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宁雪  王学江 《活力》2011,(10):60-62
本文主要研究污泥基活性炭的制备及应用。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ZnCl:活化污泥基活性炭的最佳制备条件为:热解温度500℃,热解时间lh,ZnCl2;容液浓度30%。污泥基活性炭制取的得率为30.14%,灰分含量4.66%。经元素分析最佳制取条件下碳元素的含量最高、孔隙结构清晰。污泥基活性炭主要由中孔构成。污泥基活性炭对铅离子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Pb^2+在污泥基活性炭上的吸附量随着溶液pH值的升高而增大,最佳pH值为5.0。C-O—C、C=C和-0H三种官能团对于污泥基活性炭吸附铅离子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以石油焦基为原料,采用KOH活化法制取高比表面积活性炭。通过对高比表面积活性炭吸附水中As(Ⅲ)时pH值、浓度、吸附时间和活性炭用量等因素对As(Ⅲ)吸附量的影响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高比表面积活性炭在As(Ⅲ)的浓度为40mg/L,pH值为9.0,活性炭用量为1.0g/25mL的条件下对As(Ⅲ)具有较大的吸附量和去除率。  相似文献   

3.
利用小麦和水稻秸秆作为吸附材料对酸性品红进行吸附研究。实验表明,在吸附时间均为8h的条件下,小麦秸秆在溶液pH值为1时吸附量达到最大;水稻秸秆则在溶液pH值为3时吸附量达到最大。采用准一级吸附动力学方程能很好地描述吸附剂对酸性品红的吸附行为。在室温条件下(15℃),吸附剂吸附酸性品红的过程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模型。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蛭石、粉煤灰、沸石为吸附材料,初步研究了它们对Cr6+离子的吸附性能。实验表明,3种吸附剂对Cr6+离子的吸附都受到吸附剂量、溶液pH和搅拌时间等吸附条件的影响。经过对照实验,表明蛭石对Cr6+离子的吸附效果较之粉煤灰和沸石要好,并且在如下吸附工艺条件下:pH 5.5、搅拌时间30min、浓度为10mg/L的Cr6+模拟废水中,蛭石用量为0.1 g/ml最佳,此时最大去除率为70.11%。  相似文献   

5.
天然沸石去除水中低浓度氨氢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天然沸石去除水中氨氮的性能进行了静态和动态实验研究。静态实验表明,沸石种类、粒径和吸附时间对去除效果有重要影响。动态小试确定了小试设备的工艺参数,该处理设备在处理5mg/L氨氮原水时,吸附周期为144h,处理效果良好。天然沸石除铵是离子交换与吸附两种行为共同作用的结果,该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式。  相似文献   

6.
研究污泥反应系统中,曝气时间、pb2+、Zn2+、Mn2+浓度对污泥性状、出水COD、TP、TN去除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曝气能改善污泥生长状态,使其适应中、高浓度(1.2mg/L)重金属离子环境。在Mn2+浓度为1.0mg/L条件下,微生物会产生某种条件适应性,促进对水质的净化。总体存在COD、TP、TN去除率随重金属浓度升高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柳然  周正  张鹏 《价值工程》2013,(31):42-44
微生物胞外聚合物(EPS)主要成分包括蛋白质,多聚糖,核酸和脂类等,这些生物高分子物质结构上带负电的配位基团对重金属有良好的吸附效能。本文利用蒸汽法提取某生活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胞外聚合物,分别研究了pH值、EPS投加量、吸附时间以及共存离子等因素对Pb2+、Zn2+、Cu2+三种离子在EPS结构上吸附规律的影响,并分析了其吸附机理。结果表明:EPS对三种金属离子的吸附平衡时间均约为45min;在EPS浓度为193.2mg/L时,吸附效果最好;pH值取6时有利于吸附的进行;由于竞争吸附的关系,干扰离子的存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EPS的吸附。从活性污泥中提取胞外聚合物用于重金属污染治理,不但能有效去除重金属,还能同步达到污泥减容减量的目的,以废治污,意义较大。  相似文献   

8.
以石油焦基为原料,采用KOH活化法制取高比表面积活性炭。通过对高比表面积活性炭吸附水中As(Ⅲ)时pH值、浓度、吸附时间和活性炭用量等因素对As(Ⅲ)吸附量的影响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高比表面积活性炭在As(Ⅲ)的浓度为40mg/L,pH值为9.0,活性炭用量为1.0g/25mL的条件下对As(Ⅲ)具有较大的吸附量和去除率。  相似文献   

