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每日优鲜消费者满意度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查。根据消费者理论模型结合每日优鲜概况,选取平台质量、配送质量、产品质量、产品价格、售后服务和感知价值这六个为可能的影响因素,通过问卷调查、建立结构方程模型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每日优鲜平台质量、配送质量、消费者感知消费价值对消费者满意度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产品质量对消费者感知消费价值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产品价格对消费者感知消费价值有显著的逆向影响;售后服务对消费者感知价值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社区居民的参与意愿直接关系到国家公园的长远建设。基于效果阶层模型,从自我管理价值、群体效用价值、社会服务价值、居民满意度、社区归属感和居民参与意愿6个方面构建理论模型,以神农架国家公园为案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居民参与国家公园体制建设意愿的影响因素和驱动机制。研究发现:(1)自我管理价值和群体效用价值均对居民满意度和社区归属感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居民满意度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291和0.088,社区归属感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283和0.274;而社会服务价值仅对居民满意度产生显著正向影响,路径系数为0.298。社区归属感显著正向影响居民满意度,路径系数为0.205;居民满意度对居民参与国家公园体制建设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路径系数为0.192。(2)居民获益程度对其参与国家公园体制建设的意愿具有调节作用。高获益居民满意度会受到自我管理价值和群体效用价值的显著正向影响,路径系数分别为0.258和0.212;社区归属感能显著提升高获益居民满意度,路径系数为0.431;进而促进其参与建设的意愿,路径系数为0.069。(3)居民参与国家公园体制建设的意愿通过"感知价值→情感→意愿"过程,最终形成不断递进的多阶段连锁反应。文章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了现有感知价值和居民参与关系的研究维度,在未来国家公园建设中要根据不同群体的核心诉求来采取相应的激发措施,以达到精准激发居民参与国家公园体制建设意愿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检验感知价值、可行能力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主效应和调节效应及其代际差异。研究方法:渐进适应模型和计量分析法。研究结果:第一,感知价值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产生显著影响:"利大于弊"的感知对农户退出意愿具有正向作用,而"弊大于利"的感知对农户具有负向作用;而且,"利大于弊"的感知对农民宅基地退出意愿的作用存在代际差异。第二,可行能力的提高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具有正向影响,并且在感知价值和退出意愿之间起着调节作用,这种调节作用也存在代际差异。研究结论:提高农户对宅基地退出改革的认同感和感知价值、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以提高其可行能力、适应人口结构变化和代际差异需求以实施差别化的农村宅基地退出政策安排。  相似文献   

4.
农民工城市消费受到个人与家庭决策两方面的影响。本研究构建了包括个人工资水平、家庭迁移特征与留城意愿的农民工城市消费理论框架,结合5省3524名农民工的专项调研数据,探讨个人与家庭特征对农民工个人城市消费的影响,并深入探讨两类特征对农民工个人城市消费的作用机制和影响路径。研究结果显示:第一,农民工工资收入水平对其城市消费水平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尤其是发展与享受型消费;第二,留城意愿对农民工城市消费水平也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但迁移家庭完整度对其消费没有直接影响,而是通过留城意愿间接地促进农民工的城市消费;第三,留城意愿在农民工工资收入水平与其城市消费之间起着正向调节作用,即农民工留城意愿越强,工资收入水平的提高对农民工城市消费的正向促进作用越大。  相似文献   

5.
充分挖掘消费者绿色食品消费潜力、促进绿色食品市场健康快速发展是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文章以知-信-行理论和感知价值理论为基础,将认知水平和感知价值视为多维结构,建立绿色食品消费意愿理论模型。基于湖南省1121份消费者调研数据,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认知水平对绿色食品消费意愿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多维感知价值在二者间发挥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认知建立在对食品安全知识、绿色食品知识的掌握和本身的环境保护意识上,但总体认知水平还有提升的空间。(2)认知水平能直接影响绿色食品消费意愿(直接效应0.48),也能通过感知情感价值、感知条件价值和感知生态价值间接影响绿色食品消费意愿(总间接效应0.67),表明既要重视提升消费者绿色食品认知水平,也要增强消费者绿色食品价值感知。(3)感知价值中的情感价值(0.23)、条件价值(0.20)和生态价值(0.27)在认知水平与消费意愿间起中介作用,而功能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中介作用不显著。表明绿色食品认知水平是消费者购买意愿的重要因素,情感价值、条件价值和生态价值在认知水平向消费意愿转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研究结论和讨论,文章提出...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不同土地规模经营为视角,利用湖北省农村地区的相关调查数据,运用Binary Logistic回归模型比较和探讨了不同土地规模经营农户对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利用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大部分农户具有"两型农业"技术利用意愿,其中较大土地规模样本组利用意愿最高,中等规模组次之,小规模组最低。影响农户"两型农业"技术利用意愿的因素同中有异:农户对生产结构的感知是影响不同土地规模农户技术利用意愿的共同因素,且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从差异性因素来看,性别、兼业情况、环境感知、经济效益感知均对较大规模农户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成本感知对中等规模农户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年龄对中等规模农户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7.
