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凡 《经济纵横》2003,(10):42-46
从 2 0世纪 90年代初至今 ,日本银行业已处理了大量的不良债权 ,但新的不良债权却不断增加 ,导致日本银行业不良债权问题愈演愈烈。鉴于此 ,日本政府近年来不仅提高了对旧债的清理效率 ,而且采取了健全银行退出机制、实施银行国有化、改革主银行体制等一系列综合性对策 ,以切断不良债权的再生机制。  相似文献   

2.
优化贷款存量是提高银行经营效益的唯一途径李国庆,王文学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长期影响,我国国有企业和专业银行的经营效益低下,形成大量的不良债务和债权;例如从河南安阳市国有企业和国有银行来看,其不良债务、债权1994年已达335825万元,占银行全部贷款存...  相似文献   

3.
我国个人消费信贷近几年的发展十分迅速,但是在个人消费信贷的快速发展中,银行由于个人不良信贷所引发的不良债权比重逐年上升,而且信用环境不良有恶化这一问题的趋势。个人信用制度的建设、个人不良信贷资产的处置和我国个人信用安全体系的构建,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韩国资产管理公司在处置信用卡公司不良债权中的“坏银行”重整制度,构成了韩国金融安全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制度设计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4.
消化银行不良债权的一种思路人民银行抚州地区分行邹力宏有数据表明,在我国国家专业银行几万亿信贷资产中,18%左右处于呆滞状况,这还不包括逾期的部分。这样巨大的不良债权,已严重地影响了专业银行资金的有效运行,并制掣了它向国有商业银行转轨的进程。因此,消化...  相似文献   

5.
切实解决银行不良资产,防范金融风险,在我国已议之已久,债转股是较早提出的一种方案,此举不仅意味着银行的不良债权有可能盘活,化解金融风险,它更被人们视为拯救陷于巨额债务泥潭而不能自拔的国有企业的一剂良方,倍受关注。  相似文献   

6.
赵素春  刘明秀 《经济师》2000,(10):166-166
商业银行的不良债权是指其投放贷款后不能按时收回本金和利息 ,处于逾期、呆滞、呆帐状态 ,从而面临风险的那部分贷款。关于我国商业银行不良债权的具体程度 ,各界众说纷纭 ,有着不同的判断。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 ,1994年初 ,四家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为 80 0 0亿元 ,占全部贷款的 2 0 .4% ;1995年底 ,全国银行的不良贷款为 90 0 0多亿元 ;1996年 ,随着国有企业亏损面的扩大和破产倒闭企业的增加 ,银行不良债权总额已超过 1万多亿 ,占其贷款总额的 30 %左右。商业银行大量不良债权的存在 ,已严重威胁到商业银行的自身经营及体制的改变…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受不良债权问题的困扰,日本经济陷入长期萧条和通货紧缩状态中。对不良债权的认识和处理日本经历了一个从依靠民间金融机构和存款保险机构救助到由政府动用公共资金向银行系统注资的阶段.但是救助效果并不理想,90年代不良债权始终是困扰日本经济的一个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国有商业银行与国营企业间存在着巨额的不良债权债务。银行与企业间的不良债权和债务的存在,一方面影响了银行的生存和发展,减缓了银行的商业化的进程,造成了金融系统的脆弱性;另一方面由于这些不良贷款大部分是国营企业的负债,使本已处于困境的国营企业在沉重的债务负担下难以正常经营,陷入融资困境,更谈不上扭亏增盈。一、我国曾提出的化解不良债权债务的思路针对我国出现的巨额不良债权债务,专家和学者们曾提出过许多解决方案,主要包括:(1)在处理不良债权债务时把企业不良债务转化成中央财政对中央银行的负债。方法是…  相似文献   

9.
1.关于不良债权对经济影响的论争。如何判断不良债权问题对经济的影响,关系到如何确定“处理不良债权”与“刺激经济景气”这两种政策的优先顺序。对不良债权对经济影响的观点分歧,主要表现在不良债权与经济低迷两者的因果关系上的对立看法。一种意见认为,不良债权导致银行“惜贷”甚至“逼债”,致使企业投资活动受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债权托管已成为政府化解金融风险存量的一种手段,但它仍只是作为一种在特殊时期(金融风险积聚到严重的程度)由政府出面(即以政府作为委托方)进行的集中处理不良债权的特殊方法。事实上,债权托管应有其更广泛的应用空间,它可以作为单个银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增量的常规性方式。  相似文献   

