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日美企业管理的差异及启示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孙航吴元作一1.管理者关注的目标不同日本的大企业均为股份公司,上市公司占股份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不到0.2%,而其中个人持股比例只占22.6%;法人持股比例约为72%,企业主要依靠间接融资。因此企业受股票市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企业高级管理人员薪酬一直都是引人关心的热点,本文介绍了管理者薪酬的组成部分,并着重分析了影响管理者薪酬的因素,在此基础上站在企业所有者的立场上提出了自己的关于如何设定管理者薪酬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章凯琴 《时代经贸》2010,(14):228-229
企业高级管理人员薪酬一直都是引人关心的热点,本文介绍了管理者薪酬的组成部分,并着重分析了影响管理者薪酬的因素,在此基础上站在企业所有者的立场上提出了自己的关于如何设定管理者薪酬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石书灿  任孟坤 《经济师》2000,(11):30-31
一、股份公司治理结构的理论透析现代企业即公司制企业的治理结构包括股东会、董事会、经理层和监事会 ,大都实行“委托——代理制”。这是因为 ,股份公司作为资本社会化的企业组织形式 ,由于众多股东的存在 ,使所有者直接控制和经营自己的财产变得不可能。同时企业规模巨大 ,对经营者的管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也非所有者可以达到。所以 ,股份公司存在委托——代理关系 ,是一个相当普遍的特征。股份公司中 ,存在着三方面的当事者 ,即投资者或所有者、投资者的代理人和经营管理者。这三者在股份制企业中 ,投资者是股东 ,投资者的代理人是…  相似文献   

5.
王哲明 《经济师》2004,(2):267-268
员工内部持股制度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一些现代企业也在运用 ,有实行部分员工内部持股的 ,有大部分员工持股的 ,但运用尚不广泛 ,理论与实践都在探索中。现就企业员工内部持股的积极意义谈谈个人认识。一、企业员工内部持股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1 .有利于建立新型的员工和资本、员工和员工之间、普通员工和经营者之间的关系。企业员工内部持股特别是大部分员工持股 ,使员工成为企业所有者。由于员工入股 ,员工不是纯粹的被雇佣者 ,而且还是企业资本的所有者 ,员工的身份不是受雇于资本家 ,而是受雇于资本。这在一定意义上形成了员工经济地位的…  相似文献   

6.
职工持股与企业业绩之间存在着复杂关系,这是由于企业向职工发行股票的目的不同,同时和职工持股比例高低、企业规模大小都有很大关系。我国企业职工持股制度面临以下难点问题:职工出资的能力和企业实际资产规模之间往往存在着巨大的差异;风险问题仍然是很多企业实行职工持股制度的最大障碍;在已经建立了职工持股制度的企业里,客观上还存在着职工与管理者在决策过程中的矛盾。  相似文献   

7.
日本企业环状持股的利弊探析与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状持股是日本企业的重要特点之一。本对日本企业的环状持投进行了利弊透视分析,讨论了日本法规对相互持股公司表决权的限制,并借鉴日本环状持股的经验,建议通过债转股等措施构建我国股份公司的合理持股结构,同时建议通过立法,对今后我国相互持股企业的表决权作出规范。  相似文献   

8.
一般企业治理理论比较注重管理者(经营者)或生产者的激励问题,而忽略了对股东(所有者)激励问题的研究;只重视从财务管理的角度出发研究企业治理,而很少从企业财务治理的角度去探讨财务治理主体的动力问题.企业所有者的激励动力对企业治理效率尤为重要,我国国有企业治理的核心是企业财务治理,并且应该建立以所有者为主导的主要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企业治理主体模式.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2002年沪深两市74家电子通讯类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随机边界模型考察了高级管理层激励、企业特征与X—效率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高级管理层年度薪酬与企业X—效率显著负相关,提高年度薪酬有利于提高企业效率;年末持股水平与X—效率不存在显著线性关系,但“是否持股”对企业效率影响显著;反映企业特征的变量——所有权归属以及产业特征对X—效率未产生显著影响,而企业规模与X—效率正相关,规模越大,效率越低。结合实证结果,本文认为,推行以货币激励为主的自助式薪酬制度、扩大领取薪酬的高管人员比重以及重视合理竞争产生的激励作用可以有效缓解企业的x—效率问题。  相似文献   

10.
弄清股份制企业的真正决策者对于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制度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从企业契约的不完备性和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资本所有者与经营者和管理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性;资本所有者对经营者存在的强烈依赖性;资本所有者所有权的分散性等4个方面进行了探讨,最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股份制企业的真正战略决策者是经营者而不是股东。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的股份制改革在具体的股本结构选择的模式上,还没有形成统一认识。就国外的情形来看,美国和日本股份公司的股本结构代表了两种不同类型,通过比较,对我们选择何种方案或许有所启迪。 日本股份公司的重要特点之一,是法人股东在大企业占主导地位,特别是金融、保险业中法人的持股率高达70%以上,而个人股东仅占不足30%,难以影响公司决策。法人之间相互持股或环形持股,形成银行、企业、保险业、商业服务业等  相似文献   