政策环境变迁与农村居民收入和消费意愿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基于中国农村经济的结构特征和居民决策行为,建立了农村居民收入的动态增长模型及其消费意愿动态变化的测度模型。基于各省(自治区)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显示:政策环境因素的收入效应具有渐进性,时滞约为3年;而其对消费意愿的影响是突变性的,并且具有记忆能力。在收入加速增长的过程中,消费意愿的反应滞后于收入增长;而当收入增长减速时,消费意愿的反应超前,相位差均为1年左右。农村居民不仅边际消费倾向递减,消费的收入弹性也是递减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品牌信任视角,运用AMOS20.0建模技术,探讨了消费者的农产品品牌负性感知对其购买意愿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当农产品品牌负面信息发生后,消费者的农产品品牌感知负性对其购买意愿具有边际显著负向影响;消费者的农产品品牌感知负性对品牌信任具有显著负向影响;消费者对农产品的品牌信任与消费者购买意愿之间呈显著正向影响关系,且在消费者农产品品牌感知负性对其购买意愿的影响传递过程中具有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秦岭周边5个森林景区253个游客为样本,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了游客满意度和行为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游客对景区环境特征的感知对游客满意度和行为意愿产生正向显著影响,其中游客对河流水质的感知影响最大。此外,游客对景区保护与开发的感知对游客行为意愿产生积极的显著影响,且对开发对自然景观的影响程度认知影响最大,而对游客满意度没有显著影响。游客满意度对行为意愿产生正向显著影响,其中游客对旅游管理的满意度产生的影响最大。基于此,提出了森林景区保护与开发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景区发展与社区发展要相辅相成以及重视景区环境治理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众多学者对用户移动购物影响因素进行广泛研究,但不同的研究者通过不同的方法以及研究对象得出较为不同的研究结论。本文采用元分析方法对国内外24篇相关实证研究文献进行综合分析,在纳入研究的10个影响因素中,除个体创新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外,其他的影响因素均有正向的影响。其中,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优惠政策、便利性、感知费用呈显著强相关关系;感知价值、感知风险和使用意愿呈中度相关;消费体验呈弱相关。同时,针对研究结论,对于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并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基于价值感知—参与意愿—参与程度的逻辑,分析感知价值对农户参与耕地质量保护意愿的影响,以期为耕地质量保护相关政策完善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利用陕西省637户农户调查数据和双栏模型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愿意参与耕地质量保护的农户占所有样本的56.4%,农户参与耕地质量保护的支付意愿水平为1 157.4元/hm~(2 )·a;经济价值感知、生态价值感知和情感价值感知对农户耕地质量保护参与意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农户的一般经济价值感知、一般生态价值感知和特殊情感价值感知对农户耕地质量保护参与程度也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农户对耕地质量保护的特殊社会价值感知能够显著促进其耕地质量保护参与意愿;同时,受访者的年龄对农户耕地质量保护参与意愿有显著负向影响,与女性相比男性有较强的耕地质量保护参与意愿,家庭劳动力数量越多、耕地经营意愿越强的农户,其参与耕地质量保护的概率越大;受访者受教育程度越高、家庭收入越高、地块数量越少的农户,其耕地质量保护参与程度越高。研究结论:农户参与耕地质量保护的积极性应在参与意愿与参与程度两个阶段进行识别,在帮助农户树立耕地感知体系的基础上,相关政策制定与实施应以提高耕地经济收益水平为前提,加强对农户关于耕地质量保护与生态保护方面的宣传教育,同时对参与耕地质量保护的农户要给予积极的情感反馈。  相似文献   

12.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从绿色消费态度视角出发,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消费者对森林认证产品的消费行为机制。结果表明:消费者的消费态度正向影响消费者对森林认证产品消费的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消费者对森林认证产品消费的主观规范正向影响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意向,且在消费态度与行为意向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消费者对森林认证产品消费的感知行为控制正向影响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意向,且在消费态度与行为意向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消费者对森林认证产品消费的行为意向正向影响消费者的消费行为。由此提出利用网络平台促进与消费者的交流、提高消费者对森林认证产品的主观规范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基于技术接受模型构建了O2O模式下消费者购买意愿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重点研究在O2O模式下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关键性因素及其各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用户体验、信任、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对O2O模式下消费者购买意愿有正向影响关系;感知风险对O2O模式下消费者购买意愿有负向影响关系;感知易用性对感知有用性有正向影响关系;信任和用户体验对感知风险有负向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不同社区信任源的视角出发,探究和比较了社区感知、社区信任对农户品牌行为的不同影响。