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9 毫秒
1.
货币对现代经济中的影响是举足轻重的,但一般均衡理论中只讨论了商品经济的均衡却忽略了货币的存在。为了解释货币存在的必要性,以及分析货币在经济中的作用,西方货币理论提出了大量的模型来进行分析。介绍了几个代表性的货币理论模型,并着重分析了货币搜寻模型。  相似文献   

2.
现代货币危机理论的演进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货币危机理论经历了三个阶段,也形成了三代货币危机模型,虽然三代货币危机模型都从不同的角度回答了货币危机的发生,传导等问题,但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还远不足三代货币危机理论所能解决的,其发展趋势至少还包括六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不同于货币效用模型(MIU)和现金约束模型(CIA)引入货币的特定方式,货币搜寻模型具有货币更深刻的微观基础。本文拓展了FaigLi(2009)货币搜寻理论新古典一般均衡的框架,分析了信用交易对通货膨胀福利损失的影响。本文发现:一方面,信用交易使购买者的需求不受当期持有货币数量的约束,从而减少了通货膨胀带来的福利损失;另一方面,信用交易通过影响购买者的货币需求增加了福利损失。因此,信用交易对通货膨胀福利成本总的影响取决于信用交易的正效应和负效应哪种效应占优。校准模型后数值模拟结果显示,随着信用交易规模的增加,通货膨胀的福利损失是逐渐减小的。由本文的结论可知,推动我国金融市场不断发展,扩大信用交易的规模对提高国民的福利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内生货币体系下货币政策与资产价格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在总结已有的资产价格和货币政策之间互动关系理论基础上,从内生货币供给理论出发,考察货币经济体系下资产价格与货币政策的相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货币政策对资产价格变化的最优反应取决于资产价格在货币传导机制中的作用以及冲击的来源。  相似文献   

5.
中国货币需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中国货币需求的基本状况和特征进行分析,借鉴经典理论方法分析了货币需求的主要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货币需求函数,以1992~2006年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实证方法得到货币需求与其影响因素的关系。实证研究结果揭示了货币需求除受收入影响外,还受通货膨胀率、风险资产价格影响。因此,要关注货币需求变化的长期趋势,提高货币政策预见性;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货币政策决策应关注资产价格及新的制度因素等。  相似文献   

6.
文章介绍了第一代货币危机模型和第二代货币危机模型的基本观点,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亚洲货币危机中货币危机的蔓延机理,并对我国货币危机的防范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房地产价格与货币供求:经验事实和理论假说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王维安  贺聪 《财经研究》2005,31(5):17-28
资产价格波动会影响货币市场均衡,是对主流货币理论的一个巨大发展.但是,已有的研究大多集中于股票市场价格波动对货币市场均衡的影响.文章主要关注房地产价格波动对货币供求的影响问题.我们首先对房地产价格与货币供求的关系加以经验描述,在此基础上,建立考虑房地产价格的货币市场一般均衡模型,推出两条与传统理论截然不同的理论假说.然后基于此假说研究了两种外生冲击对货币市场均衡的影响,最后给出相应的结论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回首西方主流经济学发展史,统一的经济体被分割成实物面和货币面两个相对独立的层面,经济学也因此被分成价格理论和货币理论两个独立的理论体系,史称经济理论体系的“两分法”。以瓦尔拉斯均衡模型和萨伊同一性为代表的价格理论,以经济体的实物面为基础领域,研究商品供求与商品  相似文献   

9.
大量的文献研究表明,消费者在市场交易前搜寻商品信息的经济行为模式和成本深刻影响着产业组织的结构、行为与绩效。通过对文献的进一步考察发现,目前的研究可以从三个方面的进一步深入,一是放松消费者与企业完全知道均衡价格分布的假设;二是放开消费者第一次搜寻无成本的假设;三是将消费者搜寻扩展为价格搜寻与属性搜寻,研究异质商品市场上的消费者搜寻、企业竞争以及社会福利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货币危机对产出的影响--一个货币危机的综合模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金洪飞 《财经研究》2004,30(4):16-26
不同的货币危机对经济产出水平有不同的影响,文章主要研究货币危机与产出水平之间的关系.文章构造了一个由IPLM曲线和总产出曲线构成的汇率-产出模型,揭示了三代货币危机模型的内在关联性.在这个简单的货币危机综合模型中,第一代货币危机模型和第二代货币危机模型被作为第三代货币危机模型的特例,从而把三代货币危机模型统一起来,解释了不同货币危机对产出水平的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11.
现代货币理论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货币论所面临的最大理论难题就是,如何建造一个较现实的模型来使货币具有价值。为了更好地说明为什么这个问题具有挑战性,我们最好从经济学中通行的一般均衡价值论开始。最早正规化地创造和研究该理论的是Kenneth Arrow(1951)和Gerard Debreu(1959)。在Arrow—Debreu的理论系统中,市场的运行是十分完善的;所有市场综合起来以达到均衡的结果。这一理论中,有两个基本的构成元素是假定不变的。其一是人们的偏好,一般由一个偏好函数来描述;其二是生产技术,一般用一个生产函数来表达。RobertE.Lucas(1978)的模型用一般均衡论决定了一些资产的价值,我们用此理论可以证明,货币在这种经济中的价值为零。  相似文献   

