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王亚飞 《现代商业》2012,(14):276-277
大学毕业生选择"零工资"就业,虽是严峻就业压力下一种不得以的选择,是为求得生存暂时的一种择业观念,但理性思考,这也确实扰乱了正常的就业市场、违反了法律的相关规定,不利于大学毕业生的就业与正常发展。本文主要从当前贵阳市大学毕业生择业中出现的"零工资"就业现象出发,分析大学生零工资就业现象产生的影响因素,并理性对大学毕业生"零工资"就业现象进行了审视,应正确引导大学生择业、就业,理性地、审慎地对待零工资就业。  相似文献   

2.
在当今社会的经济发展趋势下,随着毕业生人数的增加,毕业生就业存在着各种问题,毕业生就业也备受社会关注。201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750万人,高校毕业生的压力进一步加大。为此,指出了经济走向对毕业生就业的影响,从思想观念到最终择业结果的差异,分析了造成这些影响的原因,为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提供一些可行性的建议,指导他们能更好的面对就业带来的竞争和挑战。  相似文献   

3.
由于近几年高等教育的改革,高校的大规模扩招,就业竞争压力大,就业难成为了一个不争的事实,具备良好的择业心态对现阶段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显得尤为重要。这里首先分析了大学毕业生树立良好择业心态的必要性,然后提出了大学毕业生树立健康择业心态的措施与建议,为大学毕业生认真对待就业难问题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4.
文章运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高校毕业生择业焦虑原因问卷对河南省5所高校的569名本、专科大学生进行了调查,以考查河南省大学生就业焦虑状况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河南省大学生就业焦虑整体水平高于全国正常人常模,焦虑的总体检出率为28.9%,其中轻度焦虑为19.1%,中度焦虑为9.3%,重度焦虑为0.5%,并存在性别...  相似文献   

5.
吉祥  朱颖  蔣庸 《现代商贸工业》2012,(21):152-153
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得大学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产生了自卑、自负、焦虑等心理问题,给大学生的求职就业带来极大的困扰。立足于大学生在校期间随年级变化而产生的就业心理变化,利用AHP层次分析法分析得出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就业心理影响最大,建议高校根据各年级学生特点开展职业规划教育,从而促进大学毕业生顺利实现就业。  相似文献   

6.
曲忠生 《商》2014,(40):42-42
自大学生扩招以来,我国的大学毕业生队伍逐年壮大,所面临的竞争压力和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这种状况下,为了使大学生更好地适应就业市场的竞争,毕业后能够顺利地找到工作,除了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以及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供毕业生选择之外,笔者认为还应该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心态的研究和指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心态和择业观,从而提高就业率。  相似文献   

7.
面临激烈的竞争环境以及严峻的就业形势,一些大学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产生了自卑、自负、焦虑等心理问题。主要以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生为样本,通过对大学生在校期间就业心理及择业状况上的变化进行调查,并建立评价模型对学生的就业心理进一步加以分析,提出相应的调适对策和建议,可为有效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诚信的内涵为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查阅文献和发放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研究。选取某医专的2013届不同专业(护理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毕业生为研究对象,测评分析就业压力下毕业生诚信状况,为学校大学生诚信教育管理、心理干预实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刘凯  梁翠霞 《江苏商论》2023,(7):117-120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是也存在发展短板问题,如人口老龄化、大学毕业生就业面临困境等问题。本文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性,大学毕业生就业面临的困境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缓解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对策。在新时代大学毕业生就业面临各种困境,大学生自身缺乏职业规划,就业盲目从众;大学生人数日益增多,就业竞争压力增大;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困境加大。大学毕业生就业是社会稳定之基,是个人发展之需,也是家庭幸福之要。缓解大学毕业生就业困境问题,需要各主体、各方面协同努力,共同缓解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面对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如何做出正确的抉择,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也给广大毕业生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本文通过对大学生择业中心理误区的表现、危害等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就业难在哪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为大学毕业生准备的求职招聘会热火朝天,但还是让所有的应聘学生感到了就业压力的阵阵寒意,从下列数字也可以看出大学生择业面临的残酷竞争,2002年应届毕业生的人数是145万,首次分配的就业率是70%;由于1999年开始的扩大招生,2003年应届毕业生的人数激增到212万人,比2002年增加了67万人,增加  相似文献   

