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银行卡作为一种操作便捷、功能较全的金融支付方式,已经成为人们经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一些不法分子正是利用银行卡便捷的使用方式,进行洗钱犯罪活动。如何防范银行卡洗钱犯罪活动,已越来越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本文从银行卡使用特征入手,对如何防范银行卡洗钱犯罪进行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2.
银行卡作为一种操作便捷、功能较全的金融支付方式,已经成为人们经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一些不法分子利用银行卡便捷的使用方式,进行洗钱犯罪活动。如何有效防范银行卡洗钱犯罪,已越来越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本文从银行卡发卡及使用特征入手,对如何防范银行卡洗钱犯罪进行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3.
本文概述了银行卡领域洗钱的阶段及洗钱的一般方式,对银行卡领域洗钱的隐蔽性特性进行了阐述,归结了现阶段银行卡反洗钱的难点,提出了银行卡领域反洗钱在明确报告主体及可疑交易识别等方面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4.
作为重要的非现金支付工具,近年来银行卡产业发展较快。在银行卡业务不断提升金融机构中间业务、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为犯罪分子洗钱活动提供了可乘之机。  相似文献   

5.
文章基于国内外已有文献回顾,立足当前我国POS收单市场发展及反洗钱监管现状,从POS收单市场洗钱风险由银行向非金融支付机构迁移、信息不对称加大POS收单市场洗钱脆弱性、POS收单市场易被作为虚假交易洗钱渠道、国际银行卡组织网络易被作为跨境非法资金流动通道等四个方面,对我国POS收单市场当前主要洗钱风险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有针对性地分别从加强对非金融支付机构反洗钱监管、授权银行卡组织牵头推进银行卡产业各方信息共享、督促收单机构进一步健全反洗钱内控制度、强化国际银行卡组织反洗钱监管等四个视角,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POS收单市场反洗钱工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银行卡反洗钱的开展,涉及监管机构、银行类金融机构、第三方支付机构、银行卡组织等诸多主体,产业链中某一环节(或领域)反洗钱力量增强,必然会导致银行卡洗钱犯罪向产业中反洗钱力量薄弱环节(或领域)迁移。故而,需构建基于银行卡产业宏观角度的反洗钱体系、从银行卡产业角度开展反洗钱工作,以提升银行卡对洗钱犯罪的免疫力。当前,国际社会对银行卡反洗钱问题的研究很少。已有相关研究,也仅是针对信用卡发卡和商户收单活动(The Wolfsburg Group,2009),或是预付卡等新支付工具洗钱脆弱性研究(FATF,2006/2010)。在我国,对银行  相似文献   

7.
王凡 《金融纵横》2011,(5):65-68
支付清算组织属于非金融机构,在收付款人之间作为中介机构,提供网络支付、预付卡的发行与受理以及银行卡收单等部分或全部货币资金转移服务。支付清算组织因其产品及服务的特点,存在被利用实施犯罪资金转移、分散、套现等洗钱行为的风险。本文拟采用主层次分析法,通过构建支付清算组织的z-score模型,利用综合评价函数来评价支付清算组织反洗钱风险程度,实现对其定量化评估的目标。在模型实证结果基础上,分析支付清算组织洗钱风险构成状况,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及监管对策。  相似文献   

8.
刘阳 《金融电子化》2007,(12):75-75
近年来,随着金融改革的加快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网上银行、网络虚拟货币、银行卡、电子支票、电子钱包等电子支付工具得到了长足发展。这对于促进居民消费、减少现金流通及降低交易成本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同时,犯罪分子利用电子支付交易的特点,将其作为洗钱工具,逐渐成为洗钱犯罪的新动向,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时代,银行卡网上交易和虚拟账户支付并存成为支付主流。银行卡在支付形态、安全性和体验性方面具有优势,有利于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银行卡产业的自组织、协同进化、适应性、网络化特征使其具有良好的生态优势。"银行卡+"时代银联应继续引领银行卡产业发展方向,降低交易成本,防控产业风险,提供全球化的安全、高效、便捷的支付清算服务,加快银行卡产业链价值流动,推动个人支付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10.
随着银行卡逐渐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各种创新的支付方式不断涌现。本文通过对国内银行卡支付方式创新的现状研究,发现其受到安全、诚信、商业模式和消费习惯等因素的制约。通过借鉴支付产业较为成熟的欧美国家的经验,对我国银行卡支付创新的发展就政府部门、银行卡组织、商业银行和第三方支付机构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金融》2008,(5):F0002-F0002
银行卡的支付结算 支付结算功能是银行卡的关键用途和实质内容。由于银行卡的国际规范性,其支付方式较为丰富。  相似文献   

