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滇黔桂传统村落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并进一步探究传统村落保护与旅游经济运行关系。方法 文章选取云南、贵州和广西3省区的1 712个传统村落为研究样本,借助ArcGIS10.2、GeoDA、SPSS等工具及数理统计模型,探究滇黔桂3省区不同空间尺度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影响要素及其与旅游发展关系。结果 滇黔桂传统村落分布为显著的集聚类型,整体上分布在黔东南(黔东南)—桂东北(桂林)、滇西北(保山—大理—丽江)、滇东南(红河)3个集聚区。滇黔桂地区传统村落分布在不同空间尺度均表现出显著非均衡特征,传统村落分布的沿边性(省界或国界)和旅游开发指向性特征明显。89.83%传统村落都分布在2 000m以下的中低山区;在经济较为落后和旅游发展较早的两个区域形成传统村落集聚区;与现代交通干线分布呈现空间异位性且与交通密度呈现负相关特征;现有传统村落大多远离城市中心特征。滇黔桂地区国内旅游规模、国际旅游收入、旅游资源禀赋与传统村落分布呈正相关性,国内旅游收入、国际旅游规模与传统村落分布呈负向相关性,总体上旅游发展对传统村落入选有一定带动作用,但旅游响应作用依然有待进一步提升。结论 该研究发现传统村落呈现聚集分布特征,但其文化资源属性的经济价值暂未得到充分挖掘,其旅游经济效果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2.
广西传统村落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民俗风情。随着乡村旅游经济发展,如何在发展乡村旅游经济的同时有效保护传统村落文化,已成为乡村旅游发展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分析了广西传统村落文化价值和广西乡村旅游经济发展情况,提出了广西传统村落和乡村旅游经济发展耦合机制,以促进广西传统村落文旅深度融合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对于传统村落能不能、要不要搞旅游的问题让很多人纠结,大概是因为当前的旅游市场还不够成熟、保护发展观念不够清晰、措施不够科学,才造成了开发旅游就等于毁坏、不搞旅游却又无钱可赚的矛盾。旅游是保护发展传统村落的重要手段,传统村落的核心价值在于存续和弘扬优秀文化基因,任何背离核心价值的旅游都会危害传统村落。传统村落旅游应以其价值传播和发挥为出发点,以乡土教育为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目的]文章研究目的在于分析归纳农业文化遗产地村落旅游经营模式现状,对村落旅游经营模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归类分析,为农业文化遗产地其他村落旅游发展提供借鉴。遗产地发展旅游的基础是当地的特色资源,旅游发展过程中经营模式的选择是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相对遗产地其他村落而言,历史文化名村、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核心村具有相对较高的影响力和资源优势,这是村落旅游发展的重要基础。[方法]该文通过搜集筛选出分布在91个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的历史文化名村、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共47个,对这47个村落旅游经营模式进行归类,分析其旅游经营模式的现状。并从中选取3个典型案例村进行分析,通过对案例村旅游经营模式的发展过程分析,总结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优势。[结果]目前中国的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经营模式主要以村民自主经营和政府投资经营模式为主。遗产地旅游旅游经营模式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当地村民的参与,但村落经营仍处于探索阶段,尚不成熟,且在资金、参与管理方面存在不少问题。[结论]遗产地村落旅游经营过程中应该注意资金和专业化管理的合理引入,鼓励村民积极参与并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全面评估传统村落旅游发展的基础及阶段性特征,是有效引导农旅融合、农民创收和农居焕新的重要路径。方法 文章以古徽州4批次124个国家级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从5个维度构建传统村落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HP法和EVM法对旅游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对传统村落的旅游竞争力进行可视化模拟,全面探讨不同视角、不同方向下传统村落旅游竞争力的空间差异性特征。结果 基于非参数空间统计方法,既能较好地刻画旅游竞争力整体分布的规律性和局部空间异质性,又能优化样点数据的评估误差。结论 总体上看古徽州传统村落旅游竞争力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其旅游市场环境、相关配套设施、文化物质环境较好;传统村落旅游竞争力呈现出圈层化的分布格局,北部以徽州区为主、南部以婺源东部地区为主的两大核心区已然形成;各侧视图的空间形态以及典型方向的剖切线,均呈现出明显的“中心—边缘”的空间梯度分布态势,同时也表现出空间上的跳跃和突变。  相似文献   

