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为载体,提高大规模生产能力和高水平研究、开发、成果转化能力,形成特色鲜明,上中下游相关配套产业互动发展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是我国培育壮大优势高技术产业,加速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进入新世纪后,国家调整了重点支持地方产业发展的方式,由过去支持专项项目转向重点支持特色优势产业基地项目.除采取直接加大对基地内项目的资金支持力度外,还将以创业投资的方式加大对基地建设的投入。  相似文献   

2.
项目推介     
项目1:四川绵阳市旅游产品开发与制造项目项目简介:绵阳市千佛山罗浮山旅游产业开发区内资源丰富,盛产枣皮、白果、茶叶等,矿泉水水质优良,年游客达200万人次以上,市场发展空间广阔。投资金额:300万元合作方式:独资联系方式:绵阳市招商局项目处电话:(0816)22316614632556传真:(0816)2232688  相似文献   

3.
张鸿铭 《浙江经济》2006,(12):32-33
(一)独具特色的九大产业集群 台州是浙江制造业的重要基地,财政收入中制造业的贡献率在70%以上。台州现有工业企业9万多家,其中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318家,超10亿元16家。目前台州已形成了九大制造业集群。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各地在实施火炬计划项目的基础上,依托区域特色资源和技术优势,一批产业特色鲜明,产业关联度大,技术水平高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火炬特色产业基地迅速成长。自1995年至今,被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认定的特色产业基地已有109家。经过10年的不懈努力,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实践表明,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在推动特色产业的集聚,  相似文献   

5.
这是一组令人振奋和欣喜的数据:江苏在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过程中,悄然创造了众多的全国"冠军":近五年来实施火炬计划项目1849项,连续几年项目数列全国第一;建立国内第一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沿江火炬带;1995年在国内建立第一个特色产业基地,现有国家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19个,数量雄居国内首位;国家和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园区17家,去年实现技工贸总收入2956亿元,园区经济总量居国内第一位;高新技术创业中心、大学科技园、留学生园等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56家,国家级高新技术创业中心数居国内第一位;全省科技活动人员总数达32.96万人,居国内第一位……一个迅猛发展的科技高地正在江苏崛起.  相似文献   

6.
周谦 《中国高新区》2009,(11):80-82
无锡高新区成立17年来,始终高举“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火炬旗帜,努力践行国家高新区“四位一体”发展定位。目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比重达73%,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比重达25%,人均R&D经费达3.8万元,科研经费占总销售收入比重达4%,省级及以上高新技术产品数达602个,国家自主创新产品占全省20%。科技创新主要指标均占全市40%以上,每年吸纳外来本科以上高校毕业生超过8000名,占全市60%以上。光伏、IC产能、制造技术均居全国第一,IC设计全国第四,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综合排名全国第五位。创建了15个国家级基地,建立跨国公司研发中心、工程中心60家。培育了以尚德为代表的全国自主创新创业重大典型。  相似文献   

7.
云南省临沧市紧紧抓住国家高度重视林业发展的历史机遇,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依托退耕还林,云南防护林、速生珍贵用材林基地、干果基地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以核桃、小瓜、澳洲坚果等为主的特色经济林产业,为山区群众增收致富开辟了一条广阔道路。截止目前全市特色经济林累计种植面积突破27万公顷,实现产值达15亿元。  相似文献   

8.
永康市素有"百工之乡"的美誉,目前五金产业占全市工业产值的90%以上,从事五金生产的中小企业达1.1万家,产业人数超过40万人,五金产品达一万多种,其中十多种产品销量居全国之最,100多种产品销量居全国前三位;形成了以永康为核心,辐射到周边武义县、缙云县的全省唯一跨地区、跨行业"双跨型"永武缙五金产业集群。与此同时,五金产业集群企业大多起点较低、规  相似文献   

9.
王瑛 《改革与战略》2009,25(8):141-144
在产业转移的大潮中,建设区域性加工制造基地是后发展地区实施工业化追赶型战略的必然选择。文章首先探讨了区域性加工制造基地的内涵与特征,并总结国内制造业基地建设的成功经验及启示,进一步提出按照产业集群要求建设区域性加工制造基地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张赞弘 《发展》2012,(10):31-32,35
酒泉是全国风能光热资源丰富的地区之一,风能储量为2亿千瓦,可开发量在8000万千瓦以上,年满负荷发电达2300小时以上;光热资源可开发量在20亿千瓦以上,满负荷发电时间达3321小时以上。有1万平方公里平坦开阔的戈壁滩适宜连片建设大型风光电场。为配套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百万千瓦级光电基地建设,在酒泉工业园区建成集风光电装备组装、主要部件生产以及配套服务于一体的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成为国内产业规模最大、产品型号最多、配套能力最强的风光电装备基地。  相似文献   

11.
从区域经济学的角度看,制造业基地是指基们品具有国内或国际市场优势的专业化产业区。把普通产业区打造成先进制造业基地,既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直接表现,也是提升区域产业核心竞争力和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与关键所在。对广大已有良好发展基础的浙江产业集群而言,通过积极措施  相似文献   

