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1 毫秒
1.
小康之标     
小康社会,已经成为中国人的一个时代目标和民族理想;小康意味着什么?是高收入?大房子?豪华车?还是更纯净的空气?更好的教育?更健全的医疗保障?抑或是稳定的生活状态和踏实的幸福感觉?我们需要一个可以量化的小康社会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2.
谈到企业管理,很多人特别是海归和海外学者都会大谈特谈欧美企业管理如何如何先进,中国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管理如何如何落后。中国民企管理真的不如欧美吗?如果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企突飞猛进式的发展又该如何解释?如果不是,中国民企为什么总是在海归和海外学者面前不值得一提呢?我们究竟该如何看待中国民营企业和他们的管理模式?[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中国经济信息》2008,(2):74-74
“你幸福吗?”在经济快速发展、以和谐社会作为奋斗目标的中国,探求国民幸福状态,是本次调查的初衷。而当面对“你觉得现在的生活幸福吗?”这一问题时,57.32%的被调查者感觉“幸福”。其中,“经常觉得幸福”的人数占到21.17%。  相似文献   

4.
《中国经济快讯》2012,(8):34-35
什么是幸福?恐怕没人能够给出标准答案。唯一确定的是,每个人都在追求幸福,每个人的幸福都与当下中国息息相关。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如何让国民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当然非常重要。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胡大源说:"老百姓从来不用GDP来衡量幸福。  相似文献   

5.
你幸福吗?     
《走向世界》2011,(1):44-44
幸福是什么? 一个最简单的问题换来无数答案。 今天的幸福是什么?我们好像缺少一个明确的答案。无数的人在抱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但幸福却越来越少。美国密歇根大学社会研究所公布的幸福调查显示,中国人的幸福感仍在下降,现在的中国人没有10年前快乐了。  相似文献   

6.
君子爱酒     
聚会?“酒逢知已干杯少”。送别?“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郁闷?“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中国人似乎与酒有着一种天生的缘分,而对于经理人来说,酒除了具有以上的社交功能,还能极大地彰显品味。想像一下:当你轻抿一口美酒,让酒香在舌尖优雅起舞,你如何能抵挡奢华所带来的满足与幸福?  相似文献   

7.
《中国经济信息》2006,(7):74-74
中国有多少人“工作并幸福着”?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联合国内众多知名人力资源管理和心理学专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工作幸福指数调查”新鲜出炉,结果显示只有97.9%的被调查者幸福地工作着,而中国职场人整体“工作幸福指数”为2.57(最高5分,最低0分),处于中等偏下状态。  相似文献   

8.
沈忠伟 《东北之窗》2010,(21):18-18
杭州无疑是中国幸福城市的一个样板。尤其是在城市文明程度、赚钱机会、人情味等指标中一直稳定,不禁让人们产生这样的疑问:杭州是如何将城市快速发展与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结合得如此完美?  相似文献   

9.
回顾改革开放的足迹,我们有理由为取得的成就自豪。但是当看到新世纪的曙光从地平线上喷薄而出,我们在感到兴奋的同时,更应该保持警醒:中国加入WTO的最大障碍已经扫除,全球一体化的浪潮汹涌而来。中国企业在面临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将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 对于发展迅猛、然而羽毛尚未丰满的非国有经济来说,这个问题更加突出:竞争压力增大,而社会、市场、法律环境却使人担忧。还有哪些不利因素制约着非国有经济的健康发展?如何规范政府行为,如何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和水平?如何改革条块分割、备自为政、互相掣肘、出了问题又互相扯皮的管理体制?如何为非国有经济创造一个公平、宽松的社会环境?如何净化市场环境,打击假冒、保护名牌产品? 一系列的问题,在这里我们甚至无法一一回答清楚。因为这些问题不单单是只针对民营企业、针对非公经济而存在,它存在于我们目前的整个经济和社会体系之中。对这一问题。我们请来知名的社会学家、经济学家、政府领导、法律专家进行会诊。 ──编者  相似文献   

