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香港的对外贸易迅速发展。了解30年来香港对外贸易发展的进程,认识香港对外贸易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借鉴其有益的经验,对于我们大力发展对外经济贸易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战后香港对外贸易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香港一直是亚洲东南部一个普通的转口港。战后,香港对外贸易的发展,大体上分为三个阶段:(1)1950—1959年,为恢复阶段。五十年代初朝鲜战争爆发,帝国主义对中国实行全面禁运,香港转口贸易一蹶不振。五十年代中期,由于香港纺织工业的兴起,纺织品和成衣的出口兴旺起来。1950年,香港本地出口总值首次超过了转口贸易值,标志着香港由转口港转变成加工出口港。  相似文献   

2.
<正> 亚洲经济腾飞,特别是中国大陆经济过去十年每年以10%速度增长,为香港经济从制造业转型提供了良好基础。香港现时已成为以商贸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体系,过去十年服务出口的年平均增长率为16%,收益现占本地生产总值的83%,在全球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中排名首位,亦是全球第十大服务出口地。 香港的商贸中介角色不断加强,许多大型跨国公司纷纷在港设立地区总部或地区办事处,现时在港设立地区总部或办事处的公司有2,300家,中资企业在香港约有1,800家,他们在香  相似文献   

3.
香港转口贸易与美中贸易逆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美自建交以来双边贸易得到了迅速发展,中美两国已相互成为对彼此经济发展有举足轻重作用的贸易伙伴。美中双边贸易长期逆差的形成是有多方面原因的,其中统计上的差异是其主要根源。本文以香港转口贸易作为切入点,分析了香港转口贸易对美中贸易统计差异的重要影响,并对统计差异进行了修正。  相似文献   

4.
自1984年香港开埠以来,对外贸易历来是经济的重要支柱,其地处中国内地的南大门,作为自由贸易港的地位异常重要。随着世界贸易历史的变迁和中国经济的发展,香港对外贸易模式也经历了从转口贸易为主到离岸贸易的四次历史性的转型。每次对外贸易模式的转型背后都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同时对香港本地和我国内地的经济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内地与香港贸易,在中国对外 贸易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多年来占整个出口的比例一直呈上升趋势。到1993年,包括转口贸易在内,对香港出口占整个出口的40.03%;内地从香港的进口占全部进口的26%。1994年,不包括转口贸易,内地对港贸易占进出口总量的17.7%(其中,对港出口占全部出口的26.7%,从港进口占全部进口的8.17%)。影响内地与香港贸易持续增加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例如,中国经济改革与对外开放政策的深入,香港在中国进出口贸易中独特的地理位置,香港与内地经济之间的互补性,内地、香港、以及与内地和香港贸易关系较为密切的国家GDP的增长,汇率的变化,等等。  相似文献   

6.
香港贸易近年从转口贸易到离岸贸易的转型,使香港服务贸易以相对于商品贸易小得多的规模对本港经济增长产生了大得多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香港是以转口贸易立市的.转口贸易在香港整体经济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本文主要研究香港转口贸易发展的特点、原因、前景,探索鄂港贸易合作的意义和对策.一、香港转口贸易发展的特点香港转口贸易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转口服务的对象高度集中.长期以来,香港转口服务的对象主要是中国(内地),转口货物来源地和转口货物目的地,均首推内地,其次是美国、日本、台湾省、英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以1993年为例,香港  相似文献   

8.
文章分析研究香港与中国内地转口贸易中的利益,得出的主要结论是:转口贸易是香港最主要的对外贸易形式;香港在1990~2012年期间在与中国内地转口贸易中获利高达62186.32亿港元;香港与中国内地的转口贸易占香港整体转口贸易的比重大;中国内地是香港转口贸易发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90年代以来,香港与内地的转口贸易进入低速增长时期。造成两地转口贸易增长率下降,作者认为有三大新因素:一是转运贸易增多;二是一般贸易出口经港减少;三是加工贸易的带动力减弱。虽然两地转口贸易难现80年代高速增长的局面,但香港的转口作用是难以取代的。只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正视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两地贸易会重获新的增长力。  相似文献   

10.
香港房地产业自二战后随制造业的繁荣而繁荣。20世纪80年代以来,香港制造业急速衰退,房地产业逐渐成为香港第一支柱产业,香港经济变成房地产业主导的经济。香港经济对房地产业的高度依赖抑制了其制造业的发展,损害了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最终也使房地产业本身受到了伤害。香港的经验表明,尚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中国大陆地区不宜把房地产业作为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1.
香港钟表业在过去的30年间,得到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进入80年代以来,由于内地的对外开放,本港钟表业大举北移广东珠江三角洲,令生产规模迅速扩大,生产成本大大降低。今天,香港已成为全球钟表出口最多的地区,钟表出口量已连续14年居全球之冠。1998年,香港的钟表出口总值高达442亿港元,  相似文献   