12.
胡帮胜  刘旻 《生产力研究》2005,(12):217-218,221
公司治理是通过各种激励约束机制使公司管理者行为能满足股东的利益最大化要求,如果低劣经营业绩的高级管理者能被及时更换,则说明公司治理机制有效,因此,通过检验经营业绩和后续高管变更之间的关系是评价公司治理机制的方法之一。本文综述有关高级管理者变更与经营业绩关系的研究成果,发现董事会特征、管理者持股、大股东和外部接管竞争是影响公司高级管理者变更的重要机制。在此基础之上,为完善我国公司治理机制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3.
股权集中度是指公司股东因其持股比例不同而使得上市公司表现出股权集中还是分散的状况,是评价公司股权分布状态及该公司的发展状况是否稳定的重要指标。股权集中度既包括上市公司排名前几位的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也包括控股股东持股数与小股东持股数之比。由于股份公司的股东按照持股比例的大小享有相应的权利,因此,持股比例的多少也就决定了股东对公司能够施加影响力的大小。股东按其持股比例对企业控制权进行分配,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监督,决定企业的生产经营,进而影响企业的治理效率及经营业绩。一方面,合理的股权集中度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公司业绩的前提和基础,可以作为法律对股东保护不足的一种替代;另一方面,过高的股权集中度又可能导致严重的内部人控制和对小股东的掠夺。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2006—2009年我国上市公司高管持股数据为样本,对高管持股特征、持股角色及角色转换的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实证检验了高管持股角色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影响关系。研究表明,我国上市公司高管持股存在三种角色:所有者角色、经营者角色、所有者与经营者双重角色,且这三种角色对公司绩效的影响不同;高管持股角色的转换取决于高管持股比例的高低;不同行业、不同属性的上市公司高管持股角色转换的临界值存在较大差异。本文研究对于管理层持股试点、股权激励等政策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5.
员工持股是现代企业的一项重要制度,对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改善企业的治理结构和产权结构,缩小收入差距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但员工持股存在的问题也较多。在员工持股的企业中,员工持股的平均化、形式化、外部化,内部人控制、激励的短期化、利益协调困难以及流动性等问题存在,使员工持股的积极作用受到影响。为此,应对职工持股计划进行顶层设计,建立统一的协调机制和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政府还应给予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16.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已成为我国企业长期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如何进行股份制改造是一个关键性问题,本文仅就员工持股和管理者持股问题讨论企业股权制度在理论上的可行性,不涉及具体制度设计和操作。  相似文献   

17.
林炳生 《发展研究》2005,(11):51-52
职工持股,是指企业职工和经营者持有本企业股份而成为企业所有者的经济现象.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职工持股使国有资本、社会法人与企业职工共同出资、共同管理、共担风险、共享经济成果,是一项具有生命力的改革工程,对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持股制的探索与改革中,目前应注意做好以下工作。  相似文献   

18.
冯晓晴  文雯 《经济管理》2022,44(1):65-84
具有国资背景的机构投资者,对于资本市场平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我国2015—2019年A股上市公司样本,考察持股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持股显著提升了企业投资效率,并且该影响在代理冲突更严重和所处信息环境更不透明的公司中更加显著。机制检验表明,降低企业内外部信息不对称和代理成本是持股提升企业投资效率的重要渠道。进一步研究发现,国有机构投资者持股时间越长,对企业非效率投资的治理效果越好;细分国有机构投资者类型后发现,致力于长期维护资本市场稳定和上市公司长期健康发展的证金公司和汇金公司对企业投资效率的提升作用显著,但没有发现“救市”基金和外管局旗下的投资平台对企业投资效率有提升作用。研究结论从企业投资效率视角为国有机构投资者持股在微观企业日常经营中发挥的治理作用提供了新颖的经验证据,对进一步提高我国上市公司质量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一、现代企业中的代理问题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而现代企业制度下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资产的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分离制度。在这种背景下,如何保证企业的经营者能够以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维护所有者的利益,逐步改善国有资产的运营效率,完成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在企业理论中,也就是所有者与管理者、所有权控制权之间的“代理问题”,这个问题的产生是由于代理人和委托人的利益不一致造成的。为了解决这种代理问题,人们设计了企业法人治理结构,通过所有者对管理者的监督来维护自身的利益。但是,一方面这种监督是要付出成本的,很多情况下,由于监督成本的高昂,委托就会弱化甚至放弃监督,从而导致所谓的“内部人控制”问题;另外,  相似文献   

20.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已成为我国企业长期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如何进行股份制改造是一个关键性问题,本文仅就员工持股和管理者持股问题讨论企业股权制度在理论上的可行性.不涉及具体制度设计和操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