12.
新货币主义经济学是新近出现的一个经济学流派。它是在扩展基准模型的基础上,抓住现代货币与金融复杂化的核心特征,从交易摩擦的角度进行的理论创新,对菲利普斯曲线、价格粘性、银行体系、资产价格及其流动性、金融危机等问题做出新的解释。本文将新货币主义经济学与其他三种货币经济学从理论基础、金融中介、经济政策等方面进行的比较研究表明,要从特定的历史时代与经济背景来看待不同的货币经济学说及其政策主张。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理论分析基础上,提出我国国际短期资本流动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有中美利差、广义货币供应量、价格指数、人民币汇率以及资产价格等因素,并运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国际短期资本流动的主要动因为货币政策冲击、资产价格和人民币汇率升值,货币供给与国际短期资本流动具有双向作用机制,资产价格和人民币升值对国际短期资本流动具有单项作用机制。因此,要增强货币政策稳健性,抑制资产价格泡沫,推动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改变单向升值为双向浮动,以防范国际短期资本流动冲击。  相似文献   

14.
杨思群  申旻彦 《金融评论》2012,(3):55-65,124,125
货币需求是被理论界和政策制定者长期关注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是货币政策决策的一个重要参考变量。货币需求的长期均衡和短期均衡关系反映了收入水平、利率、消费价格水平以及资产价格水平和货币需求之间的重要关系。这些关系也是确定货币政策时所需要考虑的重要内容。本文对中国的长期货币需求和短期货币需求1985~2010年年度数据进行了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分析。结果发现:资产价格(房地产价格水平)对货币数量在长期和短期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利率水平在长期仍是货币需求的重要影响因素;消费价格的长期货币需求弹性较低,短期和货币需求没有关系;当货币数量失衡时,向长期均衡进行调整的速度很慢。由此,中国的货币政策在中介指标、操作指标以及货币政策工具等方面都需要做出适当的调整。  相似文献   

15.
中国名义货币状况指数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和监测货币状况指数是将汇率纳入货币政策框架中的一种可行方式.文章在系统分析汇率和货币供应量等变量对国内消费者价格水平的价格传递链条的基础上,运用VAR方法来构建了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以来的中国名义货币状况指数.研究表明,M1和名义有效汇率在名义MCI中的权重之比为1:1.17,在此基础上构建的名义MCI与消费价格指数走势是高度吻合的.从货币政策立场指示器和对通货膨胀进行监测的角度看,我国央行应关注并定期发布货币状况指数.  相似文献   

16.
《经济研究》2017,(7):139-154
电子商务交易平台通过有效提高消费者搜寻次数、降低市场搜寻成本,对零售市场的价格产生了显著影响。基于搜寻理论框架,本文首先构建了一个包含消费者差异性的搜寻与匹配效率理论框架,并且基于1999—2012年的月度微观价格监控数据,以淘宝网的B2C交易平台作为典型案例研究,通过多重差分的方法检验了理论假说。我们发现:首先,消费者通过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搜寻商品效率对商品市场均衡价格的影响具有产品差异性,对价格低于一定水平的商品,消费者的搜寻效率提高会使商品均衡价格上升;而对价格高于一定水平的商品,消费者的搜寻效率提高会使商品均衡价格下降。其次,消费者运用电子商务平台的边际搜寻成本对商品均衡价格的影响具有消费市场的差异性。实证方面,本文分别运用倍差法和三重差分方法检验了上述两个理论假说中的电子商务平台对商品均衡价格影响的产品和城市差异性,并运用城市差异性指标刻画了搜寻成本。本文结果在进行若干稳健性检验后仍是稳健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中国货币供给变动对大宗商品价格和CPI的影响,以及货币供给冲击下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CPI的影响.在VAR模型基础上建立误差修正(VEC)模型,得到各变量的长期稳定关系,并通过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从响应幅度和反应时间上对研究内容进行实证分析,提出对我国货币政策、大宗商品价格与物价调控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中国货币供给变动对大宗商品价格和CPI的影响,以及货币供给冲击下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CPI的影响.在VAR模型基础上建立误差修正(VEC)模型,得到各变量的长期稳定关系,并通过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从响应幅度和反应时间上对研究内容进行实证分析,提出对我国货币政策、大宗商品价格与物价调控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金融创新和金融脱媒的冲击下,货币数量作为中介目标的局限性越来越明显,但是由于金融市场仍不发达等原因,完全基于价格型的货币政策调控又不可能一蹴而就,那么究竟应如何实行货币政策调控就成为中国人民银行面临的重大现实挑战。本文采取BVAR模型来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基于新凯恩斯主义理论对模型中参数施加先验约束,利用现实经济数据得到参数的后验分布,结果发现:第一,在货币政策利率规则中应包含名义货币增长率;第二,在总需求方程中,除了包含实际利率外,还应包含实际货币增长率;第三,紧缩性货币政策冲击不只体现为名义利率的上升,更为突出地体现为名义货币增长率持续的下降;第四,当模型中包含货币量时,货币政策冲击对于通胀率和产出变动的影响更大。这些结果表明了在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机制外,还存在货币政策通过货币量进行传导;货币政策立场的变动不只体现在利率的变化上,而更为突出地体现在货币量的变化上。因此,数量与价格相结合的混合型货币政策调控方式适合转型期的中国经济。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都有自己的货币数量理论。马克思经济学侧重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利用历史逻辑分析货币的起源、本质,沿着商品——货币——资本的逻辑思路,从货币产生的必然性及货币数量规律展开讨论。西方经济学侧重研究货币数量与商品价格的关系、价格传导机制、货币流通速度与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及利率在货币收缩与扩张过程中的作用等内容。对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货币数量理论进行比较研究对推动我国货币数量理论研究和深入理解货币政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