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胡序威先生是我国经济地理学家和城市规划学家,长期从事经济地理、区域规划和城市发展研究,其主持完成的主要研究成果曾获多项国家和中科院科技进步奖。2006年获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突出贡献奖,2009年获中国地理学会中国地理科学成就奖。《经济地理》1981年创刊之始,胡序威先生就担任副主编,1989—1996年  相似文献   

2.
中国城市和区域规划发展新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试图在对我国解放后城市和区域规划工作发展的曲折历程作简单历史回顾的基础上着重阐明自实行开放、改革以来,我国城市、区域规划的广度、深度方面出现的几种新发展趋势。一、城市规划高潮的形成及其对区域规划的推动  相似文献   

3.
《商周刊》2014,(19)
汤一介和乐黛云先生经常以未名湖边的两只小鸟自比,如今,有一只先飞走了.9月9日,著名哲学家、“《儒藏》编纂与研究”重大专项首席专家汤一介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无论为人还是治学,汤一介先生的一生都是严谨、真诚.他所创办的北大儒学研究院以及对《中国儒学史》的编辑整理,他对卷帙浩繁的《儒藏》的编撰与研究,乃至垂暮之年仍孜孜不倦呼吁中国学者走向世界、与西方建立“文明对话”的殷切之情,都真实生动地折射出一个贯通儒释道并将自己的思索与中国社会变迁紧密结合的儒家知识分子的形象.如其家训所言:事不避难,义不逃责.汤一介先生是入世、用世的,他拒绝做书斋里的学究,而将自己的智识融化在时代的血管里.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城市地理学、区域经济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理论与方法为基础,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时间序列角度建立动力学机制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根据计算结果分析,第一产业比重、第三产业就业比例、城镇建设及港口发展对芜湖市城市化水平变化具有强影响性,第二产业就业比例和经济外向度的影响与城市化水平存在着较强的线性相关性.加快城市化进程是芜湖市新一轮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必须采取有力措施推动芜湖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师娅 《经济研究导刊》2010,(16):216-217
黄仁字先生是著名的历史学家,他的历史观及其系列著作在国内学界产生过不小的影响.他在多部著作中一再强调,要"从技术的角度看历史,而不是从道德的角度检讨历史"、"实现金融管制与数目字管理",作为一名历史学家,他以丰厚之学识、独到之视角,在知识大众之中为自己树立了一个史家的品牌.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送法下乡》一书的考察,可以看出苏力先生理论立场的摇摆不定,其理论前提是一种理论理性的知识观。这种知识观乃是历史法学派在当代中国的一种变型形式,是苏力先生受波斯纳影响之结果。由于苏力先生对此欠缺自觉,他所主张的“本土资源”或者他所界定的“地方性知识观”最终必然因为此一理论前提而无法得到清楚的界定,并且最终违背了他所主张的历史与逻辑相一致的马克思主义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7.
薛涌 《商周刊》2011,(3):91-91
“丹丹体”提出了城市化中的区域规划的问题,也提出了这种区域规划中市民的参与问题。当令的城市拥堵、通勤时间过长等等,在很多程度上就是因为没有这些民主程序而造成的城市发展失衡所致。  相似文献   

8.
孙峻岭  林炳耀 《经济地理》2011,31(11):1793-1797
分析了当前新亚欧大陆桥经济发展四大新特点,即在国家对外开放格局中的战略地位日趋重要、沿桥 经济区规划纷纷上升为国家战略、城市经济发展迅速、区域合作明显加强等,指出其对徐州经济发展带来的新挑战,提出徐州在区域竞争与协作中的三大应对措施,即建设具有强大辐射力的区域性特大中心城市、打造淮海城市群、争取淮海经济区区域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等,以促进陆桥经济带东部崛起.  相似文献   

9.
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有关区域经济的发展方案正在积极编制.与此同时,多个省区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地方层面的"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作为国家层面与地方层面区域规划的衔接,哪些区域规划能够纳入"十二五"规划之中?有关官员、学者指出,"十二五"区域规划将以缩小地区差距为主要目标,向中、西部等经济欠发达地区倾斜,目前广西、河南、内蒙古等省区的区域规划可能是热门"候选". 多个省区规划欲冲刺升级 "十二五"规划的起止时间为2011-2015年,不仅涉及到能源、环保、工业、通信和信息化等具体行业的发展规划,也涉及不同区域经济发展的五年规划.与以往不同,"十二五"规划将把区域规划放在更加突出和重要的位置,明确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空间布局以及结构调整的重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区域规划的国家战略为背景,对于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统筹发展的规划思想、规划目标以及区域经济统筹发展的协调机制进行了分析讨论。本文认为制定和实施长三角的区域规划,必须在充分尊重市场经济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利益协调机制来发挥区域规划的效应,区域规划应充分反映区域内各利益主体的权利和区域的公共利益并且谋求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区域规划所追求的应该是有限目标和弹性目标,长三角区域经济联动协调机制应该在这一框架前提下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1.
城市性质问题是城市发展建设的定性和定向问题,是统筹安排城市的结构、布局和各项设施建设的前提之一,是进行城市总体规划工作和制订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必须首先明确的一个影响城市发展建设全局的大问题,也是国土规划、区域规划和城市地理研究中的具有重大理论与实际意义的课题。本文只就笔者于1980年参加国家建委天津城市规划工作组时所获得的肤浅体会和点滴认识,对分析拟定天津市城市性质问题提出一些很不成熟的看法,供大家研究讨论。  相似文献   