研究表明:社区感知对农户品牌行为有直接的影响作用,且社区感知会通过社区信任而对农户品牌行为产生显著影响;品牌感知对品牌信任、零售商信任和农户信任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互动感知对零售商信任和农户信任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对品牌信任的影响并不显著;社区信任对农户品牌行为产生显著的积极影响,其中品牌信任对农户品牌忠诚和口碑传播意愿的影响作用均最大,零售商信任对品牌忠诚行为的影响高于农户信任,而农户信任对口碑传播意愿的影响高于零售商信任;转换成本能正向调节品牌感知与品牌忠诚之间的关系,社会规范也能正向调节互动感知与口碑传播意愿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文章在社会化商务情境下,基于社会风险感知和独特性感知的视角,探讨了社会化商务平台酷感知(吸引力、原创性和亚文化性)与社会化商务采纳意愿之间的关系,并深入分析社会风险感知和独特性感知在两者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吸引力正向影响独特性感知,对社会风险感知的影响不显著;原创性和亚文化性正向影响社会风险感知和独特性感知;社会风险感知负向影响社会化商务采纳意愿,独特性感知正向影响社会化商务采纳意愿。同时验证了社会风险感知在原创性、亚文化性与社会化商务采纳意愿之间的中介作用;也验证了独特性感知在吸引力、原创性、亚文化性与社会化商务采纳意愿之间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为社会化商务平台提升消费者采纳意愿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建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揭示社会信任、感知价值对农户秸秆还田技术采纳意愿的影响机制和效应。方法 文章基于社会嵌入理论和感知价值理论,以秸秆还田为例,利用湖北、河南1 776份农户调查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实证分析社会信任、感知价值对农户秸秆还田技术采纳意愿的影响,并探讨不同分化水平下农户采纳意愿的差异性。结果 (1)社会信任、感知利益对农户采纳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感知风险具有显著负向影响;(2)社会信任主要通过感知利益间接作用于农户秸秆还田技术采纳意愿,感知风险的中介作用不显著,其中介效应分为别为0.165和0.001;(3)从多群组分析结果来看,低水平分化和高垂直分化农户的社会信任对其秸秆还田技术采纳意愿的影响更强烈。结论 政府应构建农户高度信任的外部环境,提高农户多维度价值感知,针对不同分化水平的农户制定差异化宣传策略,以切实增强农户采纳秸秆还田技术的积极意愿,实现秸秆综合利用与生态保护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17.
本文借鉴美国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结合游客休闲农业需求结构,构建了分析休闲农业游客满意度的测评模型,并利用江苏省南京市居民的调查数据,对休闲农业游客满意度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游客出游前的预期、出游的实际感知和基于出游消费支出的感知价值是影响和决定游客满意度的主要因素,游客对休闲农业旅游消费满意度评价整体并不高,且旅游消费满意度更偏向于质量驱动型,游客满意度进一步对游客游后的抱怨和忠诚行为均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重庆市主城区659份新生代农民工样本调查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考察身份认同、城市归属感、发展预期对新生代农民工留城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身份认同因素对新生代农民工留城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城市归属感因素中的城市满意度和与本地人交往满意度对新生代农民工留城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发展预期因素中,职业发展预期和社会保障预期的提高均可以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留城意愿。要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留城意愿,应着力破解制约新生代农民工留城意愿的障碍,促使新生代农民工尽快融入城市。  相似文献   

19.
不断扩大居民家庭消费水平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基点,而推动具有财产属性的宅基地有效流转,是挖掘农村消费潜力的强力引擎。本文基于2015年和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追踪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与工具变量法,研究了宅基地流转对居民家庭总消费、生存型消费、发展型消费和享受型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宅基地流转能够显著提升居民家庭消费水平,促进消费转型升级,其中,对家庭总消费的影响净效应为12.2%,对发展型消费的影响效应高于生存型和享受型消费;家庭人口数量、户主受教育水平等人力资本指标对居民家庭消费也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尤其对发展型消费具有更强的提升作用;组间差异结果表明,在经济区域层面,宅基地流转对家庭消费的影响效应大小顺序为:东部>西部>中部,此外,相较于“农一代”,“农二代”家庭消费受宅基地流转的影响更明显。因此,为提高农村居民家庭消费水平,促进消费转型升级,应多渠道促进宅基地流转,注重提升流转户的人力资本,并警惕宅基地流转可能带来的新的发展不平衡问题。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重庆市主城区659份新生代农民工样本调查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考察身份认同、城市归属感、发展预期对新生代农民工留城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身份认同因素对新生代农民工留城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城市归属感因素中的城市满意度和与本地人交往满意度对新生代农民工留城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发展预期因素中,职业发展预期和社会保障预期的提高均可以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留城意愿。要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留城意愿,应着力破解制约新生代农民工留城意愿的障碍,促使新生代农民工尽快融入城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