12.
随着教育法的颁布实施,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毕业生进入就业市场后的择业竞争日趋激烈。培养和树立正确的择业意识,对于毕业生的成功择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就大学毕业生如何确定择业的定位意识,如何加强自荐意识以及诚信意识,怎样实现就业--择业--创业的发展思路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3.
《商》2015,(31)
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进一步增加,一线城市对毕业生落户政策的紧缩。高校应届毕业生在一线城市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高校毕业生回原籍就业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究其原因,除了国家政策和社会舆论的影响,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也成为重要因素。此外,高校毕业生的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观念逐渐形成;大城市意识淡化,自身定位趋于合理;就业价值取向多元化;自主创业意识逐渐增强也是大学生回原籍就业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是大学毕业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具有差异性竞争优势的能力,主要由知识掌握、特殊知识应用、工作能力、工作精神以及身心素质这五个要素构成。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思想、能力和现实保证,因而在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培养中,要充分发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从其五个构成方面来全面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如何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伴随着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制度由过去的“统一分配”向“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转变,以及我国高校“扩招”,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凸现出来。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和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素质的高要求,不少高校在学生毕业前夕增设适应求职需要的岗位培训和就业指导,以期迅速提高大学毕业生的求职技巧和职业素质,但这些应急措施往往力不从心,效果不佳。本文拟就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其中来自于贫困生的就业压力尤为突出.面对人才市场竞争的加剧,贫困大学生就业已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难点问题.并已引起了国家、社会和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高度关注.本文对当前贫困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性及贫困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及问题进行了解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促进贫困生顺利就业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7.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对用人单位录用毕业生的与评价高校毕业生的调查结果表明:尽管毕业生择业的竞争压力在逐步加大,但整个就业市场仍存在着巨大的潜力.学校在毕业生择业时所起的推荐作用和提供的信息偏小.需要进一步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用人单位录用毕业生时主要看重的是其素质和能力,不同层次毕业生所从事的职业岗位及其工作适应性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加强对创造能力的培养、拓宽本科生的知识面、突出专科生教育的专业技能训练、使各层次教育办出特色,应成为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所以就业指导是顺应社会时代的需要,也是一种社会生产劳动力的发展的必然结果,做好就业指导工作不仅是表现对人才的一种渴求意识,也是为社会竞争的趋势所在.就业指导就是针对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对职业选择、人生规划提供参考建议刚刚走出象牙塔大门的"天之娇子"们有的雄心勃勃,十几年的寒窗苦读终于等来了施展拳脚的时候,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似乎世界都可以任他踩在脚下;而有的同学却在畏首畏尾,惧怕竞争,消极就业,这就需要在就业指导时针对毕业生自身的性格特点,家庭环境因素及就业心态.帮助其扬善公堂,归过暗室,引导他们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业,在人生转弯的地方给他们"指南针"、"风向标".随着信息知识的迅速传播,就业信息也如狂风暴雨,向广大毕业生涌来,如何让这些初出茅庐的大学生在众多的就业信息中不迷失方向,抵住诱惑,扛住压力,选择对自己最有用的信息,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感恩父母,为社会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就业价值取向是高职毕业生对毕业后的去向选择、择业标准、择业薪酬期望、择业单位性质意向、择业地区意向、对择业影响因素的评价等就业价值追求、定位、选择的一种倾向性态度。金融危机下,高职院校就业形势严峻,毕业生就业价值取向相应发生了新的变化,呈现出新的特点,为此,政府应建立完善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学校必须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高职毕业生应全面调整就业观和择业观。  相似文献   

19.
在就业形势严峻的形势下,人们比较关注"先就业后择业"的观点,然而,这一观点是把"双刃剑",存在很多弊端。我们要对"先就业后择业"观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大学生除了有选择的自由,也应注重诚信、讲职业道德,还要有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而学校应该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帮助大学生们建立科学的择业观,而不是一味地引导大学生"先就业,后择业"。  相似文献   

20.
随着各类大学实行扩招,应届毕业生数量日益增多,而各单位需要的要么是高学历的,要不是经验丰富的,普通大学生就业压力日益增加。虽说会计专业大学生就业门槛低,然而,会计作为比较热门的专业,新增就业人口逐年增加,特别是女生就业压力很大。在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及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社会背景下,更多应届大学毕业生选择创业取代就业以改变命运。文章旨在提高会计专业大学生创业意识,并从大学生创业能力如何提高方面予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