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星  罗澜月  蒋登祝 《金卡工程》2009,13(11):115-115
鸦片战争后,西方宪政思想传入中国,国人对宪政思想有着不同的认识。清政府为挽救岌友可危的统治,决定立宪,先后颁布了一些宪法性文件,主要有《钦定宪法大纲》和《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先进的知识分子积极向西方学习先进的政治制度,极力主张实行宪政,他们宣扬宪政思想,支持宪政改革。资产阶级国家为维护在华利益,支持清政府实施宪政。清末立宪最后以失败告终,但是宪政思想从此深入人心,为民国及以后的宪政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金欣 《当代金融研究》2018,2018(1):110-127
19世纪末,中国知识人在探求中国富强之道的过程中,注意到宪法和立宪政治对国家实现富强的作用,由此而产生的“宪法-富强”观延绵一个多世纪。中国立宪史上的“宪法-富强”观并不是通常所理解的“富强为体,宪政为用”,而是有更深层次的内涵。在晚清,部分清廷官员和知识人相信“宪法-富强”观,但很多人是借此论证实行立宪政治的必要性,说服清廷实行立宪政治;“宪法-富强”观在民国沉寂的原因是宪政已有孙中山设定的发展路径,再无须论证宪政之性质、作用与必要性;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宪法-富强”观重现,是为了凝聚全国人民,给革命政权提供合法性。  相似文献   

3.
近现代宪法是十八世纪资产阶博士,主要研究宪法学、法理学;级革命的产物,蕴含了一系列人文精神,如民主法治,权利保障,分权制衡,等等WTO是西方文化的产物,其旨在将立宪主义的各项基本原则运用到政府贸易政策上,将传统上属于国内问题的对外贸易政策宪法化和法治化。由此,WTO也蕴含了诸多宪法精神。  相似文献   

4.
邵建 《财经》2011,(1):154-155
清末立宪,经历了一个由体制外而体制内的过程.十来年时间里,它的前一段(1900年-1905年)是尚未进入朝廷的民间自为阶段,这一阶段属于立宪的鼓吹和酝酿期.作为这一阶段的首席驱动,梁任公本人的立宪思想并非一条直线,而是经历了革命还是立宪的曲折、动摇和反覆.此一过程颇富政治史和思想史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吕琴 《金卡工程》2009,13(5):20-21
近代意义上的宪法是西方独特文化中的产物,它是在资产阶级革命成功以后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国家的过程中产生的。而中国近代意义上的宪法则是东学西渐的结果。宪法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其产生必然有一定的社会基础,即支持宪法产生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因素所形成的综合结构。通过对西方和中国宪法的社会基础进行比较分析,试图阐明近代宪法为何最先产生于西方,探析近代宪法在中国产生的缘由,对准确把握宪法的历史发展具有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近代意义的"宪法"概念在我国的引入始于清末的改良主义思想家郑观应,他在《盛世危言》中首次使用"宪法"一词,提出了"立宪法、开议院"的政治主张。此后,我们国家颁布了一系列的宪法以及宪法性文件,但是,对于宪法的概念仍然没有达成一致。目前我国学术界针对宪法概念这个问题有些学者给出了自己的定义,有些学者并未给出定义。在已经给出的确定的宪法定义中,有如下几种主张:第一,"宪法是调整立政关系即人们在确立国家重要制度和决  相似文献   

7.
谢明敏 《金卡工程》2009,13(4):23-24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财政体制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财政的法治化、宪法化道路仍然漫长。虽然财政改革的步伐在加快,但财政权力的分配和行使缺少约束,无法可依、有法不依的现象严重。本文从财政立宪的角度,通过分析财政的本质、财政宏观调控的功能,借鉴西方国家成功的立法经验,提出通过确立税收法定主义、宪法中加入关于国债的规定、强化人大对政府预算的审批权和监督权、明确中央与地方财政收支权的划分来进一步完善我国财政宏观调控的法律规制。  相似文献   

8.
伊卫风 《当代金融研究》2018,2018(1):95-109
本文以清末立宪中的政体类型为对象,分析了两次立宪中政体所呈现的根本差别,而这种差别被康有为总结为从“君主立宪”到“虚君共和”转变。他在立宪问题上虽然借鉴了西方宪政理论,却没有生搬硬套西方理论,而是结合中国的政治传统及其社会现实进行了理论创造,即在“君主立宪”的基础上提出了“虚君共和”的概念,从而顺利地解决了共和制在中国面临的理论挑战和实践问题。在这个意义上,康有为的“虚君共和”思想值得认真对待。  相似文献   

9.
王海娜 《金卡工程》2010,14(2):308-308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由于清政府的腐败和妥协,最终以清政府战败结束,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学习西方,寻求挽救民族危机的武器。向西方学习的范围由最初的学习制造坚船利炮.生化光电等逐步转变到深入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文化教育等方面。民权思潮就是在这种向西方学习寻求救国之道的过程中逐渐产生的。  相似文献   

