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从《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正式施行以来,支付机构的银行卡收单业务发展迅猛,但是在发展的背后也伴生着很多问题。监管部门应加强监管以促进银行卡线下收单业务的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截至2012年6月底,全国已有196家机构获得支付业务许可,其中网络支付124家、预付卡发行与受理113家、银行卡收单44家。本文通过对支付机构风险类型研究与评估,有针对性地提出政策建议,为有效预防和控制不法分子通过支付机构进行洗钱或恐怖融资活动。支付机构洗钱风险类型研究(一)业务产品(服务)风险目前,支付机构的业务主要包含网络支付、预付卡发行与受理、银行卡收单等业务。除银行卡收单业务外,支  相似文献   

3.
张奎 《中国流通经济》2013,27(1):111-116
本文介绍了中小商户银行卡受理现状、中小商户受理市场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现有中小商户收单模式的利弊,提出了推动中小商户受理银行卡的策略建议,包括调整银行卡分润模式向收单机构倾斜以提高收单机构拓展中小商户积极性;尽快出台商户刷卡手续费下调方案,以提高中小商户受理银行卡的积极性;推动开放个人账户作为银行卡POS结算账户,以扩大银行卡支付覆盖面;研发更多低成本银行卡受理终端,以降低收单终端成本;完善中小商户信用体系,为中小商户提供基于收单的信贷增值服务。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2010年6月出台的<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结合我国支付行业的宏观经济环境以及国内市场的现状和趋势,综合考虑我国第三方支付行业的发展基础,从网络支付,预付卡的发行与受理,银行卡收单三方面深入分析了第三方支付行业业务领域具有的优势和条件、市场空间、发展前景.提出未来第三方支付行业将对改善我国银行卡受理市场和综合支付环境做出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5.
助农取款服务即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是通过银行卡收单机构在农村乡(镇)、村的制定合作商户服务点布放银行卡受理终端,向借记卡持卡人提供取款、余额查询、缴费等业务。近年来,助农取款服务建设凝聚各方合力,深入农村地区尤其是贫困地区,积极开展建站设点、服务创新、支付培育工作,在支付环境优化上不懈努力,有力促进了精准扶贫、普惠金融政策落实。  相似文献   

6.
银行卡产业收费存在的网络接入费、收单行向发卡行支付的交换费、收单行向商户收取的折扣费、发卡行向消费者收取的费用和对消费者实行的价格歧视等都会对我国电子支付产业的发展产生影响。以ATM查询交易定价机制为案例,中国ATM的快速发展为广大用户带来了巨大方便,但随着ATM业务的不断发展,一些问题开始凸现,特别是现有ATM跨行查询交易不收费给发卡行、收单机构和中国银联带来困难和挑战。因此,应借鉴国际经验,中国银行卡ATM跨行查询交易定价机制应在政府的干预下,根据业务成本、市场需求和市场竞争等因素制定合理的收费结构和收费水平,以促进我国银行电子支付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李佳 《市场周刊》2020,(17):0031-0031
随着银行卡产业的不断发展,受利益驱动,作为银行卡体系运作终端环节,银行卡受理环境最重要的组成部分——POS收单业务,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收单业务中的风险盲点也不断突显出来,需要各家银行在扩大业务发展的同时,做好市场调研,通过分析研究找准风险防控方向,提高风险防范能力,以不断优化完善银行卡收单受理环境,从实际工作出发,结合当地收单市场环境,剖析了收单业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风险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8.
自从《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正式施行以来,第三方支付的银行卡收单业务发展迅猛,但是在发展的背后也隐藏着很多的问题。由于市场监管不严,pos造假作假的现象很普遍,并且这一现象进一步加剧了利用pos套现的问题,也扰乱了我国的金融秩序,因此各有关部门都应积极应对,采取有效措施以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银行卡业务水平也在随之增长,客户的实际需求成为发卡银行与收单机构的重点重视对象,银行卡业务也在向产品设计、服务和推广方向发展。本文主要从银行卡销售模式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入手,着重探讨了银行卡营销模式的优化与途径探索,希望对银行卡业务的快速发展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是银行卡收单机构在农村乡(镇)、村的指定合作商户服务点布放银行卡受理终端,向借记卡持卡人提供小额取款和余额查询的业务。此项服务是人民银行为破解偏远乡镇金融服务缺位难题,解决偏远地区农户取现不便的实际问题,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改善农村民生的重要举措。为有效推进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工作,笔者对辖区农村支付服务现状进行了调研,对推广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工作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银行卡支付平台具有非对称性弱双边市场特征,收单市场网络规模的扩张引起持卡用户基础的显著增加,而类似的交叉网络外部效应反过来并不明显。在中国银行卡市场的早期阶段,持卡人基础的变化并未引起收单网络规模的显著增加,直到近期方才渐显。直接成因是收单市场中的商户竞争效应和示范效应,深层原因则是银行卡支付平台内部治理机制与多方利益均衡机制不完善导致的卡组织定位错乱与功能异化。  相似文献   

