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张军 《农业经济》2012,(3):89-91
我国金融监管法制建设滞后,没有顾及农村金融市场特质,影响到农村金融监管绩效的提升和农村金融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我国农村金融监管法制体系.遵循“金融安全与金融效率并重”、“国家适度干预”和“确保农民金融权益”价值理念,构建具有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特质的金融监管法制体系,以更好地保障农村金融业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2.
农村互联网金融作为互联网技术与传统农村金融相结合的新型业态,具有普惠金融、创新农村金融产品、提升农村金融运作效率的作用,对统筹城乡发展及着力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在"互联网+"战略的推动下,我国农村互联网金融支农、惠农作用不断加强,但仍存在信用体系建设不健全、金融人才匮乏以及金融监管不足等诸多问题。因此,要尽快丰富农村金融基础数据、健全并完善农村征信体系、加强行业监管力度,加快深化农村互联网金融运行机制改革,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存款保险制度是金融安全网的三大基本要素之一,其内在的稳定、保障、监督功能可以增强农村信用社的抗风险能力,有效维护存款人的利益,强化金融监管,维护农村金融体系稳定,建立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显性存款保险制度是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客观需要。本文对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各因素进行了思考,分析了建立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显性存款保险制度将会遇到的问题与挑战,认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显性存款保险制度的构建和设计应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前,广东省正在开展农村普惠金融试点工作,通过调查发现,农村金融消费者权益更容易侵犯,在对侵权范围、侵权内容和侵权类型上分析的基础上,着重从农村金融机构、农村金融监管、农村金融消费者三方面进行剖析,提出从构建多元化的农村金融市场、加强金融机构的治理、开展农村金融消费者教育以及金融监管与行业自律并重等几个方面,加强农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  相似文献   

5.
以包容性发展的视角来探讨农村金融创新,分析我国当前农村金融创新所面临的供需结构失衡严重,难以适应金融发展的要求、金融创新市场竞争格局缺失,农村金融服务效率偏低、农村金融创新相关配套制度建设滞后等问题,并从构建多层次包容性金融市场、提高组织结构的包容性、改善农村金融创新制度激励的包容度三方面来积极构建农村包容性金融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6.
农村合作金融监管工作有其自身的特点和难点,是整个金融监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农村合作金融监管工作的着力点,应当放在努力实现“六化”上。一、监管体系完整化当前,要从三个方面入手实现农村合作金融监管体系完整化目标:其一,督促联社和农村信用社健全内控机...  相似文献   

7.
刘晓磊 《农业经济》2022,(4):113-114
激发农村市场需求是形成经济双循环格局的内在要求。农村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金融的需求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经过多年探索与改革后,农村金融监管却滞后于农村金融的发展速度,金融监管成为制约金融服务农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不利于防范农村金融风险,发挥资金对农村经济社会改革的支持作用。本文立足于经济双循环格局对农村市场的要求,论述了金融对农村经济的重要性和金融监管的必要性,并通过系统性阐述农村金融监管的短板,给出激发农村金融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构建普惠型农村金融政策支持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机构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农村金融改革没能完全解决农村金融难题.近年来的农村金融理论研究和实践均表明,应从如何发挥农村金融功能的角度出发构建普惠的农村金融体系.由于农村经济本身的弱质性,构建普惠的农村金融体系需要构建系统的农村金融政策支持体系.本文在回顾我国农村金融改革成败得失的基础上,结合国外一些国家的成功经验,探讨了如何构建我国普惠型农村金融政策支持体系问题.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阐述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现状,分析了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就构建多元化农村金融服务渠道、调整现有农村正规金融服务体系的功能定位、强化金融服务意识以及改善农村服务环境等方面提出了构建和改进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0.
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农村金融能否与农村经济良性互动发展,从征信的视角考量,当前我国农村金融生态环境还不理想,表现在征信系统不健全,失信惩戒机制的缺位和法律体系的不完善,本文提出,当前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要完善农村征信系统、建立失信惩戒机制和健全信用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1.
构建完善的农村金融机构体系是支持农村经济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对美国、日本、法国、印度等国家农村金融机构体系的考察,总结了国外农村金融机构体系的设计经验,并结合我国西部农村实际情况,设计了我国西部农村金融机构体系。  相似文献   

