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耀清 《活力》2013,(12):83-83
拍一部优秀的专题片.画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而画面的信息量有无或大小,又决定着画面的质量。尤其是画面语言在电视纪录片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是其他任何一种体裁和语言形式无法超越的。一、画面语言是交代背景信息的必要手段在纪录片中对一些背景信息如生活、历史等方面的.都可以利用画面语青进行交代。画面语言使纪录片的现场感更加强烈镜头将拍摄对象的有声形象真实地记录下来,电视纪录片采用画面语言的方式。对现场事物进行了真实的再现。使观众达到了身临其境的感觉。  相似文献   

2.
2012年,《舌尖上的中国》、《故宫100》、《梁思成、林徽因》等一批优秀电视纪录片精彩纷呈,吸引了无数人的眼球。随即在网络也掀起了一股纪录片热,各媒体网站和视频网站上纪录片的点击量一路飙升。尤其是这些纪录片的配音解说,精彩打磨,精雕细琢,语言与画面相融,叙事与抒情交织,创造出各具特色的解说风格。这些作品的成功,印证了我国纪录片解说者数十年不懈努力的探索历程,彰显了解说在纪录片创作中的重要作用和无穷魅力。  相似文献   

3.
姜鹏 《活力》2010,(6):247-247
一、电视新闻画面的真实性 就电视摄像而言.电视画面是摄像机从开机到关机不间断地拍摄所记录下来的一个片段,我们又可以把它称作电视镜头。电视画面和电视镜头是可以通用的,是一个对象的两种称呼.只不过因场合不同各有选择。当然,作为观众所看到的电视节目是经过多重的编辑、修改、制作以后得到的,那么我们就可以简单地把他们在电视屏幕上看到的那个活动的图像,称为电视画面。  相似文献   

4.
任宏 《活力》2011,(7):162-162
解说词。顾名思义即口头说明解说的词。也可以说,解说词是“口头文学”。它依靠文字对事物、事件或人物描述、叙说,词语的渲染来感染受众,使人们在对其所表述的内容有所认识和了解的同时。起到更进一步加深认知和感受的作用。就电视专题片的解说词而言.它是对电视画面内容的文字解释和说明。  相似文献   

5.
敖德佳 《活力》2010,(12):248-248
自1926年英国人格里尔逊为纪录片命名以来,业内人士就从来没停止过对纪录片界定及创作方法的争论和探讨.特别是纪录片成为电视传媒一种主要体裁后,更是众说纷纭。然而,不论怎样争论与探讨,电视纪录片仍然如雨后春笋般的蓬勃发展,并以强大的生命力不断拓宽自身领域。  相似文献   

6.
郝良纯  邬宽滨 《活力》2011,(11):262-262
在中国.DV于1999年前后开始兴起。由于DV轻便灵活、操作简单而又易于隐藏,正契合了纪录片个人化的操作方式。因此。大多数DV拥有者最有可能用手中的DV来摄制纪录片。 DV纪录片是什么?各国不同时期的纪录片工作者都为它下过各种定义,但有一种定义是得到一致赞同的:DV纪录片不是虚构文学。而是一种“非虚构性”的电视作品。它记录的是在真实的环境里,真实的时间内发生在真实人物身上的事件。这就告诉我们,真实是DV纪录片最根本的特性,是DV纪录片的灵魂。  相似文献   

7.
李艺彩 《活力》2012,(7):47-47
电视对人类以往的时空观给予突破性的开拓和变革。这不仅强化了它自身的美学创造机制。而且比以往的各种艺术形式具有更大的艺术负载能力,更大的美学含蓄和艺术力量。纪录片《最后的原始森林》描绘了戈尔维沙森林这一欧洲最后残存的原始森林的生态风貌。谱写了一酋精炼、生动、声情并茂的原始森林交响曲。全篇除去始末两处着墨很少的语言解说以外。几乎全靠伴有音乐的有声画面语言的魅力吸引观众。  相似文献   

8.
赵岩 《民营科技》2014,(8):270-270
电视画面构图中要求画面构图一次完成;从画面效果来看,电视与摄影、绘画一样也是一种视觉艺术,具有造型艺术的基本特点。电视画面的构图要有固定的横幅格式;画面的视点可变;电视的画面形式是运动的;电视画面中还要参入有时间因素的构图;前后镜头的内容和拍摄技法要和谐统一。与此同时,电视摄像构图还应具有自己独有的特点。介绍了电视摄像画面构图的特点和基本形式,对电视摄像画面构图艺术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王晓利 《活力》2011,(10):92-92
传统视角:叙述者的凸现与隐藏 上世纪80年代,在跌跌撞撞中开始纪录片探索之路的《话说长江》,一改过去画面配解说的叙述风格,设置了两个主持人:陈铎和虹云,运用图像和迭画的技术手段将他们推到了画面上,让他们公开承担纪录片主题思想传播的代言。虽然《话》已经将以前隐藏于屏幕后面的解说员推到了前台,但是从叙述学角度说  相似文献   

