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骗”母记     
每次回家,总要给母亲带一些她爱吃的东西。当我盘腿坐在热乎乎的炕头上,与母亲一起吃饭的时候,总要一次次挡住她往我碗里夹菜的手,以不想吃、不爱吃等理由"骗"她,免得她把好吃的都留给我。这个"骗"还是从母亲那里学来的。  相似文献   

2.
怀念父亲     
那个坚强的男人病了 那天上午,我正在上班,有同事告诉我:"你母亲找你."出来见到母亲时,红着眼圈儿的她告诉我:"你爸住院了."  相似文献   

3.
假期,大家庭聚会.母亲在做一道"冰糖肘子",她颇得意地说:"这道菜我是跟电视上学的,各种配料、调料都齐全,味道一定特别好!"妹妹听了,凑上前去说:"期待中!我真想吃出小时候过年吃肘子的味道,那叫一个香啊!"母亲信心十足地说:"我估摸着,这道菜一上桌就会一抢而光."听了母亲和妹妹的对话,我也满心期待.  相似文献   

4.
陪聊     
我母亲喜欢和我聊天,她从乡下老家来,家乡的新鲜事稀奇事,她都说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我给她聊聊城里的怪事趣事,她也很喜欢听。但我没有多少时间陪母亲聊天,因为一家人的生活担子全压在我一个人身上,吃饭穿衣要钱,孩子上学要钱,母亲身体不好,看病吃药要钱……我的工资不够  相似文献   

5.
《农家之友》2010,(9):21-22
今年1月,一位新疆读者打通了我的电话,她是一名中学老师,也是一个2008年参加高考的学生的母亲。她在电话里的语气和任何一个亲眼目睹孩子遭遇不公的母亲一样,焦灼、无奈,后来,她传真来自己写的一份举报材料。从这份材料中,我了解到,她的女儿因为有可能存在的招生"潜规则",失去了考取第一志愿的机会。  相似文献   

6.
基石     
如果说,我在农村信用合作社这块贫瘠的土地上筑起了坚实的小巢,那么,小巢的坚韧不拔完全归功于我母亲那强硬的基石。 我的母亲是一位极其普通的中国农村妇女,五十多年的沧桑从她那饱经风霜的脸上一眼便能看出。然而,她省吃俭用,含辛茹苦地把我抚养成人后,并没有减少对我的关心和爱护,而是始终用她那勤劳的双手和赤诚的一颗心支撑着我的事业,抚育着我成长。  相似文献   

7.
腊月是农历枝头最意味深长的一朵梅花,如期绽放在母亲紧张而忙碌的手上。从腊月初一开始,母亲就叫我把整个腊月的天数,用阿拉伯数字写出来贴在墙上,每过一天她就用铅笔圈一天。虽然母亲斗大字不识一个,但她对数字并不陌生。  相似文献   

8.
好好干     
<正>每到年关,我都会或多或少地给母亲几百元钞票,让她添加一件衣服或者买些生活用品,而每次母亲总是百般推辞,说孩子大了要上学等等,我也想方设法塞给她。我心里清楚母亲为我们几个儿女付出的艰辛,而她总是坚强地面对一切,很少提及过去的事,每次见面总是叮咛我:"上班的时候好好干,好好干!"听得多了,我就对这三个字也有了一种深刻的认识,这不仅是老娘对我的一种鼓励,更有一种寓意深刻的寄托。大年初一,我与妻子像往年一样,早早将家里收拾了一下,便领着孩子往老家赶,  相似文献   

9.
我的母亲,是农村会计队伍中的普通一员。同时,她又是一位勤劳、俭朴、聪慧、善良的女性。母亲读书不多,刚读初中就遇上了“多事之秋”,论天资母亲考高中上大学是没有问题的。然而,“文革”耽误了她。母亲不示弱,要胜任会计,便虚心向别人请教,积极参加各种培训,终于获得了会计员证书。一次县里组织农村会计培训,学习内容有《会计学》、《统计学》、《财务管理》等学科,在短时间内要学完厚厚的这几大本书,对于一个文化程度较低的农村妇女来说是难上加难了。我也为母亲捏着一把汗。然而,母亲没有打退堂鼓。她认为这是提高自己业务水平的好机会,…  相似文献   

10.
大年初六的早上,我又背起包准备上路了。母亲站在路口,目不转睛地看着我,嗫嚅着嘴唇。半晌,她用颤抖的声音问:“孩子,啥时再回家?“母亲这句问话我听了许多次了, 却一下子不知如何回答。  相似文献   

11.
慈母会计情     
在我刚记事的时候,母亲就是生产队的会计。每到晚上,我经常看到母亲坐在灯下,一边拨着算盘,一边写写算算。静静的夜晚,倾听着清脆的算盘声,我不知不觉地进入了梦乡。醒来后,母亲依然坐在那里,脸上虽然带着一丝倦意,可她还是那么专注,那么投入。从那时起,我就感到:做一名会计是很辛苦的,我从心里敬佩做会计的母亲。上小学以后,母亲为了培养和锻炼我的能力,就开始教我背珠算口诀,打算盘,并帮她计算数字。有时,我算了几遍,可是每次算出的结果都不一样,就显得很不耐烦,母亲见此情景就教导我说:“干什么事都要细心,要有耐…  相似文献   

