瓷产业的融合机制与路径,以期为传统陶瓷产业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俞苗玲 《浙商》2008,(22):97-97
2008年10月末,上海国际创意产业展以“创意引领未来——设计、科技、生活”为主题,展示实现美好未来的创意理念和产品。此次展会的亮点之一“视觉电压”,诞生于创意之都瑞典,通过设计使产品的形态根据使用过程而改变,在满足环保、便捷等功能之余,为使用者带来独特的视觉感官体验,使节能意识潜移默化地渗入你的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12.
无锡作为我国“吴文化”起源地之一,经济实力有目共睹,而文化软实力一直是无锡的弱项。在产业结构优化的背景下,第三产业中的创意产业被证实拉动经济成效显著,因此无锡提升文化软实力,可以从创意产业发展入手,是实现“弯道超车”的有效途径之一。文章研究了无锡城市文化现状与问题,包括历史文化产业发展受阻,经济发展后劲不足;无锡城市文化发展趋“利”少“韵”;创意人才缺少等问题。提出发展无锡文化创意产业,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的具体建议:发展创意产业,弥补先天历史文化短板;发展创意文化经济,着眼长期效益;建立创意产业人才引进体系、激励体系与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3.
随着创意产业在经济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各国都开始重视并制定相关的发展战略,来占领这一新兴的市场需求。我国在发展创意产业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不同的商业模式。本文从商业模式创新的角度出发,尝试从创意产业的价值诉求、价值创造、价值传递、价值获取来分析创意产业商业模式创新中的共性,探讨如何从这些角度实现创意产业和自身城市特点的良好结合,并以杭州市为例,分析其在创意产业发展过程中凸显的“杭州模式”。  相似文献   

14.
创意产业的慨念最早出现在1998年出台的《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中,该文件明确提出,“所谓创意产业,就是指那些从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分中获取发展动力的企业,以及那些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可创造潜在财富和就业机会的活动。”依据David Thirsby 1997年的说法,创意产业具有三大特色:第一,文化创意产业活动会在生产过程中运用某种形式的“创意”;第二,文化创意产业活动被视为与象征意义的产生与沟通有关;第三,文化创意产业的产品至少有可能是某种形式的“智能财产权”。  相似文献   

15.
创意产业的发展依靠的不仅仅是几个口号和建几个产业园区,更多的还应该依靠个人和中小企业的力量,才有可能获得大的发展。创意产业不同于一般产业的主要特点在于,它是以人的创造力为核心的,“创意为创意产业之核心”。人的创造力在整个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是最源头的推动力,没有好的创意,再好的政策,再好的园区都很难获得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当前中国,创意产业呼声日高,北京、无锡、上海等地争先创办创意产业基地。密切关注和深入研究当代世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准确把握世界产业发展的动向,对于作为世界制造业加工业大国从制造型向创意型发展的中国来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探讨了什么是创意产业,设计创造力在创意产业中的推动作用,以及中国设计和创意产业的现状。  相似文献   

17.
当前中国,创意产业呼声日高,北京、无锡、上海等地争先创办创意产业基地.密切关注和深入研究当代世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准确把握世界产业发展的动向,对于作为世界制造业加工业大国从制造型向创意型发展的中国来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探讨了什么是创意产业,设计创造力在创意产业中的推动作用,以及中国设计和创意产业的现状.  相似文献   

18.
王谡萍  潘瑾 《中国市场》2009,(40):54-57
随着中国创意产业的发展,创意产业园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如中国深圳的大芬油画村、北京的798艺术区、上海的M50等。创意产业园区的建设都是沿着集聚路径走过来的,但目前有的园区发展存在虚火,还有的园区仅仅只提供厂房出租,缺乏相应的培训服务功能。那么怎样才能使园区科学有序地发展呢?针对这些问题本人对上海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现状与战略研究作了研究与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构想和建议,从而促进上海创意产业园区的长期健康稳定的发展,这也是中国创意产业目前和今后的主要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9.
孙俊辉  潘瑾 《中国市场》2010,(45):164-165,169
近年来上海的创意产业发展迅速,集群的形成促进了创意产业竞争力的提升。本文运用GEM模型对上海创意产业的集群竞争力进行实证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周双 《商场现代化》2012,(21):95-97
2006年以来,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速,在北京、上海、深圳、成都、南京、杭州、长沙等城市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崛起,文化创意产业进入"黄金发展期"。然而,作为文化创意产业"先锋队"的中国电视媒体,近年来由于受体制机制、内容创新、运营模式、管理方式等诸多因素的桎梏,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时代机遇下却日显颓势。本文试以中国电视为切口,通过分析中国电视现阶段的发展现状,切入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背后的深层本质,以探寻中国电视在文化创意时代背景下突围的现实路径,并希望通过这样一种研究思路,肯定电视产业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主力军作用,且能够带动整个文化创意产业,成为文化创意时代的引领先驱与主导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