12.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近日全文公布经国务院批准实施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该规划对长三角主要城市进行了功能定位,对综合运输枢纽及港口建设发展规划予明确.  相似文献   

13.
我国当代著名的明清社会经济史专家傅衣凌先生离开我们已近三个年头了,他留给我们的史学遗产非常丰富。为了纪念这位史学大师,我仅以自己的亲身感受,谈谈他在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研究上所作出的杰出贡献及其对自己的启示和影响,以此略表对他的深切怀念 和崇敬之情。 傅衣凌先生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兼职研党员,又是我的老师邓拓先生中学时 代的同窗好友,所以自五十年代开始直到他逝世前的三十余年中,使我有幸与他接触交往和 聆听他在历史研究所所作的多次学术报告。因此,我一生除就业于徐中舒先生和邓拓先生之外,在研究工作中,受惠于傅衣凌先生尤多,他是我最尊敬的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14.
武汉市城市游憩地空间布局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游憩地空间布局研究具有明显的实践意义,它为城市规划及区域规划提供依据,满足居民物质文化的需求.在研究各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通过研究武汉市游憩地空间布局的现状及变化特征,指出武汉市游憩地空间布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城市空间布局优化构想.  相似文献   

15.
循环经济视野中的区域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经济和区域规划的思想提出有几十年的时间了,期间两者都获得了相应发展,二者之间并非是相互孤立的,区域规划中也越来越多的考虑到循环经济的作用.本文立足两者发展历程,发现循环经济不仅在制度方面对区域规划产生了影响,而且在循环经济的企业、园区、区域3个层面都对区域规划产生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谢惠芳  向俊波 《经济地理》2005,25(5):604-606,611
我国的区域规划经过50多年的发展历程,形成了一个比较庞大的内容体系和一套比较完整的技术程序。但技术性仅仅是区域规划属性之一,政策属性才是区域规划的本质属性,区域规划的科学性是为政策性服务的,新时期的中国区域规划改革应该首先确立和实现区域规划的公共空间政策属性。文章分析了我国区域规划当中政策缺陷及其影响,从公共政策的角度出发,介绍和分析了国外区域规划中的综合性与微观性、规划地位的法定性、规划行政程序的开放性、规划实施手段的多样性,并阐述了国外区域规划对于我国区域规划改革可供借鉴的个人观点。  相似文献   

17.
罗小龙  沈建法 《经济地理》2008,28(4):543-547
在共同利益关系的理论框架下,通过对城市合作过程的追踪和参与者的互动分析,研究了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凋会主导的城市合作.研究发现城市合作是一个从信息交流、专题合作到共同市场建设的过程,并且总结出发展的、促销的、协调的、资源共享的和战略的合作五种类型的城市合作.同时研究也指出真正意义上的区域管治模式已经在我国出现.最后,文章不仅给出研究发现对区域规划和城市合作的政策应用,而且也指出了现有城市合作机制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胡思平 《经济前沿》2008,(9):I0004-I0007
采访林东亮,是缘于他的美新企业,是缘于他在促进中国绿色环保方面所作出的贡献,中央电视台《新闻30分》在今年的8月份曾经对林东亮先生为中国的生态文明所做出的努力专题报道过,人们为之振撼!林东亮,一个新型环保建材塑木的代名词。走近林东亮,你会领悟到他的企业经营之风采,感悟到他的企业灵魂之所在,他敢为人先的精神演绎了美新事业的巅峰,靠自己的诚信打造响亮的品牌,  相似文献   

19.
城市竞争力是学者和城市管理者十分关注和重视的问题,城市竞争力的理论多是基于经济学理论、社会学理论、管理学理论和生态学理论等基础发展起来的,因此城市竞争力的理论有许多不同理解角度和认识方向.本文对城市竞争力的理论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梳理,从竞争优势理论、城市区域规划理论、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生态城市理论等四个方面初步研究了构建城市竞争力研究理论体系的理论基础,并探讨了城市竞争力理论发展的一些特点:城市竞争力理论的目标性、实践性、综合性、开放性、平衡性、创新性等.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城市地理学、区域经济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理论与方法为基础,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时间序列角度建立动力学机制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根据计算结果分析,第一产业比重、第三产业就业比例、城镇建设及港口发展对芜湖市城市化水平变化具有强影响性,第二产业就业比例和经济外向度的影响与城市化水平存在着较强的线性相关性。加快城市化进程是芜湖市新一轮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必须采取有力措施推动芜湖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