12.
周宝金 《商》2013,(4):133-133
特约商户或第三方支付平台与收单银行之间系信用卡收单业务合同法律关系,但双方签订的信用卡收单业务合同之间仍然不平等,应废除收单银行有权单方面认定特约商户套现行为的约定;收单银行为防范风险,可增加收单银行可采取的措施以及明确特约商户违约责任的范围,同时应保障特约商户的救济的权利。  相似文献   

13.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支付宝线下移动支付成为新型支付方式,为人们生活提供便利。支付宝线下移动支付具有传统银行卡没有的优势,使传统银行卡面临空前挑战。银行应合理看待支付宝线下移动支付,提高服务水平,开拓新的业务领域。文章主要研究支付宝线下移动支付对传统银行卡的影响,希望给银行提出一些建议,力图推动支付宝线下移动支付和传统银行卡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第三方支付的合法化,商业银行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第三方支付行业既能给商业银行带来广阔的业务空间,同时他们也成为商业银行支付系统的替代,银行卡业务在与第三方支付发生竞争的过程中,应该积极拓展业务领域,开拓银行卡金融业务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5.
我国银行卡产业处于发展初级阶段,其定价问题直接影响到发卡市场和收单市场的均衡协调发展,关系着整个银行卡产业的发展前景.本文拟通过对银行卡产业中的定价机制问题进行分析,以期提出对我国银行卡产业发展有益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王宇 《中国物价》2013,(11):51-54
在我国银行卡支付清算市场中中国银联一家独大的格局下,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出现,成为了中国银联十分有潜力的竞争对手。双方为了获得更多市场份额,围绕手续费率等价格行为实施竞争策略,展开博弈。本文针对日前媒体关注的银联欲“收编”第三方支付机构事件,分析我国目前银行卡支付清算市场主体构成、行为动因和市场竞争状况,提出开放银行卡支付清算市场,明确监管主体和分工、准入条件和具体业务流程,处理好银行卡支付清算市场监管法与反垄断法的关系等完善该领域市场监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业己进入全面开放时期,外资银行尤其是银行卡业务机构通过与国内商业银行的合作,中国银行卡市场不断被抢占,在这个领域市场竞争愈加激烈。伴随着银行卡的发展日趋大众化、生活化,社会对银行卡的需求也越来越广。我国银行卡产业虽有一定的基础,近年来也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仍与部分国家差距明显。本文以我国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以银行卡为重点,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我国银行卡业务市场的发展情况,我国银行卡业务发展中存在的不足以及制约我国银行卡业务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我国银行卡业务的发展策略,包括商业银行的精品推动、国家立法机关的制度推动、各级地方政府的策略推动、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能推动和中国银联的质量推动。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互联网为消费者开辟了一个崭新的跨境消费空间,互联网支付业务在国际环境中迅速发展。互联网支付包括了第三方支付和网络银行直接支付等方式,而第三方支付凭借第三方参与交易使得交易更加可信、安全、方便等特点迅速占领市场。支付宝是国内领先的第三方支付平台,目前,已经开通了境外收单、小额贸易担保交易、海外退税、外汇支付、学费支付、国际汇款等业务。支付宝的跨境业务对对我国的金融体系和金融监管体系均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我国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健全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加强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19.
论我国信用卡业务的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行卡在我国主要包括借记卡和信用卡,是目前我国个人使用最为频繁的非现金支付工具。银行卡业务的发展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市场需求与货币虚拟化进程的加快、网络技术的成熟与推  相似文献   

20.
电子商务中网上支付方式分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江 《商业研究》2006,(7):207-208
随着互联网络的飞速发展,各类商业银行纷纷推出网上支付业务。并且推出各种电子货币支付方式、电子支票支付方式和银行卡支付方式(信用卡、借记卡)、电子现金、Smart Card等等,为加快电子商务中在线支付的顺利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