12.
母亲的生日     
谢孝军 《农家之友》2009,(30):51-51
对母亲的爱,我不知道从何表达,这些爱里,也夹杂着和母亲的争执,甚至对母亲的批评。我记得以前我爱吃松花蛋和醪糟,每次回家,母亲都计算着日子,给我备好这些东西;现在回家,母亲依然会把一些农村的特产留给我们,例如核桃、鸡蛋等;每次离家的时候,母亲总是希望我们多带些东西走,但是这常常闹得不开心——她叫我带,我说路远、麻烦;她叫妹带,妹也不会带的,所以前几天她和妹妹争执起来了,说妹妹“又说城里蛋不香、米贵,  相似文献   

13.
很多时候我会想起故乡贫膺的土地和土地一样贫膺的芥菜在母亲温暖的目光中茂盛地生长繁衍顽强成母亲心头鲜活的绿那些没有语言的植物生命中最普通的一种往后的日子里母亲把她琐碎的心事与油灯薰香的夜晚腌制成两坛咸菜一坛给我的父亲下酒一坛用来喂养她的三个孩子很多时候我一想起故乡的芥菜或咸菜还有养育过我的贫膺土地我的泪就再也无法忍住想起芥菜或咸菜@王秋凌$农发行江西省分行 ~~  相似文献   

14.
母亲(散文)张维华1993年12月,我在二十多年半脱产农经员的坎坷道路上转了干。欣喜之余,我感激党和政府,同时我想到了母亲。母亲65岁了,她从小失去父亲,在艰难奔波中长大。出嫁,生我,养我,在我刚读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我的父亲又因赌博犯罪被判刑坐牢,一...  相似文献   

15.
我家住在山区,家庭条件不好,母亲便把我送到姑姑家上中学.姑始家境也不好,但她还是全力供养我,直到高中毕业。我家和姑姑家隔山隔水,母亲不能常来看我,但她总是想着法儿疼爱我。  相似文献   

16.
预支幸福     
记得小时候,母亲总喜欢一边做针线活,一边絮絮地和我说话。母亲在做棉被,已经做了半天了,她咬断最后一根棉线,把顶针从手指上取下来,望一眼窗外的阳光,说:“等明年呢,咱家就盖上新房了,到时候留一间屋给你和你妹。你们从小就爱千净,我再做两床新被褥,里里外外那是新的……”我拍着手跳起来:“咱家要盖新房了,我们要有新被褥了!”  相似文献   

17.
怀念母亲     
母亲去世已经好多年了,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对她老人家的想念却愈来愈强烈。每当看电视,只要是与母亲有关的,特别是看到有母亲关爱孩子或者是母亲受苦的情节,我都会泪流满面。  相似文献   

18.
正在那间昏暗不明的灶房里,母亲以缓慢无声的姿态,靠近了那只立在墙角处,挺着圆鼓鼓大肚子的米缸,继而将一只干硬的鸡爪似的手伸了进去——她是想从米缸里掏出一点微笑来,然而掏出的却是一声叹息……这是母亲在我童年岁月里反复上演的一个情境。因其反复多次而在我的记忆里生了根,无法与如水的时间和解。母亲的反反复复,不厌其烦,目的很简单:我们活着每天都需要吃饭,需要向米缸索取粮食。是的,你已经注意到了:我"吃饭"的时间量词是"天",而不是"一日三  相似文献   

19.
今年3月份,我刚休假回来,听同事说有一个妇女曾经到信用社找过我好几回。第二天,果然那个妇女又来了。她说她是沙溪镇少年村谢龙生的妻子,来找我是还给我送给她家的100元钱,那不是她丢的钱。我记起来了,谢龙生是个拖欠户,欠信用社几千元贷  相似文献   

20.
她的一生酸甜苦辣都有。她的外表象一捧沉甸甸的黄土,内心象一滴亮晶晶的泉水。她将全部身心无私奉献给巴山和汉江一般的农金事业,从平凡的工作中显示出一种伟大的人格力量,一种奔腾的创造源泉。她就是全国金融系统劳动模范、’95改革中的“三秦巾帼十杰”之一陕西省南郑县中新信用社主任舒芝英。 舒芝英1950年出生于北邻汉江的中新乡。人穷、乡穷、社穷,是当地的真实写照。舒芝英曾面对家乡这位伟大贫穷的母亲,做过许许多多的玫瑰色的梦幻。1971年,她步入信用社大门,便下定决心去奋发,实践当年在汉江之滨面对蓝天流水立下的铿锵誓言:“我是黄土地的女儿,是女儿就要为母亲多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