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普惠金融助力精准扶贫,不仅有助于降低贫困人口贷款成本,也有助于提升资金投放精准性。因此,全面促进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无疑是推进农村精准扶贫工作的必然要求。但基于精准扶贫视角来看,农村普惠金融在发展过程中还面临着普惠金融体系不完善、普惠金融市场发展缓慢、缺乏普惠金融机构以及普惠金融工具亟待优化等诸多困境。对此,为了保障精准扶贫工作的有效推进,还需完善普惠金融体系,加快普惠金融市场建设步伐,发展普惠金融机构,优化普惠金融工具。  相似文献   

2.
现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普惠金融的支持,针对普惠金融支持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即构建多元金融体系、开展金融服务创新、优化普惠金融环境、提高农业生产单位和人员的综合素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由于农业的特殊属性,许多金融机构面对农户或农业企业始终存在惜贷少贷的心态,导致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着一定的资金缺口。因此,本文立足于普惠金融的视角,对现代农业融资模式的创新发展路径展开讨论。通过对普惠金融与现代农业相关理论的梳理可以发现,普惠金融有助于创造现代农业价值,提高现代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强现代农业抵风险能力,因此能够有效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鉴于此,本文基于普惠金融视角,提出了现代农业融资模式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4.
快速发展的互联网金融,在促进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方面具有一些显著的优势,能够提高覆盖面、缓解信息不对称、降低交易成本、有效控制风险。同时,互联网金融与农村普惠金融的核心理念不谋而合、本质宗旨意义相同、价值应用指向一致,因此借助互联网金融促进普惠金融的发展已是大势所趋。然而,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农村普惠金融还面临着互联网金融软硬件设施不够完善、互联网金融知识宣传不足以及互联网金融服务意识较弱等诸多发展困境。为此,为充分发挥互联网金融在农村普惠金融发展中的作用,还需加快完善互联网金融软硬件设施,宣传互联网金融知识,加强互联网金融服务。  相似文献   

5.
中小银行与普惠金融相互依存,而数字化是普惠金融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小银行在发展数字普惠金融过程中面临着金融科技发展水平低、数字化产品便捷性不足、数字化风控能力弱等内部困境,同时面临服务对象金融素养低、相关制度存在缺口、社会信用体系不够完善、互联网金融行业竞争压力大等外部挑战。因此,中小银行必须筑牢数字化理念,构筑中小银行底层数字技术,增强产品创新力度,提升数字化经营能力,培育复合型人才队伍,提高风控水平。同时,相关部门要完善征信系统及监管政策,为数字普惠金融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6.
农村普惠金融改革发展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农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本文从农村金融交易双方地位的不平等、农户金融发展权的要求以及信息不对称等角度出发,提出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应注重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普惠金融发展中农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内容、问题以及面临的制约因素等,提出普惠金融体系完善过程中应注重保护农村金融消费者权益制度的设计,包括完善立法、加强对农村消费者的金融教育、培养农户金融意识和金融素养等,以改善普惠金融服务质量,更好的满足农户的金融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7.
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问题成为制约合作社发展的瓶颈。本文基于北京昌平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剖析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资金筹措渠道狭窄、融资额度整体较低、融资缺口较大的困境,提出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经营管理,提升自身融资实力;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加快金融产品创新步伐;完善农村保险体系,健全信贷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等改善融资困境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农村普惠金融改革发展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农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本文从农村金融交易双方地位的不平等、农户金融发展权的要求以及信息不对称等角度出发,提出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应注重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普惠金融发展中农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内容、问题以及面临的制约因素等,提出普惠金融体系完善过程中应注重保护农村金融消费者权益制度的设计,包括完善立法、加强对农村消费者的金融教育、培养农户金融意识和金融素养等,以改善普惠金融服务质量,更好的满足农户的金融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9.
<正>发展普惠金融是一项意义深远同时也充满挑战的任务,要认真总结60多年农村普惠金融的经验和教训,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普惠金融体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发展普惠金融。加快构建稳定长效的农村普惠金融体系,对于促进金融公平、提高弱势群体收入、构建现代金融体系、优化金融服务和产品,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然而当前发展普惠金融是一项艰巨任务,农村普惠金融体  相似文献   

10.
业内动态     
<正>央行:网络金融倒逼银行业改革创新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4)》专题探讨互联网金融,认为互联网金融有助于改善小微企业融资环境,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提高金融体系包容性,发展普惠金融。同时,该  相似文献   

