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农村建设,浙江要"走在前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五巾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并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制定浙江省“十一五”规划的建议》把全面推进浙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摆在浙江“十一五”时期主要任务的第一条,并描绘了浙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宏伟蓝图。浙江有条件、有能力、也有责任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相似文献   

2.
当今世界财富积累已经身不由己地卷入经济全球化时代浪潮之中.这意味着浙江发展应主动融入国际分工体系,提高获取最大分工利益的能力,经济国际化战略就是一种适合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3.
"构建和谐社会"在浙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省委六次全会作出的建设“平安浙江”的战略决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在浙江的生动实践和具体体现。在建设“平安浙江”战略和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激励下,浙江坚持“和谐是共同的追求,平安是最大的财富”理念。以人为本、统筹兼顾、标本兼治,全力以赴开展“平安浙江”创建工作,有效地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方面努力走在前列。  相似文献   

4.
《浙江经济》2004,(6):1-1
有人说,浙江的经济增长是个奇迹,而浙江的外贸更是一个奇迹,无论是在经济一片大好的景气年份,还是在全球经济滑坡的灰色年份,浙江外贸总能以其傲人的业绩独领风骚。尤其是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浙江外贸更是乘上了“顺风船”,2002年出口增速达到28%,2003年在SARS、干旱、电力紧缺等制约下,仍实现了41.5%的高速增长。如今,“浙江制造”已经在全球“开花”。  相似文献   

5.
建设“信用浙江”,在全国乃至国际上打响“信用浙江”的品牌,有利于提升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形象,有利于浙江产品和资金的“走出去”和“引进来”。要加快“信用浙江”建设,完善企业信用发布查询系统,积极探索建立个人信用征信系统,逐步开放信用服务市场,加强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建设,努力建立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证的社会信用制度。  相似文献   

6.
推进“法治浙江”建设,是浙江经济继续保持在全国前列的需要,是进一步发挥浙江先发优势的需要。——[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十一五”期间,要抓住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必须进一步扩大国内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跳出浙江,发展浙江”。从吸收借鉴经验和扩大参与国内经济合作角度出发,比较研究发展阶段与浙江相近或与浙江经济联系比较密切的上海、江苏、广东、福建、安徽、辽宁等东部沿海省市“十一五”发展规划思路,对于制定浙江“十一五”发展规划具有借鉴与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万润龙 《浙江经济》2004,(11):22-24
浙江老板从改革开放初期的走街穿巷、前店后厂式的创业中,完成了原始积累之后,浙江的民间资本也从“潜龙在渊,蓄势待发”改变为“飞龙在天,势不可挡”的态势。近几年来,浙江在省外的投资迅猛高涨,其资金数量之多,投资行为之众,扩张领域之广,前所未有。  相似文献   

9.
朱宁 《浙江经济》2006,(21):54-55
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加大,浙江正面临着巨大的资源瓶颈和环境压力。浙江是资源小省,但拥有较为丰富的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水能、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现阶段加快开发利用可再牛能源,对浙江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缓解能源供应紧张状况,实现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高技术产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的战略性和先导性产业,对促进经济增长,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综合竞争力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浙江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全面建设“平安浙江”,加快建设“科技强省”,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积极推动高技术产业化,高技术产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十五”期间,全省高技术产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6.4%,  相似文献   

11.
民营企业"外迁"现象透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浙江企业与浙江资本的外流现象引得媒体议论纷纷,成了社会各界讨论的焦点话题。目前浙江约有7000多亿元民间资本进入全国各个领域,进行企业市场拓展、建立研发机构及利用增量部分兴办企业、延伸产业链等。这意味着浙江经济开始面临产业升级和扩张转移的问题。这种大规模的“外迁”是如何产生的,企业进行跨区域投资的目的是什么?规模如何?企业采取何种方式进行转移?这些问题都需要进行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建筑业是浙江经济的支柱产业。2004年全省完成建筑业产值3967亿元,利税总额221亿元,建筑业增加值730亿元,占GDP的6.5%左右,建筑业从业人员近300万人,产值、利润、规模位居全国领先水平。然而,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实行,结合浙江大多为民营建筑企业的特点,全面分析浙江建筑业面临的新形势,寻找有针对性的对策,对浙江建筑业未来发展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3.
前不久,浙江省委召开了深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专题学习会。这次会议紧紧围绕胡总书记提出的希望浙江“努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继续走在前列”的要求,就浙江“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各方面工作作出了部署。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浙江必须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方面走在前列,这是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惠及全省人民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4.
《浙江经济》2005,(7):1-1
这些年来,浙江经济一直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2004年浙江GDP突破万亿元大关,人均生产总值接近3000美元,即将跨人中等收入国家或地区的门槛。但是不容忽视的是,由于科技进步和创新落后于经济总量扩张、结构调整滞后于经济增长,经济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日益凸现。  相似文献   

15.
刘亭 《浙江经济》2004,(21):14-17
未来“十一五”时期。浙江发展战略的重心和任务是“三化”促“三转”:即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经济国际化、城乡一体化。实质性启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经济体制的转型、社会结构的转型。这不仅是浙江未来“十一五”时期发展思路的精髓所在,也是浙江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动实践。  相似文献   

16.
所谓的“浙江现象”在过去的几年里一直是中国经济界的一个时尚话题和兴奋点。过去短短14年来,浙江民营外向型经济取代曾是主体的国有经济,并轰轰烈烈地发展,形成“浙江现象”,其巨大的产业集聚,迅猛形成,全方位出口为世界工业史上所罕见。未来要编撰的中国经济发展史一定会浓墨重彩书写这一笔。[编按]  相似文献   

17.
无论是最近的俄罗斯扣鞋事件,还是2004年的西班牙烧鞋事件,只不过是浙江民企掉入“低价低利”陷阱的集中显现、如果浙江民企低价低利的状况不改变,类似的事件还会层出不穷。浙江民企应该争取从靠低成本竞争转向靠高技术高质量结合的产品竞争,这是民企突破“低价低利”的陷阱的一大利器和捷径。  相似文献   

18.
“57.52%的企业没有投入科研经费,仅18.10%的企业拥有自主的知识产权产品”。这是浙江省工商联最近组织对浙江民企的一项调查得出的结果。作为全国民企大省的浙江,民企实力在全国是最强的,经营体制和经营理念在全国也是最为领先的,按道理讲并不缺科研资金,更没有国有企业科研体制的弊淌,为何浙江民企不愿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在科研上投入经费,走上自主创新的康庄大道呢?  相似文献   

19.
新世纪首次全国科技大会为我国科技事业迎来了又一个“科学的春天”,人们为此欢欣鼓舞。任浙江这块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热土上采访,我们强烈地感觉到浙江的“春天”来得早。1月16日,省委书记习近平在浙江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上参加杭州代表团讨论时明确地提出:加强自主创新是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华山一条路”。[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缪景 《浙江经济》2004,(22):46-47
“游艇经济”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需求渐旺,事实上,国内已有许多地区正在积极地筹划“游艇经济”,准备分享游艇经济的大餐,而浙江发展游艇经济具有良好的条件,发展游艇经济可以成为浙江海洋经济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