6.
王慧  隋新玉 《农业经济》2022,(5):137-139
传统村落因其自身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及和谐的文化景观而成为旅游开发的载体。辽宁是东北地区拥有国家级传统村落最多的省份,近年来,在乡村振兴、精准扶贫战略的推动下,辽宁传统村落旅游开发取得一定进展,如何进一步提升成效,实现优质发展是目前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基于文旅深度融合视角,探讨辽宁传统村落旅游优质发展路径,提出文化价值重构、构建动态文化景观等对策,以推动辽宁传统村落保护与旅游利用,促进乡村振兴,同时满足旅游者的深层次文化体验需求。  相似文献   

7.
旅游目的地特色餐饮消费是旅游活动的重要支出。传统村落旅游开发过程中形成的特色餐饮作为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产品,能丰富传统村落旅游内涵。为有效发展传统村落特色餐饮,需在特色餐饮的文化价值上下功夫,通过经营与服务主体的地域性、食材选料与制作的地域性、菜品呈现的地域性等创新系统展现文化价值,并通过集体经济的手段解决特色餐饮发展红利分配、运营与长远发展的难题。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中国传统村落空间形态多样,文化多元,蕴含着丰富的民族历史文化信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和富有价值的旅游资源,更是优秀传统文化、历史记忆的重要载体和精神家园,承载着人们的乡愁记忆。保护传统村落对于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发展乡村旅游是振兴村落文化的开端。以桂林市灵川县青狮镇江头村为例,研究了村落文化振兴和乡村旅游发展的耦合机制。  相似文献   

9.
随着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开发,传统村落的旅游资源不断被挖掘,旅游不仅成为传统村落的主要职能之一,而且传统村落旅游也成为旅游业发展的一个新方向。济南南部山区地理位置独特,特定的山区地貌环境造就了独特的村落环境。山区拥有大量的石料资源,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传统石砌民居,崎岖的地形因素影响和外界的往来沟通,因此历经时代变迁后仍能保存完好,为我们研究传统村落提供活化石。本文以莱芜区卧云铺村为例,对卧云铺村目前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卧云铺村旅游资源的特点,基于游客感知,探讨山区传统村落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及不足。最后对卧云铺村旅游发展提出优化路径,对其他山区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行性参考。  相似文献   

10.
传统村落的活化发展在乡村振兴战略导向引领下迎来了新的机遇。河南省作为中华文明发祥地,浩瀚悠久的历史形成的传统村落别具一格,研究其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及其活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河南省205个国家级传统村落的相关数据,结合ArcGIS等工具采用空间分析和定性分析等方法探究其传统村落在空间上的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河南省传统村落有以下特点:(1)空间分布上呈现出“大集中,小分散”,并形成了三个高密度分布区:豫中平顶山、豫西北安阳鹤壁和豫南信阳;(2)河流水系、道路交通通达性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等是影响河南省传统村落分布的主要因素;(3)以村民为主、多元主体赋能传统村落的保护建设以达到村落的价值活态传承与乡村振兴共融发展。  相似文献   

11.
徐曼 《农业经济》2018,(5):27-29
豫南传统村落是当地的地理气候、自然形态、文化传统、风土人情,地域文化、红色精神的传承者,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本文阐述了美丽乡村建设和豫南传统村落的政策解析,通过实地调研和文献查阅,将豫南106个不同级别的传统村落分为西南部、东部和北部3部分进行现状分析和问题梳理,总结出豫南传统村落保护定位和保护等级、批次,提出豫南传统村落要秉承传统村落+制度、科学规划、文化、众创、公益等一体化模式的协同创新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2.
正传统村落是在长期的农耕文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经济、社会价值的不可再生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的传承载体和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近年来,随着乡村的全面振兴,传统村落以其优美的自然风光、古色古香的村落居所、天然淳朴的生活方式,以及神秘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的热点,发展旅游产业成为国内众多传统村落复兴之举不自觉的选择。然而,传统村落作为一个人地关系耦合的乡村社会-生态系统,在面对因旅游业发展带来的社会  相似文献   