11.
数字普惠金融依托于大数据、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与普惠金融的融合,拓宽了金融服务的广度,为深化金融改革、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思路。文章基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角度,对数字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基本逻辑进行研究。在数字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发展中,存在着数字基础建设不完善,覆盖广度不足;农村居民金融素养有待提高,金融专业人才短缺;征信体系建设碎片化,信息安全有待提高;监管体系不完善,金融生态环境薄弱等问题。由此,需加强数字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征信体系、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体系建设,加强数字普惠金融教育的投入力度,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全方位多层面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2.
以"小而深"的市场定位,坚持支农支小,在发展战略上避免贪大求全,突出经营特色,将涉及普惠金融的业务做深做透2016年1月,国务院印发了《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不仅对今后五年推进普惠金融进程具有全面的指导意义,更使得我国普惠金融的发展有了国家层面的战略规划和实施策略。当前,传统银行、互联网金融机构、民间金融机构等多种金融业态提供相应的金融服务,初步构建起我国的普惠金融体系。然而,  相似文献   

13.
金融是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发展农村普惠金融是帮助农民获得合理金融服务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农村金融环境有了很大改善,发展农村普惠金融已经具备了良好的现实基础,但不能回避的是也存在一系列问题,应进一步采取优化县域金融机构网点布局,完善金融基础服务设施,鼓励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等对策措施,推动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推广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总体目标是普惠金融服务持续改善,金融助力脱贫攻坚成效更加突出,乡村振兴支撑不断强化,农村地区金融风险整体可控.重点任务是完善推广"一平台四体系",提高乡村振兴支持精准性;突出资金供给多渠道保障,拓宽乡村振兴融资来源;立足产业支撑,精准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需求;做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缓解小微企业融...  相似文献   

15.
普惠金融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化技术的创新发展,可降低金融机构的成本,增加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有效性,满足了乡村振兴进程中对资金的多层次和多样化需求。文章通过分析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现状,了解到由于农村地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农村居民金融素养较低、村民防范金融风险能力有限、农村信用体系不健全等因素制约了我国农村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政府和金融机构应从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大金融知识宣传力度、加快信用体系建设进度等方面着力改善,全面提升数字普惠金融在乡村振兴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6.
数字技术为普惠金融发展的共性难题提供了可行的解决路径,即数字技术加深普惠金融的地理穿透性,提升普惠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也使普惠金融的商业可持续性得到增强。建议利用政策优势打造良好的数字技术应用环境,通过普及宣传教育增强城乡居民的数字金融知识水平,进一步开发完善数字支付、数字征信和数字信贷技术以推动数字技术应用,促进城乡普惠金融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数字农业作为未来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但传统农村金融服务模式由于触达范围有限、效率低、普惠性不足等缺点的存在,已无法满足数字农业发展的融资需求。数字普惠金融作为一种崭新的金融业态,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可以降低服务成本、触达更多农村客户,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和效率,解决信息不对称和无抵押品问题,有效解决数字农业发展中的融资难问题。此外,基于电商平台的供应链模式、基于农业龙头企业的产业链模式和基于大型金融科技平台的综合模式等一系列数字普惠金融创新模式的出现,在助力纾解数字农业融资困境同时也助推了数字农业的高效发展。为了完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夯实数字普惠金融助力数字农业发展,文章提出应对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我国普惠金融发展迅速,但涉农金融发展相对缓慢。普惠金融服务农村不充分,银农对接平台不健全,制约了普惠金融的发展。金融机构、地方政府和高校应通力合作,依托高校的科技下乡活动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项目,建立农村金融服务站,宣传普惠金融政策,构建乡村数字普惠金融体系,健全银农对接平台,加强农村思想意识形态教育,推动农村普惠金融发展。  相似文献   

19.
发展现代农业需要金融的强有力支持,它是促进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构建现代农业发展环境、优化配置各资源要素的重要支撑。但金融服务一直是现代农业发展的薄弱环节,究其原因,除了农业投资周期长、市场波动影响大、投资回报率较低外,缺乏完善的法律体系支撑也是造成农业融资难融资贵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因此,必须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对现代农业经营主体进行监管、对金融机构进行有效激励、完善农业补贴政策和风险补偿机制,通过以上措施来推动金融满足现代农业市场需求,化解农业信贷服务困境。本文分析了金融对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指出金融支持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法律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法律体系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金融资源分布不均衡、农村金融供给不足等问题日益突出,如何切实增强农民、小微企业及弱势群体享受基础金融服务的公平性,实现普惠制金融,成为当前我国金融改革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以近年来福建省农信社打造普惠银行,实现社会经济效益双丰收的实践为例,对完善普惠金融体系提出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