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中国和欧盟:基本稳固的经贸关系从1978年中欧缔结贸易协定开始,中欧经贸关系已经历经了26年多的风雨路程。尽管在实际运作中还存在一些矛盾和分歧,但中欧贸易额不断扩大,欧盟在华投资继续增长,双方在其他领域的合作也 相似文献
2.
2009年,欧盟债务危机率先在希腊爆发,之后愈演愈烈,给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全球经济复苏蒙上了一层阴影。中国和欧盟作为战略合作伙伴,近年来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交往越来越深入,中欧关系尤其是经贸关系的发展具有全球意义。本文从中欧关系的现状及特点出发,基于中欧关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后金融危机时代中欧关系的走向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的应对政策。 相似文献
3.
欧盟东扩与欧元区的扩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过10年的漫长准备和4年的正式谈判.今年5月1日欧盟东扩终于成为现实:波兰.匈牙利,捷克、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马耳他和塞浦路斯10个中东欧国家加入欧盟,欧盟成员国从目前的15国扩大为25国。此次欧盟东扩不仅加快了欧洲政治.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为成员国经贸往来与合作带来便利.也给欧元区的扩大带来了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4.
欧盟东扩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盟东扩所带来的贸易转移效果和欧盟对外援助方向的改变使非、加、太发展中国家成为直接受害者,同时它也标志着欧盟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政策已开始摆脱带有原殖民体系痕迹的模式而进入“后殖民体系”时期。一旦中东欧国家在21世纪初成为欧盟正式成员,亚洲发展中国家也将在欧盟市场上面临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5月1日欧盟实施欧盟东扩,不仅使欧盟政治、经济力量扩大,而且欧盟区域化的延展将直接挑战对美国心理,两经济理念和金融竞争性虽然是长期战略目标,但短期因素依然在信心方面对美元具有支持和倾斜性,策略、技术优势不利于欧元。 相似文献
6.
2004年5月1日,捷克、匈牙利、波兰等十个中东欧和波罗的海沿岸国家成为欧盟的正式成员国,完成了欧盟历史上第五次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扩张,扩大后的欧盟成员国从15个增加到25个,欧盟总面积达397万平方公里,人口从3.8亿增至4.5亿,整体GDP增加约5%,欧盟的整体实力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7.
今年以来,受欧债危机影响,中国对欧盟出口严重下滑,并遭遇了更多的贸易壁垒,但中国对欧盟的直接投资则出现逆势增长。对此,中国一方面要优化出口结构,拓展新兴市场,减少对欧洲市场的依赖;另一方面也要警惕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促进中欧投资便利化,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和金融机构\"走出去\"。一、欧债危机对中国出口造成冲击(一)出口增速下滑,对欧出口连续9 相似文献
8.
5月 1日 ,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塞浦路斯、马耳他、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 1 0个国家正式加入欧盟 ,欧盟成员国从 1 5个增加到 2 5个。这是欧盟历史上第五次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扩大。欧盟东扩后总人口从 3.8亿增加到4 .5亿 ,超过了美国和俄罗斯的总 相似文献
9.
2004年5月1日,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塞浦路斯、马耳他、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中东欧10个国家正式加入欧盟,其成员国从15个增加到25个。欧盟东扩后。人口从目前的3.8亿人增加至4.5亿人;整个经济区域面积从原来的320万平方公里,扩增为430万平方公里。经济总量 相似文献
10.
欧盟东扩后产生了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效应,其中贸易转移效应将影响我国对欧盟出口。东扩的国家人均GDP显著低于西欧,但也显著高于我国,所以与中国相比对欧盟出口可能拥有不同比较优势,对我国不同技术含量的制造业商品出口欧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首先分析了中东欧主要国家和我国制造业的双边贸易以及中国和中东欧国家出口欧盟的制造业商品结构,然后基于制造业相对显示性指数实证分析得出:欧盟东扩后,制造业商品出口结构恶化,特别是中低技能技术的制造业产品在东盟东扩后受到的贸易转移效应影响尤为明显,而对我国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品影响不大,还有最近几年的贸易摩擦使得高技能技术产品的出口欧盟受阻,进一步恶化了我国对欧盟制造业商品出口结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