10.
《中国集体经济》2009,(1):25-25
全球金融危机,“中国制造”未能幸免于难。面对前所未有的困境,“中国制造”该如何把握?  相似文献   

11.
城市建设如何以人为本?人追求什么?城市建设追求什么?人与城市是什么关系?城市建设如何使人生活的更幸福?对这些问题每个城市建设者都应当好好思考。经济学假定:“资源是稀缺的”,“选择是必要的”,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在各种用途之间如何进行分配的。一般人只看到黄金、钻石是稀缺资源,石油、天然气是稀缺资源,却没有看到人是稀缺资源。其实,  相似文献   

12.
幸福是什么?城市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谁的幸福?在如火如荼的改革开放,经济快速发展的大潮中,如何发展才是科学的?怎样发展才能让自然资源,技术,资金,人才等各方面的要素合理配置,发挥最大效用,提升人们越来越关注的幸福指数,为一座城市的现在和未来续写和谐美好,永保魅力的发展之路?走进渤海湾畔这座清新、整洁、便利、高雅的城市,感受鲅鱼圈区的秀美与灵动,扑面而来的繁华与大气,辽东湾这个小小渔村近6年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完美嬗变给了我们答案,由一个不为人知的小渔村发展成为一个接轨国际的新城市,  相似文献   

13.
30年的改革开放,不仅大大改善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极快地提升了中国的经济实力。中国发展模式成为国际社会讨论的热点。美国《华尔街日报》的一篇文章说到,“美国经济模式遭受重创.为中国模式走向世界铺平了道路。”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解读和规范“中国模式”或“中国道路”的含义?应该怎样看待“中国道路”和“中国模式”?同其他国家的发展模式相比,如何认识中国模式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中小企业是创意创新的主体。中小企业该如何进行创新?国外有哪砦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经验值得中国借鉴?中国应该如何从制造业大国升级成为“创新型国家”?在ABAC广州会议期间,世界创意产业之父约翰·霍金斯接受了SMEIF记者的专访,他的谈话乘心是“支持中小企业,打造创新型国家”。  相似文献   

15.
傅勇 《科学决策》2008,(1):55-56
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面临两个苦楚:其一,中国企业处于全球财富链分工的末端,我们这个世界工厂十分憋屈,效益并不理想。中国制造业企业如何提升其在产业价值链上的地位?其二,中国制造的升级依稀可现,但新经济的图强却乏善可陈。企业实现财富的跳跃越来越惊险。  相似文献   

16.
郭莉 《首都经济》2012,(11):46-48
深陷困境的中国光伏企业应该如何自救,该得到怎样帮助?又该怎样突围  相似文献   

17.
今年"两会"的热门词汇是幸福。专家、媒体议论纷纷:幸福是什么?如何建立幸福感评价体系?其实有一个现成的指数几乎可以直接拿来衡量民众在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中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18.
我们很容易知道一个人的具体年龄,但你怎么衡量一个人到底有多幸福呢?幸福到底指的是什么?幸福不是因人而异的吗?  相似文献   

19.
张薇 《魅力中国》2010,(23):338-338,374
“善”一直是伦理学研究的核心范畴。究竟什么是善?其最终来源是什么?如何获得善的知识?本文以布伦塔诺和罗素为例对这些问题进行论述。布伦塔诺通过对心理现象的划分指出自明性体验是善的知识的最终来源,且最高的实践之善是一个整体,我们的道德行为都应围绕着它。而罗素认为整个善恶观念与欲望相关联,并通过智力、幸福来培养人们具有善的欲望,从而去实现全人类的幸福。  相似文献   

20.
让幸福在四季欢笑,让幸福在亲情中流淌。2012年中秋,中央电视台推出了系列《走基层百姓心声》特别调查节目《你幸福吗?》面对记者的提问,答案真是精彩纷呈,面对幸福各人有着不同的感受。我是草根,普通百姓,身在基层,我幸福吗?我们幸福吗?我灵机一动,何不做一次基层“记者”,采访一下我们家的“基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