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货殖列传》是中国古代阐述商业思想的重要文献。该文提出了商业和商人活动是“自然之验”的主张,对道家“抑商”思想进行了反驳;以“富而行仁”的观点对儒家的“抑商”思想进行了批判;并从人的弃贫求富的本性出发,对商业和商人活动进行了全面肯定,表达了“‘末业’为上”的商业主张。  相似文献   

2.
“汉”商文化的基本内核是“口岸文化”,其他商业文化现象都是它的派生或分支。而在现代出现的武汉商业旺盛的学习精神和创新意识,既是商业现代化时代的需要,也是对武汉商业文化传统的一种继承和发扬光大。开放,竞争,创新是“汉”商文化的基本精神。  相似文献   

3.
《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4):1+111-F0002,F0003
《三商合一》(张敏莉创作) 1954年,顺应国家形势发展,福建省商业厅将福建省福州贸易学校(1952年由“青商”更名)和福建省福州商业学校(由“高商”和“市商”合并)两校合并,学校凝聚三商的优势力量,取长补、短,顺利跃升到一个快速而稳步发展的新时期。  相似文献   

4.
“和商”是中国商人生意经的精髓,是所谓“和气生财”、“买卖不成仁义在”、“义利并重、以义生利”.一个“和”字.浸透了中国商业文化的原汁原味。  相似文献   

5.
京竞  多多 《新智慧》2007,(8):71-71
《西厢记》里的崔夫人曾是位相国太太。这位相国太太一上场就有一段独白,里面除了交代自己的家庭背景外,还追忆当年相公在时,家里是何等繁华热闹.当下有一番感慨:“我想先夫在日,食前方丈,从者数百,今日至亲则这三四口儿,好生伤感人也!”这里用了一个词“食前方丈”,指吃饭的时候,菜肴摆满了一丈见方的桌子。[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1):F0002-F0002,F0003
长乐营前镇伯牙潭的原海关大楼为1974年福建商业学校复办时的临时办学地点,福建商业学校由“情商”、“高商”、“市商”三校合并后,在此开设商业会计和计划统计两个专业。全校师生群策群力,在物质贫乏的艰苦条件下坚持办学,探索适合商校发展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7.
遵循文化—行为—商业模式—绩效—商帮兴衰的逻辑思路,根据历史比较制度分析理论与内生制度变迁理论,对晋商和潮商的文化信仰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商业模式进行系统比较与分析,并进一步探讨两者商业兴衰的内生变迁过程.研究发现商业兴衰的关键在于文化信仰:作为中国传统社会的主导信仰,农耕文明导致晋商推崇官本位思想和保守经营的信念,进而形成忠于当权者的“官商结合”商业发展模式,但晋商最终“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海洋文明作为潮商的主要信仰,在艰难的商业环境中逐渐孕育出潮商大胆、创新、不拘一格的精神品质,进而形成了服务社会公众的市场导向型商业发展模式.文化信念差异导致了晋商和潮商面对民族危亡时的行为倾向差异;在新的历史时期,持续创新仍将是潮商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商业和商业文化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商业之于人类社会酌重要性自不待言。汉语中关于各行各业的概括分类,无论是古代的“士农工商”,还是现代的“工农兵学商”,“商”都赫然在列。而且,商业一与城市密不可分。“城市”在现代是一个整体概念,但在古代,“城”与“市”是不同的两个概念。“城”者,“以盛民也”(《说文解字》),是用来安置百姓的地方,包含城市的很多基础设施。而“市”者,“买卖所之也”(《说文解字》),是做买卖,进行商业活动的地方。“市”与“城”共生并共同发展成为今天的现代城市。有“城”无“市”,不可想象,也绝无可能。我们都是“市”民,如果没有买卖,没有“买卖所之”的“市”,我等市民的衣食住行就无法得到保障。即便是在农村,人们也要有集市才能生存发展下去。《汉语大字典》中“市”有11个义项,其中7个与“买卖”和商业有关。  相似文献   

9.
日前,在北京世纪金源饭店召开了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与中国信息化推进联盟主办,由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和赛迪网联合承办的“2006中国电子商务应用高峰论坛暨首届中国电子支付大赛”,此次大赛以“提升应用绩效,推动商务升级”为主题,致力于促进解决方案、平台服务商、支付企业、金融机构等服务企业的多方合作与交流,进而提高企业的应用效率。  相似文献   

