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深港合作与深圳高科技城市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化、科技创新和结构调整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三大趋势,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和衡量一个国家(地区)经济水平的重要标志,经过近十年的艰苦努力,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深圳市的优势所在和形象所在,建设现代化的高科技城市是深圳今后的奋斗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除了搞好自身的发展外,还应充分利用“香港因素”,借助深港科技合作的优势来加快推进的步伐。深港两地陆水相依,有共同的人文背景和深厚的历史渊源,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经济、人员往来更加密切,近几年来为了化解亚洲金融风暴带来的问题,改经济结构,增强其国际竞争力,香港政府提出了“科技兴港”的策略。香港利用其作为国际经济中心和著名自由港的固有优势,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成效很大,具有后发先至之势。  相似文献   

2.
火炬计划是1988年8月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由国家科委负责组织实施的一项推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指导性计划;是党中央、国务院为迎接世界性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使国民经济保持健康、快速、持续稳定发展所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火炬计划以高新技术成果的商品化、高新技术商品的产业化、高新技术产业的国际化为宗旨,紧紧抓住科技成果转化这个关键环节,以市场为导向,深化改革,不断创新,积极探索,进行功能的建设和环境的营造,促进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高科技成果尽快开发,不断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在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培育高科技产业、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从而有效地推动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发展,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已成为推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一面旗帜,为我国知识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未来30年,深圳应实施湾区发展战略,以深圳湾为内核,通过沿珠江东岸向两翼扩展,把深圳建设成为一个世界级超大规模的现代化城市,加快形成与特大城市定位相匹配,包含传统优势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的三位一体超大型产业综合体。深圳的内核产业圈要形成五体并重的格局: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并重、研发设计与加工制造并重、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并重、现代服务与制造基地并重、都市产业与郊区生产并重。还要加快深莞惠合作产业圈建设,构成世界级超大规模产业综合体。  相似文献   

4.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当代经济增长的核心。如何利用风险投资对高科技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加快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实现传统产业向高科技产业的转换和跨越,成为我国当前经济建设中急需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过去十多年来,深圳经济的快速发展,得益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异军突起.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深圳当之无愧的第一经济增长点.可以说,没有科学技术这个第一生产力,就没有深圳这个第一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6.
张球  胡实秋 《特区经济》2002,(12):26-29
<正> 20世纪80年代,深圳曾赢得过“深圳速度”的美誉。自90年代以来,深圳又以另一种速度引起世人的瞩目,那就是高新技术产业群的迅速崛起。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为深圳注入了强大的活力,给深圳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生活等各个方面带来深刻的变革,大大加快了深切现代化进程,为深圳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高新技术产业在深圳基本现代化进程中已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深圳和香港两地的高新技术产业都发展迅速,而深圳高新技术交易会为内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创造了产品推介和出口、外资和技术引进的平台。随着CEPA的签署,深港两地应加快会展业合作的步伐,通过会展先行促进两地高新技术产业的合作发展。  相似文献   

8.
姜启良 《特区经济》1998,(12):35-37
<正> “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是十五大确定的“科教兴国”战略的核心。高新技术及产业具有知识高度密集,技术含量大、高附加值的特点,已被国家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和强有力支撑而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深圳作为我国最早实行改革开放的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已取得了显著成就;北京作为我国科技和智力最密集的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本文在比较分析研究两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两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为抢占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制高点,深圳人苦苦探索了十年。在今年7月召开的市委三届三次全会上.深圳市委明确提出“以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带为新起点,努力把深圳建成高科技城市”。人们有理由相信,经过深圳人再次创业,产业带——一条巨龙将腾空起舞,一个崭新的深圳将展现在世人面前!  相似文献   

10.
深圳提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的目标,香港、新加坡应成为重要参照系。深圳GDP超过新加坡、香港只是时间问题,但要实现经济、管理、制度现代化的全面超越则非易事,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经济社会的转型。  相似文献   

11.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高新技术产业研讨会,一方面要认真全面地总结高新技术产业所取得的经验,总结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另一方面,要认真研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势下,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加快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建设和发展。能参加今天这个会议,我感到非常高兴,我想借此机会一方面代表国家科委感谢多年来支持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同志们,另一方面向同志们介绍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一些情况。  相似文献   

12.
我市力争用15年时间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成为国际型大都市。面对这个宏伟目标,我们必须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同时,也要促进穗台科技交流与合作。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对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予以高度重视,1992年制定了《广州市科技兴市规划》,1993年制定了《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对  相似文献   

13.
《上海经济》1998,(5):10-11
在当今的世界经济格局中,上海要建设产业新高地,必须全面推进技术进步,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用高新技术装备支柱产业和改造传统工业,研究、开发、生产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以跳跃发展的速度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在这方面,大力发展民营高科技企业是一条快速、高速的通道。一、民营高科技企业的初步发展及融资困难80年代中期,在经济体制改革及科技体制改革的有利形势下,一批民营高科技企业迅速成长起  相似文献   

14.
深圳高新技术产业的空间集聚及动力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杰 《特区经济》2005,(7):16-20
特区建立之初,高新技术产业可以说是一张白纸。1985年深圳高新技术开发园区的成立,揭开了深圳发展高新技术的序幕。经过10多年的持续、快速发展,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已具备相当规模,形成了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成为全国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的重要基地。  相似文献   

15.
白恩培(中共云南省委书记): 1991年,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站在时代的前沿,提出了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战略决策.10多年后的今天,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已经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和增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16.
抓住机遇加快“转化”迅速形成高科技术产业石家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主任赵瑞麟我国经济已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时期,机遇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成为发展的关键。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更要抓住难得的大发展机遇,审时度势,不失时机地加快实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  相似文献   

17.
张球  胡实秋 《南方经济》2002,(12):35-37
本文首先阐述高新技术产业在深圳现代化进程中已起的作用,接着探讨了入世后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1988年国务院批准实施的“火炬计划”极大地推动了全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深圳市委市政府也抓住这一机遇,把实施“火炬计划”作为“科教兴市”战略的重要一环,积极营造“火炬计划”的实施环境,使深圳市成为全国“火炬计划”最重要的实施基地之一,促进了全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使深圳初步抢占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战略制高点。1.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实施“火炬计划”,是深圳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的重大战略举措。近年深圳大力推动“火炬计划”的实施,使深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极大促进…  相似文献   

19.
深圳的发展与崛起是借助我国改革开放政策,利用毗邻香港、接近国际市场的区位优势,以市场为导向逐步形成自组织经济体系,推动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演变互动的结果。在我国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之际,深圳发展需要按照产业和空间互动演变规律,提升战略区域的经济密度、打破区域经济分割,加快由外向型经济向开放型经济转变,利用国内市场拓展,谋求新时期新的区位催化优势和经济自组织强化优势。  相似文献   

20.
高新区发展蒸蒸日上 在2001年9月于武汉召开的<"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题词十周年暨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开发区所在市市长座谈会>上,李岚清副总理发表书面讲话,在谈到推动高新技术的产业发展的问题时提出:第一,发展高新区要有新思路,建立新机制.第二,要加快形成我国科技创业孵化体系.第三,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要采取多种方式.徐冠华部长也谈到"结合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探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国家高新区、壮大高新技术产业的对策措施,引导国家高新区实现持续的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实现国家高新区的"二次创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