13.
[目的]传统村落一直以来是城乡规划学、地理学、建筑学等多学科的重要研究对象,相关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地域特色明显、类型突出的单个村落,研究结果多为“地方性知识”,缺乏“整体社会知识”的解释,文章分析了古徽州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揭示了区域传统村落的发展现状和问题,并结合区域资源文化特色,提出古徽州传统村落整体性保护的构想。[方法]选取古徽州地区为研究对象,运用ArcGIS102构建了古徽州地区传统村落空间属性数据库,用ArcGIS空间分析方法和地统计方法进行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的定量化研究。[结果]研究发现古徽州地区的传统村落在区域宏观层面基本呈现凝聚分布状态,从县区尺度来看,传统村落的分布较为集中,但集中程度不高,主要集中分布在黟县、歙县和婺源,且各县域之间分布不均衡,在进行核密度估计后,发现黟县、徽州区和歙县的密度较高。[结论](1)古徽州传统村落分布较为集中; 区域环境、地形地貌、交通以及较为滞后的社会经济,成为传统村落能够保存至今的重要屏障。(2)基于传统村落的发展现状,应当立足于区域徽文化的资源本底,加强区域旅游协作,提升竞争力,运用系统性思维,形成区域整体性保护发展意识。  相似文献   

14.
在精准扶贫理念指导下,具有旅游资源优势的乡村可以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开展独具特色的旅游扶贫开发模式,实现精准扶贫。鹤壁市淇县赵庄村的旅游精准扶贫经验具有典型性,但也存在噪声污染、绿化不够、传统文化保护、挖掘不足等问题,当地应采取保护村落传统建筑和传统文化,利用优美环境发展养老休闲产业,打造精品乡村休闲体验品牌等措施,保障乡村旅游扶贫长效机制的落实。  相似文献   

15.
独特的地理环境、失衡的区域发展和多元的地域文化等特征造就了四川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的差异。以四川省225个传统村落为实证对象,运用ArcGIS与计量地理学等方法,浅析四川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发现:四川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整体上呈"多核—网状集聚发展"的空间结构发展模式;险要的地形、较高的海拔、向阳的坡地、河流地区传统村落数量较多;区域经济的发展与传统村落的保护应寻找两者间的平衡点;传统村落的交通边缘性特征明显;现存的传统村落多分布在远离城市中心的地区;传统村落与民族地区的分布具有较强的耦合性;多地域文化亦是影响传统村落重要因素,与大型的线性文化路线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16.
农业的旅游开发成为一种理想的扶贫途径,旅游资源丰富的乡村应需而建的景区给村落社区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产生一系列变迁,改变了村落传统自然的状态和观念,也带来了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城市化快速推进,我国传统村落人居环境面临诸多困境,村民参与是新时代乡村物质空间持续改善的有效路径。因此,本文基于村民参与视角,以徐州市吴邵传统村落为例,在科学界定乡村人居环境的内涵基础上,针对乡村建设缺乏村民的有效参与等问题,提出"外部刺激,内外协同"的影响机制策略,并且强调要根据村庄现实制度土壤,因地制宜分类引导村民参与,实现从乡村规划单项编制到多元主体共同建设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传统村落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构成,合理有效的开发是对传统村落资源保护的重要方式。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传统村落资源开发与保护面临许多现实困境,一些传统村落资源由于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正在逐渐消失。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如何将传统村落资源开发与乡村环境建设、乡村旅游有机结合,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9.
古村落是中华民族生存的载体,是一部拥有千姿百态、异彩纷呈、文化厚重的史书。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村落在城镇化进行中面临着被破坏的压力,村落原始的风貌也受到破坏,为了保护历史遗留给本课题的宝贵财富,建设美丽村庄对古村落开发极具意义。本文以古村落研究作为切人点.对其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进行分析,有助于指导传承中华民族特有文化的延续。探讨其保护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有效的保护与修缮策略,要以科学的方法防止其损毁与修缮,再利用村落文化,发展村落旅游,让人们欣赏古村落建筑艺术价值。古村落文化遗产在当代旅游发展中有重要价值意义,保存完整的历史文化遗址能带给人们视觉感官上的享受。  相似文献   

20.
独特的地理历史环境孕育了徽州浓郁的文化氛围,但是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也暴露出一系列的问题,其中很关键的一点是旅游开发对村落中原有的公共空间的影响以及村落公共空间的变化对旅游发展的反馈。这个互动过程中受影响最大的就是徽州的村民,如何做到徽州文化的完美呈现,又能尽量保障当地村民在公共空间活动的权益是社会普遍关心的话题。通过徽州公共空间的转移来研究民众生活与旅游发展的冲突,旨在探索中国文化乡村的旅游开发与新农村的公共空间建设的合理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