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文章介绍了目前在变电站接地中常用的几种降低接地电阻的方法,详细阐述了非金属接地模块的组成及其降阻原理.并且通过对一个模拟地网进行仿真计算,分析了接地模块的安装位置、接地模块的个数、接地网面积,以及土壤电阻率等条件发生变化时接地电阻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变电站接地系统中接地电阻和接地网的设计原则,根据工程实际分析了降低接地电阻的具体措施,以及接地网的配置要求,提出了正确评判电站接地系统的原则.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我国电力行业标准中关于变电站接地网接地电阻的设计计算中所存在的问题,但实际在复杂土壤环境下设计计算的结果与工程实际施工的结果产生较大误差。本文通过对影响接地参数的外界因素的考虑,及常用的圆盘和圆环的接地电阻理论的分析,运用了实际结合理论的方式,指出了垂直接地体对地网接地电阻的影响,并得出了相应的结论,为后续防雷工作的展开奠定了一定的技术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文章对土壤电阻率的测量进行研究,分析分层土壤对接地电阻的影响.对引起接地电阻测量误差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减少测量误差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经过调研,找到了一种经济实用的接地模块,由于担心改善效果,回填的土质改作炉渣,炉渣的成分主要是碳,具有良好的吸湿效果,两者配合,使特殊地区尤其是石质的高电阻地区的接地电阻有了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6.
文章在对变电站接地电阻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介绍了接地网接地电阻的计算方法和降低接地网接地电阻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土壤电阻率的测量进行研究,分析分层土壤对接地电阻的影响。对引起接地电阻测量误差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减少测量误差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文章简述电气设计中接地电阻的的种类和要求,介绍降低接地电阻的不同方法,提供如何根据现场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接地方法,达到降低接地电阻的目的。做好防雷设计,首先就要做好接地设计,充分合理地采用先进的接地技术,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文章在时变电站接地电阻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介绍了接地网接地电阻的计算方法和降低接地网接地电阻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接地技术在保障电力系统、建筑设施和电子设备等安全可靠运行和人身安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接地电阻作为重要的接地参数,其数值大小决定了电气安全的程度。文章介绍了接地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以及接地装置的作用和检测方法,并重点介绍了如何正确测量接地电阻及接地电阻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对某变电站接地电阻偏高的原因进行探讨,并对山区变电站在接地上普遍存在的土壤电阻率高、可用场地小、地势险峻、地形复杂等困难因素进行了分析。依据典型变电站在接地改造中取得的成功经验,提出了利用深井接地、电解离子接地体,并添加长效降阻剂降阻等复合降阻措施对山区变电站进行接地设计和降阻改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文章就如何经济、有效地降低110kV变电站地网接地电阻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通过施工实践给予介绍。  相似文献   

13.
变电站地网是保证变电站电气设备在正常和故障情况下都能可靠和安全运行的主要保护措施之一。地网的接地电阻是衡量接地系统有效性。安全性以及鉴定该系统是否符合要求的重要参数。文章主要介绍了变电站地网接地电阻的几种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14.
文章阐述了变电站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指出通过班组培训可改善变电站管理,讨论了目前班组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结合目前变电站的实际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提高变电站班组培训质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文章针对高土壤电阻率地区采用在变电站内打斜井的方法,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非开挖斜井技术在变电站接地网建设中的有效运用,为高电阻率地区变电站接地网的建设提供了值得借鉴的模式。  相似文献   

16.
文章对广西220kV马山、里兰变电站相关的线路保护配置进行了介绍、分析,并针对今后系统越来越大的情况对新建变电站的保护配置方案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运维及检修两方面入手,对全封闭组合电器的运检工作特点、常见故障及维护方式进行了介绍,为全封闭组合电器变电站提供了运行及检修的工作依据,符合未来运维一体化的工作特点。  相似文献   

18.
文章阐述了变电站总图设计中竖向设计的4种形式和影响变电站竖向设计的因素,并通过实例分析指出适宜山区变电站采取的竖向布置形式。  相似文献   

19.
结合对杨丁、柳沙、凌铁、中尧等110 kV变电站工程的监理情况,指出在这些变电站工程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多数属于一般质量问题,在同类工程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文章从监理的角度探讨其成因和监理措施,以期对同类工程的质量监理起到很好的改进和进一步探讨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