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一) 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中,如何实现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有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需要我们去探索,其中有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重要课题,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公有制实现形式问题。 (二)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中,作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主要部份的全民所有制,是以国家的直接所有制即国有国营的形式来实现的。整个国家是一个大工厂。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都由国家统一管理直接经营。国家不但掌握着社会的  相似文献   

2.
集体所有制是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公有制的基本形式之一,集体企业作为按照所有制标准划分的一种企业类型,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特有的产物,具有浓厚的传统体制的色彩。集体企业曾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发挥过一定作用。在改革开放初期,集体企业异军突起,也曾被视为一种极具活力的企业组织形式。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确立,集体企业固有的缺陷也逐渐显现出来。近年来,随着国有企业改革大面积展开,集体企业改革也成为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阶段国有企业发展问题的研究秦克勤一、国有企业必须逐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从我国社会主义时期所有制变革的实际情况看,公有制形式不论是全民所有制还是集体所有制都是与计划经济相配套,甚至是计划经济的产物。计划经济转轨到市场经济后,公有制企...  相似文献   

4.
国有企业改革中的代理制问题文/向晓梅一、代理制的确立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建国后我国实现了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起了一套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此制度下创建了一批批的国有企业,国家拥有企业产权,直接经营管理企业,企业只是国家行政机关的附属物,导...  相似文献   

5.
抓改革靠科技搞好国企朔州市王坪煤矿实践谈任宪章打破传统落后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公平竞争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也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目标。大中型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主体,改革的成败是整个社会体制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国家采...  相似文献   

6.
国有企业改革一直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中心环节。中共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是要“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其深刻意义和深远影响在于不再把国有企业改革局限于国有经济领域内部,而是放到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全视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之中,  相似文献   

7.
<正> 中国的国有企业体制改革已进入攻坚战,其成败足以左右整个经济体制改革,其意义足以影响跨世纪战略目标的实现。究竟如何突破计划经济下国有企业旧体制,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代企业制度。这是近几年来,经济理论界和特区企业体制改革试点一直在探索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 国有企业体制改革自80年代起,为了打破“大锅饭”旧体制,提出“放权让利”,实行以经济责任承包制为特点的改革;但是,承包者的短期行为,成了企业体制改革一个重要障碍,这是第一阶段。80年代中后期,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为了克服企业承包者的短期行为,以及为了开辟集资新渠道,  相似文献   

8.
国有企业改革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心环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公有制、国有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有效结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近几年,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许多突破性进展,但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尤其在国有企业转轨建制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认识和处理好这些问题,对于促进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笔者认为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须处理好以下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罗薇  耿鹏 《产权导刊》2007,(2):49-50
国有企业改制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党的十五大以来,我国各地认真贯彻国有经济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积极推进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探索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和国有企业改制的多种途径,国有企业朝着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迈出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步伐.  相似文献   

10.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二十周年。二十年来福建作为全国改革开放综合实验区,在邓小平理论和中央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指导下,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大胆探索,勇于实践,积极推进以市场为取向的各项改革,经济体制与运行机制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已经打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见雏型。具体表现在: (1)在积极探索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的同时,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格局。微观经济基础比较活跃。  相似文献   

11.
<正> 历史经验以及十几年改革开放的实践使人们逐步认识到,由于我国将在一段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公有制的实现形式还应适应这个特定历史阶段的要求。而如传统的国家所有制哪种国家是千千万万个企业的唯一投资主体的公有制实现形式、国家靠一本计划直接经营管理企业的做法、仅视国家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为公有制,其它均为私有制的认识,应该说都超越了我们当前所处的历史阶段,是不切实际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样一种开放而灵活的新体制下,考虑到我国目前所处的历史阶段的特点,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应该是多样化的。事实上,在近年来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践中,人们又探索出来并已被实践证明是比较符合我国国情和有效的公有制实现形式就有股份合作制以及国家控股、参股的公司制。不论是从股份合作制企业的特点即由企业的职工出资认购本企业的全部股份,职工大体均等持股,实行劳动合作和资本合作结合,还是从国家控股、参股的公司制企业如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的组织形式来看,其公有制的性质显然都是不容置疑的,区别仅在于具体实现形式的不同。  相似文献   

12.
吴雯 《中国经贸》2014,(20):158-158
一直以来,我国都着力于建设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存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国有企业作为公有制经济的组成部分,其发展壮大直接关系到我国市场经济的建设发展。企业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撑,尤其是大型国有企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因此国有企业的融资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重点探讨了国有企业融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应该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我国所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以社会化、现代化、国际化的市场作为资源配置基础的经济运行形式和经济体系。这种市场经济体制的特征,一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个体、私营、外资经济为补充,各种经济成份长期共存,共同发展,平等竞争的所有制结构;二是以社会化、现代化、国际化的市场作为资源配置基础,无论是微观经济的运行,还是宏观经济的管理,都要以市场的供求和市场机制的变化作为资源优化组合和配置的基础;三是它不仅决定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目标取向,而且是微观经济运行和宏观经济管理的结合部与中心环节,是整个经济良性循环的桥梁与纽带;四是它将在国家有效宏观调控下,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地有序运行。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市场经济,在走向市场化的过程中,“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就成为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一个艰巨性的课题。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大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这对于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根本的经济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与其它性质的所有制一样,总要选择某种具  相似文献   

15.
<正>正确认识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性质,积极探索公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这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客观要求,也是搞好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现实需要。坚持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就是要明确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时期,以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改革目标,积极探寻并最终形成有利于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党的十五大的顺利召开,对于我们全面准确地认识公有制实现形式这个敏感而又极为重要的问题,具有非凡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6.
周莉 《辽宁经济》2003,(5):18-19
国有企业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支柱.但是我国传统国有企业的经营机制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与市场经济的要求不相适应。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最重要的是使国有企业形成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重新构建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相似文献   

17.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总目标,经过十多年改革实践的探索,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按照党中央重新构造的国有企业改革模式,为了实现国有企业向现代企业制度的转变,根据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和要求,就我国大型钢铁企业转换经营机制而言,需要面临优化技术结构、产品结构、产权结构和组织结构等众多的难  相似文献   

18.
一、政府机构改革的迫切性1.政府机构改革是政府职能转换的要求。过去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对经济和社会事务大包大揽,结果导致政府部门逐渐增多,政府对国有企业与整个国民经济的具体活动干预过多。政企不分,使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主体地位难以得到确立与发挥,已经不符合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随着改革开放的全面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政府和企业、政府和社会的职能需要逐步分离,因此政府机构改革非改不可。一个有效的政府其作用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19.
企业战略性调整的目标还不够清晰,依据也不够合理,在这种不清晰和不合理的背景下是对社会主义与公有制之间关系的僵化认识.本文提出,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终极实现形式,而不是全程实现形式,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结合点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们要寻找的是社会主义的实现形式,而不是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当前正在进行的国有企业战略性调整,依据是不同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发生的功能变迁,方向是对变化后功能的重新定位.现阶段的调整目标是把国有企业调整到市场经济最需要发挥国有企业功能的行业或部门中去.  相似文献   

20.
论国有企业的重新构造潘志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过渡到市场经济体制,无疑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艰难的过程。其中一个难题,就是如何使国有企业摆脱计划经济的羁绊而走向市场的问题。这是必须要解决好的一个重要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