10.
宪法解释是我国宪法实施过程中的一个薄弱环节,无论理论研究,还是实践运行,都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应用原则和制度规范。吉尔兹是美国著名的文化人类学家,被誉为阐释人类学的大师,他的论文集《地方性知识》在西方文化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独特的阐释视角及方法值得我们在宪法解释的研究进程中思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郭巍 《金卡工程》2009,13(7):59-59
宪政的基本问题就是立宪和限制的问题。有限政府是宪政的重要价值和宪政理论的精髓,也是宪政的实现形式。我国建设有限政府的制度设计应在行政价值取向上实现由政府本位到公民、社会本位的转变,政府职能与职责由无限到有限、有责的转变,以及治理方式由单一管制到多元民主的转变。要有一部符合宪政精神和具有宪法至上权威性的宪法、国家权力机构的宪法设计必须具有分权与制衡机制、必须确立和保障独立的司法制度、必须建立违宪审查制度。  相似文献   

12.
一、当前税政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税制方面 一是税收法律级次偏低。先立宪后治税,是法治国家应有的法律逻辑,因此,税收领域的重大根本性原则应当诉诸宪法。但在我国现行宪政体制下,宪法关于税收的规定仅此一条,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而属于规范税收行为的基本原则——税收法定原则、税收民主监督原则等在我国宪法中并没有得到体现,作为纳税主体的“纳税人”的主体地位也没有得到明确。  相似文献   

13.
1840年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后,在日益高涨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呼声中,中国开始了学习西方的艰难历程.在此期间,西方的经济学理论也经由新教传教士和回国的留学生传入中国.19世纪60-70年代,洋务运动中开办的新式学校开始开设经济学学科.进入到20世纪以后,借助经济学专著的译本和国人的自撰等形式,西方经济理论开始在中国广泛地传播并发展开来.西方经济理论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对近代中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曾艳 《金卡工程》2010,14(4):118-118
宪法作为人类为宪政理想而不懈奋斗和努力的成果,应该被实践。人类实践宪法的最有效的方式是让宪法进入诉讼。本文将从我国现行宪法规范出发,在引入西方宪法诉讼理论的基础上对宪法诉讼有关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理论稍作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15.
相较立宪君主制时期的宪法,德国基本法确立了人民主权原理,重构了国家与人民之间的关系。全面保留理论立基于这一宪法结构的变迁,主张因人民缔造宪法并分配国家权力,议会享有至高的优越地位,行政权全面依赖立法权。因此,要求法律保留扩展至特别权力关系领域与给付行政领域,并要求授权法具有明确性与可预见性。该理论将议会民主高扬到极致,因而遭受功能主义分权理论与实质法治国理论的抨击,但其民主性要素被重要性理论吸收进而发挥影响力,在德国法律保留理论的脉络中起到了承继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仪喜峰 《金卡工程》2009,13(2):69-69
伴随着现代宪法的产生与发展,宪法已突破了西方文化圈的范围,成为了世界性的文化现象。近代宪法及其理论以其特有的价值观、模式化的宪政体制和严格的宪法主义形式,不认同甚至拒斥宪法的新的文化内涵,以至使其不可避免地具有文化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7.
正西方国家处理劳动关系的各项原则是以宪法和有关法规为基础的,产生于1940年至1950年间的集体合同制度同样是建立在宪法和法规的基础之上。集体合同规定了劳动条件、工资增长率和调解劳动争议的程序等,实际上是社会伙伴(雇主和  相似文献   

18.
李敏 《金卡工程》2008,12(12):50-50
纯粹的宪法规范只是一种法的观念形态而已,只是一群独立的符号学体系,尚不能获取其完整的意义,其完整的意义只能在动态的适用过程中才能逐步体现出来并得以最终完成;宪法的生命和力量取决于它的实施状况,不被适用的宪法,只不过是一件摆设或装饰品罢了.而要使抽象的宪政价值与理念变成活生生的、具体的社会现实,就必须借助于宪法解释的媒介作用;宪法解释是宪法适用的前提,没有宪法解释就没有完法的适用.  相似文献   

19.
陈鹏 《当代金融研究》2017,2017(3):95-108
我国的主流学说将宪法的"立法解释"片面理解为立法机关在从事宪法监督过程中对宪法的解释。实际上,立法机关解释宪法的另一个面向,是其在实施普遍意义上的立法机关固有职权活动时附带地解释宪法,此类职权活动满足宪法解释的全部形式性要素。即便在采取司法违宪审查制度的国家,立法机关也通过行使立法权、人事权、财政权等固有职权解释宪法,我国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亦然。虽然全国人大常委会可同时在行使立法机关固有职权过程中以及在行使宪法监督权过程中解释宪法,但宪法监督过程中的宪法解释易被其行使立法机关固有职权时的解释所遮蔽。  相似文献   

20.
陈笛  贾国磊 《金卡工程》2008,12(10):41-42
现代西方的公共财政理论是以市场经济为经济基础,以民主政治为政治基石的法治财政.由于市场经济的自身缺陷,公共财政制度体现了国家对市场经济的依法正当干预;公民私有财产权的让渡则要求公共财政制度必须对人权进行保障,将人本主义作为自己的精神;而财政预算制度和有学者提出的财政立宪则落实了民主理念在经济领域的实现;以财政行为对公民一视同仁的公平性对待和对贫困地区和人群的财政支持体现着全面的经济公平价值理念,由此而建立了一整套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