12.
转口贸易曾是香港经济的重要支柱,在其对外贸易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近年来,随着内地全面对外开放,内地企业逐步转变出口方式,加之香港港口运营成本高昂、航运竞争力下降等因素影响,香港转口贸易日益衰落,逐渐为离岸贸易所取代。香港从转口贸易向离岸贸易转型,带动了香港服务业转型升级,使亚太贸易中心的地位得以加强,促进了香港人民币离岸结算中心的发展,推动了珠三角地区产业发展,同时为上海自贸区发展离岸贸易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3.
香港是著名的国际贸易中心, 转口贸易是其对外贸易的主要形式。在香港的转口贸易中,内地与香港之间的转口贸易居于重要的地位。内地作为香港最大的转口来源地和转口市场,对香港的外贸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九七”以后,两地转口贸易的发展及变化态势,将对香港的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中心地位的保持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香港是一个岛屿地区,地域狭小,但人口不断膨胀,到1993年底,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已达5595人,是世界人口密度较高的地区之一。香港人口中,96%是华人。香港是一个自由贸易港,是远东贸易的枢纽。“二战”前,香港只是一个商业城市,工业基础十分薄弱,主要只有造船业。“二战时期”,日本法西斯的统治,几乎使香港经济遭到毁灭。战后,特别是60—70年代,香港经济发展突飞猛进,80年代以  相似文献   

15.
王倩  周博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7):112-112
经济全球化是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新一轮的世界产业结构的大调整,作为联系和影响国与国之间产业结构变动的最基本的纽带之一,外商直接投资在80年代中期以来,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在迅速壮大,并对投资国和东道国还有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仅就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16.
亚洲(之三)     
香港一、概况战后,香港人口有较大增长,1980年底达514.79万,其中绝大部分居民(97.44%)是我国同胞。面积总计409.7平方英里(合1,061平方公里),其中香港本岛29.2平方英里,九龙4.3平方英里,新界及附近235个岛屿,面积为376.5平方英里。香港地理位置适中,海港优良,地位十分重要。经过近三十多年的演变,香港已由一个转口贸易港发展为以加工工业为基础、贸易为主导、经济多元化为特点的工商业城市,也是亚洲一个重要的贸易、航运和金融中心。  相似文献   

17.
汤丹  陈奇志 《财贸研究》1998,9(3):16-19
<正> 香港作为四大国际金融中心之一,金融业的发展是香港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80年代以来,基金业在香港发展十分迅猛,目前经证监委(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认可的单位信托基金超过900多种,基金管理的资产总额在1995年底已突破1000亿美元,1996年第一季度基金净销售额达3.4469亿美元。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利用单位信托基金作为投资工具,基金成为足以与债券、股票相抗衡的新的投资形式。当前香港已经是亚太地区投资基金管理中心,所提供的管理服务、范围遍及整个亚太地区。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金融市场的发育与完  相似文献   

18.
浅论内地与香港贸易对香港繁荣稳定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内地与香港的经济贸易关系,一直非常密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由于两地经济的发展以及祖国对香港各方面的支持,内地与香港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日益频繁,特别是自1979年我国实行开放、改革以来,两地的经济技术合作与贸易往来更加广泛迅速发展,这对于我国的四化建设和香港的繁荣稳定都起了重要作用。正如人们常说的:“祖国的四化建设需要香港;香港经济的繁荣稳定离不开祖国内地的支持。”本文仅从内地与香港的贸易,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成立以来,祖国内地与香港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日益频繁,贸易额有了很大的发展。根据香港贸易统计,1950年内地与香港贸易总额2,043百万港元,1985年增加至120,175百万港元,三十五年间增长了58倍多,平均每年递增12.35%,其中内地向香港出口1950年为783百万港元,1985年增至58,963百万港元,增长74倍,平均每年递增13.14%;内地从香港进口1950年为1,260百万港元,1985年增至61,212百万港元,增长47倍半,平均每年递增11.17%。特别应该指出,自1979年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政策以来,内地与香港的经济贸易往来和技术交流更加广泛发展,贸易额迅速增长。1978年内地与香  相似文献   

20.
经济日报负责人、香港文汇报特约主笔、香港知名人士金尧如教授,应杭州商学院邀请,于五月十三日下午向该院三百多名师生作了有关香港经济问题的专题学术报告。金尧如教授以大量生动的事例,分析了五十年代以来,香港如何利用自由港的有利地位和特殊历史条件,迅速地发展了商业、金融业、工业、地产业和运输业等,以及在我国十年内乱期间,香港积极吸收世界技术革命的成果,进一步发展成为当今世界上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