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已经引起人们的重视。做好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利用工作,能够提高地质资源的利用率,保证人们的生命安全。因此,文章主要针对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利用进行一系列探讨,希望能够给相关工作人员提供相应的参考与帮助。  相似文献   

2.
《价值工程》2016,(10):207-209
地质灾害对人们的生活具有非常大的影响,甚至会危害到人们的生命与财产安全。因此,不管是地质环境的开发利用,还是地质灾害防治,都需要通过深入的研究与探讨,以便为后期的地质开发、地质灾害防治等提供有效对策。本文主要对我国地质环境的实况进行分析,从而提出地质环境利用与地质灾害防治策略,为以后的地质开发利用提供有效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关于山区高速公路地质工作的几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区公路环境载体主要是自然环境,也是地质环境。山区一般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环境脆弱,地质灾害多发,高速公路的建设不可避免的要切坡、填沟、打洞(隧道),对地质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处理不好还会诱发和加剧各种地质灾害,增加公路建设投资,影响工期,甚至给运营阶段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因此山区高速公路的环保主要是地质环境的保护和地质灾害的防治。本文论述了山区高速公路建设地质工作存在的问题,并对山区高速公路地质科技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由于地质灾害的发生具有不可预测性和破坏性,近年来发生地质灾害的频率越来越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破坏性,因此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治地质灾害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心的话题。文章基于对地质灾害和地质环境形成与现状分析,重点阐述了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利用的要点。  相似文献   

5.
科技文明的发展,使得许多不合理的资源利用破坏了自然的平衡,这些人为的因素是地质灾害的发生的主要原因。我国存在的地质灾害是十分要严重的,这是因为错综复杂的地形地貌和地质环境在我国比较常见。泥石流以及山体滑坡等爆发性比较强的灾害不仅会对人们生命和财产造成影响,而且还会直接拉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由此可见,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研究工作,并且有效地探讨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利用之间的联系,这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矿产资源的需求量在逐渐增加,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逐渐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因此对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及具体的治理对策进行详细探究迫在眉睫。文章首先对矿山地质灾害的成因进行了介绍,其次对矿山地质灾害治理技术及治理模式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如何改善矿山地质环境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环境问题是近年来讨论最多的问题,环境的污染以及生态的破坏,使得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受到了严重的影响.而在环境问题中,地质灾害现象最为严重,而造成地质灾害现象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造成地表呈现沉陷以及地下水水质下降等.要想有效的控制环境地质灾害的影响,就要对环境地质进行细致的勘察,利用水文地质的作用对环境地质进行有效的评估,从而为环境地质灾害的防治提供可靠的数据.  相似文献   

8.
煤炭被称为"工业的食粮",煤炭资源作为一种宝贵的不可再生的资源,对于国家的工业现代化发展和社会经济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伴随着煤炭资源的不断开采利用,与之相关的各类煤矿地质灾害问题也日渐突出。煤矿地质灾害是煤矿资源开采利用中不可回避的问题,各类煤矿地质灾害的频发不仅给当地的地质环境和水土资源造成一定的影响和破坏,而且对人员生命和财产安全也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因此,对于煤矿地质灾害的研究和预防也是煤矿地质工作者所普遍关心的问题。本文主要对煤矿地质灾害的类型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预防和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自然环境的问题也愈来愈严重,甚至对人们的生活也造成了不同程度上的影响。环境地质灾害的发生对我国社会经济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目前保护地质环境备受人们的关注,是绝不允许我们忽视的重要工作。从现在的情况来看,我国地下水渐渐的陷入了水质污染和紧缺的现状中,一系列的环境地质灾害都是因为对水资源没有合理的分配和利用而导致的,由此得知水文地质存在的问题对环境地质问题是有很大影响的。本文将针对水文地质勘察在环境地质勘察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水文地质勘察对环境地质灾害提供了重要的预控数据,有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蒲勇  陈爱华 《科技与企业》2012,(13):205-206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国民经济也在快速发展,各种资源开发和工程建设活动等人类工程活动的力度也普遍增大,给我国本就十分脆弱的地质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地质灾害的频度和规模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为此。本文作者就岩土工程与地质灾害的内涵、地质灾害的特征与危害以及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主要施工技术标准及防治措施进行了全面的阐述。  相似文献   