11.
我国货币流通速度变化的原因探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孙健  辛然 《财经研究》2002,28(3):39-43
本文就我国以GDP/M2为指标的货币流通速度减慢这一现象,给出了几方面的解释。文章认为经济的货币化、中央银行货币过量的发行、银行的不良债权、制度性紧宿是我国货币流通速度减慢的主要原因,指出货币流通速度的不断减慢反映了我国经济运行的深层次问题。  相似文献   

12.
日本金融业不良债权问题已越来越引起人们普遍关注。本文描述了日本金融业不良债权的现状 ,并分析了巨额不良债权产生的原因 ,论述了日本金融业不良债权对金融自身及对宏观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 ,并对日本新近采取的处置不良债权的举措作了评价。  相似文献   

13.
经济周期、WTO与银行不良债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以新一轮经济周期和加入WTO为背景,围绕国有银行不良债权问题,对相关政策及其取向进行了剖析。特别调强了体制解放对转轨经济周期的推动作用,视加入WTO为新一轮周期最大的体制变量。存量巨大,流量不减的银行不良债权在“后改革开放时期”,特别是第三个10年的中段可能因为政策不当导致货币或金融危机的出现,滞后的金融制度建设已成为整个经济改革的主要瓶颈,如无“激进”意味的举措,将难以抵御经济金融全球化的冲击。  相似文献   

14.
夏永青 《经济师》1998,(9):78-79
一、“斩草除根”化解法处置万事,治标先治本。化解银行不良债权必须先化本后化标,把本化好,事半功倍。化本就是要提高对化解银行不良债权的思想认识。当前一些企业采取“金蝉脱壳、暗渡陈仓、借尸还魂、死里逃生、瞒天过海、偷梁换柱”等多种手段和方式来骗取银行贷款...  相似文献   

15.
刘爽 《时代经贸》2007,(6Z):87-88
如何加强资金管理,避免不良债权的发生,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进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铁路多经企业必须重视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铁路多经企业不良债权形成的原因,其次重点提出了减少和避免多经企业不良债权产生的对策和建议,以期对我国铁路多经企业的长远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一、运用财政手段处理银行不良债权问题的总体思路我国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问题既表现在存量上,即银行的现有资产中逾期、呆滞、呆帐比例过高,大量贷款沉淀流失;也表现在流量上,即银行新增贷款效益不好,不断变成新的不良资产。要解决不良资产问题也必须从两个...  相似文献   

17.
钱学善 《经济师》1995,(1):24-25
也谈银行债权变股权钱学善近来,一些专家为了帮助国有企业解决债务危机,提出了把银行的不良债权转为对企业的股权之构想,这个构想的提出如平静的湖水荡起阵阵涟漪,引起企业界的极大兴趣。确实,债权换股权办法有许多优点:一是可以化解企业的债务危机,避免企业因为资...  相似文献   

18.
推行股份制有利于解决经济运行中的主要问题□许世瑛改革开放使我国经济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随着改革的深入,一些深层次的矛盾暴露出来:融资渠道单一,政企不分,责权不明确,产权关系不清晰。由此造成了企业效益低,亏损严重,财政高赤字,银行不良债权增加,三角债...  相似文献   

19.
在国有专业银行向国有商业银行转化及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机制过程中,共同面对银行不良债权这一重大难题,目前理论界提出一种“债权变股权(或产权)”的思路,作认为是不可取的,因为若按此思路办理,将会造成银行国有信贷资产的大量流失。  相似文献   

20.
债转股是处理债权银行不良资产和企业不良债务的一种资本运营手段。本文对银行实施债转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包括从经济理论角度分析债转股的实质 ,利用银行总体运营状况的分析工具CAMEL分析债转股后银行阶段性持股问题 ,以及银行股权处置过程中的问题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