12.
农村金融是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源动力,美国、日本和印度在农村金融体系的建设过程中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征,其成功经验对我国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我国要通过加强对农村金融的扶持力度、完善农村金融保险体系的建设、构建农村合作性金融机构等措施来构建符合我国农业经济发展需要的农村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13.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金融支持体系研究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发展农业产业化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现有金融和农村金融体系在支持农业产业化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因此,需要构建完善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金融支持体系:健全农村金融供给体系,健全农村多元化的农业投融资体系,建立包括农业龙头企业在内的信用担保体系,构建和发展农村民间金融体系,完善金融支农法律法规体系,规范和创新农村金融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14.
一是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多元化的农村金融体系。 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多元化的农村金融体系是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的基础,也是我国农村金融改革与发展的方向。虽然我国的农村金融体系中包括了政策性银行、大型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等不同类型的机构,但是,这些机构在提供农村金融服务的特征方面共性较多,差异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中国农村金融服务报告》。报告肯定了农信社改革试点5年来取得的重要进展,并提出进一步深化农村金融改革的思路:即稳步开放农村金融市场,建立有序竞争的多层次农村金融机构体系;鼓励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大力发展农业保险、农产品期贷和定单农业,稳步推进农村利率市场化;实行有差别的监管政策,建立有利于降低服务成本的捉村金融监管体系,充分发挥民间金融的积极作用,严厉打击非法集资;在财政、税收和货币政策上给予农村金融机构一定优惠,建立扶持农村金融服务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在推动农村金融服务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前来看,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仍然在农村。在当前的脱贫攻坚战略下,为了促进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增收,不仅要求社会各方给予支持,还要求建立一个高效率的农村金融体系。为了加快高效率农村金融体系的建设步伐,助力脱贫攻坚战略,需要加强相关政策扶持力度、健全农村金融市场体系、完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7.
河南粮食核心区农业基础建设融资机制创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大对农业基础建设的投入,构建健全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对于增加农村基础设施的供给,粮食核心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时河南省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作了简单分析,提出了构建竞争性、多层次、新型农村金融体系,以期为发展多种性质共存的农村金融体系问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积极构建中国农村金融信用担保体系,对于缓解我国广大农民贷款担保难、拓宽农村金融融资渠道、开展农村金融创新服务、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撑和创造优质的农村金融环境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目前,我国农村地区金融担保体系建设受到担保资金匮乏、机构间配合不畅、行业监管相对缺失、传统担保方式力量薄弱等因素制约,基于此,需整合农村信用资源,发挥国家政策的导向作用,构建相对完善的信用担保体系。  相似文献   

19.
体制性障碍在限制正规金融机构在在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空间的同时间接激励了农村非正规金融机构的发展壮大。农村非正规金融机构虽然为农村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有力金融支持,但亦为农村金融市场的稳定运行埋下风险隐患。研究阐述了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内涵及其对农户经济的支持作用;从支持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的法治环境缺位,非正规金融机构运作机制失范及农村非正规金融机构风险内控体系不完善等方面揭示支持农户经济的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的现实问题;给出健全农村非正规金融法制体系建设,完善农村非正规金融监管体系建设及创新农村非正规金融风险控制模式等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村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农业经济体系的基本着力点之一。深化农村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解决农村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融通性问题,尤其是脱贫攻坚的关键因素。多年来农村金融发展一直处于金融供给不足和需求旺盛并存的失衡状态,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当前农村金融供给侧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国有商业银行在农村金融供给中的作用趋于弱化、农村合作金融供给无法满足农民增收需要、政策性金融供给范围狭窄、民间金融缺失而供给成本高、农村资源性金融供给业务缺乏等。围绕体制内农村金融供给和体制外农村金融供给相互衔接的制度设计,构建两者分工协作、合作共赢、共建共享的发展体系,优化供给环境,推进供给方式转型,培育和创新供给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