10.
十四世纪以前,传统文人对商人及其经营活动往往不屑一顾,极少在诗文作品中提及。明中叶以后,空前活跃的商品经济使农业为本、商业为末、士居高住、商列下等的思维定势有所改变,“商”取得高于“农工”而与“士”并列的地位。传统文人开始关注商人集团,诗文作品较多地表现了商业经营活动、商人的才干和价值,以及商人对文化艺术事业的推动等内容。这一变化生动地反映了明清士商关系由相互对立到渗透、融合的过程,具有深刻的文化认知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中原经济区建设把河南经济社会的发展推向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使豫商直接面临中部崛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等时代特色的商业挑战。同时,也为新豫商崛起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为新豫商快速发展壮大创造了一个不可多得的历史舞台。分析古豫商优秀的商业精神及其历史沉淀,以期新豫商在崛起和发展的过程中“行商无疆、传承有脉”。  相似文献   

12.
“重农抑商”作为中国古代经济思想的核心,运用博弈方法对“重农抑商”思.想的形成和演化进行研究,发现社会成员在制度博弈中所达成的“纳什均衡”是导致封建体制被长期“锁定”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正是由于“徽商”、“晋商”、“浙商”、“闽商”、“台商”、“港商”等各种商派激烈竞争、彼此砥砺,才因此造就了中国商业文化的繁荣,铸就了中国经济的辉煌,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汉商,作为中国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作为一个重要商派,我们提出要关注“汉商”,是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和深远的现实意义的。正如著名文化学者樊星教授所言,  相似文献   

14.
楚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楚文化的文明成果是我们的宝贵财富。楚文化对武汉商业文化具有积极作用,同时也有负面效应,在荆楚大地上传承的楚文化必然影响着武汉商人的心理和行为。当代的武汉商人要在反省中打造崭新的“汉”商文化,重新塑造自己,凤凰涅桀,“一飞冲天,一鸣惊人”。  相似文献   

15.
《大众商务》2009,(12):60-60
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简称“农高会”),由国家科技部、商务部、农业部等16个部委与陕西省人民政府联合举办,每年11月5日至9日在杨凌农业商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定期举行。它是我国农业高新科技领域最具权威和影响力的大型综合展会,被誉为“中国农业奥林匹克盛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杨凌农高会已成为与北京科博会、深圳高交会、上海工博会齐名的中国四大科技展会之一。  相似文献   

16.
《重庆商学院学报》2007,17(5):F0002-F0002
2007年7月26—27日,由中国商业统计学会主办、重庆工商大学统计学院承办的“中国商业统计学会市场调查与教学研究会第十八届年会”在我校胜利召开。中国商业统计学会翟志宏会长及来自全国13个省、市、自治区的统计专家学者、嘉宾出席了这次会议。重庆市统计局乔广奇副局长,重庆工商大学校长王崇举教授、副校长廖元和教授、副书记朱伯兰教授等领导到会祝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的中国需要卓越法律人才。要培养我国的卓越法律人才,就需要使学生同时具备“法”、“商”的知识结构,能综合运用“法”、“商”的思维方式解决实际问题,这是我们法律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在法律专业学生就业困难El益加剧的大环境下,如何培养卓越法律人才,“五维一体”的“法商结合”法律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有效的路径,它可以突破湖南省乃至我国法律人才就业瓶颈,提升法律人才培养的社会适用性。  相似文献   

18.
统街区邻里概念的瓦解,和围绕它而起的社区商业,在中国显然还没有大规模成型.国外一般把多功能配套的商业设施及居住群体所有机构的集群统称为社区商业,但目前国内要找到这种完整版的社区商业似乎不容易. 但即便如此,在大卖场模式式微和电子商务崛起的背景下,国内也已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目光投诸到这种社区商业,这“最后一公里”的商机上.  相似文献   

19.
随着2005年7月《物权法》草案中“住宅禁商”提案的提出,全国部分大城市陆续出台了“住宅禁商”令。2006年6月19日,北京市工商局也下发“住宅禁商”文件。一纸令出,震动京城楼市。某家媒体曾评论道:“民宅禁商”三方利好引起楼市连锁反应,即既保障了住宅的纯粹品质,又让商业需求回归商业地产,还将加大中低端写字楼市场需求。尽管有人对该政策拍手称好,但笔者认为它是弊大于利。从现阶段政策执行的效果来看,“民宅禁商”导致了大量的利益受害者,进而可能引发新的矛盾。  相似文献   

20.
明清时期,由于农产品的商业化及传统手工业的兴盛,私人资本一度坐大。明朝时的商业集团,富可敌国,比如晋商、徽商,资本雄厚,以后数个世纪中,中国的商业和市场由他们操纵。清朝乾隆时,扬州100余家晋、徽盐商,资本总额达白银7000-8000万两,这个数字超出了当时清朝的国库存银。至于上海大商人张元隆、红顶商人胡雪岩、广州十三行怡和行行商伍浩官等,更是富甲天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