10.
裴立敏 《活力》2011,(12):232-232
拍一部成功的电视专题片,画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而画面信息量的大小、多少,又决定着画面的质量。通过观看多部地方台拍摄的电视专题片.我们发现,绝大多数专题片,缺乏画面的信息量,有的甚至没有给观众传递有价值的信息。这里固然有拍摄人员的技术原因外,更重要的是没有真正了解画面信息在专题片中的作用,或者说,根本没有重视画面信息。那么如何提高画面的信息量呢?我想应该首先明确这样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杨慧超  卢侠 《活力》2010,(12):228-228
节奏本是音乐术语,但是被借用到其他学科领域,则是表现均匀、规律性的起伏波动。笔者认为.电视纪录片便是以节奏为生命线的.可以说“节奏”是纪录片所呈现出来的一种整体的速度和美感。  相似文献   

12.
闫姝莹 《活力》2014,(6):124-124
电视现场报道是指电视新闻记者在采访现场通过话筒或者镜头,采访现场有关人员,解说现场实况,直接交代、播报新闻事实的报道方式,是最能发挥电视的特长以及优势的报道形式之一。电视现场报道是一种比较灵活的新闻表现形式,记者可以直接在现场通过画面、语言等手段向观众呈现出来,正因为如此,电视新闻媒体有着比其他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郝良纯  邬宽滨 《活力》2011,(11):208-208
电视纪录片是一个社会的晴雨表。作为一种媒介或工具的电视纪录片与社会的紧密度,是随着不同时代的社会特征和社会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的。中国纪录片发展到今天,越来越转向直接面对中国社会.而且是最底层,最真实的层面。无论是题材、风格、样式、类型,还是创作人员的构成,拍摄使用的介质,传播的渠道都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势。纪录片创作以真实性为前提,是“以声画合一的现场实景为拍摄主体的纪实风格”的节目。  相似文献   

14.
杨柏玲 《活力》2013,(6):105-105
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市场化问题从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萌芽阶段,在之后的时间里逐渐受到重视.中国电视纪录片界的专家、学者、纪录片工作者纷纷用自己的热情和行动为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市场化问题出谋划策。但由于先天性不足和创作环境的影响,以及市场化问题的诸多因素.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市场化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相似文献   

15.
麻雪莲  栗辉 《活力》2005,(5):230-230
电视新闻的“广播化”,应该是一种“返祖”现象。我们都知道,画面是电视节目最重要的构成要素,电视新闻更不例外。在电视新闻中,文稿通常被称为“解说词”,是用来对电视画面进行解说的。必须依附于画面存在,一旦失去画面,再精彩的语言也显得苍白无力。近年来,细心的观众也许会发现,现在的电视新闻节目中,口播新闻数量明显增多。播报的范围也明显扩大了。在2004年中央电视台2月23日的《现在播报》节目中一连气口播了五条新华社的电讯稿,这在过去是难以想像的。这一现象的出现,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16.
朱冶 《活力》2013,(4):124-124
纪录片是声画结合的艺术,它不仅仅为我们的视觉提供了直观形象,而且也为听觉提供了借助于想象、联想、情感等手段而形成的内心视像。尽管现代科学已经证明了人类从外部世界所获得的信息大部分是通过视觉得来的,但是通过听觉从外部世界所获得的信息从来都是不可缺少的。而解说词就是属于诉诸听觉的一种信息传递手段.它以电视画面为基础,在与画面的相互配合、相互依存、相互加强的关系中,形成了自身的特点,发挥着叙事、抒情表意、结构、补充强化、提炼升华等诸多独特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刘振国 《活力》2014,(13):59-59
一、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概述 深度报道是一种介于动态新闻和评论新闻之间的相对独立的报道形式。电视深度报道是指充分发挥电视媒体的优势,通过对画面、解说、字幕、现场同期声效果等多种因素的有机结合,对电视新闻的深度进行挖掘,并以最快最佳的传递形式报道给广大受众。电视深度报道通过系统提供新闻背景材料、分析和解释新闻事实的性质、原因、结果等,就社会现象、经济现象、生活现象和广大群众普遍关注的难点和热点问题进行深层次地剖析、揭示其内在本质从而正确引导舆论、解惑排疑。  相似文献   

18.
单连德 《活力》2014,(3):63-63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升,航拍作为一种电视拍摄手段越来越多地呈现在大型纪录片、专题片、新闻报道和户外真人秀等节目中。航拍以其独特的视角,全面而形象的展示拍摄地点,宏观而又有冲击力的画面,给观众带来焕然一新的视觉享受。以多种航拍设备的应用为基础的航拍,既增加节目的信息量,又增加了电视节目的可视性,大大延伸了电视传播的广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19.
苑洪春 《活力》2011,(5):202-202
电视区别于报纸与广播的最大特点是视听结合,声情并茂。在电视新闻中,画面、解说词、同期声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是同期声,它在烘托节目主题、渲染现场气氛、展示人物个性等方面发挥着画面无法替代的作用,给人以强烈的现场参与感、感染力和说服力。广义上说,电视新闻同期声是记者在现场录制画面时同时录下的各种声音。包括记者出镜解说、新闻人物语言、环境背景声、现场声响效果等。本文主要探讨新闻人物同期声的运用问题。  相似文献   

20.
王丹 《活力》2013,(13):50-50
后期制作是完成电视新闻作品的必要步骤,它不仅是保证制作质量的技术处理过程.也是进行艺术再创作的过程。图文字幕是观众从电视画面的捕捉消息的一个重要来源,是电视画面中的不可或缺的部分,不仅是一种对节目装饰和说明的手段。而且已经成为电视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