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苟育洲  路昕 《科技与企业》2014,(22):160-160
配电网的规划是电网发展的本源所在,能够在一定意义上代表着电网的实际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本文主要是针对110k V及以下配电网的规划管理进行分析和研究,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的配电网要求也在不断的增强,所以,更加重视对110k V及以下配电网的规划管理研究。  相似文献   

2.
10k V配电网是向用户供电普遍采用的电压等级,而且10k V配电网是整个电网中规模最大及涉及面积最广的部分,其末端直接与用户相连,10k V配电网运行质量直接关系到电力系统供电能力及可靠性。但长期以来电网建设过程中对配电网建设力度不大,配电网自动化程度和可靠性较低,极易遭受雷击,从而导致设备、线路出现损坏,造成停电事故发生,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发生。因此需要努力提高10k V配电网防雷技术水平,确保10k V配电网能够安全、可靠的运行。分别对10k V配电网线路、配电变压器、柱上开关及电缆分支箱等防雷技术进行了具体的阐述,以供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3.
吉东荣 《价值工程》2014,(36):68-69
在电力系统的建设中,配电网施工是其中一项基础性工作。本文探讨了10k V配电网的施工技术,希望能为10k V配电网施工的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浅析10kV配电网的线损管理及降损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华 《价值工程》2010,29(30):132-132
本文主要探究了10kV配电网的线损管理及降损措施,线损率是衡量电力企业经营好坏的一大指标,目前我国10kV配电网线损主要包括固定损失、变动损失和其他损失三部分。通过调整电网结构,电网升压改造,降低变压器能耗等措施能够有效降低线损率。  相似文献   

5.
供电企业的管理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10kV配电网的线损情况,因此,加强10 kV配电网的线损管理,并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电能耗损,不仅有助于提高供电企业的管理水平,还能进一步增加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基于此,本文以《10kV配电网的线损管理及降损措施分析》为题,首先对10kV配电网的线损管理进行了探讨;然后对10kV配电网的有效降损措施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全文进行了总结。旨在与同行进行业务交流,以不断提高配电网的线损管理成效。  相似文献   

6.
在当前形势下,要加强10k V配电网的建设改造施工设计及其运行,解决现阶段电网中存在的故障和问题,改造线路中的不足之处。文章通过对配电网建设改造的合理方案进行探讨,提出了10k V配电网的改造和设计建议,为今后的10k V配电网的设计施工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10k V配电线路在配电网系统中属于重要的构成部分,其在整个配电网系统中的关键作用是毋庸置疑的,若要确保配电网系统能够处于安全的运行状态,就需要做好10k V配电线路的各项施工环节,有利于有效维持整个配电网系统的安全运行状态。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力事业的不断发展,10 k V配电线路防雷工作作为我国整个电网施工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肩负着维护供电安全的重要使命,同时也是保障我国电力事业能够不断向前发展的有效途径。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加强对10 k V配电线路防雷进行保护是我国配电网网事业面临的首要问题。[1]现阶段我国10 k V配电线路防雷保护工作存在诸多不足,这不仅会影响我国配电电网和供电电网的安全,造成电击事故,同时也影响了人们正常的生活、生产和工作。文章针对新形势下我国10 k V配电线路防雷保护工作的现状以及存在的不足,进行深入的分析,并且提出几点有效的防雷保护措施,从而促进我国配电网事业的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9.
《企业技术开发》2015,(20):116-117
20 k V及以下配电网工程造价的确定和控制对于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等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一方面直接关系到电力运行过程中的相关运行成本和运行效益,对电力市场的繁荣程度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工作中包含着多项内容,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造成无法获得预期的效果。因此,做好20 k V及以下配电网工程造价的确定和控制工作绝对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内容。文章将根据20 k V及以下配电网工程在不同阶段的工作内容,分别分析和探讨20 k V及以下配电网工程造价的确定和控制工作的主要内容和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0.
配电网在电力系统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也是输电与用电之间的连接枢纽,其技术控制关系着整个电网的运行稳定性。本文着重从10k V配电网馈线自动化系统的控制技术方式与应用进行分析,针对我国的配电网馈线自动化发展现状,结合国外在这一领域的先进经验,对10k V的配电网馈线自动化系统机构做了分析,最后总结出不同的馈线技术方案在实际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某地区的10 k V配电线路的运行实践表明,10 k V配电线路雷害事故频繁发生,严重危害了配电网的电网安全和供电可靠性。严重影响公民的生活以及工业发展安全用电。文章根据并结合10 k V配电线路经常发生事故的特点和10 k V配电线路的安全运行特点,认真研究了10 k V配电线路的防雷保护措施和对策,以期对10 k V配电线路的安全运行发挥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家电网体制随之的变革。其中国家电网的重要部分是对与国民生活关系密切的10 k V配配电网的改造。通过对10 k V配电网线变路变配电设备的安装时,需采用合理的安装技术能够对我国电网供电起到稳定的作用。为此,文章对10 k V配电网线路中的变配电安装技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在输送和分配电力工作中,传送电能和转换电量都是借助电流完成的。电流在通过电力设施或者导线时会引起一定的消耗。线损是在用电线路运行中或者电线设备消耗的电力。以某企业为例,深入调查了其配电网络的负荷情况,对10k V供电线路中的线损问题和补偿方法进行了探讨,为企业日后技术的提高奠定了基础,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高旻龙 《价值工程》2015,(10):169-170
近年来,由于电力负荷的持续增长,对配电网的供电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引用了St.克雷尔(Clair)曲线的概念对电网供电能力进行了分析,在保证电能质量和热稳定极限的前提下,对目前10k V与20k V电网的供电能力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在配电网构建中,遇到诸多技术性问题是常有的事,线路耗损与电网运作中实现电能耗损降低是现今配电网构建及运作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无功补偿技术可以充分地处理电网运作中所出现的相关问题。文章分析了10k V线路无功补偿技术在农网中的应用,并提出了实用性电网耗损降低策略。  相似文献   