11.
近些年来,随着时代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我国作为能量大国,我国有着较为丰富的矿产资源,进而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然而,矿产资源在实际的开发过程中,不仅仅对环境有着一定的污染作用,同时也对资源环境产生了极大的破坏,并引发一系列的矿山地质灾害。本文在对矿产资源开发的环境地质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时,主要以我国西南地区矿产资源开发为例,首先分析了矿产资源开发中常见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进而分析了矿产资源开发中环境地质问题的相关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2.
陈龙昌  高海涛 《价值工程》2023,(19):130-132
滑坡作为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现象,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因此,积极开展滑坡地质灾害的勘查和防治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某滑坡地质灾害的地质环境条件、变形特征、稳定性分析、防治措施等进行了探讨,为某地地质灾害的工程治理提供一定的数据参考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也相应的促进了国内矿山开采行业的发展,但是,在矿山开采行业发展的同时,造成了对地质环境的破坏,相继出现多种地质灾害,影响当地质环境的良好发展。鉴于此种情况,需要对矿山地质环境灾害进行有效的分析,并且采取针对性的治理措施,以进一步促进我国矿山地质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龙岩盆地岩溶塌陷地质灾害已成为龙岩盆地严重的环境地质问题之一,文章主要分析探讨岩溶塌陷地质灾害的分布规律、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对龙岩盆地工程施工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由于采矿而导致的地质环境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威胁当地居民的生活和生产安全。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治矿山地质灾害的发生。文章首先分析了矿山开采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接着探讨了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双鸭山市是一座有着60年历史的资源型城市,长期的资源开采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与此同时也产生的突出的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对矿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危害和巨大损失。矿山环境地质问题主要表现在大气、水的污染和各种地质灾害。防治矿山地质环境应完善相关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全方位的监测体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7.
张成文 《企业导报》2014,(22):114-115
新源县特有的地形地貌和地质构造格局,不仅控制着地质环境条件和区域水热条件的变化,而且对地质灾害的形成、发育和分布也起着控制作用。受地形地貌、水文气象、植被、人类活动强度和方式以及地质条件的差异控制,地质灾害类型以主要以滑坡居多,其次是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地质灾害不仅给当地居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也给本不发达的县域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失,还给该区域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抓好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是刻不容缓的紧迫任务,论文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18.
矿山地质环境作为整个环境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制约着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在矿藏开采的方法中露天开采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生产效率高等诸多优点,而露天开采会严重地破坏矿山的地质环境,由于大部分的开采作业都是在露天的条件下在地表进行,会污染地表饮用水,还会带来其他方面的地质灾害,所产生的大量的废水废气会严重地污染周围的环境。因此,我们必须对露天采矿矿山的地质环境进行治理和恢复,从而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首先分析了露天采矿对环境造成的破坏,然后阐述了治理和恢复矿山环境的重大意义,最后提出了露天采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和恢复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浅析煤矿地质灾害的特征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矿地质灾害是由于人类在进行采矿生产时所引发的一系列破坏地质环境、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并且带来严重经济损失的矿区灾害。目前,由于我国煤矿开采的数量持续增加,地质灾害爆发的频率也日益增多,分析煤矿地质灾害的特征及防治措施已经迫在眉睫。文章分析了煤矿地质灾害的主要特征,并从五个方面,就如何加强煤矿地质灾害的防治,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0.
当前,人们正面临着地质灾害频发的现状,出现这一问题的主因是伴随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开采量逐步增加,而随着开发工作的推进,人们往往会忽视地质环境受损情况。地质灾害会给人们的正常生活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极大危害,甚至导致人员伤亡。所以该现象需要得到高度关注,人们要提高对地质环境利用以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视程度,并将二者整合起来,构建更加完善的灾害防治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