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富滇银行     
《时代金融》2012,(25):68+71
<正>富滇银行成功办理首笔行内银团贷款6月27日,由总行公司银行管理部牵头组建的富滇银行首笔行内银团贷款签约仪式在呈贡举行。该笔行内银团贷款的主办行昭通分行和参与行昆明呈贡支行共同签署了《富滇银行行内银团贷款业务合作协议》。行内银团贷款业务将遵循由主办行(存贷比指标超过总行  相似文献   

2.
本刊讯 近日,同家开发银行与浦发银行在沪签署了业务合作协议,双方承诺将在国家重大项目融资、结算代理、银团贷款、债券分销、客户管理、资本与货币市场运作及业务创新等方面进行合作与交流,此举标志着双方业已存在的业务合作关系步入新的阶段。国家开发行与浦发银行签署业务合作协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银行业的全面开放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对银行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快速提升银行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显得刻不容缓。面临激烈的竞争环境,银行业树立共赢意识、变单一竞争关系为战略联盟关系,以加强同业合作为突破口,取长补短,提高银行的整体竞争力,已成为股份制商业银行面临新的经济金融形势必然的战略选择。一、我国银银合作的现状1.中资银行之间的合作1999年12月10日,中国银行与交通银行在上海签署了全面业务合作协议,两家银行的合作拉开了银银合作的序幕。2000年6月,中国工商银行与国家开发银行签订了《代理兑付银行汇票业务协议》,这一协议的签订国家开发银行成为我国首家可以直接办理银行汇票业务的政策性银行。2004年4月,农行陕西分行与中行陕西分行签订全面合作协议。2007年2月13日,深发、广发等9家股份制银行广州分行行长共聚广州花都,正式签署了银团贷款、跨行通存通兑业务和风险管理信息共享三份合作协议。2.中外银行之间的合作2000年8月汇丰控股与中国工商银行达成全面合作协议。随后渣打银行与中国工商银行就海外金融业务发展达成共识并签署全面合作协议。2001年交通银行与美国大通银行在上海就在中国进行基金业务合作签订协议。2...  相似文献   

4.
银团贷款能够有效防范信息不对称、信贷欺诈等问题,还能降低各参与银行的信贷风险,有利于银行信用风险的识别与信贷资产的流动。为培育我国银团贷款市场,促进银团贷款业务发展,银监会最近颁布了《银团贷款业务指引》。本文在介绍了《银团贷款业务指引》出台的背景及主要内容后,分析了其特点及不足,最后就商业银行运用该指引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5.
查子安 《中国金融》2005,(23):42-43
记者:2005年10月25日,中国银行业协会40家会员单位在人民大会堂共同签署了《中国银行业文明服务公约》、《中国银行业自律公约》、《中国银行业维权公约》,场面十分壮观。这是中国银行业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首先请您谈谈这三个公约签署的背景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 与国际银团贷款发展相比,我国银团贷款市场起步较晚。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银团贷款虽然已取得了初步内成果,但是离预期目标仍有很大差距。我国已于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今后将在更大范同、更深程度上参与全球经济合作与竞争。因此,发展和完善我国银团货款市场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它有利于我同金融机构亘好地了解和运用国际银团贷款这种融资方式,我国银行在国际银团贷款中尽管使用了符合国际惯例彭各种法律文本,但实务部门对这些文本的法律意义不十分了解。其次,它有利于在我国国内贷款中借鉴艰团贷款这种融资方式,来拓宽资金融资渠道。银团货款具有其优越性,随着国内银行的商业化,出于分散风险的考虑,必然会对这种方式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7.
银团贷款是指由两家或两家以上银行基于相同贷款条件,依据同一贷款协议,按约定时间和比例,通过代理行向借款人提供的本外币贷款或授信业务。银团贷款是国际金融市场上最重要的融资方式之一,在发达国家信贷总量中占比给20%,而我国银团贷款占比仅为7.11%。  相似文献   

8.
《中国金融电脑》2008,(7):92-92
本刊讯 近日,北京市银行业协会与北京市非紧急救助服务中心签署合作备忘录,建立了以“12345”作为受理银行业务咨询和服务投诉的统一受理平台。  相似文献   

9.
7.4主题为新市场、新秩序、新发展——中国银团贷款市场的构建的中国银行业协会银团贷款与交易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年会在上海召开。本次年会上,中国银行业协会举行了2010银团贷款业务评优颁奖仪式,向国家开发银行等20家开展银团贷款业务业绩突出的银行颁发了奖项。  相似文献   

10.
国际银团贷款市场的新发展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宗良银团贷款,又称辛迪加贷款,是由一家或几家银行牵头,多家银行参加,在一项贷款协议中按同一条件向同一借款人发放的中长期贷款。它开始于60年代的美国,流行于70年代,80年代初受拉美国家债务危机的影响,有所...  相似文献   