9.
成华  田凯勋 《企业技术开发》2005,24(7):11-12,52
文章研究了用铁屑-活性炭内电解法处理2,4-DCP废水,考查了5个主要影响因素(铁炭比、停留时间、初始pH值、温度、二氯酚的浓度)。结果表明,最佳的处理条件为:铁炭比为5∶1,pH=2,停留时间为90~120min。在上述最佳处理条件下,对初始浓度为50mg/l的2,4-DCP模拟废水处理效率可以达到95%以上。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提取温度,液料比,乙醇浓度,提取液pH值等单因素比较分析。对杨梅花色苷提取影响的重要性顺序为:pH值〉温度〉乙醇浓度〉液料比。通过正交试验分析得到杨梅花色苷的最佳提取温度为45℃,料液比为1∶10,乙醇浓度为70%,浸提液pH3.0,提取时间为2h。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研究酵母菌与铁离子相互作用来探究处理含铁废水的最佳方法。具体如下:通过研究在不同条件下(一定菌液浓度下的铁离子初始浓度和体积,作用时间,摇床转速,温度以及pH)酵母菌与Fe2+的作用情况,得到了两者作用的最佳条件。通过计算酵母菌对Fe2+的去除率找到处理含铁废水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筛选高山红景天的最佳提取工艺及精制方法。方法:使用正交分析法筛选高山红景天的最佳提取方法,并采用醇沉法、大孔吸附树脂法和ZTC1+1吸附澄清法分别对高山红景天进行精制,选择最佳精制方法。结果10倍量700mL/L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1h为高山红景天的最佳提取工艺,ZTC1+1吸附法为高山红景天的最佳精制方法。结论所确定的提取工艺及精制方法具有稳定,安全,高效,且不破坏有效成分及成本低廉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天然斜发沸石对水中氨氮吸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电波 《价值工程》2013,(17):285-287
本实验研究了天然沸石对氨氮的吸附影响因素及机理,结果表明,沸石投加量为2g,粒径由20目增加到100目时,其qe从0.341上升到0.512mg/g;沸石投加量1g,初始氨氮浓度由10mg/L增大到100mg/L时,qe从0.112上升0.595mg/g;氨氮初始浓度为100mg/L,投加量由1g增大到15g时,qe从0.595mg/g下降到0.268mg/g,沸石吸附氨氮更适合用Langmuir吸附等温线和准二级反应动力学进行描述,其R2分别为0.997和0.998。  相似文献   

14.
基于在水介质中Cu^2 对H2O2氧化甲基橙有催化作用,文章提出一种测定痕量铜的新方法。在此法中Cu^2 的浓度在0.02—1.25(μg/25m1)范围内与△A呈线性关系,测得反应表现活化能En=36.92kJ/mol。此法可用于自来水和试剂中铜的测定。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改性累托石去除水溶液中的氟离子性能进行了研究.系统地研究了反应时间、吸附剂投加量、pH、温度等因素对吸附剂除氟性能的影响情况.反应系统达到吸附平衡的时间为100 min.吸附剂最佳投加量为3 g/L.pH值是影响吸附过程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最佳反应pH范围为5.0~7.0.吸附等温线研究发现改性累托石除氟剂吸附等温线方程均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线模型.吸附动力学研究发现动力学数据较好的的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本研究对改性累托石除氟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企业技术开发》2016,(14):165-166
目的:研究大孔树脂纯化杠板归总黄酮的最佳工艺参数条件。方法: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以杠板归总黄酮的吸附率和解吸附率为考察指标,考察杠板归总黄酮在3种不同类型大孔吸附树脂(D101,AB-8,NKA-9)上的吸附和解吸附行为,通过动态吸附试验考察不同上样浓度、不同体积分数的乙醇、pH值对洗脱效果的影响等因素选择其工艺参数。结果:在实验条件下,最佳纯化工艺为在pH=6条件下,以AB-8型大孔树脂为吸附剂,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为洗脱剂,上样浓度为21.34mg·mL~(-1)。结论;该方法简便易操作,纯化工艺的效果比较好。  相似文献   

17.
通过振荡吸附实验,研究了CTMAB-膨润土对亚甲基蓝模拟染料废水和实际染料废水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对亚甲基蓝吸附的最佳条件为投加量0.40g、温度25qC、pH值为7、时间45min,最佳脱色率99.86%;各因素对实际染料废水的脱色率与模拟染料废水一致,实际染料废水最佳脱色率92%,CODcr去除率36%。  相似文献   

18.
文章研究微生物絮凝剂普鲁兰对Cr^3+、Cr2O42-、Cd^2+、Pb^2+、Hg^2+等几种重金属离子的絮凝性能及pH值对其絮凝性能的影响,进而对其絮凝机理及应用条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文章研究了用ME作表面活性剂、分别用P204和P204为载体制得的乳液,处理含铜废水,结果发现N902优于P204,同时研究了内相酸浓度、载体用量、表面活性剂用量、油内比、乳水比、外相初始pH值以及提取时间等因素对铜离子萃取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选取4株嗜酸乳杆菌,分别为ATCC4356、La-IM1、La-IM2和La-IM3进行酸耐受性的实验,并从中选定一株酸耐受性最强的菌株La-IM2,并以此为出发菌株进行不同酸度(pH分别为1.5、2.5、3.5、4.5、7)下分别培养1.5h和3h的耐受性实验。结果证明,嗜酸乳杆菌La-IM2虽然在pH1.5进行3h培养后没有活菌数出现,但在1.5h培养仍有一定的存活数,而且在pH2.5以上进行培养时,活菌数均可以达到106CFU/mL,证明嗜酸乳杆菌酸耐受性强,能够起到益生菌功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