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客户需求特征的我国私人银行客户服务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私人银行业务在我国发展的时间不长,对我国私人银行客户的结构及需求特征的研究和分析尚处起步阶段。鉴于此,针对我国快速扩大的高资产净值人群及其日益增长的金融服务需求,应在研究私人银行客户需求的基础上,以私人银行客户服务体系建设为核心,推动我国私人银行业务持续、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2.
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私人银行特点的基础上,详细探讨私人银行在我国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通过对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现状进行分类描述,借以探讨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瓶颈:环境因素受限多、制度因素不健全、银行相关业务发展滞后。最后,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从发展环境和银行业综合素质两方面提出相关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2010-2012年8家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数据,利用面板回归模型对影响我国私人银行发展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现阶段我国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与私人银行的资产管理能力、服务团队、网点数量等因素相关性大,而与产品实力和品牌影响力不存在相关关系.最后针对研究结论对我国私人银行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内蒙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高净值客户财富人群数量和资产总量的不断增长,.面对巨大的高端客户市场和各大银行纷纷抢占私人银行客户的局面,研究和发展私人银行业务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从私人银行业务的起源、发展着手,总结了私人银行业务的特征,对目前农业银行内蒙古分行发展私人银行业务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未来10年内,中国私人银行市场将成全球最具吸引力的市场之一,也是外资和本土银行争夺的焦点。然而,中国本土银行在发展私人银行业务方面经验少,业务水平较低,仍处于初级阶段,无论从金融市场成熟度、金融产品种类,针对富裕人群的专业化财富管理水平等方面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都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如何成功发展私人银行业务,针对自身情况,制定符合中国市场的战略举措已成为许多中国本土银行的首要任务。本文主要基于私人银行业务的客户价值管理,通过分析本土银行业务开展的现实环境,提出我国开展私人银行业务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我国金融业全面开放后,花旗银行等外资银行纷纷利用其核心的私人银行理念拓展客户资源,将客户群体定位于国内最高端的富裕人群。与此同时,一些国内商业银行也跃跃欲试,相继推出私人银行业务。2007年3月28日,中国银行与苏格兰皇家集团私人银行集团在京沪两地设立首批本土私人银行,其后招行、工行、交行、建行、中信银行等也相继成立私人银行部,私人银行业务作为商业银行的一项新型业务迅速在我国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国内已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高收入人群。富裕群体日益增加的理财需求,为我国私人银行业务的快速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看到这一点,外资私人银行进驻中国,意图占领中国市场,与本土银行展开争夺。积极借鉴他们的发展先进经验,对我国私人银行业务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已经逐渐迈入老龄化的社会,老龄化人群不断增加。同时,在我国国民经济高速的发展背景下,老年人的收入水平也在不断增加。与此同时,老龄人对银行的业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龄人的个人金融服务呈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这些也为我国私人银行提供了庞大的老龄人市场。为此,业内人士应当引起重视,针对老龄化时代我国私人银行业务进行深入思考,不断创新我国私人业务水平,提升老龄化时代我国私人银行业务能力,推动其市场竞争力的不断发展,只有如此,私人银行才能在这片"沃土"上不断壮大。下文结合实践,对老龄化时代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创新展开探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私人银行业务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我国商业银行开展私人银行业务的背景出发,对私人银行的发展模式和策略进行了探讨.作者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金融的快速发展,造就了中国富人阶层的崛起和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这为私人银行业务的开展提供了条件.通过对瑞士和美国私人银行模式的比较,认为我国发展私人银行应更多地借鉴美国的发展经验.本文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健全相关法律政策和监管体系;培育高素质的符合私人银行业务需要的人才;推进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为私人银行业务提供产品支持;根据我国的实际,定位客户市场;转变理念,创新组织架构;转变传统的营销服务理念;建立健全和完善个人信用体系.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跟别国经济联系的不断加深和本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银行业的不断商业化和国际化的程度不断加深,私人银行业务迎来了很好的发展机遇。私人银行业务可以有效地帮助我国的商业银行应对国际银行在国内的竞争,同时也促进了国内银行的发展内涵和银行的发展水平的提升,所以说,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是我国银行发展必须要重视的一个方向。本文就银行私人业务展开论述,就相关的私人银行业务的现状进行描述,同时对发展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国内私人银行客户群体巨大,市场发展前景广阔,但国内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刚起步,缺乏经验、技术和人才,需要借鉴国外私人银行的发展经验,提升经营管理水平,为私人银行客户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本文阐述了国内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现状,总结了瑞银集团、花旗银行、汇丰银行等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国外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12.
我国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发展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7年,我国商业银行开始发展私人银行业务.目前我国私人银行市场已初具规模,私人银行客户约为12万人,资产管理规模为1.7万亿元.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已基本形成了具有本土特色的经营模式,但是在产品服务、风险管理、人才等经营模式方面存在不足,需要不断改善和提高.  相似文献   

13.
私人银行业务问题研究:国际经验及我国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国内已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高收入人群。富裕群体日益增加的理财需求,为我国私人银行业务的快速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近几年国家出台的金融法律法规也为我国私人银行业务的起步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但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以及外资私人银行进驻中国,我国本土私人银行的发展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此,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相似文献   

14.
私人银行业务是我国商业银行中一项金融创新业务,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在发展私人银行业务中存在经验不足,私人银行业务配套的相关法律、金融市场等不成熟条件对商业银行发展限制,因此存在一些金融风险。基于此,本文通过目前私人银行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我国私人银行业务的风险管理提出对策,推动私人银行业务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胡芸 《银行家》2011,(11):85-90
私人银行业务在我国方兴未艾,通过对国际活跃银行的私人银行业务进行全面系统分析,总结其私人银行业务运作的成功模式,可以为我国银行业发展私人银行业务提供重要参考。本文全面详细分析瑞银与花旗银行私人银行业务发展模式,供国内同业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6.
乔雪利 《新金融》2013,(7):52-56
本文采用2010—2012年8家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数据,利用面板回归模型对影响我国私人银行发展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现阶段我国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与私人银行的资产管理能力、服务团队、网点数量等因素相关性大,而与产品实力和品牌影响力不存在相关关系。最后针对研究结论对我国私人银行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私人银行业务应该说在我国还是"婴儿期",招商银行私人银行中心北京分中心成立于2007年12月,和国内其他行私人银行机构成立的时间大体差不多.将近两年的发展,我们在私人银行业务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相似文献   

18.
我国国内商业银行在开展私人银行业务方面具有客源优势和本土优势,但是由于体制、人才等方面的限制,国内银行的私人银行业务与国外银行有很大的差距.国内银行必须借鉴国外银行成熟的运作模式,在社会经济、法律限定的框架内,追随社会发展趋势和私人银行客户群体壮大的步伐,构建符合中国市场特色的私人银行业务体系.  相似文献   

19.
国外私人银行业务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国的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空间和潜力非常巨大,但是由于我国私人银行起步较晚,与国外私人银行业务差距较大,亟待进一步发展、完善和规范。本文介绍了国外私人银行业务的先进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SWOT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私人银行业务是商业银行为高资产净值客户提供的以财富管理为核心的顶级专业化的一揽子服务。随着经济的发展,私人银行业务受到了国际银行业的普遍重视,并逐渐成为全球银行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利润增长的重要来源。本文通过对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SWOT分析,在肯定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发展面临巨大机遇的同时,找出了其发展中存在的劣势和外部环境的潜在威胁,提出我国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策略,旨在进一步促进我国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