11.
010数字     
《现代商业银行》2009,(7):10-10
1762亿元 银团货款大单 6月25日,包括中国工商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在内的10家银行签署了18个项目、涉及1762亿元的银团贷款协议。这是我国银行业迄今最大规模的一次银团贷款业务签约,签约项目以高速公路和铁路等基础设施为主。  相似文献   

12.
一、我国银团贷款业务的发展状况银团贷款,又称辛迪加贷款.或国际银团贷款.它是由一、两家银行牵头,吸收多家银行参加,组成一个银行集团,共同对某国借款人提供巨额资金的国际性贷款。银团贷款通常由“牵头行”(代理行)负责组团、谈判、认购及推销贷款份额、安排贷款进度等事宜,可另由一至两家银行作为“副牵头行”协助工作,其它“参加行”只承担贷款份额,贷款的权益和风险按参加行承担的份额来确定。银团贷款业务站创于70年代初,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为众多国家和企业所接受,成为一些银行办理国际中长期信贷业务的主要贷款方式…  相似文献   

13.
7.4主题为"新市场、新秩序、新发展——中国银团贷款市场的构建"的中国银行业协会银团贷款与交易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年会在上海召开。本次年会上,中国银行业协会举行了"2010银团贷款业务评优颁奖"仪式,向国家开发银行等20家开展银团贷款业务业绩突出的银行颁发了奖项。  相似文献   

14.
刘锐 《金融博览》2005,(7):18-19
国内银团贷款市场最近是风生水起,3月份花旗银行上海分行牵头外资银行首次组团向国内企业发放人民币贷款后,5月10日中国工商银行与中国建设银行在北京举行了银团贷款合作章程签约仪式。虽然1997年中国人民银行就颁发了《银团贷款暂行办法》,但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强强联手,在全行系统开展银团贷款合作业务,在国内银行界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开放,我国银团贷款具有了越来越广阔的市场空间。在银团贷款业务不断发展的同时,企业与银行都必须熟悉银团贷款特点及流程,结合实际工作经验,进一步完善银团贷款业务发展环境,促进我国银团贷款在企业项目融资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前.国内银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一些有实力的地方银行进军海外市场。如内蒙古包商银行于2010年7月19日与蒙古国第一大商业银行-蒙古国贸易发展银行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和《账户行协议》,成为内蒙古自治区首家进入蒙古国的第一家商业银行:而另一些实力相对较小的中小商业银行则在国内掀起了新一轮开办分支机构热潮。中小商业银行一方面大力进军村镇市场.另一方面则在城市。结果导致金融服务扎堆的地方.机构越设越多,加剧了金融机构之间的不正当竞争,  相似文献   

17.
银团贷款又称辛迪加贷款,国际上通用银团贷款的定义是指获准经营信贷业务的多家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组成银团,基于相同的贷款条件,采用同一贷款协议,向同一借款人提供的贷款或其他授信。根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07年8月11日印发的《银团贷款业务指引》,银团贷款是指由两家或两家以上的银行基于相同贷款条件,根据同一贷款协议,按约定时间和比例,通过代理行向借款人提供的本外币贷款或授信业务。  相似文献   

18.
吕佶炜 《上海金融》2005,(10):64-64
9.1 国家重点项目——上海长江隧桥(崇明越江通道)工程的《银团贷款合作协议书》在沪签署,这是本市高速公路建设走市场化道路的又一实践。  相似文献   

19.
黄克谦 《青海金融》2007,(10):12-15
通过开展银团贷款促进金融合作,防范信贷风险,整合银行业资金,加大对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和大型企业集团的支持力度,更好地推动青海经济社会快速和谐发展,是青海省金融市场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从银团贷款这一在国际信贷市场具有重要地位的业务品种的概念入手,全面阐述国际、国内、青海省银团贷款业务的开展情况,较为深入地分析银团贷款对企业、金融机构、市场所具有的积极意义,剖析青海省银团贷款业务市场存在的问题,并以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为基本出发点,从开发银行的角度提出如何在青海开展银团贷款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12月2日中国农业银行副行长王景师会见日本东海银行常务董事武田金雄一行,双方就国际业务合作和农行派遣研修生问题交换了意见。△12月4日中国农业银行副行长段晓兴会见荷兰拉博银行香港分行行长包士茂先生,双方就合资银行的有关问题交换了意见。△12月10日中国投资银行行长吕咸林率领代表团赴香港签署一笔总金额为3500万美元的长期银团贷款。此银团由法国兴业亚洲有限公司牵头,共有10家外国银行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