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县域综合发展向好百强发达县更显活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据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对全国县城社会经济统计资料进行测算,2002年我国县城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平均分数达到29.1分,位列前100名县域的综合发展指数达到59.8分,与全国县城平均水平相比更显发展活力。位列前10名的最发达县域分别是广东顺德、广东南海、江苏昆山、江苏张家港、江苏江阴、  相似文献   

2.
据县域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测算结果,2001年最发达县的前10位依次是:广东顺德、广东南海、江苏张家港、江苏江阴、江苏昆山、江苏常熟、浙江萧山、江苏太仓、上海南汇、浙江绍兴。一、最发达100名县(市)是我国县域发展的排头兵  相似文献   

3.
2004年全国县域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前100位测评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波通讯》2005,(2):41-41
从2000年开始,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每年根据对全国2000多个县的社会经济统计资料,从发展水平、发展活力、发展潜力三个方面对县域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进行测算,以客观评估县域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更为科学地描述县域发展轨迹。根据洲算和统计结果,每年公布综合发展指数前100位县以及重要单项指标前100位的县。  相似文献   

4.
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在城市竞争上抢占制高点,可以说是新一轮区域竞争的"制胜法宝".自改革开放特别是1998年率先实施城市化战略以来,浙江城市化发展走在全国前列,201 1年城市化率达到62.3%,居全国省区第3位. 但在中心城市发展方面,无论是规模数量还是综合实力,广东、江苏都要"更胜一筹"——浙江现有设区市11个,而广东、江苏分别有21个、13个.浙江设区市市区面积和人口分别占全省的17.4%和31.6%,广东和江苏分别为18.1%、39.2%和26.4%、35.4%;设区市市区生产总值占全省的46.4%,广东和江苏则分别达到85.1%和51.6%.另据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显示,浙江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在前50名的仅3个,而广东和江苏则分别有6个和7个.  相似文献   

5.
比较视觉下的广东县域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金全 《特区经济》2006,(3):278-279
本文运用县域经济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和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指数的评价结果,从横向和纵向的角度,对广东县域经济进行了新的认识和评价,并基于研究的基本结论提出加快发展广东县域经济的若干思路。  相似文献   

6.
比较视角下的广东县域经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县域经济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和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指数的评价结果,从横向和纵向的角度,对广东县域经济进行了新的认识和评价,并基于研究的基本结论提出加快发展广东县域经济的若干思路。  相似文献   

7.
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县域经济的发展潜力往往会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潜力,而差异和极化是反映县域发展程度和发展潜力的关键指标。以中国广东和江苏两省的县域经济为研究视角,从差异和极化角度进行指数分析。结果表明,江苏县域经济水平显著高于广东,差异和极化程度也高于广东;指数区域分解显示,江苏的县域差异主要由区域间差异造成,而广东则主要由区域内部差异造成;利用基尼系数分析三大产业结构对区域不平衡程度的贡献度发现,两省均是第二产业对差异贡献度最大,第三产业次之。  相似文献   

8.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的现实选择.改革开放20多年来,位于“长三角“的上海市、江苏、浙江省经济发展迅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其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也位列全国前茅.文章首先探索和总结了“长三角“县域经济的发展轨迹和成功经验,其次对河北省与“长三角“县域经济进行了对比,最后“长三角“县域经济提出了河北省县域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9.
山东、江苏、浙江和广东同属我国东部沿海省份,经济总量位居全国前四名,经济增长也较快。目前,四省人口总量占全国的24%,国土面积占全国的5.6%,而创造的地区生产总  相似文献   

10.
近期,各地陆续发布上半年经济数据.截至目前,31个省区市地区生产总值数据均己出炉.数据显示,广东、江苏、山东经济总量位列前三的格局仍在持续.与全国上半年12.7%的经济增速相比,10个省区市经济增速"跑赢"全国,湖北增速最高,达到28.5%.  相似文献   

11.
《上海经济》2010,(12):78-78
2010年前三季度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经济数据日前陆续公布。从GDP绝对值来看,两东两江(广东、山东、江苏和浙江)继续保持总量优势,位居全国前四。分地区而言,  相似文献   

12.
田之秋 《走向世界》2009,(34):42-44
不久前公布的第九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名单并没有悬念,第名仍然是江苏(27个),山东26县(市)与浙江并列第二,与上年名次基本一致.但引起人关注的是名次之外的一个明显变化--百强县评选在经济竞争力之外,富民与科学发展首次被列入了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3.
许鹏 《现代乡镇》2006,(2):21-24
县域经济是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的结合部,在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处于重要的战略地位,是中国实现农村现代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和关键所在。广东处于开放经济的前沿,近年来,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2004年底,全省县域人口5640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72.23%;国内生产总值6160亿元,占全省的38.41%;县域人均生产总值10900元,相当于全省人均生产总值的52.91%;可见县域经济在全省的经济总量中占的比重还是偏低的。一个地区的县域经济全面发展,首先是部分经济强县先发展起来,然后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尤其是县域社会经济发展综合指数…  相似文献   

14.
百强悖论     
《新西部(上)》2007,(12):60-60
日前有消息传来,2007年的全国“百强县”评选活动悄然取消,何故何因,国家统计局未给出权威解释。国家统计局已连续发布了9届的百强县排名,是我国关于县域经济发展综合实力最具权威性的一项统计,自然成为上榜县对外宣传的一张优势名片。从统计资料可以看出,占到百强县80%以上的广东、浙江、山东、江苏等省份,其社会综合发展水平的确走在全国的前列,从而从一个侧面证明百强县的评选结果具有一定的公正性。  相似文献   

15.
这是1999年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经济实力比较表。这一串1999年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数据是前不久陆续召开的各省市自治区“两会”公布的。从这一组数据我们可以大致看出中国当前经济发展的趋势。 ──东南沿海地区仍是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主力军。广东仍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急先锋。可以看出,经济实力排在前4名的是广东、江苏、山东和浙江四个省,其国内生产总值之和就占了全国的三分之一。仅广东省的国内生产总值就相当于全国的十分之一,是西北五省区总和的两倍多,且经济增长速度比西北各省区都快,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经济势力中执牛耳。由此…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30年,浙江县域经济蓬勃发展,不但综合实力显著增强,而且历年入选全国百强县的数量名列前茅,成为全国县域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浙江从"资源小省"走向"经济大省",县域经济的作用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7.
马春光 《辽宁经济》2012,(11):18-20
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其发展好坏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兴衰。辽宁县域经济虽近几年发展空间不断扩大,但与发达的江苏、浙江、山东省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为了促进辽宁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文章分析辽宁县域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依据全国各省市2008前三季度GDP绝对值排序生成的全国十强省市,如下表1所示,这一排序与2008上半年全国十强省市(上海经济2008年9月刊)排序相比, "两东两江"(广东、山东、浙江及江苏)依然稳居前四,足可见其在总量上的领先地位.四川省赶超辽宁,成为第八,湖北省追上北京市,跃居第十.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锡林浩特市结合地域特点、民族特点,把城市建设与巩固全国卫生先进市、全国双拥模范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文明村镇创建先进市(县级)建设成果有机结合起来,实行联动互进、综合发展战略,各项事业取得了明显进步。在2001年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提升速度前100名排序中,位列第44位。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20.
交易成本不断降低,市场话语权不断增强,使浙江企业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2014年,浙江外贸出口实现了低开稳走向上的良好态势。全年进出口总额达到3552亿美元,其中出口额为2734亿美元,位列全国第三,仅次于广东、江苏,出口额占全国的比重为11.7%,比去年底提高0.4个百分点,是所有省份中提高最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