12.
《港口经济》2012,(10):61-61
作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之一的天津滨海新区空港经济区,航空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正不断完善,中航直升机、空客A320天津总装线等一批高端航空产业项目加速聚集。预计到2013年,该基地航空维修、航空物流和航空教育培训产业将初具雏形,民用航空产业总产值将达450亿元,从业人员达5000人。未来有望建成我国新兴航空产业基地。  相似文献   

13.
宜州市在发展壮大桑蚕产业中,注意从政策各方面加强对农户种桑养蚕的引导扶持,推行产业发展基地化、服务网络协会化、种养模式生态化、蚕茧加工本地化的“四化”政策,使全市桑蚕产业较好地实现发展速度与发展质量的有机统一,得以健康快速发展。2005年,该市桑园总面积达17.4万亩,养蚕农户达8万多户,预计全年蚕茧产量达2.4万吨,蚕农人均收入达800多元以上。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商丘市本着“工厂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营销、社会化服务”的原则,大力加强对“农字号”龙头企业和农产品基地建设,取得成效。目前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2000多家,农民从第一产业转为二、三产业人员达10.4万人,使农产品就地转化率达40%以上。其中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已发展到500家,带动  相似文献   

15.
云阳县是畜牧业大县,也是全国山羊优势产区,全县有草山草坡221万亩,年产农作物秸秆60万吨以上,可载畜500万羊单位。近年来,云阳县围绕打造重庆市牛羊大县目标,立足资源,科学规划,通过政策驱动、龙头带动、科技推动、市场拉动,创新发展模式,探索出了一条养殖规模化、基地规范化、产业链条化、市场多样化、效益明显化的路子。2009年,全县饲养山羊99万只,肉牛19万头,分别居全市第一和第二。  相似文献   

16.
产业扶贫这条路,我县走了好些年。近几年,县委、政府立足现实,审时度势,趋利避害,扬长避短,在产业建设上走新路,出新招,高标准,严要求,终于使全县的五个支柱产业规模越来越大,品质越来越好,效益越来越高。而且,这些产业的覆盖面已遍及全县所有贫困乡镇,吸纳了 90%以上的贫困农户,扶贫的效益日趋显现。截止 1999年底,全县贫困人口降至 12万人, 6年间有 56万人解决了温饱,有 1 8万人实现了脱贫。   总结我县产业扶贫的实践经验,要搞好产业扶贫,务必要坚持做到“五要五忌”。   一、路子要实,项目要准,切忌“东施效颦”   产业扶贫一定要立足现实,依托资源,选准项目,找准路子,否则,不是劳民伤财也会事倍功半。根据安远的区位、气候、资源、传统习俗等现实情况,我县及时提出了“主攻农业兴产业,发展产业促扶贫”的扶贫攻坚战略,确定果业、西瓜、生猪、食用菌、中药材等产业为长期发展的重点项目。这些项目实施后发展迅速,扶贫效果显著。现在,果业已成为全县经济的半壁江山,西瓜、生猪、食用菌已构成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这说明选择以上产业实施扶贫是符合县情民情的。   二、基地要连,规模要大,切忌“天女散花”   搞产业既要有基...  相似文献   

17.
台州产业发展战略定位是:打造长三角南翼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绿色农产品基地、生态旅游基地和华东最大的电力能源基地。产业发展规划引导必须坚持布局优化、集约发展与产业提升、空间拓展并重的原则,强化产业集群优势,优化城镇体系,强化要素保障,积极拓展空间。  相似文献   

18.
日前出台的《福建省“十一五”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专项规划》提出,做大信息、机械、石化等一批主导产业集群。其中石化产业着力建设湄洲湾和厦门海沧两大产业集群。其中,湄洲湾石化产业集群以环湄洲湾南北岸诸多天然深水良港为基地,建设福建炼化1200万吨炼油和80万吨乙烯、80万吨聚乙烯、47万吨聚丙烯、26万吨苯、70万吨对二甲苯等装置,[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河北经济研究》2005,(9):22-23
从总体情况看,邯郸市县域产业发展已初步形成产业集群41个。按规模划分,产值超过10亿元的产业6个,产值为1—10亿元的产业24个,产值低于1亿元的产业11个。产业涉及企业(加工户)不少于6990家,工业总产值超过4151.31亿元(相当于2003年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6.7%),总利税超过27亿元,相关从业人员达36.3万人。  相似文献   

20.
淮南市应立足现有产业经济特点,推进煤、电、化产业集群发展,加快推进亿吨煤基地、火电基地、华东煤化工“三大基地”建设,打造区域品牌,提升城市竞争力。积极促进与长三角地区的互动发展,抓住长三角地区能源紧缺的机遇,发挥资源优势,加快“三大基地”建设进程,为长三角地区提供能源支持。实现与长三角地区互动发展。在亿吨煤煤基地建设上,进一步加快已开工8对矿井建设。在千万千瓦火电基地建设上,加快田家庵电厂技改、平圩电厂二期工程,田集电厂一期、洛河电石三期建设进程,开工兴建凤台电厂一期工程以及瓦斯发电、低热值煤发电等项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