16.
据统计,10kV及以下网络损失电量占系统总损失电量的,特别是400V低压电网,存在着线损率高、故障多、末端电压低的通病。虽经城乡电网改造,农村低压电网的线损率仍高达12%左右,城市低压电网的线损率也达10%左右。如何进一步降低配电网络的电能损失,是低压配电网络技术改造的一个重要课题。事实证明,采用单相三线制,按小容量、密布点,参照发达国家一楼一变、一户一变的方式供电,使10kV电源直接进入居民用电负荷中心,低压线损接近零,有着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单相变压器、单相箱式变是城乡电网的节能产品,是一种既能降低线损,又能使用户电压质量得到保证的用电设备。  相似文献   

17.
据统计,10kV及以下网络损失电量占系统总损失电量的,特别是400V低压电网,存在着线损率高、故障多、末端电压低的通病.虽经城乡电网改造,农村低压电网的线损率仍高达12%左右,城市低压电网的线损率也达10%左右.如何进一步降低配电网络的电能损失,是低压配电网络技术改造的一个重要课题.事实证明,采用单相三线制,按小容量、密布点,参照发达国家一楼一变、一户一变的方式供电,使IOKV电源直接进入居民用电负荷中心,低压线损接近零,有着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单相变压器、单相箱式变是城乡电网的节能产品,是一种既能降低线损,又能使用户电压质量得到保证的用电设备.  相似文献   

18.
0.4 k V低压台区指的是由10 k V/0.4 k V系统配电变压器覆盖的380 V电力系统低压供电区域,多用于城市配电网之下的农村电网,对于农村电力用户的正常生活和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当前阶段,低压电网的供电能力在越来越多用户的要求下越来越高,电压质量也随着生活品质的提高而不断提高要求,做好低压台区的供电系统的改造工作是当前电力部门必须注意的问题。文章将对0.4 k V低压台区的改造以及管理进行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电能的依赖越来越强,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10 k V配电网属于中压配电网,它不仅延伸至用电负荷的中心,而且延伸到居民小区内,直接满足居民和工矿企业等广大用户的供电需求,确保供电的正常运行,因此10 k V配电网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供电企业的重视。能否保证用电系统安全、可靠、经济地运行,防雷措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20.
田仲凯 《价值工程》2010,29(21):237-238
文中集中探讨了配电网功率因数对线损的影响,及影响电网功率因数的主要因素以及配电网无功补偿的设置原则及方法,和其它提高功率因数的办法,从而达到降低配电网线损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