12.
摆脱银行卡的束缚,将线上与线下、现场与虚拟的支付融为一体,为消费者创造更便捷、更安全的支付体验……无卡支付的诸多优势将使其在整个支付体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万事达卡国际组织(以下简称“万事达卡”)相关人士认为,虽然常规的卡片支付方式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会过时,但是越来越多的支付行为将通过手机或其他移动设备进行,移动支付将是无卡支付未来发展的重头戏。  相似文献   

13.
支付是现代金融体系的基础,在互联网金融时代,则表现为移动支付与第三方支付。没有移动支付与第三方支付,也就没有互联网金融。移动支付、第三方支付不仅具有交易成本低的优势,并且还同时具有金融商品属性。在未来,移动支付可能会取代现金和银行卡,成为主要的支付方式。  相似文献   

14.
魏岩 《现代金融》2010,(6):21-21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互联网的普及.网上银行、网络虚拟货币、银行卡、电子支票、电子钱包、手机支付等电子支付工具得到了长足发展,对于促进居民消费、减少现金流通及降低交易成本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同时犯罪分子利用电子支付交易的特点.将电子银行交易作为洗钱工具已逐渐成为洗钱犯罪的新动向.需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手机支付与银行卡作为非现金支付工具,在业务属性、技术条件、受理场景、用户体验、市场竞争等方面存在诸多共性和差异。基于PEST框架的基本分析方法,从政策、经济、社会、技术等发展环境要素出发,揭示手机支付的迅速发展影响了支付体系格局。手机支付与银行卡融合发展将更趋明显并对银行卡形成替代关系,其替代效应在未来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6.
庞晓霞 《河北金融》2011,(11):45-47
随着科技和网络的高速发展,第三方支付作为一种新兴的支付方式以其高效、快捷、便利的结算优势受到各方消费者的青睐.然而,这种支付方式带来极大社会效益的同时,也给洗钱犯罪分子的违法活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本文对第三方支付业务发展的基本情况及第三方支付业务中存在的洗钱风险进行了分析,提出相应的监管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从网上银行业务中透析洗钱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金融改革的加快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网上银行、网络虚拟货币、银行卡、电子支票、电子钱包等电子支付工具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这对于简化支付手续、减少现金流通及降低交易成本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同时也给犯罪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犯罪分子利用电子支付交易的特点,将其作为洗钱工具,逐渐成为洗钱犯罪的新动向。网上银行的“洗钱”现象应该引起我国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8.
“刷卡”消费、ATM取款、转账支付……银行卡作为一种新兴的电子支付工具,在改变人们支付习惯和支付方式的同时,正拉动着一个新兴产业的崛起,这就是集电子信息技术和现代金融服务于一身的银行卡产业。  相似文献   

19.
从贝壳到金属,从纸币、支票到银行卡,人类社会的支付方式几经变迁。但是,支付方式的演变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迅速,支付体系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复杂。 支付方式的最新发展是以电子支付为标志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进步,网络经济和电子商务的实质性进展,以及银行卡业务的快速发展,使得电子支付在近些年不断扩展版图。  相似文献   

20.
随着支付行业快速发展,支付产品形态不断推陈出新,给人民群众的生活带来极大便利。条码支付具有支付便捷、应用门植低的优势,在推动普惠金融和优化我国移动支付环境建设方面能够发挥积极作用。近年来,随着4G高速移动通信网络的普及,以及支付宝、微信等行业领军者的大力推广,条码支付在中国已经遍布大街小巷、各行各业,成为最受欢迎的一种支付手段,有逐渐取代现金、银行卡等传统支付方式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